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课件 2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课件 2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第1页
    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课件 2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第2页
    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课件 2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第3页
    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课件 2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第4页
    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课件 2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第5页
    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课件 2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第6页
    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课件 2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第7页
    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课件 2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第8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教案配套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课堂导入,综合探究,课堂小结,课后习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逆向思维的客观基础和含义2. 逆向思维的特点及方法3. 怎样理解逆向思维应当合“理”?4. 如何发挥正逆互补的作用?
    一个自助餐厅因顾客浪费严重而导致效益不好,于是餐厅规定:凡是浪费食物者罚款十元,结果生意一落千丈,后经人提点将售价提高十元,规定改为:凡没有浪费食物者奖励十元,结果生意火爆,且杜绝了浪费行为。该餐厅运用的是什么思维方法解决的难题?
    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样的思维方式?
    1. 逆向思维的客观基础和必要性
    (1)客观基础:事物包含着矛盾,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因而事物具有复杂的相反相成的性质与功能,人们已经认识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比如:夏日炎热,人们需要凉风;而冬季严寒,人们期待温暖。这是客观存在的矛盾。
    2.逆向思维的含义和特点
    (2)含义:一切与原有思路方向相反的思路都可以叫作逆向思维。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中,逆向思维就是反向求索,或者称为反向法。(3)特点:逆向思维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示例: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以变挫折、困境等“不利事”为“幸运事”;在科学技术领域,我们可以变废钢、废气为宝;在国家发展中遇到了危机, 我们也可以变“危”为“机”,将危局转化为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契机。
    (1)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可以发现事物未被我们认识的新功用。
    【例】:最初,人们设计电烤炉时按常规思路,热源在下,食物在上。但肉类食物烤熟后,往下滴油,弄得电炉丝上油渍斑斑,电烤炉内烟雾滚滚。后来,人们打破这种常规的结构模式,将热源设计在上面,食物放在下面,上述问题就解决了。
    3、逆向思维的主要方法
    【例】:看电影总是人静坐、电影画面滚动。有人逆向思维,让人动起来,画面静下来。将一幅幅连续变化的图画挂在地铁的墙壁上,乘客坐在列车里,向窗外望去,可以欣赏到引人入胜的动画电影。
    (2)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转换认识的视角, 对事物存在状态,如动与静、冷与热、甜与咸、吸引与排斥、模糊与精细等的认识可能发生相互转化。
    【例】材料一: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人们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和利用,变废为宝。 材料二:数千年来,人们一直习惯于用锅炒菜,把生的食物放在热锅里炒,食物由生变熟。这种炒法只能提供热食,不能满足人们对冷食的需要。有人从加热的反面设想,制造出“炒冰”的锅。将一杯牛奶倒入这种锅内,翻炒几下就变成洁白细腻、清凉解暑的冰激凌。
    (3)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某种事物此时无用,彼时却会有用;此地无用, 彼地却会有用;对此人无用,对他人却会有用。转换场合或对象来认识事物功用,其缺点可能变为优点。
    (4)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人们对事物因果关系的认识,可以由因到果,也可以由果溯因。
    奥斯特的电能生磁到法拉第的磁能生电,它们之间就有着因果逆向思维的联系。
    核心归纳——逆向思维的主要方法(小结)
    (1)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可以发现事物未被我们认识的新功用。
    (2)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转换认识的视角,对事物存在状态,如动与静、冷与热、甜与咸、吸引与排斥、模糊与精细等的认识可能发生相互转化。
    (3)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某种事物此时无用,彼时却会有用;此地无用,彼地却会有用;对此人无用,对他人却会有用。转换场合或对象来认识事物功用,其缺点可能变为优点。
    (4)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人们对事物因果关系的认识,可以由因到果,也可以由果溯因。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如何利用逆向思维进行创新?
    材料一:某公司的老板经常换位思考,站在被管理者的立场上去思考如何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材料二:看电影总是人静坐、电影画面滚动。有人逆向思维,让人动起来,画面静下来。将一幅幅连续变化的图画挂在地铁的墙壁上,乘客坐在列车里,向窗外望去,可以欣赏到引人入胜的动画电影。材料三: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人们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和利用,变废为宝。材料四:由于条件的限制,人们不可能总是由因到果地认识事物,譬如对太空的认识。但人们通过分析宇宙射线、陨石等手段来加深对天体及其运动规律的认识。
    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对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有位牧民死后留下一群牛。他在遗书中写道:妻子,分给全部牛的半数再加半头;长子,分给剩下的牛的半数再加半头,所得的牛是妻子得牛数量的一半;次子,分给还剩下牛的半数再加半头,所得的牛是长子得牛数量的一半;长女,分给最后剩下的牛的半数再加半头,所得的牛是次子得牛数量的一半。结果,一头牛也没有杀,正好全部分完。 这位牧民去世时留下几头牛?请用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分别试解一下。
    【正向思维的解法】设牛的总数是x 其妻子得牛数为: (0.5x+0.5); 长子得牛数为: 0.5x(0.5x+0.5); 次子得牛数为: 0.5x[ 0.5x(0.5x+0.5)]; 长女得牛数为: 0.5x{0.5x[ 0.5x( 0.5x+0.5)])。 计算后,可以得知: x=15。
    【逆向思维的解法】长女既然得到的是最后剩下的牛的“半数”再加“半头”,结果1头都没杀,也没有剩下,那么,她必然得到的是:1头;次子:长女得到的牛是次子的一半,那么,次子得到的牛就是长女的2倍:2头;长子:次子得到的牛是长子的一半,那么,长子得到的牛就是次子的2倍:4头;妻子:长子得到的牛是妻子的一半,那么,妻子得到的牛就是长子的2倍:8头;把4个人得到的牛的头数相加:1+2+4+8=15,可见,农夫留下的牛是15头。
    (1)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内在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 (2)逆向思维的反向是有合理性的思维反向。 (3)如果不顾客观规律,盲目地“反向”,不仅难以实现创新思维的目的,而且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
    1、逆向思维应当合“理”
    【例】:现行的车轮几乎全是圆形的,如果你运用逆向思维考虑这个问题,能不能把现行的车轮改成方形或三角形呢? 这在某种特殊的场合、特殊的环境下当然有其实用价值,但在正常情况下,方形或三角形车轮只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如难以行驶,极易出现翻车等交通事故。而圆形车轮便于行驶,摩擦力小,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我们说,逆向思维应当合“理”,创新也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逆向思维应当合“理”,创新也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二、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1)逆反心理含义: 逆反心理也称“逆向心理”和“对抗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面对对方的要求拟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例如,有些人处理问题常持“你不让我这样做,我偏要这样做”的态度,这种态度就属于逆反心理。(2)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①好奇心 ②对立情绪 ③心理上的需要
    2. 正向思维为是逆向思维的基础
    古代的鲁国有个人,擅长做鞋子。但由于鲁国做鞋子的人很多,做鞋盈利很少,于是准备到南方的越国去做生意。但他也有顾虑,因为那里的人习惯赤脚、不穿鞋;但又想到这恰恰说明在那里鞋子和帽子的市场潜力很大。他到了越国后,大力宣传穿鞋和戴帽子的好处,赢得了当地人的认可,销量惊人。
    (1)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不知道正向思维,就谈不上逆向思维。(2)创新思维中的逆向思维,往往是在运用正向思维未能获得满意结果的情况下才采用的。
    3. 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辩证互补的必要性
    (1)正逆互补,携手共进 。逆向思维并非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究竟哪种思维的效果好,取决于具体情况,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要逆向思考。(2)有意识地将两个或多个对立面联系在一起思考,正反补充,可以打破单方面性质的限制,避免思维的僵化和极端化,更有可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示例:圆珠笔的漏油问题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难题,许多人认为是由于钢珠的磨损造成的,因而都在强化钢珠硬度、耐磨性上花费极大精力,但材料上却难以突破。日本一位发明家没有在常人的思路上钻牛角尖,他认为将圆珠笔笔管中的油减少,使其在钢珠没有用坏之前,就将笔管中的油用完,漏油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于是他买来大量圆珠笔,反复使用,统计出圆珠笔写了多少字、用了多少油开始漏油,减少管中的灌油量,从油上出发解决了圆珠笔的漏油问题。
    (1)创新思维是有方向的,是以问题为导向的: 人们运用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等多向的思维方法,目的在于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认识事物,以求获得常规思路难以得到的新认识。 (2)不同方向的思维方法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4、四种的思维的辩证关系
    【知识整合】运用逆向思维方式要注意什么?
    ①逆向思维应当合“理”;②必须掌握正向思维的“正”;③要正逆互补,携手共进。
    1.自从人类建立动物园以来,为了游客的安全,人类总是把动物关在铁笼子里。游客的安全有了保证,动物却成了笼中“囚犯”。后来,人们的思想转了个弯,让动物自由自在地活动,把游客关在“笼子”里。于是,人们又想出了一个新主意,建天然动物园,让游客坐在游览车里,观察在自然状态下的动物。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要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②要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③要解放思想,发扬创新精神 ④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材料反映要解放思想,发扬创新精神,没有涉及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化认识和扩展认识,①②不选。材料中从把动物关在铁笼子里,到让动物自由自在地活动,把游客关在“笼子”里,让游客坐在游览车里,观察在自然状态下的动物,启示我们要解放思想,发扬创新精神 ,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③④正确。
    2.关于正确处理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要掌握正向思维的“正”,以有效进行逆向思维的“逆”②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内在矛盾的反映③逆向思维总比正向思维效果好,要优先考虑逆向思维④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相结合,使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我们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即人们已有的对事物常规认识的成果,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应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①④正确。逆向思维并非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究竟哪种思维的效果好,取决于具体情况,③错误。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都是客观对象的内在矛盾的反映,但题中要求的是正确处理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的关系,②不符题意。
    3.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少企业充分发挥逆向思维作用,转危为机,产生良好效果。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考能力,是在对事物的性质、功能、方位、趋势进行综合思考后,发现常态思维已经“山穷水尽疑无路”,将思维反转,有时会意外地“柳暗花明又一村”产生出奇制胜的效果。这说明( )①逆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 ②逆向思维能突破一切认识障碍③逆向思维能使人们的认识能力进一步发挥 ④逆向思维要求思考问题要打破常规,不必尊重实际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我们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即人们已有的对事物常规认识的成果,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即对已有的常规认识作反向思考。这表明( )。A.正向思维是逆向思维的基础和前提B.逆向思维应当合“理”C.掌握了正向思维,就能正确进行逆向思维D.正逆应当互补,携手共进
    根据材料信息,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这说明正向思维是逆向思维的基础和前提,A符合题意。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正向思维是逆向思维的基础和前提,不涉及逆向思维应当合“理”、正逆应当互补的知识点,BD不符合题意。正向思维是逆向思维的基础和前提,但是“掌握了正向思维,就能正确进行逆向思维”的说法过于绝对,C错误。
    5.下列做法中能够体现逆向思维的有( )。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②故意“唱反调”“对着干”③当所有人都想的一样时,可能每个人都错了 ④《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空城计”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相关课件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课前预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课前预习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逆向思维的含义,逆向思维的方法,结构反转,状态反转,功能反转,因果反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教学演示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导航,PART01,逆向思维的含义,PART02,相关链接,逆向思维,正向思维,逆反心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说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说课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逆向思维方法,学习目标,探究与分享,逆向思维的含义,逆向思维,正向思维,1目的,2联系,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