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训练 水气作用
展开
3.3.1水气作用(2022浙江高二期末)读南半球低纬环流立体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近地面气压带成因为动力因素 B.b近地面气压带成因为热力因素C.c由北风偏转成西北风最后偏转成西风 D.d由南风偏转成东南风最后偏转成东风2.d增强时可能出现( )A.赤道东太平洋水温偏高 B.秘鲁沿岸的上升流在减弱C.南美太平洋沿岸沙漠出现鲜花奇观 D.印度尼西亚洪涝灾害增多(2022山东青岛高二期末)活跃火指遥感卫星捕捉的地表热异常,包括林火、农大、城市火灾等。中南半岛活跃火发生频次存在较大时空差异,研究表明活跃火发生与厄尔尼诺、植被覆盖度、地形、土地利用类型相关。下图示意中南半岛活跃火高密度值空间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在中南半岛活跃火发生频次较高的时间段内( )A.华北地区冬小麦开始收割 B.江淮地区进入伏旱期C.东北地区春小麦开始种植 D.西南地区雨季基本结束4.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年份,中南半岛和夏季我国季风区易出现( )A.活跃火增加南涝北旱 B.活跃火增加南旱北涝C.活跃火减少南旱北涝 D.活跃火减少南涝北旱(2022全国模拟预测)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事件多发。2019年秋季至2020年春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出现了一次弱的厄尔尼诺事件,厄尔尼诺事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比较复杂,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2020年我国汛期气候的异常。下图是2020年110.0°E~122.5°E平均降水量的时间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与我国2020年汛期气候异常相关性最小的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大气环流 D.海—气相互作用6.与常年相比,图示区域2020年我国汛期气候异常的表现是( )A.南方伏旱严重 B.华北汛期提前 C.江淮梅雨期长 D.我国南旱北涝(2022浙江模拟预测)警戒水位是指当水位上涨达到某一水位,防洪堤可能出现很大险情,此时防汛护堤人员应随时准备投入抢险。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我国某河流进行了以防洪为主题的统计调查,构建了防洪安全指数P(实际水位与警戒水位之比),下图为该河流某年防洪安全指数P随季节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该河流最可能位于我国下列哪个省( )A. B. C. D.8.据材料推测该年份下列现象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A.江苏南京出现暖冬现象,樱花提前开放 B.我国南方出现干旱,降水比往年偏少C.内蒙古地区沙尘暴肆虐,交通受阻 D.东北地区出现旱情,水稻减产(2022天津模拟预测)2021年10月25日,国家气象中心确认,10月份已进入拉尼娜状态,导致2021年冬季我国中东部将偏冷。沃克环流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和西岸海温存在差异而形成的热力环流,其强弱变化是评判气候异变的重要依据。如图示意沃克环流及典型拉尼娜年的海温距平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拉尼娜现象发生时( )A.甲、乙海区温差增大,沃克环流增强,印尼降水增多,热带经济作物增产B.甲、乙海区温差增大,沃克环流减弱,秘鲁沿海海域水温升高,渔业减产C.甲、乙海区温差变小,沃克环流增强,太平洋东岸降水增多,洪涝灾害多D.甲、乙海区温差变小,沃克环流减弱,对大西洋没影响10.拉尼娜导致今冬我国中东部偏冷的原因是( )A.东北信风增强,日本暖流减弱 B.东北信风减弱,日本暖流减弱C.甲处低压增强,对冬季风吸引增强 D.甲处低压减弱,对冬季风吸引增强(2022黑龙江大庆外国语学校高二期末)2021年年初的拉尼娜在4月结束,但10月开始,拉尼娜现象再次出现,因此今年是个十分罕见的“双拉尼娜”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赤道地区大气环流状况的是( )A. B. C. D.12.“拉尼娜”现象可能导致( )A.赤道太平洋地区大气环流减弱 B.赤道西太平洋地区降水减少C.美洲西海岸干旱加剧 D.秘鲁沿岸上升流减弱13.(2022·上海青浦·二模)国家气候中心官宣2021年是“双拉尼娜年”。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会引起气候异常。拉尼娜现象发生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的现象是( )①南美太平洋沿岸洪灾多发②秘鲁渔场的捕获量可能增多③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域东西部的水温差异增大④澳大利亚森林火灾频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22陕西安康高二期末)物质相态改变释放出的热量称为潜热,地表向大气的潜热输送主要通过蒸发实现。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黑河下游不同土地覆被向大气输送的潜热通量对比。该地区为典型的绿洲——荒漠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极度敏感。完成下面小题。14.潜热通量受气温影响最显著的是( )A.荒漠 B.玉米田 C.湿地 D.混合林15.冬季,与其他土地覆被相比,湿地的潜热通量较高,主要影响因素是( )A.温度 B.湿度 C.植被覆盖 D.积雪覆盖16.如果在春季增大玉米田从湿地引水的灌溉量,对春季玉米田和夏季湿地潜热通量的影响分别是( )A.增大-增大 B.增大-减小 C.减小-增大 D.减小-减小(2022天津市新华中学一模)依据《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判别方法》国家标准,当关键区(西经120°至西经170°、南北纬5°之间的区域)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低于常年0.5℃时,即进入厄尔尼诺/拉尼娜状态。下图为2018年1月—2021年12月关键区海表温度距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据图可知( )A.2018年以拉尼娜状态为主 B.2019年以厄尔尼诺状态为主C.2020年厄尔尼诺状态最典型 D.5—9月多出现拉尼娜状态18.2021年初,赤道附近( )①中东太平洋下沉气流增强②中东太平洋低纬信风增强③印度尼西亚可能发生旱灾④秘鲁西部沿海上升流减弱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9.(2022全国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茎柔鱼通常的表层适温范围为15~28°C,在东太平洋分布广泛,生命周期短,因此其种群对栖息地环境及气候变化极为敏感。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域表温异常变暖;而拉尼娜事件发生时,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域表温则异常变冷。下图示意1950~2015年东太平洋某渔场HSI(栖息地适宜性指数,将HSI≤0.2、0.2<HSI<0.6及HSI≥0.6分别定义为不适宜的、正常的及适宜的栖息地)在不同气候模式下的变化情况,黑色区域为陆地。(1)分析非正常气候模式下该渔场茎柔鱼栖息地面积的变化情况。(2)推测茎柔鱼在该渔场的主要分布位置,并分析原因。(3)说明茎柔鱼对栖息地环境和气候环境变化极为敏感的原因。(4)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对该渔场茎柔鱼繁育的影响。
参考答案:1.D2.D【解析】1.在南半球低纬环流立体图中,a处为下沉气流,应是动力原因形成的30°S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A说法正确;b处为上升气流,应是热力原因形成的赤道附近的赤道低气压带,B说法正确;c位于高空,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最初风向为北风,风形成后,在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共同作用下偏转成西北风最后偏转成西风,C说法正确;d位于近地面,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最初风向为南风,风形成后,在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共同作用下,最后形成东南风,D说法错误。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故选D。2.d为东南信风,东南信风增强时,离岸海水增多,底层上泛海水增强,因此上升流增强,赤道东太平洋水温偏低,水温低,对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因而南美太平洋沿岸沙漠降水更少,不利于植物生长,ABC错误; 东南信风增强,到达印度尼西亚的水汽增多,上升气流增强,降水增加,容易形成洪涝灾害,D正确。故选D。3.C4.A【解析】3.中南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活跃火发生时期正值旱季,且气温高;随着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到北半球,中南半岛太阳高度角变大,温度升高,降水少,此时是北半球的春季,东北地区春小麦开始种植,C正确。华北地区冬小麦开始收割是在6月;江淮地区7、8月份进入伏旱期;西南地区雨季10月份基本结束,ABD错误。故选C。4.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西岸地区上升气流将减弱,中南半岛降水减少,气候干热,活跃火增加,CD错误。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减弱,季风雨带偏南,位于我国中部和长江以南地区,使我国南方出现涝灾;北方地出现旱灾,即南涝北旱,A正确,B错误。故选A。5.A6.C【解析】5.根据材料分析,2020年的我国的汛期气候异常现象是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异常事件的一部分,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秘鲁地区的上升流减弱,并影响了全球的大气环流和海—气相互作用,使全球气候出现异常,B、C、D错误,而跟我国2020年汛期气候异常相关性最小的是地形,地形是短时间不变的因素,因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范围较小,A正确, 故选A。6.图中降水集中在南方,7月降水偏多,南方已经易发洪涝灾害,A错误;夏季,北方都没有出现大幅度降水,所以华北并没有出现汛期提前,B错误;南方梅雨季节一般出现在6月左右,可图中7月份南方降水依然持续,所以江淮梅雨期较往年更长,C正确;秦岭-淮河一线的纬度范围在北纬32°至北纬34°之间,而图中雨带基本集中在南方,而北方地区在夏季应该是降水较少,易出现北旱南涝的情况,D错误;故选C。7.C8.B【解析】7.读图可知,防洪安全指数P8月份最大,超过1,说明此时实际水位最高,降水最多,其次是7月,安全指数P较大,因此河流汛期主要是集中在7、8月份,以8月为主,我国锋面雨带7、8月份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因此该河流最可能位于我国下列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省,根据轮廓可知,C是黑龙江省,C正确;A是四川省,B是台湾省,D是云南省,均位于我国南方地区,ABD错误;故选C。8.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年份北方地区出现洪涝灾害,据材料推测该年份是夏季风偏强的年份,可能是拉尼娜年,此时我国南方出现干旱,降水比往年偏少,出现南旱北涝,东北地区易出现涝灾,B正确,D错误;江苏南京易出现寒冬现象,A错误;内蒙古地区降水偏多,沙尘暴少,C错误;故选B。9.A10.C【解析】9.由材料可知,拉尼娜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结合沃克环流及典型拉尼娜年的海温距平分布图可以看出,太平洋海面东部温度偏低,由于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了大气的运动,赤道太平洋地区东部气温低,空气垂直方向表现为下沉;同理太平洋海面西部空气垂直方向上上升;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了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使得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高压指向低压,即近洋面东侧流向西侧,高空反之,形成了顺时针流动的大气环流。因此,拉尼娜现象发生时甲、乙海区温差增大,沃克环流增强,西部海平面增高并且海水温度增高,上升气流增强,印尼降水增多,有利于热带经济作物增产,A正确,BCD错误。故选A。10.根据材料,当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空气冷却下沉加强,导致气压升高,进而会使东南信风增强,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从而使西部海平面增高并且海水温度增高,受其影响,我国东部沿海气温是应该偏高,因此冬季东部沿海气压比往年低,造成我国冬季亚洲高压和东部沿海低压间的气压差增加,所以受偏北风的影响更大,因为偏北风来自高纬度地区,因此我国东部也就更冷了,C正确,D错误。当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空气冷却下沉加强,导致气压升高,进而会使东北信风增强,日本暖流增强,AB错误。故选C。11.A12.C【解析】11.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海水温度异常降低,成为高压中心,垂直方向盛行下沉气流,水平方向的大气由太平洋东岸吹向西岸。而太平洋西岸地区温度较高,形成低压中心,垂直方向盛行上升气流,水平方向的大气由东向西运动,故A正确,BCD错误,选择A项。12.赤道太平洋地区原本就是盛行大致由东向西的东南信风与东北信风,拉尼娜发生后,赤道太平洋东岸气温降低,气压升高,使得东南信风与东北信风增强,A错误;赤道西太平洋地区上升气流增强,降水增多,B错误。美洲西岸地区,下沉气流增强,降水更加减少,气候更加干旱,C正确;秘鲁沿岸上升流是由于东南信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导致的,拉尼娜发生后,东南信风增强,上升流也将加强,D错误。13.C【解析】拉尼娜现象是由东南信风增强而导致的现象。东南信风增强,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秘鲁寒流增强,降温减湿效果增强,旱灾多发,①错误;秘鲁寒流为上升补偿流,其势力受拉尼娜影响增强,上升流显著,渔场增产,②正确;太平洋东侧寒流增强西侧暖流增强,使得东西水温差异进一步增大,③正确;澳大利亚东侧东南信风增强,暖流增强,增温增湿效果显著,降水增加,森林火灾概率减少,④错误。②③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14.D15.B16.B【解析】14.由图可知,混合林潜热通量的变化最为显著,7月潜热通量最大,1月潜热通量最小,因此潜热通量受气温因素影响最显著的是混合林,故选D。15.地表向大气的潜热输送主要通过蒸发实现,冬季,黑河下游地区气温低、气候干燥,蒸发少,潜热通量较少,而湿地水分较多,蒸发多,潜热通量较高,A错误,B正确;冬季植被覆盖率较低, 蒸发少,潜热通量较少,C错误;积雪覆盖会导致蒸发少,潜热通量较少,D错误。故选B。16.春季增大玉米田的灌溉量,会导致玉米田水分蒸发加剧,潜热通量增大。根据材料“该地区为典型的绿洲——荒漠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极度敏感”,判断其水资源短缺,增加灌溉用水将导致湿地水量减少,面积萎缩,随着夏季气温升高,湿地潜热通量减小。故选B。17.B18.A【解析】17.依据《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判别方法》国家标准,当关键区(西经120°至西经170°、南北纬5°之间的区域)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低于常年0.5℃时,即进入厄尔尼诺/拉尼娜状态。读图,2018年关键区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常年0.5℃,以厄尔尼诺为主,A错误。2019年关键区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常年0.5℃,以厄尔尼诺为主,B正确。2020年关键区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低于常年0.5℃,以拉尼娜为主,C错误。除2020年外其余年份5—9月没有进入拉尼娜状态,D错误。故选B。18.2021年初,关键区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低于常年0.5℃,以拉尼娜为主,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下沉气流增强,①正确,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低纬信风增强,②正确,拉尼娜现象出现时,我国易出现冷冬热夏,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个数比常年多,出现“南旱北涝”现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巴西东北部等地降雨偏多,③错误,秘鲁西部沿海上升流增强,④错误。选项组合A正确,其他选项组合错误,B、C、D错误,故选A。19.(1)厄尔尼诺气候模式下.东太平洋偏暖,茎柔鱼渔场水温变暖,海面高度上升。导致栖息地质量下降。适宜茎柔鱼生存的栖息地面积(范围)最小:拉尼娜气候模式下.东太平洋偏冷.茎柔鱼渔场水温变冷。海面高度下降。使栖息地质量上升,适宜茎柔鱼生存的栖息地面积(范围)最广。(2)位置:渔场东南侧地区。原因 :渔场东南侧地区的柄息地适宜性指数比较高.且受离岸风(东南信风)影响.冷海水上泛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炎物质.佴料丰富.因此该渔场东南侧地区为茎柔鱼的主要分布地区。(3)茎柔鱼生命周期短.经历的环境和气候变化较少.对环境的适应力差.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大。(4)全球变暖,海水温度上升.环境适宜性下降。茎柔鱼的生长范围缩小:受极端天气事件(现象)增多的影响.生存环境的变化加大.不利于茎柔鱼的生长繁育。【解析】(1)根据材料“茎柔鱼通常的表层适温范围为15~28°C”和“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域表温异常变暖”可知,厄尔尼诺气候模式下,东太平洋偏暖,东太平洋海域茎柔鱼渔场水温变暖,海面高度上升,使栖息地质量下降。适宜茎柔鱼生存的栖息地面积(范围)最小;由材料“而拉尼娜事件发生时,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域表温则异常变冷。”可知,拉尼娜气候模式下,东太平洋偏冷。茎柔鱼渔场水温变冷。海面高度下降。使栖息地质量上升,适宜茎柔鱼生存的栖息地面积(范围)最广。(2)根据材料“东太平洋某渔场HSI(栖息地适宜性指数,将HSI≤0.2、0.2<HSI<0.6及HSI≥0.6分别定义为不适宜的、正常的及适宜的栖息地)”并读图可知,茎柔鱼在该渔场的位置主要分布在东南侧地区。原因 :渔场东南侧地区的柄息地适宜性指数≥0.6,为适宜的栖息地;且受离岸风东南信风影响,表层海水偏离海岸,冷海水上泛将下部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使表层营养盐类物质丰富,鱼类的饵料丰富。因此该渔场东南侧地区为茎柔鱼的主要分布地区。(3)由材料“茎柔鱼通常的表层适温范围为15~28°C,在东太平洋分布广泛,生命周期短”可知,茎柔鱼生活地区位于热带,且受寒流影响,正常年份全年气温变化小,茎柔鱼生命周期短,经历的环境和气候变化较少,对环境的适应力差,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大。(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球变暖海水温度上升,环境适宜性下降。茎柔鱼的生长范围缩小:由材料“茎柔鱼通常的表层适温范围为15~28°C,在东太平洋分布广泛,生命周期短,因此其种群对栖息地环境及气候变化极为敏感。”可知,全球变暖,出现极端天气事件现象增多,茎柔鱼的生存环境的变化加大,不利于茎柔鱼的生长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