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憎恨》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憎恨》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品味该诗的相关意象
2.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
3.品味诗歌的语言魅力
4.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情感,引导学生勿忘历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让学生比较《沁园春 长沙》和《憎恨》的不同,引出课题,同时引出写作背景和作者。
写作背景:《憎恨》是绿原1942年12月写的,当时的中国,正在被日本铁蹄无情地践踏着,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这时期也涌现出许多爱国诗人,本诗的作者绿原,原名刘仁甫就是其中之一,面对日本残忍的暴行,年仅18岁的绿原没有因此而惧怕或屈服,而是用刚劲的笔杆,写出了强烈的反抗之音!
独立思考(初读感知)
分别请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本诗。请其他同学评价好坏。
思考:
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试分析这些意象都象征着什么?
明确:群花,繁星,月光,风和野火象征着美好
借诗人的竖琴五线谱揭露侵略者的暴行
青色谷粒象征着青少年
蝗虫象征着侵略者
十字架,晚祷,象征着不需要为死者哀悼,不需要原谅侵略者的暴行,而是需要革命。
(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2.《憎恨》这首诗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试猜测下诗人在憎恨些什么?
明确:这首诗暗示了对侵略者的憎恨,对当时残酷的战争的憎恨,憎恨战争的硝烟焚烧那一首首美丽的诗歌,憎恨所有破坏了人们平静安宁的生活的事物。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痛恨,与强烈的爱国情怀。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由老师引导概括整理到黑板上)
小组活动(精读赏析)
小组合作学习
思考:
1. 诗作结尾“不是要写诗,要写一部革命史啊”有何含义?(3到5分钟讨论)
明确:这一句展示出诗人的爱国本色、战士性格和哲人的风度合而为一的形象,面对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代,诗人并没像很多同龄人一样对世俗的悲叹与伤感,而是意识到了反抗、斗争精神才是当时中国最需要的第一要义。这句话传达了诗人强烈的理性思辨色彩,和浓厚的爱国情怀。
(以小组为单位找代表谈谈看法,这道题答案不统一,按照前面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言之有理即可)
四、再读课文:(配乐朗诵)
根据上述分析,再次通过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配乐诗朗诵:
老师读第一部分 女生读第二部分 男生读第三部分
大家齐读后两部分。
(重点要把握好情感)
五、课外延伸:
诵读 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赵一曼的《沁园春》
感受抗战时期,不同出身,不同性别,不同流派的爱国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共同呼声,聆听在中国最苦难时期,千千万万爱国儿女合奏的爱国“琴音”。虽然时过境迁,虽然现在身处和平年代,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不能被我们所遗忘。勿忘国耻,砥砺前行!希望学了本节课,能够唤起大家的爱国热情,努力奋进,为祖国美好的未来而奋斗终生!
课后练习(作业)
诵读绿原的《诗人》,理解诗歌内容,试分析所表达的情感。
板书设计
憎恨 绿原
朗读口诀:字正、停顿、情准
情感:对侵略者的憎恨 爱国情怀
对战争的憎恨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天狗》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整体感知,深入探究,文学争鸣,拓展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憎恨》教学设计2,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方法,课时安排,作者简介,时代背景,品读提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河床》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情导入,初读《河床》,初步感知整首诗,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