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上地理 3.2中国的土地资源 教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323692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湘教版八上地理 3.2中国的土地资源 教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323692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湘教版八上地理 3.2中国的土地资源 教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323692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湘教版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湘教版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明确教学目标,当堂训练,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前准备,自主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章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 教学设计 (湘教版)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中国地理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一章重要的组成部分。教材主要安排了“土地资源的利用,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三个内容,其意图是让学生认识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和分布以及人类面临的诸多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人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并从自身做起的必要性。 本课学习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是对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所学知识的综合性应用,对学生知识基础要求较高;教学内容相对较多,需要用到的图片及资料较繁杂,所以选择多媒体教学。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在接受知识上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乐于接受有趣的教学内容,所以在处理教材内容上,让学生结合以前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展开讨论,使其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但由于学生地理学习基础普遍不够扎实,学习积极主动性不强,对基本的读图、析图及分析材料的方法掌握不够熟练,给教学带来极大不便,需要教师加强引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土地资源的类型和分布,理解人类所面临的土地资源问题以及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阅读土地资源类型分布图特点。 (2)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审美标准,从而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审美观。(2)通过我国在保护土地资源方面的措施的学习,引导学生从我做起,树立保护土地资源的观念和信心,并能在生活中付诸行动,为保护地球资源贡献力量。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1)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和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 (2)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含义。 2 难点: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分布的原因及土地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和对策。 课时安排:1课时(总19课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 1、上一节我们学习了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自然资源都有哪些呢?自然资源根据 能否重复使用、循环利用分为两大类,是哪两大类呢?土地属于哪一类资源? 2、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舞台””。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的土地资源。【明确教学目标】 土地资源的特点、主要土地类型及分布、土地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和对策【先学】学生交流导学案自主学习成果【后教】师生交流,教师点拨:一、土地资源的特点 1、我国陆地面积960万m2居世界第三位,人口13.8亿居世界第一位,土地人均占有面积仅相当于世界的1/3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2、土地类型齐全(1)认识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简要分析:平原、高原、山地分别以 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2)读“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图”,思考:除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 型?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里?(3)读“我国土地利用结构的百分比图”,分析: ① 耕地、林地、草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重有何不同? ② 难利用土地所占比重如何?(4)概括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突出“人与土”的矛盾:土地类型多种多样;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耕地、林地比重低,草地所 占比重大;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即后备土地资源不足。(5)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多种多样对农业生产发展有什么好处?有利于因地制宜,对土地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开展农、林、牧等多种经营。3、区域差异明显: 1)各类土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1)学生结合我国干湿地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及中国土地资源分 布图,分小组讨论探究:我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分布特点,完成探究一。①“耕地组”:作物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区别?②“林地组”:草原自东向西是如何变化的?③“草地组”:林地的品种上有什么区别?④“家乡组”:我们的家乡渭南位于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属于哪个干湿地区?主要 地形类型是什么?位于哪个地形区上?土地利用类型以什么为主?耕地类型和作物 熟制分别是什么?(2)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寻找答案。(3)学生代表发言后,小结: ① 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北方 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② 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非季风区,西北部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西部青藏 高原区。草地的类型与产草量由东向西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而变化。③林地主要集中在季风区,湿润、半湿润地区,东北、西南的边远山区以及东南部的 山地。东北林区岭阔谷宽、气候冷湿、松林成海;西南林区高山峡谷、气候多样、 树种繁多;东南林区低山丘陵、气候湿热、经济林盛。④我们的家乡渭南位于季风区,半湿润地区,地形类型以平原(渭河平原或关中平原) 为主,位于黄土高原地形区,耕地类型为旱田,作物熟制是两年三熟。2)各地区土地资源质量差别大------突出“水与土”的矛盾:联系所学地形、气候、河流等知识,探究我国东西部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完成探究二。 ①东部土地的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西部以草地为主,严重干旱区有大片荒漠分布。 ②东部地区位于东部季风区内,雨热同期、降水丰富、土壤肥沃,生产力水平高; 西部地区由于干旱缺水,风力强盛,土壤 生产力较低,适合发展畜牧业。二、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完成探究三)1、结合导学案材料及图片,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土地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我们自 己生活的地区中还有哪些破坏与污染土地资源的现象? (建设侵占土地资源,乱占耕地现象严重,不断加重的土壤盐渍化,农药和污水的污染等。)2、结合课本P70-71文字,联系实际思考:针对我国在土地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 决的措施有哪些? ①国家已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令,如《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 ②将“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3、作为一名中国小公民,你还有哪些保护土地资源的建议?与同学们讨论一下。教师点拨:如限制大城市的用地规模,农村建房时应将住宅建在荒坡上,平房应改为 楼房以减少占用耕地等;我们还应在“土地日”(6月25日)时积极宣传我们的国 策“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小结】 土地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虽然土地资源是可更新资源,但是它又是有 限的资源,一旦破坏很难恢复,而且我国又是一个有12亿的人口的国家,要解决这 些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当堂训练】 完成当堂测试题【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填充图册》。 2、识记理解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图。【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章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 导学案 八年级地理(上) 主备人:郭秀园 八( )班 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2、记住我国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分布,理解土地资源地区差异的成因。 (重点)3、分析理解我国土地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难点)4、培养自己利用各种地理图表和文字材料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课前准备】 1、复习“中国地形分布图”、“中国降水量分布图”、“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中国季风区 与非季风区分布图”及相关知识点。2、观察了解家乡土地资源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3、通过网络查阅了解我国保护土地资源的相关法律法规。 【自主学习】★人多地少 (阅读教材P66)1、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土地资源。我国陆地面积 平方千米,居世界第 位,但人口众多,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不足世界的 ,所以“ ”是我国基本国情。(总数量 ,人均占有量 )★类型齐全,但结构不合理 (P67)2、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齐全(优越性:有利于 ,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其特点是:① 面积较广,所占比重大,有利于发展畜牧业, 、 所占比重相对偏小; ②土地与 矛盾突出,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1%的人口;③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 ,如分布在新疆、 内蒙古的 荒漠,青藏高原上的 荒漠,后备资源不足。【合作探究】★ 我国土地资源区域差异明显 (P68--- P70)3、探究一:我国土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及地图)土地类型名称主要分布地区季风区或非季风区干湿地区主要地形类型耕地 林地 草地 未利用土地 (1)完成表格:(2)走进家乡渭南:渭南主要的地形类型以 为主,大部分位于 (季风区非季风区)、 (干湿区);渭南所在的地形区名称为 ,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渭南的耕地类型为 ,作物熟制是 。4、探究二:我国土地资源质量差别大,土地生产力区域差异明显联系所学地形、气候、河流等知识,探究我国东西部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完成表格:地 区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地区差异东部季风区生产力高 北方 ,但热量较低,降水偏 广阔,耕地多以 为主南方 ,热量高,降水丰富多丘陵、山地以 为主西北内陆区光照充足,热量较为丰富,但 ,水源不足以 盆地 和山脉为主以 和 为主青藏高原区光照 ,但热量不足青藏高原生产力较低★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P70--- P 71)5、 耕地、草地、林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它们都是可以更新的资源,但是利用不当、不注意保护土地资源就不能继续利用。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下面资料所说:(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农业耕种的国家,水土流失已使一部分地区几乎变成不毛之地了。据估计,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仅黄河水系每年流失土壤就达16亿吨之多。如果将这些流失的泥土堆成高宽各1米的堤坝,就可以绕地球20圈以上。(2)目前,我国沙漠、戈壁及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149.6万平方千米,占到我国国土面积的15.5%,也就是说我国的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超过1/7的土地已沙化。另外,尚有15.8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正在沙化,其中包括393公顷农田和493万公顷草场。据专家估计,目前我国的沙漠正在以每年1560平方千米的速度继续扩大。(3)目前,我国沙漠、戈壁及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149.6万平方千米,占到我国国土面积的 15.5%,也就是说我国的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超过1/7的土地已沙化。另外,尚有15.8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正在沙化,其中包括393公顷农田和493万公顷草场。据专家估计,目前我国的沙漠正在以每年1560平方千米的速度继续扩大。 (4)我国的草场过度放牧问题十分严重,草场的退化因而也十分严重。据我国北方和青藏高原等10个牧业省区统计,建国后,牧场放养牲畜头数增加了2~3倍,而草场面积却在减少。严重地过度放牧,使我国的草场退化问题十分严重。 (5)我国的森林资源日益减少,从1952年至1985年人口由5.7亿增加到了10.59亿,几乎增加了1倍,而同期我国的森林实际消耗量大约为60~80亿立方米,相当于现有森林都已采伐了一遍。 例如,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有成熟的原始森林资源约3.1亿立方米,目前已减少了2/3,有些地区已到了无林开采的地步。 结合材料,联系实际,完成探究三: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土地利用类型问 题保护措施耕地①②③执行« 法»,禁止 ; ; 林地 执行« 法»,严禁 ;草地 执行« 法»,做好 ;6、我国保护土地的基本国策是:十分 和 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 .【总结梳理,归纳方法】本节主要讲述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及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人多地少”是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土地资源区域差异明显”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学习时要联系气温和降水的知识来分析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和规律。本节课的土里很多,注意归纳和总结阅读图表的方法和步骤。阅读分布图的一般步骤是:一读图名,了解地图要表达的地理事物;二读图例,明确不同图例所代表的含义;三分析地图,确定不同地理事物的分布,找出分布规律;四归纳总结,运用规律得出合理的推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当堂检测】7、将下列地区与其土地利用类型连接起来 A、东北平原 ①林地 B、长江中下游平原 ②草地 C、内蒙古高原东部 ③水田 D、塔里木盆地 ④旱地 E、横断山脉 ⑤沙漠 8、读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回答: (1) 图中区域A表示_______,区域B 表示________(土地利用类型)。 (2)区域A和B大致以___________为 界线,这条界限与我国1月0°C等 温线及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 体一致。 (3)区域C为_____________ 林区,D 为___________林区. (4)区域E为__________(土地利用类型),类型),分布在___________高原。 (5)从地形类型来看,我国林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耕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 (6)从干湿地区来说,耕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地区,草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地区.(7 )大兴安岭及两侧的土地利用类型按自东向西的顺序排列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9、下列漫画的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 A 内蒙古高原 B 横断山脉 C 华北平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补充材料: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工程计划从1979年到2050年,分三个阶段、七期工程进行,规划造林5.35亿亩。到2050年,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将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15.95%。三北地区,有八大沙漠、四大沙地,面积为133万平方公里,大于全国耕地面积的总和。这里曾经是水草肥美的农、牧区,如今已是遍地黄沙,年风沙日达30~100天,下游河床已高出地面10米以上。干旱、风沙和水土流失,带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十年九旱、不旱则涝"制约着这一带地区的经济发展。建设防护林工程对三北地区生态平衡的重建、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到1995年,完成人工造林18.15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5.05%提高到8.28%,12%沙漠化土地得到治理,其中有4万多平方公里"不毛之地"变成林海,有1/3的县农业生态环境开始走向良性循环。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标准及解读,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种类多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人多地少,忧土地 爱土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