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草船借箭》教学设计6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11502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度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草船借箭》教学设计6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11502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激发兴趣,合作探究,感悟“神机妙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根据课题和插图,预测故事内容,巩固按事情发展顺序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2. 品读借箭前后描写不同人物的句子,聚焦情节变化中不同人物的表现,准确感知人物形象,把握作者借历史创编小说、拥护蜀汉阵营的意图。
3.依据作者的创作意图,预测不同阵营的人物在故事中的表现,并尝试以一篇课文带一本名著,迁移预测策略到同类小说。
教学重点:
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人物的对话、行为,感受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文词语,复习巩固。
解词义
①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 妒忌 )
②表古代的军事长官。 ( 都督 )
③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如果完不成任务,愿接受军法处罚。 (军令状)
④管理并安排(工作、人力、车辆等)。 ( 调度 )
⑤弩弓,一种兵器,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弓弩手,古代军队中负责射箭的兵士。 ( 弓弩 )
⑥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神机妙算)
由“妒忌”一词引出“草船借箭”的原因,点明周瑜的用心险恶,诸葛亮的危机重重。
背景简介:曹操大军和孙刘联军对峙于赤壁,曹军本来自北方,不善水战,但是接纳了荆州降将著名的水师将领蔡瑁和张允,此事引起了周瑜的忧虑。恰逢曹操派遣周瑜旧日同窗蒋干前来劝降,周瑜心生一计,伪造了一封他与蔡瑁、张允私通的密信,并假装喝醉任蒋干偷走这封信。蒋干将信交给曹操后,曹操大怒,下令杀了蔡瑁和张允。鲁肃前往拜见诸葛亮时,诸葛亮一语道破了周瑜的计谋,周瑜得知后大惊失色,认为诸葛亮是东吴大患,必须斩草除根。但又担心以此为由杀人,会被世人耻笑,于是打算算计诸葛亮。
3.为什么要草船借箭?
怎样实施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的结果是什么?
请你默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吧!
(起因)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要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 。
(经过)诸葛亮先请鲁肃帮忙准备必要的装备和人员,然后在凌晨时,趁着大雾漫天,带领二十条扎满草把子的船前往曹军水寨,擂鼓呐喊,吸引曹军放箭,草把子上很快插满了箭。
(结果)二十条船上的箭总共有十万多支,周瑜得知经过后自叹不如。
二、合作探究,感悟“神机妙算”
1. 自由朗读课文4---9 自然段,想一想从哪些词句能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
“~~~”划出相关句子,并作批注。
2. 学生研读课文,把自己的读书收获在小组内交流
3 .全班交流
【知天文】
出示句子: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1)这场大雾到底有多大?用你的朗读让我们体会到这场雾的大。
(2)面对这场大雾,鲁肃和诸葛亮的心情会如何? (鲁肃:害怕、吃惊;诸葛亮:暗自高兴)
(3)假如你是诸葛亮,你会如何读这个句子?(引导读出暗喜,得意的语气)
(4)联系上下文体会碰到大雾天气不是偶然。
出示句子: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
(引导学生反复读这个句子,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他之所以敢立军令状,是因为他在三天前就算准了这场雾!)
(5)这场大雾有何妙用?用自己的话说说。
(由于大雾漫天,能见度低,所以曹操看不见来兵,又不敢轻易出兵,只好用远距离的武器防御,这样才能达到草船借箭的目的。)
师:诸葛亮真聪明,因为他知天文,所以才会借箭成功,怪不得周瑜说——(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板:知天文)
【懂地理】
出示句子:
句子 1: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穿两边。
句子 2: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就叫船上的士兵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句子 3: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读这三个句子,体会这种办法妙在哪?
(1)四人小组合作,一人读句子,一人画图,另两人用文具盒当船,演示掉转船头。
(2)请一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讲解,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 (受箭多,保持平衡,回来顺风顺水)
指导朗读句子,读中体会办法之妙。从这儿可以看出诸葛亮算好了什么?
(板:晓地理)
小结:你看,诸葛亮算得多准确、策划的多周密呀!难怪周瑜会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齐读)
【识人心】
出示句子: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诸葛亮笑了,他在笑谁?
生 1: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幽默的笑。
生 2: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轻易中计,这是讽刺的笑。
生 3: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阴谋落空,这是胜利者的笑。
师:一个“笑”字,可以体会到诸葛亮善识人心。(板:识人心)
指导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小练笔。
师:曹军有80 万,诸葛亮他们只有600 多人,曹军已万箭齐发,大敌当前,诸葛亮却一边饮酒一边取乐,一边欣赏着美妙的琴声和箭声。听这琴声是多么悠闲,这箭声是多么畅快,诸葛亮笑的那么轻松自在,此时此刻,你想对诸葛亮说什么?写下来。
小结:是啊!正是诸葛亮他懂人心,他了解曹操的多疑鲁肃的忠厚,周瑜的阴险,所以才会胜券在握,难怪周瑜会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齐读)
体会人物特点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妒忌诸葛亮,意欲加害诸葛亮。这是周瑜设好的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诸葛亮回答“用弓箭最好”,这正中周瑜下怀,于是周瑜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的任务。周瑜不动声色的话中反映出他的险恶用心。
2.[“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不要推却”是什么意思?从中能看出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
3.[“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支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
一方面诸葛亮顾全大局,为了维护蜀吴联盟,战胜曹军,所以不和周瑜计较。另一方面诸葛亮对于向曹操借箭的计划早就成竹在胸,所以他欣然地立下了“军令状”,表现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4.[“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这是诸葛亮为借箭所做的准备。船和军士,是诸葛亮借箭的基本条件,将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是伪装,船两边放草把子,是为了受箭。他知道鲁肃忠厚守信,又顾全大局,可以信赖,特向他借船。他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向周瑜提借船之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有计谋、有胆略、知人善用。他早在立军令状之前,就想好了整个“草船借箭”的计划。
4.小结。
具体情节有没有猜对,没有关系,我们毕竟不是作者本人。但我们抓住作者贯穿始终的创作意图,就能较为准确地猜出故事的大概走向,就是我们的收获。而这个过程,激励着我们不断地在猜测中阅读,在阅读中获得快乐。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读题质疑,梳理问题,激发兴趣,初读课文,大致梳理文章段落大意,学习课文,总结全文,阅读链接,延伸读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总结全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下册6 景阳冈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查预习,理思路,自主学习,感悟体会,归纳总结,巩固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