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第1页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第2页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单选题, 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周至四中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考试总分:100 分)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35小题,总分70分)1.《后汉书·王景传》载,安徽庐江“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王景调任庐江太守后,“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此事说明(    A.铁犁使用始于汉代       B.犁耕促进农业发展       C.精耕细作得到推广       D.畜力应用成为共识       2.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汉代关中水利工程修建,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使得这里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与汉代关中水利事业相关的是(   A.农民创造“井渠”   B.开凿郑国渠   C.出现曲辕犁       D.修建都江堰       3.从夏商开始,我国古代逐步形成了庞大而又完备的手工业系统,代表了古代手工业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材料中的“手工业系统”(    )A.劳动者有较多人身自由       B.到明中期后居于主要地位       C.由政府直接控制和经营       D.产品主要用来交税和消费       4.元末,从事棉纺织业的民户已达1000多家,元代以后,棉纺织业日渐成为普遍的家庭副业和当时产量最多、销路最广阔的手工业。这种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A.棉花在大江南北开始种植       B.大量农副产品投人市场       C.棉纺织技术和工具的革新       D.社会各阶层的需求增多       5.唐朝长安的东市和西市跟坊一样,四周皆有高大的围墙。每市约占两坊的面积,市内有4条大街,围墙四面各有2 个门,城门定时开闭。这反映了当时(    )A.市和坊交织在一起的现象       B.市场具有封闭性的特征       C.加强了对商人的户籍管理       D.长安在世界居领先地位       6.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关于材料中提到的土地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名义上为国家公有       B.标志着土地私有制确立       C.土地可以进行买卖       D.采取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7.汉初官营手工业主要为政府、皇室提供漆器、衣物、纺织品等物品及服务。武帝时,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尤其是盐铁成品,虽有部分仍供给官府,但大部分交由盐铁官贩卖。这一变化是由于武帝时期(    )A.放弃了抑商政策       B.开通了丝绸之路       C.强化了经济控制       D.形成了统一市场       8.清朝前期,永佃制在一些地区颇为流行。永佃制规定:佃户长久承租一主之田,田主不得租夺佃,甚至即使土地发生转让,换主不换佃。这(    )A.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       B.减轻了地主对佃农的剥削       C.维护了小农经济的稳定       D.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9.《史记》载:西汉时期,关中畜牧为天下饶”,而巴蜀一带则饶姜、丹砂、石、铜、铁、竹、木之器,齐鲁地区宜桑麻,人民多文采布帛鱼盐。材料表明西汉时期(     A.家庭副业发达  B.区域差异明显   C.农业发展迅速   D.经济交往频繁       10.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表明(    A.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       B.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       C.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       D.经济重心南移,租佃关系发展       11.下表为《唐朝灌溉工程数量简表》反映了当时(    精耕细作水平不断提高       B.封建经济不断发展       C.政府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D.南方相对北方更安定       12.南宋初年,“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仁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由此可知(    A.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小麦种植的扩大 B.土地兼并的盛行推动了耕作技术进步       C.曲辕犁的出现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D.稻麦兼种技术的出现推动了小麦种植       13.据统计,春秋至战国早期出土的铁器有130件左右,属兵器的有剑、矛等;属工具的有斧、锛、凿、锤等;属农具的有番、缨、锄、镰等;属用具的有削、带钩、锥等;此外还有鼎和牌饰等。据此可知,春秋至战国早期(    A.铁农具在全国推广       B.铁器的质量较高       C.手工业的分工细密       D.铸铁业较为发达       14.有学者指出,“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立,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发生这一显著变化的前提是(    A.花种植面积扩大       B.封建政府大力推广       C.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D.棉纺织技术的进步       15.明清时期的外销瓷主要是景德镇的青花瓷和釉上彩瓷,许多瓷器的装饰图案是依照外商从欧洲带来的样品由中国画工精心摹绘的。这说明,明清时期(    )A.瓷器开始大量地外销       B.瓷业拓展了海外市场       C.瓷器生产转向了国外       D.国内瓷器市场已饱和       16.秦汉时期,盐铁等官营手工作坊中劳动者的主要来源有官府奴脾()、犯罪刑徒、官府征发的服役者以及有一定手艺的自由身份的工匠。可见秦汉时期官营手工业(    )A.不计劳动力成本B.效率极其低下   C.产品与市场无关  D.工艺水平不高       17.明代御瓷的烧造,即以全部官搭民烧计,也只占民窑生产能力的0.8% ;在丝织业中,民间机户至少是官局工匠的3 ;在冶铸业中,即使朝廷铸币 , 也仰仗民铜。这表明当时(    )A.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占主导地位       B.海禁政策造成了官营手工业的衰落 C.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发生改变       D.私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最高水平       18.乾隆二十四年颁行的防夷措施:第一,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第二‚外国商人在广州必须住在政府指定的行商的商馆中,由行商负责“管束稽查”;第三,不准外商向中国人借款或雇佣中国人。材料反映出清政府(    )A.断绝中外经济交流       B.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禁止民间贸易往来       D.严格限制外商贸易       19.据统计,晚清对外贸易中主要是进口生活消费品,如1880年进口物品中棉织品、谷物、糖、煤油等生活消费品占了全年进口总额的53%。这一现象说明(    )A.自然经济受到严重冲击       B.民族企业生产受到压制       C.洋务企业面临残酷竞争       D.对外贸易出现严重人超       20.1872年,广东南海商人陈启源自海外归来,次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使用机器、雇佣工人,进行生产。该企业创办的有利条件是(    )自然经济的消失B.清政府的政策支持C.洋务运动的诱导D.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21.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1912年至1919年八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八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这一时期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侵略致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C.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22.1932年,著名实业家宋裴卿成立“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1935年4月,“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东亚”企业在30 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B.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       D.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发展实业的法令        23.172018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增长率远高于整个欧洲地区;明中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人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农耕经济高度发展B.放弃闭关锁国政策C.资本主义发展迅速D.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24.近代宁波的纱厂大都长期雇用外国技师,到1911年则“专用华人,自为经营”,而宁波港进口的棉纱骤减,出口的华厂棉纱增加近 10 倍。这说明当时民族工业A.迎来了短暂春天 B.获得技术独立C.依赖于国际市场 D.竞争能力增强 25.明代中后期的江西景德镇,周边失业农民大多在民窑中佣工为生”,往往工兴则挟拥以争,工毕则作鸟兽散。这反映了当时(    )A.家庭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提高       C.全新生产方式的成长       D.技术工艺传承的封闭性        26.1928年,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不协调的状况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变:男士主穿西服、中山装、长衫;女士主穿上衣下裙,旗袍基本成定式,并为社会肯定。这一状况表明(    )A.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了变异       B.社会生活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C.民族资本主义主导国民经济       D.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       27.19世纪70年代初,开始出现在上海“石库门”的里弄房屋,其总体布局是依照欧洲联排式房屋,各个单元内部又是三合院或四合院,这种建筑,很快成为上海普通居民流行的住宅。材料反映了近代上海(    )A.生活方式全盘西化       B.城市建设被洋人控制       C.建筑风格中西合璧       D.政府倡导推动近代化       28.在近代中国,广大内陆地区依然长期使用竹排或牛皮筏、羊皮筏等原始工具渡运客人,而没有使用轮船等先进交通工具。这一局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西方先进交通工具的影响小       B.地理环境的制约       C.人们的思想意识落后            D.经济发展不均衡       29.清末,有线电报自上海北达北京,“东北则达吉林、黑龙江俄界,西北则达甘肃、新疆,东南则达闽、粤、台湾,西南则达广西、云南”,连成了一个“殊方万里,呼吸可通”的电报网。有线电报的进步(    )A.便利了不同地区的联系       B.致使区域发展逐渐失衡       C.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进一步巩固了清朝统治       30.1902年,中国部分地区遭遇了瘟疫,《大公报》给予极大关注,及时刊登社会各界人士投递的有关应对瘟疫的稿件,其中有些稿件中出现了“微生物”等词。材料可以反映出(    )科学的卫生观念得到普及       B.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感       C.中国的生物科学取得突破       D.瘟疫改变了人们世界观       31.任景丰,这位京城里的照相馆老板,以赤子情怀和正义之气,打开了中国人认识世界的一扇窗,也打破了洋人在中国垄断电影的局面。任景丰这一历史性贡献反映在(    )A.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       B.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诞生       C.《渔光曲》在国际上获奖       D.电影《风云儿女》的成功放映  32.十月革命后,为了保卫新生的苏俄政权,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苏俄实施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农业集体化 33.19213月,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是 (    )A.余粮收集制     B.固定的粮食税     C.工业国有化      D.农业集体化34.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A.直接             B.逐步               C.三大改造      D.迅速35.苏联斯大林模式的表现有()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A.①②③    B.①②     C.   D.①②③二、 材料题 (本题共计3小题,总分30分)3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魏通过把部分国有土地、无主荒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农民,适当限制土地的占有、买卖与继承,从而有效调控了全境的土地占有关系,解决了因田业无主或产权纠纷而产生的大量农田抛荒问题,遏制了土地兼并与土地集中势头,扶植了人数众多的自耕农,同时又有力地加强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使国家掌握了大量的劳动人口和赋役负担者,增加了财政收入。到孝明帝正光年间(520524),北魏全境国家所控制的户口数量已超过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全国户口的一倍,史载于时国家殷富 ,库藏盈溢 ,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摘编自《筒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二:宋朝开历史之先河,国家对土地买卖中的民间竞争与兼并现象采取不抑兼并、自由放任的不干预态度。······在宋朝,依据是否拥有土地把农民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地农民,一类是无地农民。随着时间的推移,无地农民的数量在迅速扩大。面对生存的压力,这些无地农民有些选择依附于地主,有些则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偏远地区开发荒地,再有则是彻底脱离土地,进入城市谋取出路。——摘编自徐明明《宋代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实行的土地制度及其意义。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土地制度的变化,并对其简要评价。5分)37.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95﹣1913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进入初级发展时期。这19年中,国内新创办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厂共有468家,平均每年增设24.6家,资本总额高达9822万元,平均每年新投资为516.9万元。值得指出的是‚新投资本中80%以上属商办企业,改变了甲午中日战争前以清政府投资为主的特点,民族资本成为本国工业资本的主体。投资方向方面,主要涉及纺织、缫丝、面粉、火柴等轻工业。同时‚在工业企业的地区配置上,开始越出沿海、沿江口岸,逐渐向内地城市伸展。——摘编自王觉非《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以及阻碍因素》材料二: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经济管理办法一览表(局部)——摘编自陈雷《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统制经济政策产生的影响。4分) 3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时期,大肆用兵拓边,汉朝前期七十来年的积累,没几年打了个底朝天。于是改变政策,先是实行了盐铁官营,从盐铁专卖中获得丰厚的利润,又采取均输法和平准法。均输就是国家采购、国家经销;平准就是根据市场情形,设立专门的机构,贱买贵卖,平抑物价,垄断经营。还推出了算缗告缗”,向工商业主征收财产税、车船税,鼓励告发瞒报家产的行为。——摘编自张吾愚《千秋功罪桑弘羊》材料二:中国在清代很长一段时间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乾隆帝在其《救谕英吉利国王书》中说:“天朝物产丰盛,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帝曾还认为民俗易嚣,洋商杂处,必致滋事”,一再严申华夷之别甚严”“从不许外籍人等稍有越境掺杂。英国人也觉察到这一点,他们说在必需品上······虽然不是奢侈品上······可以自给,因此中国政府绝对不重视对外贸易,认为可以随意限制对外贸易。——摘编自金卫星《中美关系史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时期经济政策的具体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及其消极影响。
    答案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35小题,总分70分)1.B2.A3.C4.C5.B                6.A7.C8.C9.B10.C11.D12.A13.D14.D15.B          16.A17.A18.D19.A20.C21.D22.B23. A 24.D25.C         26.B27.C28.D29.A30.B                 31.A32.A33.B34.B35.D二、 材料题 (本题共计3小题,总分30分)36.10分)1.制度:均田制。意义:抑制了土地兼并缓和了社会矛盾;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人,促进了封建经济的繁荣。5分)2.变化:由限制兼并到不抑兼并。评价:造成土地兼并严重,使两极分化更为严重;易造成社会秩序的不稳定;一定程度上推动边远地区的开发;一定程度上推动商品经济发展。5分)37.(1)表现:商业活动突破了时空限制;出现了新型的服务和娱乐行业。原因:交通便利;政府对商业管理的放松;是当时的政治和商业中心;人口的迅速增加。(2)特点:数量众多,分布密集;主要位于江南地区;与周边农村商业联系密切;专业性强,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37.10分)(1)特点:初步发展,民族资本成为工业资本的主体;主要集中于轻工业领域;工业布局由沿海向内地扩展。原因:甲午战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2)影响:为抗战胜利准备了物质基础;推动西部地区工业化;使官僚资本膨胀,借此控制经济命脉;导致民族资本目益萎缩。 38.10分)1.措施:实行盐铁官营专;采用均输平准法(官营贩运、物价管理);抑制私营工商业的发展,征收重税;货币官铸。4分)2.原因: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防范人民的反抗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3分)影响: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滋长;使中国目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4分)
     

    相关试卷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件包含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件包含高一历史试题docx、高一历史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