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003文言文--词类活用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复习---003文言文--词类活用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梳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三语文学科导学案编号 003 使用时间 编制人 授课内容(1课时) 班级 姓名 小组学习目标 词类活用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进而产生某一新的意义的一类语法现象。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一、活用作动词(一)活用为一般动词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二)活用为使动词1.名词的使动用法。2.动词的使动用法。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4.数词的使动用法。(三)活用为意动词1.名词的意动用法。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3.数词的意动用法。二、活用为状语1.名词作状语。2.动词作状语三、活用为名词1.动词活用为名词。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四、为动用法合作探究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并说明其用法。⑴ 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⑵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⑶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⑷ 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⑸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⑹ 吾师道也……⑺ 范增数目项王。⑻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⑼ 吾从而师之。⑽ 常以身翼蔽沛公。当堂训练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一)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夜缒而出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秦伯说,与郑人盟。 (二)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而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国为华,不闻以妾与马。” ——节选自《国语·鲁语上》 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 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无乃非相人者乎! (三)齐女徐吾者,与邻妇合烛①夜②织,吾贫而烛不继,邻妇请先无与夜③。徐吾曰:“妾日④起常早,去常后,扫尘以待,为贫故也。今一室之中,益一人烛不为益明,去一人烛不为暗,何爱东壁馀光?幸分之!”邻妇遂复与织。——节选自刘向《列女传》 高三语文学科导学案教师版编号 003 班级类别: 时间: _______年 _____ 月 _____日 星期____命题人: 审核人: 时长:50分钟 满分:100分姓名: 考号:___________ 得分 词类活用自主学习【知识梳理】一、什么是词类活用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进而产生某一新的意义的一类语法现象。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一、活用作动词(一)活用为一般动词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二)活用为使动词1.名词的使动用法。2.动词的使动用法。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4.数词的使动用法。(三)活用为意动词1.名词的意动用法。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3.数词的意动用法。二、活用为状语1.名词作状语。2.动词作状语三、活用为名词1.动词活用为名词。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四、为动用法合作探究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并说明其用法。⑾ 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⑿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⒀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⒁ 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⒂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⒃ 吾师道也……⒄ 范增数目项王。⒅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⒆ 吾从而师之。⒇ 常以身翼蔽沛公。明确:学生讨论归类,教师根据学生做题情况引导归类: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⑴、⑶、⑸、⑹名词活用为状语:⑵、⑺、⑻、⑽名词活用为使动词:⑷名词活用为意动词:⑼ 提问:对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状语中的句子还可以再归类吗?请找到归类的标准。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类,思考、归纳活用的规律。⑴ 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劝学》)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⑶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寡人之于国也》)规律二: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⑹吾师道也……(师:学习)(《师说》)规律三:名词与名词连用,如果二者不是并列、偏正、判断等关系,而是主谓关系、动宾关系或动补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⑸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齐桓晋文之事》)⑺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鸿门宴》)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⑵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向上,下:向下)(《劝学》)⑻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南:向南,西:向西)(《过秦论》)规律五: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⑽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鸿门宴》)规律六: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 ⑷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臣:使……为臣)(《韩信拜将》)⑼吾从而师之。(师:以……为老师)(《师说》)规律七:不能带宾语的名词带有宾语,活用为使动或意动词。 提问:以上归纳的规律能用更精炼的语言表述以便记忆和运用吗?教师明确:名词活用歌名词连用多活用,代前副后谓语通。不能带宾强带宾,多是意动或使动。谓前不愿作主语,时间方位状语共。区分活用看仔细,切记放在句子中。 当堂训练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一)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⑴夜缒而出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夜:名词活用为状语,在晚上) ⑵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很难的。鄙:名词活用为意动词,把……作为边境)⑶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东:名词活用为状语,在东边;封:名词活用为使动词,使……成为边界)⑷秦伯说,与郑人盟 (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盟:名词活用为动词,订盟约)(二)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而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国为华,不闻以妾与马。” ——节选自《国语·鲁语上》⑴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翻译:季文子在宣公、成公时期做国相,家中没有穿丝绸的妾妇,马也不喂粮食。相:名词活用为动词,做国相;衣:名词活用为动词,穿)⑵ 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人们大概会认为您是吝啬,而且使国家也显得不光彩。华:名次活用使动词,使……光彩)⑶ 无乃非相人者乎(这恐怕不是做国相的人应该做的吧!相:名词活用为动词,做国相) (三)齐女徐吾者,与邻妇合烛①夜②织,吾贫而烛不继,邻妇请先无与夜③。徐吾曰:“妾日④起常早,去常后,扫尘以待,为贫故也。今一室之中,益一人烛不为益明,去一人烛不为暗,何爱东壁馀光?幸分之!”邻妇遂复与织。——节选自刘向《列女传》 (翻译:齐国有一个叫徐吾的女子,跟邻家的妇女合伙出钱买蜡烛晚上织布。徐吾家贫,不能继续出钱买蜡烛,邻家的妇人就叫她晚上不要来了。徐吾说:“我每天常常是很早就来,常常是最后回去,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来等待织布,就是因为贫穷啊。现在整个房子里边,增加一个人蜡烛不会更加明亮,减少一个人蜡烛不会因此变暗,何必吝惜照在东边墙壁上剩余的烛光呢?请把它分给我吧!”邻家的妇人于是跟她一起织布)①烛:名词活用为动词,买蜡烛;②夜:名词活用为状语;③夜:名词活用为动词,夜织;④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复习---010文言文--文言文断句 导学案 (学生版+教师版),共7页。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复习---012文言文--翻译技巧导学案 (学生版+教师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上尝怒一郎,于殿前笞之,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复习---005 文言文--120实词导学案 (学生版+教师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