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10.1兰亭集序 教案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10.1兰亭集序  教案第1页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10.1兰亭集序  教案第2页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10.1兰亭集序  教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10.1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0.1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时数,教学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序文特点,体会文章精炼,自然清新的语言特点。能力目标: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结构思路;背诵全文。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教学重点】抓住文中表示感情变化的关键词语,如乐、痛、悲等,以此带动对全文的理解背诵。【教学难点】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方法】任务驱动、诵读法、启发引导法、归纳总结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书中极品,又是文中上品。据历史记载,唐太宗千方百计搜觅真迹,并日夜赏玩临摹之,以至形成了宫廷上下竞相临书的盛况。唐太宗驾崩,此真迹又作为殉葬品埋入地下,后来此墓被盗,真迹永远失踪,成为千古恨事。我们现在所见的是唐代摹本(利用多媒体出示《兰亭集序》书法作品)。此文为什么被称为文中上品呢?它为什么跨越千年依然动人呢?今天我们就来在音乐的美感中(利用多媒体播放流行歌手周杰伦的《兰亭序》)来欣赏作为文学作品的《兰亭集序》的魅力所在。   二、解题   1、走近作者    王羲之(公元321~379,一说303~361),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人。是东晋也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书法家。出身于士族名门,是东晋政治家王导的从子。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早年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后多鉴前代名家书法,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有书圣之称,王羲之在诗文写作上也是高手。东晋文坛盛行骈文,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写作,或以散驭骈的作家之一。其文风清洗,不尚辞藻而多情致。    2、背景介绍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修禊之礼,举行过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士有东山再起的司徒谢安、掷地作金石声的辞赋家孙绰,潜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3、文体知识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三、整体感知  1、听音频、自读、齐读(1)字音辨识(2)听音频范读,分别划出三个段落中表达作者情感的词(”“”“),划出不懂的字词句。 2、感知作品,理清思路根据文章的情感变化,划分文章段落层次。        教师明确: 第一段(1自然段):记叙兰亭集会的盛况          第二段(2自然段):抒发人生感慨          第三段(3自然段):交代作序目的 四、 合作探究、品读鉴赏    全班分成3个讨论小组:自然组、人文组、哲学组(一)自然组研习第一段,即1自然段   1、迅速浏览课文,然后合上课本,凭记忆按提示查找内容要点   背诵线索: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环境活动天气感觉。如:   时间:永和……癸丑……暮春……” 地点:“……兰亭……”    人物:群贤……少长……”     环境:此地有……,又有……”    活动:引以为流觞曲水……”    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感受:“……信可乐也(二)赏析本段写法的高妙之处1、摘录本段写景句,体会作者写景状物言简意赅,妙趣天成的特点,感受作者快乐的心境,按照自己的体会,为文章设计一幅风景插画;       学生明确: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2、模拟想象你便是其中一文士,请你用散文化的语言将景物和你的感受诉诸笔端。教师点拨:本段中作者无论山范水,还是竹画树,都极其简约。想那阳春三月的江南该是鲜花吐芳,姹紫嫣红。此段中作者却只选山、水、林、竹、天。写山岭,从高耸、横亘状其势;写竹林,从茂密、参天绘其形;写溪水,着眼于水清流急,回环相映之态;写晴天,写煦风,仿佛景物皆着感情色彩。如此美景,在良辰、乐事的氛围中,给人带来的是愉悦,是欢欣,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春天气息和游人如织的快乐场面。3、提示学生朗诵时注意语调要清新明快,充满欢欣,优雅之情调。按照提示每组选代表朗读。(三)学生讨论、交流(整体感知2、3自然段)    (1)迅速浏览课文,人文组进一步品析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品书作)                   哲学组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线索(思人生)   明确:对话佳作,读出才气横溢的王羲之;对话历史,读出知人论世的王羲之;对话人生,读出时不我待的王羲之        五、当堂训练   尝试着背诵第一、二自然段或者人文组构思运用所学专业,利用PS软件,设计一副插画;哲学组写一段富含哲理的心灵小语。    六、课堂小结    暮春三月,莺飞草长,天气晴朗,春风和煦,不可不谓之良时;会稽山阴,清幽兰亭,茂林修竹,山环水绕,不可不谓之美景;时贤名流,志趣相投,不可不谓之贤人;曲水流觞,饮酒赋诗,不可不谓之雅事;仰观俯察,游目骋怀,不可不谓之乐心:这实在是人生之乐的极致。这种是对兰亭美景的陶醉,是来自于兰亭集会的畅快,这种美好的聚会自此以后成为美谈佳话。千年以后,我们依然能感受到这些文人儒雅的风度和诗意人生。  七、预习作业1、进一步预习第2、3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为何而?又为何而2、如何理解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暮春三月,草长莺飞,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茂林修竹,清流潺潺,胜友云集,曲水流觞,泼墨挥毫,赋诗饮酒,不亦乐乎!可作者的感情怎么变成了呢?他由眼前的美景、盛会想到什么了呢?请同学们诵读第二段,看看作者的心思到哪儿去了? 二、深入研习第2自然段 1、展示学生利用唱吧录制的优秀作品,理清文章思路    提问一:这段话作者围绕什么主题展开讨论的?           明确:乐忧生死等人生重大问题    提问二:作者为何而痛?           明确:一痛惜情随事迁,美好消逝;二痛生命有限,终期于尽。2、诵读提示:作者以从容沉稳的气势稍一收拢,便转到全文的主旨上来,探索人生哲理,发表对人生忧乐和生死问题的看法,以理论为主,故应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重读的词语有死生亦大矣中的岂不痛哉中的。末句以降调慨叹语气收束。(老师进行朗读点拨)  三、深入研习第3自然段   1、熟读课文,理清背诵思路     这段议论中包含感情,理清作者的感情发展脉络。    问题:(1)当前士大夫的人生观是怎样的?        (2)你认为作者赞同他们的人生观吗?情绪是积极还是消极?为什么?      明确:由读昔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转入对世事的深入抒写,批判当前士大夫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现了作者抗拒人生虚幻的执着努力,随之又发出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乎的慨叹,可见作者对人生敏锐、深刻的感受中一份对人生特别的热爱和执着,接着作者交代了《兰亭集》的成因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既然人生变化如此迅疾,此次宴会的情况就该记录下来,使将来之人了解作者心中的感慨。随着感情变化的步步推进,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是作者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 2、谈谈你对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句的认识。    明确: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短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3、作者发出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乎的慨叹,那么作者究竟为何而呢?明确:一悲古人生死感慨,深有同感;二悲今人一死生齐彭殇的虚妄;三悲后人叩问今人,可谓千古一悲!文章由的个体之,推己及人更加深刻感人。人类社会从古到今,迈进了多少年,然而人类对生命本质的体验何其相似!真是古今同痛,千古同悲!  四、课堂小结概括文章总体(12字,便于记忆):一佳作、二态度、三心境、四方式。一篇奇文传世: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两种人生态度:一死生齐彭觞、死生亦大矣;三种不同心境:乐---痛---悲;四种表达方式:叙事、写景、抒情、议论(升华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认知)。 五、拓展迁移训练    1、有人认为作者在文中阐述了他的生死观,是他的旷达性格使然;但他毕竟生活在国事日衰的东晋时期,士大夫们大多意志消沉,不讲求进取,对他也不能说毫无影响,因此文中出现了低沉的调子,例如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你如何理解呢?请发表你的观点。   教师引导:王羲之在文中描绘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还能批判当时盛行的虚无思想,实际上就是眷念人生、热爱生命的表现。他在书法上的执著努力和卓越成就也是对抗人生虚无的体现。诚所谓消极其表,执著其里,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小结: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知人论世,是把握文章主旨的利器。   2、利用网络列举古今文人的人生观。 例举摘要:        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从人生意义来讲)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人生意义来讲)    奥斯特洛夫斯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从人生意义来讲)    史铁生: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从生命规律来讲)    孟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陶渊明: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坦然面对)  3、学生谈: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板书设计                                 兰亭集序                             王羲之            乐——时、地、人、物、事                      痛——生命短暂、人生易老                      悲——亘古不变的规律

    相关教案

    高中人教统编版10.1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10.1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拓展延伸,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10.1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0.1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0.1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0.1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