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福建省化学中考模拟卷(一)(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福建省化学中考模拟卷(一)(word版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据《本草纲目》记载,2 g氢气,8 g硫酸消耗铁的质量为,6 g 9,5 g 9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Mg:24 S:32 Ca:40 Fe:56 Zn:65
第Ⅰ卷
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下列物质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Ca3(PO4)2 B.CO (NH2)2
C.NH4H2PO4 D.KCl
2.据《本草纲目》记载:“大麦味甘、性平、有去食疗胀、消积进食、平胃止渴、消暑除热、益气调中、宽胸大气、补虚劣、壮血脉、益颜色、实五脏、化谷食之功。”大麦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
A.糖类 B.蛋白质 C.油脂 D.维生素
3.为解决气候危机,我国制定了实现“碳中和”和“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长期战略目标。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 )
A.开发新能源 B.使用一次性餐具
C.发展CO2捕集技术 D.开发清洁燃烧技术
4.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给液体加热 B.称量固体 C.倾倒液体 D.量取液体
5.2022年冬奥会在我国北京成功举办。科学家发现了一种 分子的结构形似奥运五环,宽度只有1.2 nm,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小的五环标志——奥林匹克烯(C19H12),如图所示。下列关于C19H12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化合物 (第5题)
B.碳、氢两种元素质量比是19:12
C.由31个原子构成
D.不完全燃烧不会生成一氧化碳
6.近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公开 “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专利,预示着碳基芯片已经崛起。石墨烯是由石墨剥离而成的单原子层石墨,它是目前发现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6题)
A.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石墨烯强度大,能燃烧
C.石墨烯能还原氧化铜
D.石墨烯与金刚石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7.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熔点高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C.“花气袭人知骤暖”,花香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
D.“煽风点火”,煽风可以促进空气的流通,为燃烧补充空气(或氧气),使燃烧更旺
8.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9.如图是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测得熄灭后容器底部二氧化碳与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9题)
A.蜡烛不可以取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
B.将干燥的石蕊试纸放在容器内,试纸一定变红色
C.该实验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
D.该实验启示室内发生火灾时人应该下蹲或匍匐前行
10.某实验小组在相同条件下探究金属与酸反应的放热情况,实验装置如图1,实验所用药品如下表,溶液温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2。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第10题)
A.实验①对应图2中曲线c
B.反应结束后,实验①和②有金属粉末剩余
C.实验③能产生0.2 g氢气
D.图2说明金属越活泼,单位时间内反应放出热量越多
第Ⅱ卷
本卷共8题,共70分。
11.(8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许多化学知识。
(1)《吕氏春秋》: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合两柔则为刚”体现了合金______的特性。
(2)《梦溪笔谈》:高奴县出脂水,燃之如麻,但烟甚浓(“脂水”指石油)。脂水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形式是______。“烟甚浓”是脂水发生______(填“完全”或“不完全”)燃烧。
(3)《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浸泡),绞取汁。上述过程主要涉及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4)《淮南万毕术》:曾青(可溶性的铜的化合物)得铁则化为铜。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0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与材料密切相关。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第12题图1)
(1)解码智慧冬奥:
①2022年北京冬奥会,碲化镉发电玻璃成为绿色和科技办奥交汇的创新点。如图2是碲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碲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周期,属于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
(第12题图2)
②氢能“黑科技”亮相北京冬奥会。冬奥会“飞扬”火炬科技亮点之一是采用氢气作为燃料,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面向未来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结构,减少屋顶所用钢材2 800吨。金属资源储量有限,钢铁生锈是世界面临的难题。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_________________同时接触。
(2)近年来,我国高铁建设飞速发展,建造高铁需要大量的钢铁。如图3为模拟炼铁的装置,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b处反应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2题图3)
13.(8分)从空气中制造“面包”。
I、人工固氮
(1)1905年,哈伯在高温、高压以及催化条件下将氮气和氢气首次合成氨气(NH3),该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
(2)科学家研制出“TM - LiH”双催化剂体系,显著提高在温和条件下氮气和氢气合成氨的效率,原理示意如下图:
(第13题)
①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填符号)。
②除催化剂外,该反应中不变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填符号)。
③你对催化剂的新认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
Ⅱ、人工合成尿素
(3)1828年,维勒通过蒸发氰酸铵(NH4CNO)溶液得到尿素[CO(NH2)2],该过程__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新物质生成。
(4)将二氧化碳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尿素和水,反应中氨气和尿素的分子数目之比为_____________。
Ⅲ、人工合成淀粉
(5)中国科学家首次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C6H10O5)n]。在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合成过程中必须添加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淀粉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14.(9分)“水为食之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水处理工艺上有很高的技术水平。浙江的明代净水池是国内发现的最早的水处理净化工程,该净水池示意图如图所示。《天工开物》中介绍了用明矾[KAl(SO4)2·12H2O]使河水变清澈的技术。
(第14题)
(1)乙池净水是利用木炭的________性。
(2)用于净水的明矾,其组成中含有的阳离子有K+和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3)为防止渗水,净水池四壁石头间缝隙用黄泥与蛎灰填抹,蛎灰是将蛎壳(含碳酸钙)煅烧、浇水、风化、碾压制作而成,煅烧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净化后的水可用于制作豆腐,点浆是豆腐制作的重要环节。取硫酸钙固体50 g,放入温度为18 ℃的4 000 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浆水。结合图2硫酸钙的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点浆过程所用的浆水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15.(10分)金属的冶炼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铁制品生锈与_________________有关,铁与铬(Cr)、镍(Ni)等金属熔合可形成“不锈钢”,用不锈钢丝和聚乙烯纤维为原料可制作耐酸防护服材料。上述中不涉及__________(填字母)。
A.合金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合成材料
(2)新型材料纳米级Fe粉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比普通Fe粉更易与氧气反应,其制备流程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第15题图1)
纳米级Fe粉在氧气中能自发燃烧生成黑色固体,黑色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上述流程中N2可循环利用,在制备纳米级Fe粉的工艺流程中作用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上述制备纳米级Fe粉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2为Mn和CuSO4溶液反应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15题图2)
①实际与Mn反应的粒子是__________。
②金属的活泼性:Mn__________(填“>”或“<”)Cu。
16.(9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第16题)
(1)①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
②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实验开始时首先应_____________,确保装置不漏气;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实验过程中发现集气瓶中的水变红了,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查阅资料,电石(主要成分为CaC2)为块状固体,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产生乙炔(C2H2)。通常情况下,乙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实验室用电石制取乙炔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_和______(填字母)。
17.(10分)小秋做实验时不小心把少量的盐酸洒到粉笔灰上,发现有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因此他对粉笔产生了兴趣,做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粉笔主要由碳酸钙、生石膏(CaSO4·2H2O)等物质组成,除碳酸钙外,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
②BaCl2+CaSO4BaSO4↓+CaCl2
探究一:粉笔成分的验证
(1)完成上述实验报告①_______;②_______。
(2)上述实验中将粉笔研磨成粉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粉笔主要成分含量的测定
【验证实验】
图1 图2
(第17题)
(3)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结果比实际值偏大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写一点)。
探究三:粉笔的制作生石膏(CaSO4·2H2O)脱水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小榕想利用粉笔灰获取熟石膏()制作粉笔:熟石膏加水调成糊状,灌入模具凝固即得粉笔。
(4)AB段固体不分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获取较纯的熟石膏,实验时要控制温度的范围是_______℃。
(6)写出生石膏完全脱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6分)我省北部山区盛产石灰石,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解石灰石资源的品质,采用两种方案对当地石材进行化学分析。(相关资料:当地石灰石含有的主要杂质为二氧化硅,其化学性质稳定,加热不易分解且不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1)方案一:取10 g石灰石粉末样品置于如图所示装置,充分加热至质量恒定,冷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8.24 g(已知 CaCO3CaO+CO2↑),产生的CO2的质量是_____g,并计算得知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40.0%。
(2)方案二:另取10 g同质地石灰石颗粒样品,置于烧杯中加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称得混合物的总质量减少了4.18 g。计算此方案测得的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比较两方案测量的结果,分析两方案误差较大的可能原因。
答案
第Ⅰ卷
1.C 2.A 3.B 4.B 5.A
6.A点拨:由题干可知,石墨烯是由碳原子形成的单质,A错误;石墨烯是强度最大的纳米材料,化学性质与石墨相同,所以能燃烧,B正确;石墨烯是由碳原子形成的单质,具有还原性,可以还原氧化铜,C正确;石墨烯与金刚石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正确。故选A。
7.A 点拨:“真金不怕火炼”,是指金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高温下也与氧气不反应,A符合题意;“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指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说明铁比铜活泼,B不符合题意;“花气袭人知骤暖”,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花香的分子四处扩散,从而花香四溢,C不符合题意;“煽风点火”,煽风可以促进空气的流通,为燃烧补充空气(或氧气),使燃烧更旺,D不符合题意。故选A。
8.A点拨:除去碳酸钠溶液中的氯化钠,加入稀硫酸,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这样把原物质反应了,A错误;鉴别炭粉、铁粉和氧化铜粉末,加入稀盐酸不能和碳反应,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溶液变成浅绿色,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固体溶解,溶液变成蓝色,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B正确;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通入二氧化碳会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无明显现象,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出现浑浊现象,现象不同,则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C正确;除去氮气中少量的二氧化碳,通入浓氢氧化钠溶液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出的气体再干燥除水,即可得到纯净的氮气,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D正确。故选A。
9.B点拨:由于蜡烛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而红磷燃烧不会产生气体,所以蜡烛不可以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故A正确;二氧化碳本身不能使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石蕊变红,虽然蜡烛燃烧也生成水,但如果水量太少,不足以使石蕊试纸变湿润,干燥的石蕊试纸是不变色的,故B错误;由题图可以看出,蜡烛熄灭一段时间后,容器底部二氧化碳浓度快速增加,所以可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故C正确;从题图中看出,在蜡烛熄灭前容器底部二氧化碳浓度几乎为零,所以发生火灾时不应该直立奔跑,应该尽量接近地面,故D正确。故选B。
10.B点拨:在相同条件下,不同金属与相同的酸反应,金属活动性越强,反应速率越快,金属活动性:Mg>Zn>Fe,故实验①对应图2中曲线c,A正确;
9.8 g硫酸消耗铁的质量为:Fe+H2SO4FeSO4 +H2↑
56 98
5.6 g 9.8 g
9.8 g硫酸消耗锌的质量为:Zn+H2SO4ZnSO4 +H2↑
65 98
6.5 g 9.8 g
9.8 g硫酸消耗镁的质量为:Mg+H2SO4MgSO4 +H2↑
24 98
2.4 g 9.8 g
故反应结束后,实验①和③有金属粉末剩余,B错误;
由B可知,实验③中镁过量,酸不足,故能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Mg+H2SO4MgSO4 +H2↑
98 2
9.8 g 0.2 g
C正确;
相同条件下,金属活动性越强,反应速率越快,由图2可知,金属越活泼,温度越高,说明单位时间内反应放出热量越多,D正确。故选B。
第Ⅱ卷
11.(1)硬度大
(2)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不完全
(3)物理
(4)Fe+CuSO4FeSO4 +Cu
12.(1)①五;非金属;128 ②热值高(或燃烧产物无污染);2H2+O22H2O ③水、氧气
(2)3CO+Fe2O32Fe+3CO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3.(1)氮元素(或N)(2) ①NH3 ②H、N ③催化剂既可以是反应物也可以是生成物(合理即可) (3)有 (4)2:1 (5) 氢元素(或H);1:8
14.(1)吸附(2)Al3+ (3)CaCO3CaO+CO2↑(4)饱和
15.(1) 氧气、水 ;B
(2) Fe3O4 ;防止生成的纳米级Fe粉被氧化;H2+FeCl2Fe+2HCl
(3)①Cu2+ ②>
点拨:(1)铁制品生锈与氧气、水有关,铁与铬(Cr)、镍(Ni)等金属熔合可形成“不锈钢”,用不锈钢丝和聚乙烯纤维为原料可制作耐酸防护服材料,不锈钢丝属于合金,聚乙烯纤维属于合成材料,耐酸防护服材料属于复合材料,不涉及的是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B;
(2)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其化学式为Fe3O4,上述流程中N2可循环利用,在制备纳米级Fe粉的工艺流程中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的纳米级Fe粉被氧化,制备纳米级Fe粉是氯化亚铁和氢气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FeCl2Fe+2HCl;
(3)①由Mn和CuSO4溶液反应的示意图可知,锰与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反应生成锰离子和铜,则实际与Mn反应的粒子是Cu2+;②锰与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反应生成锰离子和铜,则金属的活泼性Mn>Cu。
16.(1) ①集气瓶 ②2KMnO4K2MnO4+MnO2+O2↑;检查装置气密性;试管口未放置棉花
(2) C;D
17.(1)①CaCO3+2HClCaC12+H2O+CO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增大粉笔的表面积,使其与其他物质充分接触
(3)过滤后没有洗涤
(4)温度没有达到固体分解所需要的温度
(5)170-190
(6)CaSO4·2H2OCaSO4+2H2O
18.(1)1.76
(2)设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4.18g
10044=x4.18 g
x=9.5 g
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95.0%。
方案一可能是酒精灯火焰温度偏低,石灰石粉末未能充分分解,引起误差较大,方案二石灰石中碳酸钙完全反应。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Na2CO3溶液中的NaCl
滴加适量稀硫酸
B
鉴别炭粉、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取样,分别滴加稀盐酸
C
区分NaOH溶液和Ca(OH)2溶液
取样,分别通入CO2
D
除去N2中少量的CO2
将混合气体通过浓NaOH溶液,干燥
实验
编组
等质量稀硫酸
金属粉末质量
①
含H2SO4 9.8 g
6.5 g铁
②
含H2SO4 9.8 g
6.5 g锌
③
含H2SO4 9.8 g
6.5 g镁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与解释
1.小秋同学取2 g白色粉笔,研成粉末,倒入锥形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振荡
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
2.将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锥形瓶口
②
粉笔中含有碳酸钙。
3.继续向锥形瓶中加入盐酸至过量
固体完全溶解
生石膏在盐酸中溶解度增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福建省中考模拟化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下列实验设计不可行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福建省化学中考模拟卷(二)(word版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黄帝内经》中记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福建省中考化学模拟卷(四)(word版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I,据文献报道,5的溶液中共存,01;18;GaN,0g;将16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