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中考适应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中考适应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推断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火烧赤壁B.凿壁偷光C.司马光砸缸D.铁杵磨成针
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B.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二氧化碳能与碱反应
C.氢氧化钙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
D.氧化钙可做食品干燥剂——氧化钙能与水反应
3.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一定比原子大B.吹胀气球,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D.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种分子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为了节省火柴,拿酒精灯到另一已经燃着的酒精灯上去点火
B.在试管中盛容积的液体进行加热
C.用舌头去尝药品的味道
D.振荡试管里的液体时,用手指拿着试管用手腕甩动
5.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下列选项分类不正确的是
A.食盐、火碱、生石灰都是盐B.汽油、酒精、白磷都是易燃物
C.甲烷、乙醇、葡萄糖都是有机物D.浓硫酸、氢氧化钠都是腐蚀性物质
6.下列关于氧气获得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B.工业上从液态空气中得到氧气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C.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常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D.加热高锰酸钾可以制得氧气
7.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图2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图4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8.某同学在化学晚会上为大家现场作了一幅《镜湖灯影》的景色画:他在白纸上用干净的毛笔蘸取甲溶液“画上”一串灯影,再用另一支毛笔蘸取乙溶液在灯影周围“画上”一片湖水,将白纸挂在墙上,待晾干后,用装有丙溶液的喷雾器向白纸上喷洒。结果出现了“蓝色的湖面上倒映着红色的灯影”的画面。该同学所用的甲、乙、丙三种溶液可能是下列四项中的
A.AB.BC.CD.D
9.分析、类比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类比和推理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浓盐酸也具有吸水性
B.酸雨的pH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C.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组成CO和CO2的元素相同,但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10.实验小组将未打磨的铝片和稀盐酸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 ,现用传感器探究反应过程中温度和压强的变化,结果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B.时,溶液中溶质为
C.0—50s,发生稀盐酸与的反应D.100s~140s,压强减小是因为温度降低
11.下列物质鉴别方案正确的是
A.AB.BC.CD.D
12.下列化学反应与图像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高温煅烧石灰石
B.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完全分解等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
D.向等质量的镁、铁中不断加入等浓度的稀硫酸
二、填空题
13.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牛活中鉴别羊毛绒和棉线的方法是______。
(2)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3)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将其盖灭的原理是______。
14.联合国确定2020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Water and climate change”(水与气候变化)。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请完成下列有关水的问题:
(1)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有______(填序号)。
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②清澈、透明的泉水是纯净物
③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④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可使其软化
⑤洗菜、洗衣后的水用来浇花,冲洗厕所
(2)自然界中的水一般需要净化后才能使用,常用的净化方法有吸附、过滤、蒸馏等。实验室中进行过滤操作时,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
(3)化学让水更洁净。生活污水处理过程如图所示,其中采用的净水方法有______(写出一种)。
15.CaCO3、H2CO3、CO、CO2和C60这五种物质在“价类关系图”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物质E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
(1)物质D的名称是______。
(2)写出物质C转变成物质E的反应方程式______(任写一个)。
16.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
(1)铝比较活泼,但是铝制品却有优良抗腐蚀性。原因是______。
(2)将过量的锌加入含有CuSO4、Al2(SO4)3、FeSO4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渣的成分是______;所得滤液的质量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三、简答题
17.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用于治疗世界上最主要的高死亡率传染病—疟疾。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由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精确到0.1%)。
(2)以下符号和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微粒中,属于原子的是______。
①N2② ③OH﹣ ④Hg ⑤⑥⑦
(3)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
18.“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时隔30余年后,三星堆新一轮考古发现再次惊艳天下。
(1)研究人员用碳14年代检测方法进行分析,初步判断三星堆4号坑属于商代晚期。已知碳14原子中的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
(2)三星堆考古发掘中,出土的青铜面具锈迹斑斑,黄金面具仍金光灿灿,从物质性质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
四、实验题
19.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______℃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t2℃时,把50 g a放入50 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20.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仪器名称;a______。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为获得平稳的氧气流,最好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标号),可用F装置收集氧气当______时,才能将导管放在集气瓶口下方;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实验室常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如用G装置收集该气体,气体应从______(填“b”或“c”)端通入。
五、推断题
21.A、B、C、D、E是5种常见的物质。C是一种单质,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其他物质均为化合物。它们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B物质的名称是______。
(2)C物质的一种用途是______。
(3)写出反应D→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六、科学探究题
22.某化学小组用熟石灰配制石灰水时,发现装满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破损。
【提出问题1】试剂是否变质?
【提出猜想】①没有变质,成分是氢氧化钙; ②全部变质,成分是碳酸钙;
③部分变质,成分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钙。
【进行实验1】
【提出问题2】如何测定试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进行实验2】小丽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测定:
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测量装置C在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即可计算出试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______。
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操作无误,各步反应完全。
【反思与评价】
(1)小文同学认为小丽得到的结果会有较大的误差,理由是______。
(2)小文同学采用图E、F所示装置(注射器活塞的摩擦力很小,忽略不计)完成测量。注射器除了贮存、加注稀盐酸外,还有的作用是______。
七、计算题
23.小苏打常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某小苏打中混有少量碳酸钠,为测定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取3.0g样品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时,共收集到二氧化碳0.66g。求该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NaHCO3Na2CO3+H2O+CO2↑)
甲
乙
丙
A
稀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石蕊溶液
B
氢氧化钾溶液
稀盐酸
石蕊溶液
C
氯化钠溶液
硫酸钾溶液
硫酸钠溶液
D
石灰水
稀硫酸
氯化钠溶液
选项
鉴别物质
实验方案
A
生石灰、石灰石、小苏打、苏打
加水一次鉴别
B
稀硝酸 硝酸钡溶液 澄清石灰水
加入碳酸钠溶液一次鉴别
C
Na2CO3、H2SO4、Na2SO4、Ba(OH)2四种溶液
不另加试剂鉴别
D
FeCl3 NaOH HCl NaCl四种溶液
仅用组内物质无法鉴别
步骤
操 作
现 象
结 论
1
取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滴入2~3滴酚酞溶液。
______
猜想③正确
2
向试管中继续加入过量的______
______
参考答案:
1.A
2.B
3.D
4.D
5.A
6.B
7.B
8.A
9.D
10.B
11.C
12.B
13.(1)取样、灼烧、闻气味
(2)加热煮沸
(3)隔绝空气(或氧气)
14.(1)②④
(2)漏斗
(3)过滤(或吸附、沉淀等)
15.(1)碳酸
(2)
16.(1)铝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2) Cu、Fe、Zn 增大
17.(1) 三##3 63.8%
(2)④⑦
(3)CO2
18.(1)6
(2)金的化学性质不如铜活泼
19.(1)t3
(2)1:3
(3)b>a>c
20.(1)铁架台
(2) C 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2KClO32KCl+3O2↑
(3)b
21.(1) H2O2 水
(2)供呼吸(或支持燃烧)(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3)
22. 酚酞变红 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CaCO3+2HCl=CaCl2+H2O+CO2↑ 生成的二氧化碳会残留在装置A、B中,不能完全吸收 收集气体并测量气体的体积
23.84%
解:设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列比例式得:
x=2.52g,
该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100%=8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文件包含试题docx、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文件包含2024年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6月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竹林桥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科学探究题,实验题,推断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