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模拟卷(宁波专用)(九)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模拟卷(宁波专用)(九),文件包含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模拟卷宁波专用九解析版docx、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模拟卷宁波专用九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须知:
1.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O:16 Na:23 S:32 Cl:35.5 Fe:56 Cu64
试题卷 Ⅰ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第1~10小题,每小题4分,第11-15小题,每小题3分,共5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均不给分)
1.科学家研究发现,太阳系附近有3颗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行星。下左图为其中一颗行星与其绕转的恒星所组成的星系,该星系相当于宇宙结构层次中的( )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
【答案】B
【解答】A、地月系是由卫星和行星组成;故A不符合题意;
B、太阳系是由恒星和行星及其卫星组成的;故B符合题意;
C、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等组成的星系构成;故C不符合题意;
D、河外星系是指除银河系以外的所有星系;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如图是NBA篮球明星科比的相关结构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科比的身体结构层次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B.科比的肤色为黑色,控制其肤色的遗传物质主要储存在图甲的结构③内
C.图乙中的a、b、c表示细胞分裂过程,d表示细胞分化过程
D.图甲中①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答案】A【解答】A、科比是动物体,结构层次应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遗传物质主要储存在细胞核中,③为细胞核,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图乙中的a、b、c表示细胞分裂过程,d表示细胞分化过程,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图甲中①为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3.目前我国已经累计接种自主研制的新冠疫苗超5亿剂,并在世界各地推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属于传染源
B.从免疫学角度看,新冠疫苗属于抗体
C.注射疫苗后人体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D.从预防传染病角度看,注射新冠疫苗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答案】C
【解答】AB、新冠病毒从免疫角度看,属于抗原;从传染病角度看,属于病原体;故AB错误;
C、人体注射疫苗后会产生对应的抗体,这种免疫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故C正确;
D、注射疫苗可以让健康的人群获得对传染病的免疫能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4.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现将沾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如图的烧杯中,再缓慢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稀硫酸,使之与杯底的Na2CO3反应产生CO2气体,发现蜡烛火焰熄灭,沾有Na2O2固体的棉花燃烧起来。下列从实验获得的信息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棉花具有可燃性
B.CO2不支持蜡烛燃烧,但能支持棉花燃烧
C.Na2O2与CO2反应放热,使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
D.棉花燃烧证明“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是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答案】B
【解答】A.棉花能够燃烧,说明它具有可燃性,故A正确不合题意;
B.CO2不支持蜡烛燃烧,也不能支持棉花燃烧,故B错误符合题意;
C.Na2O2与CO2反应放热,使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棉花燃烧证明“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是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5.将一辆汽车模型固定在托盘测力计上,如图所示。在汽车模型的正前方用电扇迎面吹风,模拟汽车行驶时的气流。当无风时,托盘测力计示数为20N;当电风扇吹风时,托盘测力计的示数为15N。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托盘测力计和气流相对于汽车模型是静止的
B.电风扇中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
C.电风扇水平方向受到空气推力与地面摩擦力是平衡力
D.汽车高速直线行驶与低速时相比,对地面的压力不变
【答案】C
【解答】A.相对于汽车模型来说,托盘测力计的位置保持不变,是静止的;而气流相对与它的位置不断改变,因此是运动的,故A错误;
B.电风扇中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故B错误;
C.电风扇在地面上保持静止状态,受到空气向右的推力和地面向左的摩擦力,二者相互平衡,故C正确;
D.汽车高速行驶时,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于是产生向上的举力,且车速越大,这个举力越大,则对地面的压力越小,故D错误。
故选C。
6.查阅资料知,酸性物质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H2CO3属于酸性物质。为了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且“密度大于空气”的性质,按如图所示将干燥二氧化碳缓慢地通过上下两根玻璃管,一段时间后蓝色石蕊试纸能变红的是( )
A.ⅡB.Ⅱ和ⅣC.ⅣD.Ⅲ和Ⅳ
【答案】C
【解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二氧化碳应从下面玻璃管通过;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纸变成红色,因此一段时间后蓝色石蕊试液能变红的是Ⅳ。
故选C。
7.2021年7月31日,中国运动员卢云秀在东京奥运会帆船比赛中勇夺金牌,如图所示。当她远离起航线后,岸边的观众会看到船帆( )
A. 从上到下依次消失B.从下到上依次消失
C.整体同时消失D.整体都不会消失
【答案】B
【解答】因为地球是个球体, 岸边的观众会看到船帆从下到上依次消失。
故选B。
8.跳远运动是一项常见的体育运动,跳远运动员在比赛中都是先助跑一段距离后才起跳,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增大跳远运动员的惯性B.减小跳远运动员的惯性
C.增大跳远运动员的动能D.减小跳远运动员的动能
【答案】C
【解答】运动员的质量保持不变,那么它的惯性保持不变,故A、B错误;
跳远运动员在比赛中都是先助跑一段距离后才起跳 ,可以增大起跳时的初速度,从而增大自身的动能,使其在克服空气阻力后还有更多的能量使自己前进,故C正确,而D错误。
故选C。
9.“轰-6N”国产新型远程战略轰炸机,可以在空中水平匀速直线飞行的过程中给战斗机进行空中加油。在加油过程中,“轰-6N”的动能和势能变化情况为( )
A.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B.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
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D.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
【答案】D
【解答】在加油过程中,“轰-6N”的速度不变质量减小,那么动能减小;“轰-6N”的高度不变质量减小,那么重力势能减小,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0.古人早就对自然现象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研究,留下许多珍贵的史料记载。下列有关记载和相应科学本质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A.“湖光映彩霞”——光的反射现象
B.“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现象
C.“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空气(气体)和水(液体)都能传声
D.“磨刀不误砍柴工”——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答案】D
【解答】A.“湖光映彩霞”,为光射到水面上发生的光的反射现象,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潭清疑水浅”,为光从水里射入空气中发生光的折射现象,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则说明空气(气体)和水(液体)都能传声,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磨刀不误砍柴工”——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1.向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有2种阳离子B.c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
C.若取b~c段溶液,滴加稀盐酸,会产生白色沉淀
D.若取d点固体,有反应生成的铜与银,加入稀盐酸则无气泡产生
【答案】B
【解答】当锌和硝酸银反应,由于进入溶液的锌的质量小于析出银的质量,所以溶液质量是减小的,即ab段。当锌和硝酸铜反应时,由于进入溶液锌的质量大于析出铜的质量,所以溶液质量是增大的,即bc段。当硝酸铜完全反应后,锌不再参加反应,因此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即cd段。
A.a点时,锌正在和硝酸银反应,而硝酸铜还为开始反应,则此时溶液中的阳离子为Zn2+,Cu2+和没有反应完的Ag+,故A错误;
B.c点时,硝酸银和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此时的溶质只有反应产物硝酸锌,故B正确;
C.b~c段,锌再和硝酸铜反应,此时溶质为硝酸锌和硝酸铜,如果滴加稀盐酸,那么它与二者都不反应,故C错误;
D.d点时,加入的锌过量,此时固体为锌、铜和银,加入稀盐酸后,锌会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故D错误。
故选B。
12.芯片是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Si)为材料制成的。硅及其氧化物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Si+O2Δ__ SiO2②Si+2NaOH+X=Na2SiO3+2H2↑
③SiO2+2C 高温__ Si+2CO↑④SiO2+Na2CO3高温__ Na2SiO3+CO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④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Na2SiO3 中 Si 的化合价为+4 价
C.②中X 的化学式为H2O
D.Si 和 SiO2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答案】A
【解答】A.反应④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的的条件,故A错误符合题意;
B.Na2SiO3中钠显+1价,氧显-2价,通过各元素代数和为零,可知硅显+4价,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从反应②中可以看出,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有2个钠原子,1个硅原子,3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而反应前有一个硅原子,2个钠原子,2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所以X中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所以X是水,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硅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会生成氧化硅,氧化硅和木炭高温的条件下会生成硅和二氧化碳,硅和氧化硅可以相互转化,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3.目前有的国家允许以医学手段培育“三亲试管婴儿”,其培育过程可选用如图所示的技术路线,图分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三亲试管婴儿”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母亲卵细胞的细胞核
B.早期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捐献者的卵细胞
C.早期胚胎需植入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
D.“三亲试管婴儿”的培育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答案】A
【解答】A、试管婴儿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其原理仍然是有性生殖.A符合题意。
B、早期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捐献者卵细胞的细胞质(卵黄),B不符合题意。
C、试管婴儿又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早期胚胎需植入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C不符合题意。
D、“三亲试管婴儿”的遗传物质来自母亲卵细胞的细胞核和父亲的精子,而不仅仅是来自母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4.现有铁粉、二氧化锰、硫酸钡和铁矿石四种固体,为了区分它们,某同学参照二歧分类法,制作了如图的检索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1a只含一种物质 2
1b含有多种物质 甲
2a只含一种元素 乙
A.甲表示的是铁矿石
B.乙表示的是铁粉
C.表中“▲”应该表示为“黑色固体”
D.也可根据是否含有氧元素对丙、丁分类
【答案】D
【解答】A、甲含有多种物质,为混合物,所给物质中铁矿石为混合物,即甲为铁矿石,不符合题意;
B、乙只含一种元素,为单质,则乙为铁粉,不符合题意;
C、丁为白色固体,为硫酸钡,则丙为二氧化锰, 表中“▲”应该表示为“黑色固体” ,不符合题意;
D、丙和丁都含有氧元素,不能根据是否含氧元素分类,符合题意;
故选D。
15.一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甲所示,物体所受水平拉力F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乙,物体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丙。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2s物体所受摩擦力为0NB.2~6s物体所受摩擦力为3N
C.8~10s物体摩擦力大于2ND.4~9s物体所受摩擦力相等
【答案】D
【解答】根据丙图可知,0~2s内物体的速度为零,即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此时它受到的静摩擦力与拉力相互平衡。根据乙图可知,这段时间内拉力为1N,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1N,故A错误;
根据丙图可知,6~8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它受到的摩擦力与拉力相互平衡。根据乙图可知,这段时间内拉力为2N,则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2N。2~6s时,物体做加速运动,但是它对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受到的摩擦力不变,还是2N,故B错误;2b含有多种元素 3
3a▲ 丙
3b白色固体 丁
8~10s内,物体做减速运动,它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还是2N,原因同上,故C错误;
当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无论运动状态如何,它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始终保持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试题卷 Ⅱ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共34分)
16.如图表示大棚内A、B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请分析回答:
(1)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质中的 (填细胞内结构名称);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长,大棚内的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 点(选填:“c”“d”“f”)。
(2)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植物A (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答案】(1)叶绿体;d
(2)多于
【解答】(1)叶绿体是植物细胞内最重要、最普遍的质体,它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
“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长”",必须使植物A和植物B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d点.
(2)从图乙中看出,当光照强度为f时,植物A和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表明植物A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差等于植物B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差;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A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比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小,表明植物A的呼吸作用强度多于植物B的呼吸作用强度.因此“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A多于(选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故答案为:(1) 叶绿体 ; d (2) 多于
17.小科利用注射器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只有乙注射器中的铁丝生锈。
(1)实验前,小科先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放手后观察到活塞恢复原位,该操作的目的是 ;
(2)对比甲和乙注射器中的现象,可以说明铁生锈的一一个条件是需要 ;
(3)实验后将乙中生锈铁丝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答案】(1)判断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
(2)水接触
(3)溶液变成黄色,有气泡生成
【解答】(1)实验前,小科先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放手后观察到活塞恢复原位,该操作的目的是判断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
(2)甲中铁丝干燥,乙中铁丝潮湿,可以说明铁生锈的一个条件是与水接触。
(3)实验后向乙瓶中注入过量稀盐酸,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则观察到溶液变成黄色。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肯定有气泡生成。
18.考场上的你,信心满满,大脑如陀螺般飞速运转,笔尖轻快地写下答案。这些生命活动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来自于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这个过程是怎样的呢?
(1)人体细胞中的有机物于食物,食物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有 。
(2)淀粉最终在 被分解成葡萄糖,经过吸收进入血液。
(3)葡萄糖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细胞的过程中,经过下列结构的顺序是(填写序号) 。①主动脉 ②肺静脉 ③左心室 ④右心房 ⑤下腔静脉
(4)氧气在肺泡处进入血液后,与 结合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再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脑细胞。
【答案】(1)糖类、脂肪、蛋白质
(2)小肠
(3)⑤④②③①
(4)血红蛋白
【解答】(1)无机物有水、无机盐,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有机物有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和维生素,其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主要从每天的食物中获得,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存储在皮下备用,而蛋白质主要是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关系,其次也能提供部分能量,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它的作用主要是参与机体代谢的调节。
(2)能够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有唾液腺分泌的唾液、胰腺分泌的胰液、肠腺分泌的肠液,淀粉的最终消化是在小肠中。
(3)葡萄糖被吸收进血液由上下腔静脉送到心脏的右心房,再到右心室,进行肺循环,再回到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接着进行体循环。
(4)氧气在肺泡处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再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脑细胞。
故答案为:(1)糖类、脂肪、蛋白质(2)小肠(3)⑤④②③①(4)血红蛋白
19.实验室的某一废液中含有CuCl2、FeCl和AlCl3三种溶质。小科设计了如下流程来回收AlCl3和有关金属。根据以下实验过程和现象回答问题:
(1)金属X为 (填化学式),操作①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写出两种)。
(2)固体B中含金属 (填化学式),操作②为 。 【答案】(1)Al;漏斗、烧杯、玻璃棒
(2)Al、Fe、Cu;用磁铁吸引
【解答】(1)由题意可知,该流程是从废液中回收氯化铝和金属铜和铁,则加入的金属X为铝, 操作①为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
(2)铝能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铝和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铝和铜,而加入铝过量,所以固体B为铜、铁、铝, 操作②是将固体B中铁分离出来,所以为用磁铁吸引。
故答案为:(1)Al;漏斗、烧杯、玻璃棒;(2)Al、Fe、Cu;用磁铁吸引。
20.如图是十字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的汽车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镜。甲,乙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先后被拍下的两张照片,可以看出汽车是 (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的。观察照片可以发现,几乎看不到车内的人,但是车的外表却很清头几乎无法成像。夜晚,为了不影响司机开车,车内的灯应 。
【答案】凸透;靠近;处于暗处,反射光少关掉
【解答】(1)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根据图片可知,车所成的像变大了,根据“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可知,汽车是靠近摄像头的。
(3)夜晚,为了不影响司机开车,车内的灯应关掉。
21.如图所示,F1=1 N,F2=3 N,此时物体 A 相对于地面静止,物体 B 以 10 cm/s 的速度在物体 A 表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弹簧测力计、滑轮和绳子的自重及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物体 A 足够长)。则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N,物体 B 如果前进 10 cm,则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J。
【答案】9;0.6
【解答】(1)左边的滑轮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由弹簧测力计产生,还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3个。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数=3F=3×3N=9N;
(2)右边的滑轮受到两个水平向左的拉力F,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绳子上的拉力F拉。
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拉力F拉=2F=2×3N=6N;
则克服摩擦力做功:W=F拉s=6N×0.1m=0.6J。
22.质量守恒定律是一条重要规律,请利用该规律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
A.①④⑥B.①③⑤⑥C.①②⑥D.②③⑤
(2)镁条在纯氧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燃烧现象如图乙。若固体质量变化用图甲表示,则m2-m1表示 的质量
(3)若用足量镁粉进行如图丙(粗测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所示实验,实验结果明显偏大,请说出最主要原因 。
【答案】(1)B
(2)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
(3)镁不仅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还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
【解答】(1)①原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⑤原子种类、⑥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反应前后肯定不变,②分子数目可能改变,④物质种类一定改变;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镁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总和等于氧化镁的质量,所以 m2-m1表示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3) 若用足量镁粉进行如图丙(粗测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所示实验,实验结果明显偏大,是因为镁 不仅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还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
故答案为:(1)B;(2)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3) 不仅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还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共36分)23.小张同学进行“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实物图如图甲所示。
(1)某次实验中,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0V,此时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本次测得R0的阻值为 Ω;
(2)实验后,小张同学设计了另外一种测电阻的方法,电路图如图丙所示。Rx为待测电阻,电源电压恒定,定值电阻R0。实验步骤如下:
①保持开关S2断开,闭合开关S、S1,读出并记录电流表示数I1;
② 。
处理实验数据,可求得Rx= Ω。(用字母表示)
【答案】(1)7.7
(2)断开开关S1,闭合开关S、S2,读出并记录电流表示数I2;I1R0I2-I1
【解答】(1)根据图乙可知,电流表选择量程0~0.6A,分度值为0.2A,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6A,则R0的阻值:R0=U0I0=2V0.26A≈7.7Ω。
(2)实验步骤如下:
①保持开关S2断开,闭合开关S、S1,读出并记录电流表示数I1;
②断开开关S1,闭合开关S、S2,读出并记录电流表示数I2。
③根据I0Ix=RxR0得到:I1I2-I1=RxR0;
解得: Rx=I1R0I2-I1。
24.为探究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某兴趣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按如图连接好实验装置,关闭阀门①②后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②将整个装置移到适宜的阳光下照射数小时(光照前阻断叶片间有机物的运输);
③打开阀门①,将透明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甲试管,待气体收集满后,打开橡皮塞,用带火星的木条检测;
④打开阀门②,将黑色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乙试管进行检测
⑤取下A、B处叶用酒精脱色处理,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请分析回答:
(1)步骤①暗处理的目的是:
(2)步骤②木条能复燃,则该气体是 ,请写出绿色植物释放该气体的生理活动的表达式 .
(3)步骤④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主要来自绿色植物的 (填生理活动)。该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若只有A叶片变蓝色,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将植物体内原有的有机物消耗或者转移完
(2)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水→叶绿体光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氧气
(3)呼吸作用;CO2+Ca(OH)2=CaCO3↓+H2O
(4)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解答】(1)因为该实验要通过检验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所以需要排除叶片中原有的淀粉的干扰,所以步骤①暗处理的目的是将植物体叶片内原有的有机物消耗或者转移完。
(2)能使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绿色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其生理活动的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叶绿体光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氧气.
(3)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其反应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二氧化碳主要来自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4) 因为碘能使淀粉变成蓝色,A叶片变蓝色而B叶片没有变蓝色,说明A叶片中产生的淀粉;又因为AB的实验变量是光照,所以可以得出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故答案为:(1)将植物体内原有的有机物消耗或者转移完;(2)氧气;二氧化碳+水→叶绿体光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氧气(3)呼吸作用 ; CO2+Ca(OH)2=CaCO3↓+H2O ;(4) 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25.某生物兴趣小组用黑藻探究光合作用是否以二氧化碳为原料。BTB(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颜色变化可反映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原理如下所示。依据这一原理,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1)甲、乙两组实验在黑喑中一段时间后,BTB水溶液都变成黄色的原因是 ;
(2)比较甲、乙两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 ;
(3)有同学质疑,光照是否会引起BTB水溶液中的二氧化碳量减少。为回应这一质疑,小科増加了实验,制得与甲、乙两组相同的黄色BTB水溶液后,接下本的实验操作是 。
【答案】(1)黒藻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2)黒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3)光照时把黒藻去掉
【解答】(1)二氧化碳增加BTB水溶液变为黄色,因此向BTB水溶液中吹入气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因而BTB水溶液变为黄色。
(2)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因此“黑藻能够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该过程在细胞的叶绿体内进行。甲黒藻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减少使BTB水溶液变为蓝绿色;乙黒藻在黑暗环境中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增加使BTB水溶液变为黄色,因此比较甲、乙组实验结果,说明黑藻光合作用利用了水中的二氧化碳.
(3)“光照是否会引起BTB水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实验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照.因此“为回应这一质疑,应在上述实验基础上补充一组实验”和甲形成对照试验.实验方案是:向BTB水溶液中吹入气体至溶液颜色变为黄色,不加入黑藻,置于光照条件下一段时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若BTB水溶液颜色呈现黄色,“则证明光照不引起BTB水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故答案为:(1) 黒藻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2) 黒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3) 光照时把黒藻去掉
26.小缙发现电脑是利用风扇来降温的,他想知道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与风扇扇叶的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可能与风扇扇叶的宽度、长度、倾斜角度等因素都有关系。
为此,他用同一电动机分别制作了几个不同的小风扇,相同转速去吹动同一位置的同一纸片(如图),并记录数据如下表。
(1)实验中用到的测量仪器有:量角器和 。
(2)实验中,小缙通过观察 来确定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
(3)他在分析空气流动强度与扇叶长度的关系时,应选用序号为 的两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刻度尺实验组别
扇叶宽度/cm
扇叶长度/cm
扇叶倾斜角度θ
纸片被吹起的角度 α
1
4
7
30°
35°
2
3
7
30°
30°
3
2
7
30°
20°
4
3
4
30°
20°
5
3
7
45°
40°
(2)纸片被吹起的角度
(3)2、4;扇叶宽度和扇叶倾斜角度相同时,扇叶长度越长,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越大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实验中要测量扇叶的长度与扇叶的倾斜角度,因此需要的测量仪器为:刻度尺和量角器。
(2)实验中,小缙通过观察纸片被吹起的角度来确定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
(3)探究空气流动强度与扇叶长度的关系时,必须控制扇叶宽度和扇叶的倾斜角度,而改变扇叶的长度,故选实验2和4。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扇叶宽度和扇叶倾斜角度相同时,扇叶长度越长,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越大。
四、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共45分)
27.面粉中除淀粉外还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钾、锌、镁、钙)等。面粉是否越白越好?某研究所分析了取自同种小麦三个不同部位的面粉样品,颜色和营养品成分如表:
(1)淀粉被食用后在消化系统内最终消化成 ,它是人体所需 的主要。
(2)对于以上图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取粉部位越靠近外侧,颜色越暗
B.维生素在三种样品中的含量为最白>次白>最暗
C.无机盐在麦粒内的含量与其所在部位有关
D.蛋白质是小麦粉最主要的营养素
(3)面粉是否越白越好?从平衡膳食的角度,你对父母购买面粉的建议是: 。
(4)面粉的颜色深浅还与出粉率有关,出粉率越高,颜色越深。100千克小麦磨出80样品
颜色
维生素(mg/100g)
无机盐
蛋白质(%)
B1
B2
B3
Mg
Ca
Zn
1号
最白
0.07
0.01
0.06
1201
155
178
4845
11.8
2号
次白
0.17
0.02
0.06
1407
254
212
7155
12.9
3号
最暗
0.27
0.02
0.06
1626
355
237
9220
14.1
千克的面粉比磨出70千克的面粉颜色 (填“白”或“暗”)。
【答案】(1)葡萄糖;能量
(2)A;C
(3)建议买颜色较暗的面粉,营养素丰富
(4)暗
【解答】(1)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的、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则必需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人体吸收;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胃不能消化淀粉,在小肠内淀粉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起始于胃,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口腔和胃都不能消化脂肪,脂肪的消化在小肠里进行,小肠里有胆汁、胰液和肠液等多种消化液,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促进脂肪的消化,葡萄糖是人体所需的主要。
(2)由图表格信息可知取粉部位越靠近外侧,颜色越暗,维生素在三种样品中的含量为最白﹤次白﹤最暗,无机盐在麦粒内的含量与其所在部位有关D:蛋白质是小麦粉最主要的营养素,蛋白质含量高达14-15%的面粉,因此蛋白质不是小麦粉最主要的营养素,AC符合题意。
(3)由图表信息可知最暗颜色的面粉营养素丰富,因此建议买颜色较暗的面粉,营养素丰富。
(4)面粉的颜色深浅还与出粉率有关,出粉率越高,颜色越深。100千克小麦磨出80千克的面粉比磨出70千克的面粉颜色暗。
故答案为:(1)葡萄糖;能量(2)AC(3)建议买颜色较暗的面粉,营养素丰富(4)暗
28. 2021年9月17日13时3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如图所示是“神舟十二号”飞船的返回舱。返回舱重返地球时,为避免与大气剧烈摩擦产生的高热烧穿舱壁,返回舱表面涂有防热材料。返回舱的总质量为3×103g,表面防热材料的质量为500g ,比热容为4×103J/(g•℃),回答下列问题:
(1)返回舱进入地球大气层时与大气剧烈摩擦,通过 方式增加了返回舱表面的内能,该过程与内燃机的 冲程能量转化相同。
(2)返回舱在大气层中下落1000m,重力做功多少焦?
(3)若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下落时减少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内能的40%被防热材料吸收。则防热材料升高的温度是多少?【答案】(1)做功;压缩
(2)解:G=mg=500g×10N/g=5000N
W=Gh=5000N×1000=5×106J
(3)解:Q吸=40%W=5×106J×40%=2×106J
由Q吸=cm△t= 4×103J/(g•℃)×500g×△t
得:△t=1℃
【解答】(1)返回舱进入地球大气层时与大气剧烈摩擦,通过做功方式增加了返回舱表面的内能,该过程与内燃机的压缩冲程能量转化相同。
29.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时将半片泡腾片放入蓝色水球中,水球不断变大,里面出现大量气泡,但气泡并没有从水球中跑出来,让大家看得直呼神奇。看完后小宁对泡腾片起了浓厚的兴趣,他发现家中有一瓶维C泡腾片,仔细观察成分表发现其主要成分是维生素C(C6H8O6)、碳酸氢钠、柠檬酸(C6H8O7)。
(1)泡腾片中的维生素C(C6H8O6)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泡腾片中的柠檬酸(C6H8O7)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3)小宁想通过实验确定泡腾片加入水中后溶液的酸碱性,他可以使用 。(填序号)
①pH试纸 ②紫色石蕊试液 ③无色酚酞
【答案】(1)有机物
(2)9:1
(3)①②
【解答】(1) 维生素C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 柠檬酸(C6H8O7)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6):8=9:1;
(3) 想通过实验确定泡腾片加入水中后溶液的酸碱性, 可利用pH试纸测定其酸碱度,或通过紫色石蕊试液测定其酸碱性,因酚酞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都不变色,所以不能用酚酞来验证;
故答案为:(1)有机物;(2)9:1;(3) ①② 。
30.粽子古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或再添加以辅料煮制而成。粽叶品种繁多,一般以芦苇叶、箸叶等制成,是制作粽子必不可少的材料。南方一般以箸叶为主,北方以芦苇叶为主。
(1)箬叶拥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叶绿素和多种氨基酸等成份,气味芳香,闻之如有回归大自然的感觉。用箸叶包粽子可提高粽子中的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是人体合成 (填营养素 名称)的重要原料。
(2)肉粽的主要配料有糯米、猪肉、蛋黄、酱油,其中富含糖类物质的是 。
(3)个别商贩利用硫酸铜(CuSO4)溶液浸泡陈旧的粽叶使之变为青绿色,来冒充新鲜粽叶。硫酸铜对人体具有毒性的原因是 。
【答案】(1)蛋白质
(2)糯米
(3)铜离子可使蛋白质变性
【解答】(1)用粽叶包粽子可提高粽子中的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是人体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原料。
(2)肉粽的主要配料有糯米、猪肉、蛋黄、酱油,其中富含糖类物质的是糯米。
(3)硫酸铜对人体具有毒性的原因是铜离子可使蛋白质变性。
31.咸鸭蛋是中国特色食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其腌制过程如下:
(1)第一步:挑选鸭蛋。将鸭蛋放入食盐溶液,通过观察鸭蛋的浮沉情况进行挑选。现有四种食盐溶液供选择,其溶质质量分数与密度关系如表一。鸭蛋的新鲜情况与其密度变化如图一。分析图一和表一信息,应选用表一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的食盐溶液才能挑选出新鲜鸭蛋。
表一食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密度对照表
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密度 (g/cm})
2%
1.01
(2)第二步:配制溶液。使用溶质质量分数过大的食盐溶液,鸭蛋的水分流失快、味咸且口感不鲜;使用溶质质量分数过小的食盐溶液,防腐能力较差、营养价值会降低。人们常选用质量分数为10%-20%的食盐溶液。现配制4000毫升质量分数为15%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多少克。
(3)第三步:浸泡腌制。将鸭蛋放入容器再倒入15%食盐溶液将其浸没,加盖保存,如图二所示。图二中鸭蛋A的体积为80cm3,计算鸭蛋A所受的浮力大小。
【答案】(1)6%
(2)解:m=4000ml×1.1g/ml×15%=660g
(3)解:F浮=ρ液gV排=1.1×103g/m3×10N/g×80×10﹣4m3=8.8N
【解答】(1)根据图一可知,新鲜鸡蛋和变质鸡蛋的密度的分界点为1.03g/cm3。根据表格可知,此时食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
(3)鸭蛋A浸没时受到的浮力: F浮=ρ液gV排=1.1×103g/m3×10N/g×80×10-6m3=0.88N。
32.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的杂质,现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准确称得盛有碱石灰(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的干燥管D的质量为91.2克;
③准确称得12克纯碱样品放入容器b中:
④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a,缓缓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⑤打开弹黄夹,往试管A中缓缓放入空气数分钟,然后称得干燥管D的总质量为95.6克。试回答:
(1)其中装置A的作用是 ;
(2)若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滴加的稀硫酸速度过快,则可能会导致测定结果 (选“偏大”或“偏小”);6%
1.03
10%
1.07
15%
1.10
(3)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计算出纯碱样品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吸收空气中的CO2,防止对实验造成干扰
(2)偏小
(3)解: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95.6g-91.2g=4.4g;
设纯碱样品碳酸钠的质量为x
10644=x4.4g
x=10.6g
纯碱样品碳酸钠的质量为: 10.6g12g×100%≈88.3%
【解答】(1)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干扰实验,装置A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防止对实验造成干扰 ;
(2) 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滴加的稀硫酸速度过快, 会使气体产生过快来不及吸收,使得结果偏小;
故答案为:(1) 吸收空气中的CO2,防止对实验造成干扰 ;(2)偏小;(3)88.3%。
33.小科家有一台电烤箱,其铭牌如下,高温档功率数值模糊不清。其内部简化电路如图所示,R1和R2均为电热丝。求:
X X牌电烤箱
(1)当S1、S2均闭合时,电烤箱处于 (填“高温"或“低温”)档工作状态。Na2CO3+H2SO4=Na2SO4+H2O+
CO2↑
106
44
x
4.4g
额定电压
220V
额定功率
高温档
低温档
400W
电源频率
50Hz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模拟卷(宁波专用)(四),文件包含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模拟卷宁波专用四解析版docx、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模拟卷宁波专用四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模拟卷(宁波专用)(一),文件包含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模拟卷宁波专用一解析版docx、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模拟卷宁波专用一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模拟卷(宁波专用)(七),文件包含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模拟卷宁波专用七解析版docx、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模拟卷宁波专用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