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6(新高考卷)-历史(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6(新高考卷)-历史(解析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明的进程,近代商贸与社会生活,科举的兴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的意义更大。
(1)某学习小组编写历史长河墙报,请将图片所反映的历史内涵填入示意图中。(填写字母)(16分)
(2)根据填写的历史长河墙报信息,概括文明进程的历史特征。(4分)
【答案】(1)CEBGAHDF
(2)纵向上文明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在发展与进步;横向上文明在早期既多元分散的(相互交流与影响),(抄材料不得分)。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出土的铁制农具反映了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了农业发展,应填在(1)处,E瓦特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应填在(2)处,B爱迪生发明电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应填在(3)处,G计算机等科技成果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应填在(4)处,A玛雅神庙是古埃及文明,应填在(5)处,H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文明,应填在(6)处,D甲骨文是古中国文明,应填在(7)处,F印度印章文字是古印度文明,应填在(8)处。
【小问2详解】
综合上述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明进程历史特征是文明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在发展与进步;横向上文明在早期既多元分散的(相互交流与影响)。
二、近代商贸与社会生活(21分)
商业贸易的变化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比对材料一中两幅地图所示信息,欧洲贸易中心有何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4分)
材料二
下图是17世纪荷兰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生活的海港小城代尔夫特的一景。画面左侧建筑群就是维米尔的一个堂兄弟和两个侄子供职的荷兰东印度公司驻代尔夫特事务所。1602年,荷兰的大商人集股组成海外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公司从政府那里得到了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间广阔区域的贸易垄断权。公司有权代表国家对外宣战、签订条约、招募军队、在殖民地发行货币和任命官员等。
(2)依据材料二,对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经营特权进行归类。(3分)
材料三
图1是画家维米尔描绘妻子秤钱币的情景;图2中一位地理学家正埋首绘制地图;图3中一位戴帽子的军官与妇人在玩牌,黑人男孩手持青花瓷壶在旁斟茶。男人帽子由产自北美五大湖区的海狸皮制成,青花茶壶可能来自中国。类似题材,在同一时期其他荷兰画家笔下均有呈现。
(3)材料三中的油画创作取材于当时荷兰市民的日常生活。透过这些信息,能折射出哪些深层历史信息?任选其中一幅作品,简要说明。(6分)
(4)综上所述,说说近代商业贸易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8分)
【答案】(1)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地区转移至大西洋沿岸。新航路开辟及欧洲殖民扩张的加剧,促进西欧贸易的快速发展。
(2)经济上:获得贸易垄断权、铸币权等;军事上:拥有武器招募军队、对外宣战权;政治上:代表国家缔结条约、任命殖民地官员
(3)17世纪起,随着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作为荷兰对外贸易的海港小城代尔夫特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如图女子秤量钱币,反映了货币在市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也折射出人们对于财富向往的思想观念。随着全球航路的开辟,人们的地理知识和认识世界的视野更加开阔。西欧的海外殖民、商品的世界性流动、资本原始积累,都离不开地理知识的有效支撑。如图埋首绘制地图的地理学家,折射出那个时代地理知识对全球联系的重要意义,而全球贸易的开展又促进了人们地理知识的丰富。全球航路的开辟,使商品的全球流动成为可能,加速了殖民掠夺,促进了人口迁移;商业贸易的繁荣促成了市民阶级财富的积累。如图玩牌人的日常生活场景以及相关历史细节(海狸帽、黑人小男孩、青花茶壶等)折射出全球化的世界曙光已露端倪,真正意义上世界历史的序幕正在悄然拉开,同时也反映了彼时西欧市民阶层的社会风尚。/抓住时代特征、逻辑自洽即可/
(4)建议从近代商路、商品、殖民公司(机构)经营方式、贸易中心、贸易格局、地理观念、财富观念、消费时尚等诸多视角,联系社会生活,分析评述。(结合三个分析视角,即可)
【解析】
【详解】(1)变化:根据图片可以看出,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地区转移至大西洋沿岸。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新航路开辟及欧洲殖民扩张的加剧,促进西欧贸易的快速发展。
(2)经济上:根据材料“公司从政府那里得到了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间广阔区域的贸易垄断权”“在殖民地发行货币”可知,获得贸易垄断权、铸币权等;军事上:根据材料“公司有权代表国家对外宣战……招募军队”可知,拥有武器招募军队、对外宣战权;根据材料“公司有权代表国家签订条约……任命官员等”可知,政治上:代表国家缔结条约、任命殖民地官员 .
(3)历史信息及说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起,随着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作为荷兰对外贸易的海港小城代尔夫特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如图女子秤量钱币,反映了货币在市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也折射出人们对于财富向往的思想观念。随着全球航路的开辟,人们的地理知识和认识世界的视野更加开阔。西欧的海外殖民、商品的世界性流动、资本原始积累,都离不开地理知识的有效支撑。如图埋首绘制地图的地理学家,折射出那个时代地理知识对全球联系的重要意义,而全球贸易的开展又促进了人们地理知识的丰富。全球航路的开辟,使商品的全球流动成为可能,加速了殖民掠夺,促进了人口迁移;商业贸易的繁荣促成了市民阶级财富的积累。如图玩牌人的日常生活场景以及相关历史细节(海狸帽、黑人小男孩、青花茶壶等)折射出全球化的世界曙光已露端倪,真正意义上世界历史的序幕正在悄然拉开,同时也反映了彼时西欧市民阶层的社会风尚。
(4)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议从近代商路、商品、殖民公司(机构)经营方式、贸易中心、贸易格局、地理观念、财富观念、消费时尚等诸多视角,联系社会生活,分析评述。
三、科举的兴废。(27分)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人类政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材料一
曹操以陈群为尚书,创设“选官”制。根据家庭出身和本人才能优劣分为九个等级,按等级推举为官。迨及晋代统一天下,以迄于南北朝,都采用此制。此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既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评定,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考试。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从曹魏到唐朝选官制度的变化及原因。(7分)
材料二
(唐太宗)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三
(北宋)国初取进士,循唐故事,每岁多不过三十人。太宗初即位,天下已定,有意于修文……特取一百九十人,自唐以来未之有也。——(元)马端临《文献通考·选举考三·举士》
材料四
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戢不虞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巨。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
——(清)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
2、材料二中唐太宗“喜”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3、结合所学,分析出现材料三状况的原因。
4、概况材料四的主要主张。
5、综合材料,谈谈你对科举兴废的看法。
(四)近代思想的转变(32分)
1923 年,梁启超应邀为《申报》建馆五十周年撰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五十年间……读书人的脑筋却变迁得真厉害。记得光绪二年有位出使英国大臣郭嵩焘……说“现在的夷狄和从前不同,他们也有二千年的文明。”……传到北京,把满朝士大夫的公愤都激动起来了……到如今“新文化运动”这句话,成了一般读书社会的口头禅。
材料二
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但这一期内,思想界受的影响很少,其中最可纪念的,是制造局里头译出几部科学书。……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所以拿“变法维新”做一面大旗……他们的政治运动,是完全失败,只剩下前文说的废科举那件事,算是成功了。……第三期新运动的种子,也可以说是从这一期播殖下来,这一期学问上最有价值的出品,要推严复翻译的几部书……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梁启超文集》
1、据材料一,概括“读书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变化。 (4 分)
2、结合所学,概述第二期中为改变“制度不足”进行的探索。 (8 分)
3、你如何看待近代国人思想的转变? (20 分)
【答案】(1)从固守传统文化到怀疑、否定传统文化。
(2)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推行戊戌变法;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制,发动辛亥革命。
(3)基本观点示例:随着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国人思想深受触动而产生转变;向西方学习是国人思想转变的主要内容,先后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由浅入深的过程;国人思想转变过程是渐进的,但贯穿近代始终,随着对西方了解认识的深入而加速,从少数人接受到成为普遍共识,这些都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解析】
【详解】(1)根据“到如今‘新文化运动’这句话,成了一般读书社会口头禅”可得出是从固守传统文化到怀疑、否定传统文化。
(2)为了改变制度的不足,根据“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所以拿‘变法维新’做一面大旗”得出是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推行戊戌变法;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制,发动辛亥革命。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随着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国人思想深受触动而产生转变;向西方学习是国人思想转变的主要内容,先后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由浅入深的过程;国人思想转变过程是渐进的,但贯穿近代始终,随着对西方了解认识的深入而加速,从少数人接受到成为普遍共识,这些都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6(新高考卷)-历史(考试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明的进程,近代商贸与社会生活,科举的兴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新高考卷)-历史(答案解析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思想潮流的演进,社会评价, 罗塞塔石碑,苏州河十八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4(新高考卷)-历史(解析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按照下列示例完成任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