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2022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2022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论述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选择题组,简答题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久前,在中宣部出版局召开的规范使用汉字工作座谈会上,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加强汉字使用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势在必行。进一步开展汉字使用的规范和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促进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汉字是意美、形美、音美“三美”兼具的文字,也是世界上少数几种兼具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可以构成书法艺术的字体之一。历代书法家创造的多姿多彩的书法艺术,是中国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美学精神和审美理念。然而,近年来,一些个人和机构为了追求标新立异、突出视觉冲击,忽视汉字的书写规范、书写技法和文化内涵、审美特征,故意将汉字笔画和结构进行粗俗、草率的夸张变形,创造出一些拙劣的字库字体产品,亟待予以规范。
公共空间中的汉字是否准确、规范、优美,所使用的字体风格是否合适,事关全社会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必须引起重视。以丑为美、以怪为美的字体出现在公共空间,不但不能体现汉字之美,反而会降低全社会的审美水平,不利于大众汉字书写规范意识和审美趣味的培养,也会对青少年产生误导。《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并规定“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当汉字被应用于出版、影视、媒体、展览、广告等面向社会公众的领域时,使用规范应该是基本要求,在网络空间也同样如此。公共空间中的汉字规范而优美,会在无形中营造美的氛围,提升大众的审美素养。
规范是美的基础。规范汉字使用,并不是拒绝个性化的汉字书写,而是提升审美水平的题中之义。对字库设计者和相关企业来说,需要强化把关意识,提升审美水平。书法是一门艺术,每一种经典字体的诞生都是书法家苦心孤诣、千锤百炼的结晶,都是取法先人、学习传统、融会贯通之后的成果,都融汇着书法家的艺术个性和时代精神的精华。放下浮躁的心态,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才能更好地创新。在信息时代规范使用汉字、提升书法审美素养,应加强行业引导,指导相关行业协会联合发出规范用字倡议,遴选推荐优秀字体,引导出版、影视、媒体领域提升规范用字的自觉意识,落实好规范用字的各项要求。同时,有必要加强标准研制,指导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展研究,推动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立项、编制工作,为规范用字提供技术支撑。
汉字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标识。顺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不断推进汉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弘扬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华优秀文化,才能把汉字最美的特征展示出来,让其更好地服务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摘编自张贺《以规范书写呈现汉字之美》,《人民日报》2022年1月24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书法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美学精神和审美理念,但单纯追求标新立异的书法亟待规范。
B.公共空间在培养大众汉字书写规范意识和审美趣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故公共空间中的汉字书写必须准确、规范、优美。
C.汉字被应用于出版、媒体等面向社会公众的领域时,规范是最基本的要求,网络空间也不例外。
D.书法艺术虽然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但只要我们不浮躁,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就能创新书法艺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二段运用对比手法,对近年来一些个人和机构创造拙劣的字库字体产品的做法进行了批评。
B.文中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内容,意在表明规范汉字受法律保护。
C.文中的观点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对现实生活中以丑为美、浮躁心态等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D.文章整体采用“总—分—总”结构,各部分都紧紧围绕汉字使用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进行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因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智慧而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B.世界上能够兼具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并构成书法艺术的字体并不多,而汉字是最具有审美特征的。
C.一学生把“机不可失”写成“鸡不可失”,可能是受烤鸡店这一公共空间“鸡不可失”招牌的影响。
D.规范书写汉字,拒绝个性化的书写,提升审美水平,顺应时代要求,把汉字最美的特征展现出来。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医保谈判在更好地满足人们基本用药需求的同时,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高性价比的药品,相关新闻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比如,治疗罕见病脊髓性肌萎缩症的特效药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价格曾高达70万元一针,经过两轮9次谈判,去年以3.3万元的价格进入医保目录。在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中,通过谈判,新增67种药品,覆盖肿瘤、慢性病、抗感染、罕见病等用药需求,涉及21个临床组别,平均降价幅度达61.7%。
从现有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看,还存在医院配备使用比例偏低甚至患者“开不到药”的情况。究其原因,既有具体利益的考虑,又有机制不畅的掣肘。比如,部分药品企业因价低量少而影响生产积极性,一些医疗机构因药占比、药品使用数量等考核指标及药品零差率销售等因素,缺乏动力推动谈判药品落地。此外,医保预算管理也让医疗机构对价格大幅下降却仍不便宜的谈判药品“敬而远之”。切实提高谈判药品的可及性,还需在畅通药品进医疗机构“最后一公里”上多下功夫。
发挥医保战略购买指挥棒作用,一方面,要调动医疗机构配置使用的积极性,具备条件的地区可积极探索完善谈判药品单独支付政策,逐步将更多谈判药品纳入单独支付范围;另一方面,要为谈判药品进医疗机构畅通渠道。2021年5月,国家医疗保障局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双通道”政策,谈判药品通过定点零售药店和定点医疗机构“双通道”进行供应保障。此外,还可打通医院门诊和住院两条渠道。线上渠道也不应忽视,应在优化线上审核的基础上,推进谈判药品“网订店取”或“网订店送”。
(摘编自谢茹《为医保谈判药品落地创造更好环境》,《人民日报》2022年2月24日)
材料二:
(数据来源:原国家卫计委,国家人社部,国家医保局,张自然博士整理)
材料三:
对百姓来说,罕见药品谈判成功,能给患者减少极大的看病压力,因为罕见病的药物费用较高,社会的关注度也不够;而对于市场来说,谈判前期充分考虑药企研发成本,通过中国药品足够大的市场以量换价,在尽可能压低药价的前提下保障药企的创新动力;更重要的是,从政府管理的角度看,为确定合理的谈判低价,医保局在拟定谈判药品、测算谈判价格、与企业沟通等流程中严格保密,不仅充分发挥了医保部门“战略购买者”的作用,更是通过“再努力一下”“你们已经尽到最大的努力了吗”,体现了“辎铢必较为人民”“一分一毛总关情”的深意,获得群众的一致好评。
医保谈判既要考虑公平,又需兼顾效率。因此保证医保基金的性价比并不是盲目压低价格,让企业无利可图,而是让企业得利保持在合理范围,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患者、医保多赢。为此,需要政府、企业联手解决。具体而言,药企应自觉把握市场契机,结合实际需求,提高研发水平,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在多个重病领域的药品研发上面取得更多突破,将更多的专利药带入市场。同时,国家医保局要主动加强对各地医保部门的指导,及时将谈判药品纳入目录范围,并会同有关部门提前做好信息系统调试,指导医疗机构根据需要做好备药准备,确保顺利启用新版目录。卫生健康部门也要采取措施,做好谈判药品的供应保障工作。各地卫生健康部门应指导医疗机构按照治疗规范和诊疗能力配备必需药品、优化用药结构,促进医保范围内药物在临床规范合理使用。
(摘编自刘海军《医保谈判“灵魂砍价”彰显民生至上》)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医保谈判为患者提供更多高性价比的药品的新闻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这说明医药用品的价格是受人关注的话题。
B.从材料二的图表二来看,近六年来,医保谈判降价平均降幅有些波动,2021年谈判覆盖肿瘤等用药需求,平均降价幅度达61.71%。
C.在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中,通过谈判,新增67种药品。从近三年来看,谈判成功的药品数量越来越多,成功率越来越高。
D.在医药谈判问题上,无论是药品企业还是医疗机构,都存在动力不足的现象,究其根本,前者是因为价低量少,后者是因为考核指标及利润。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曾高达70万元一针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经过两轮9次谈判,去年以3.3万元的价格进入医保目录,由此可见谈判次数越多,药品价格压得越低。
B.为了调动医疗机构使用谈判药品的积极性,国家相关部门积极探索完善谈判药品单独支付的政策,使谈判药品纳入单独支付的范围。
C.医保部门是“战略购买者”,代表国家和老百姓与药品企业进行谈判,作用就是要帮助老百姓压低药品的价格,因此只需维护百姓利益。
D.为了确保谈判药品的供应,国家出台谈判药品通过定点零售药店和定点医疗机构“双通道”政策,此外,还可打通医院门诊和住院两条渠道。
6.在医药谈判方面,为确保老百姓用上便宜药,国家政府应该如何做?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画狼
袁炳发
那天金铭还没起床,便接到林场发小的电话,说是他们在清林的时候,抓到一头狼崽。
发小对金铭说,你不一直想画狼吗?这只狼崽子就送给你当画模吧!
金铭听此消息,连饭也没吃赶紧驱车前往林场。
林场坐落在山脉的下梢儿,在两片人工林的夹持中,一条公路逶迤通过直指林场的场部。深秋的天空十分清澈,和陆地上刚刚晕染阳光的老黄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看起来既温馨又不失厚重,同时也给人一种亲近大自然的渴望。
还没等金铭下车,发小就已经拎着一只鼓鼓囊囊的蛇皮袋子等在路边。金铭谢过发小,简单地询问一下,便在林场的居民区住下了。
这是一头只有不到五十厘米长的未成年公狼,所有的雄性特征已经很明显,虽然四肢捆缚着绳索,可是依然狺狺地发出类似于狗的疲惫而又绝望的叫声。当它和金铭对峙的一瞬间,目光极其凶恶,金铭仿佛感受到了来自大山深处成年公狼对自己的生命威胁,但金铭还是有些可怜它甚至是心疼它。
据发小说,狼崽的母亲因为袭击清林工人而当场被打死了,这头狼崽已经成为孤儿。也就是说,一个没有母亲的孩子在未知的生命中要经历多少磨难,它显然一无所知。金铭在和它对视的时候,忽然想起了自己一生颠沛流离的遭遇,竟然不知不觉地流出了眼泪。
金铭是那种草班出身的画家,在美术界风雨兼程二十年,应该说在当地算是腕儿级的画家了。几次举办画展,电视台跟踪报道,为他赢得了很多微友粉丝的热捧。可他知道这些都是虚假的,都是镜花水月的自我安慰,要想得到国家级一些大咖的认可,必须要有极富个性、极具思想内涵的美术作品。这时候他想到了画狼。他认为一个优秀的画家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绘画域场,像徐悲鸿画马、齐白石画虾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根植于画家灵魂深处、涂鸦在纸上的神秘符号。
狼这种动物聪明智慧,具有很强的爆发力,而且无论在怎样的险恶环境下都能求得生存,金铭觉得这正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个性写实。可遗憾的是,他虽然在林区生活过,多次见到过狼,可对狼的了解还是太少了。
他需要生活,需要对狼的进一步认识。在这样渴望一举成名的大背景下,金铭只有感动。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带来的新鲜兔子肉剁碎了,装在瓷盆里,然后倒上酱油,端到狼崽的跟前。
狼崽叫着,声音特别的凄厉。金铭终于不忍,把捆缚狼崽前腿的绳索解开了。
狼崽看着金铭甩了几下前爪,似乎在示好,又似乎是挑战。金铭抓住这一瞬间立即开始素描。
吃完兔肉的狼崽忽然扬起前爪抓向金铭,金铭躲避不及,手腕子上立即留下两道血红的印子。金铭有些生气地举起巴掌,可当巴掌举到半空又缓缓地落下了。
此时,狼崽的目光居然有了温情,那种无所归依的神态就像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看着十分的可怜。金铭顾不得疼痛,立即举起手机把这幅画面收藏起来。
接下来,金铭和狼崽朝夕相处,手上的抓伤一茬接着一茬,它明明知道金铭对它没有恶意,可就是不能接受金铭。
金铭为了和狼崽增进感情,除了在饮食上特别用心,舍得花钱,晚上便让狼崽睡在他的床头,而且地上铺了一层厚厚的海绵垫子。
金铭把自己画狼的作品发到公众号平台上,引发了无数微友的热议和好评,都说他画的狼形态很逼真。
一天早晨金铭正在睡觉,迷迷糊糊地忽然感觉自己的脸上似有虫子在蠕动,他立即睁开眼睛,发现狼崽正在床头,伸出血红的舌头舔舐他的面颊。
金铭吓得一骨碌爬起来,这时候狼崽的两条后腿立起来,一双前爪接连向下弯曲,不断地向金铭作揖。
金铭真的被感动了,他一下子蹿到地上双手使劲儿地环住狼头,他觉得有一股温热的情愫在内心涌动,这时候的狼崽温顺得像个孩子一样依附在画家胸前,整体的画面既亲切和谐,又有那么一点儿荒诞。
狼和人的心灵应该是相通的。金铭忽然有所感悟,终于找到了画狼的秘密符号。
狼崽好像已经理解画家的需要,在金铭新一轮的绘画中故意摆出各种神态迥异的姿势让金铭选择,金铭在感动中,多次停笔去抚摸狼崽,和它作肢体上的交流。
两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了,一张浸润着画家智慧和心血的《百狼图》栩栩如生地摆在画家的画案上。金铭激动不已,觉得自己扬眉吐气的时候到了,可他接连报名参加了两次全国性的大型赛事,《百狼图》都落选了。
金铭百思不得其解。
业内一位大咖在评论金铭的画作时,毫不客气地说:金铭画的狼不像狼,倒像是一条狗。
(摘自《北京文学》,2021年第7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关于去林场的环境描写,非常温馨,这与后面金铭见到狼崽后的心疼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美景衬托哀情。
B.发小送狼崽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正是因为发小送狼崽才有了后面金铭与狼崽的接触和交往,才有了金铭的《百狼图》。
C.金铭在绘画上有一定的成就,同时对自己及创作也有清醒的认识,认为自己需要创作出极富个性及思想内涵的作品。
D.作品在选材上有所创新,写的是人与狼的故事,狼崽很通人性,看似有些夸张,但又给人非常真实的感觉。
8.狼崽对金铭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请把变化经历概括出来并简要分析。
9.如何理解文中“狼和人的心灵应该是相通的”这句话的内涵?请结合文章结尾处金铭的《百狼图》落选进行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冬十二月,或告右丞魏征私其亲戚,上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按之,无状。彦博言于上曰:“征不存形迹,远避嫌疑,心虽无私,亦有可责。”上令彦博让征,且曰:“自今宜存形迹。”他日,征入见,言于上曰:“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但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诏。”上矍然曰:“吾已悔之。”征再拜曰:“臣幸得奉事陛下,愿使臣为良臣,勿为忠臣。”上曰:“忠良有以异乎?”对曰:“稷、契、皋陶,君臣协心,俱享尊荣,所谓良臣。龙逢、比千,面折廷争,身诛国亡,所谓忠臣。”上悦,赐绢五百匹。
上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上曰:“人皆知笑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吏受赇抵法,与帝王徇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征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亦犹是也。”上曰:“然。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
六月戊子,上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征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畿内有蝗。辛卯,上入苑中,见蝗,掇数枚,祝之曰:“民以谷为命,而汝食之,宁食吾之肺肠。”举手欲吞之,左右谏曰:“恶物或成疾。”上曰:“朕为民受灾,何疾之避。”遂吞之。是岁,蝗不为灾。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
B.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
C.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
D.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示恭敬之意。书信中用为对平辈或朋友的敬语。
B.西域,汉朝以后,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专指葱岭以东。
C.戊子,是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5个,文中用来纪日。古代干支可以纪年、纪月,也可以纪日。
D.畿内,畿,本义指国都四周的广大地区,后指京城所管辖的地区。畿内就是指京城管辖的地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征以古代臣子龙逄、比干这两个因与君主当面争论而被杀的忠臣作比,希望唐太宗能够使他成为治世的良臣,而不是如他们一样的忠臣。
B.魏征善于讲道理,他为了劝诫唐太宗,以胡商剖身藏珠为例,并引用鲁哀公与孔子的对话,暗示唐太宗不要像夏桀和商纣因贪恋外物而丧身。
C.唐太宗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国君,面对蝗灾,他宁愿让蝗虫吃他的肺肠,也不让百姓承受灾难,左右劝阻他不要吃蝗虫,他还是吃了。
D.唐太宗作为国君能够反思自己的错误,做到虚心接受劝谏;同时,他还能够吸取隋炀帝身死国亡的历史教训,由此可见他是一代明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告右丞魏征私其亲戚,上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按之,无状。
(2)吏受赇抵法,与帝王徇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生查子·独游雨岩[注]
辛弃疾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注】此词作于词人削职闲居、退居带湖期间。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前两句写的是词人在溪边行走,倒影从溪水中照出,可见溪水的清澈。
B.上片以溪为中心,用天、人、云三个意象烘托出一幅色调清雅的图画。
C.下片前两句另辟新境,自己“高歌”而问“谁和余”,意在希望有相和者。
D.最后一句表达了词人虽抗金志向无法实现,但在山水之间找到归宿的豁达之情。
15.赏析词作上片“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两句。
六、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批评那些“___________”的人是见利忘义,又用“___________”一句指出他们的行为丢弃了初心。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一句从琵琶师角度侧面描写琵琶女年少时就已经技艺高超;“___________”一句借他人的嫉妒写琵琶女的容貌之美。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虚写映衬的手法,以飞禽走兽为描写对象,突出蜀道高险,难以攀援的情形。
七、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月31日,以冬奥会为主题的京西皮影戏《寻找雪姑娘》在网络上热播,人们纷纷为画面中人物精美的造型装饰、浓郁的京腔京韵赞叹。其实不只是皮影戏,非遗文化与本届冬奥会的紧密融合还体现在很多方面。从苏州非遗剪纸中由真丝制成的“冰墩墩”作品到北京绢人技艺里___________的运动员形象,( )。
冬奥遇上非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延伸,也是“匠人”精神的___________。在冬奥系列非遗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非遗传承人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皮影戏中“花样滑冰”这一人物动作需要三个人的配合,为使“抛、托、转”的连贯表演更为真实,演员们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与练习,这种___________的工匠精神,让人钦佩。除此之外,“京式雪花”缝制、冬奥风筝制作等非遗文化的“出圈”,不仅点燃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和人们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也创造了更多传统与现代碰撞的可能性。
非遗文化悠远深厚,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百年奥运一脉相承,凝聚着___________的奥林匹克精神。当非遗遇上冬奥,一提一拉,勾勒出花样滑冰的精彩轨迹;一笔一划,书写出双奥之城的时代传奇。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呼之欲出 薪火相传 精雕细琢 亘古不变
B.惟妙惟肖 一脉相承 精雕细琢 颠扑不破
C.呼之欲出 一脉相承 精益求精 颠扑不破
D.惟妙惟肖 薪火相传 精益求精 亘古不变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再到融雕版、泥塑、糖人等数十项非遗文化于一体的定格动画大片《一切只为热爱》,传统文化与浪漫冰雪的激情碰撞都充分体现
B.再到定格动画大片《一切只为热爱》融雕版、泥塑、糖人等数十项非遗文化于一体,传统文化与浪漫冰雪的激情碰撞都充分体现
C.再到融雕版、泥塑、糖人等数十项非遗文化于一体的定格动画大片《一切只为热爱》,都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与浪漫冰雪的激情碰撞
D.再到定格动画大片《一切只为热爱》融雕版、泥塑、糖人等数十项非遗文化于一体,都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与浪漫冰雪的激情碰撞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仅点燃了人们的文化自信,激发了人们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也创造了更多传统与现代碰撞的可能性。
B.不仅创造了更多传统与现代碰撞的可能性,也点燃了人们的文化自信,激发起人们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C.不仅创造了更多传统与现代碰撞的可能性,也点燃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和人们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D.不仅激发了人们的文化自信,点燃了人们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也创造了更多传统与现代碰撞的可能性。
八、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人的身高增长主要得益于营养,但是,__________________。为了让孩子长高,我们可能步入了一个认知陷阱,__________________,就会快速、大幅度提高孩子的身高。《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的数据表明,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是11.1%和7.9%,相加为19%。这意味着,每5位中小学生中就有一名小胖墩儿。这说明,好营养可以提高孩子的身高,__________________。
肥胖会影响儿童的运动能力,肥胖者的耐力、爆发力、柔韧性,都明显低于正常体重的孩子。大量研究已经提示,肥胖孩子的智力水平低于体重正常的孩子。肥胖还会导致多器官和系统损害。肥胖者到了成年期慢性疾病患病率较高,容易罹患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癌症等疾病。此外,肥胖对于青少年的心理打击也很严重。肥胖者易受到同学的讽刺和歧视,他们在学校和社会中的社交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容易压抑自我、过度自卑,比较孤僻。成年后,肥胖也会影响其与异性交往。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根据第二段的主要内容向家长发出呼吁。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九、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2月4日晚,北京冬奥会在“立春”倒计时中开始;2月20日晚,闭幕式上的“十二生肖冰车”和“折柳寄情”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这场体育盛会充满中国范儿、中国味儿,带有中国标签的传统文化元素几乎贯穿了北京冬奥会的吃穿住行。吃的方面,冬奥会期间恰逢中国农历新年,饺子、元宵等节令美食被纳入了运动员的营养菜单。穿搭方面,中国花滑选手组合王诗玥、柳鑫宇所穿的比赛服取材于中国山水画《千里江山图》,两人在赛场上演绎的是具有浓浓中国风的花滑版《只此青绿》。住的方面,酒店里特别设置的中医药文化展示空间引起了各国选手的极大兴趣。行的方面,张家口赛区的国家跳台的滑雪中心依山而卧,外形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如意”造型;首钢滑雪大跳台的设计灵感则来自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飘带。
另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还融入了冬奥会的很多细节里:两大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分别以“国宝”大熊猫和象征节日喜庆的灯笼为原型;火种灯、火种台、奥运奖牌中则分别被植入了长信宫灯、同心圆玉壁、青铜礼器等传统元素;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用书法表现出起伏的赛道和冰雪运动员的身形……
对于北京冬奥会上中国元素的融入,你有怎样的认识?请联系现实进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
2.D
3.C
【解析】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由原文“放下浮躁的心态,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才能更好地创新”可知,原文说的是“放下浮躁的心态……才能更好地创新”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各部分都紧紧围绕汉字使用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进行论述”不恰当,主体部分主要围绕的是“规范化”这一点,“标准化、信息化”只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被提到。
故选D。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汉字因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智慧而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错误,强加因果。由原文“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开展汉字使用的规范和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促进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可知,促进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原因是“进一步开展汉字使用的规范和管理工作”,而不是“汉字因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智慧”。
B.“汉字是最具有审美特征的”错误,无中生有。由原文“汉字是意美、形美、音美‘三美’兼具的文字,也是世界上少数几种兼具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可以构成书法艺术的字体之一”可知,原文只是说“汉字是世界上少数几种兼具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可以构成书法艺术的字体之一”,并没有说“汉字是最具有审美特征的”。
D.“拒绝个性化的书写”错误,与文意相悖。由原文“规范汉字使用,并不是拒绝个性化的汉字书写”可知,原文说的是“并不是拒绝个性化的汉字书写”。
故选C。
4.C
5.D
6.从百姓的角度着想,尽最大努力压低药品价格,减轻百姓的负担。要让医药企业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利可图,调动这些医药企业的积极性,保持创新动力。借助各种政策,调动医疗机构配置使用的积极性,采取措施,做好谈判药品的供应保障工作。
【解析】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谈判成功的药品数量越来越多”错。根据材料二图表一可知,2020年谈判成功的药品有96种,2021年谈判成功的药品有67种,所以不能说数量越来越多。
故选C。
5.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谈判次数越多,药品价格压得越低”错误。由原文“治疗罕见病脊髓性肌萎缩症的特效药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价格曾高达70万元一针,经过两轮9次谈判,去年以3.3万元的价格进入医保目录。在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中,通过谈判,新增67种药品,覆盖肿瘤、慢性病、抗感染、罕见病等用药需求,涉及21个临床组别,平均降价幅度达61.7%”可知,近年来,医保谈判在更好地满足人们基本用药需求的同时,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高性价比的药品,但并不能推出“谈判次数越多,药品价格压得越低”这一结论。
B.“国家相关部门积极探索完善谈判药品单独支付的政策,使谈判药品纳入单独支付的范围”错误。由原文“具备条件的地区可积极探索完善谈判药品单独支付政策,逐步将更多谈判药品纳入单独支付范围”可知,这只是一种假设,但选项表述为完成时态。此外,选项丢掉了重要限定条件,如“具备条件的地区”及“逐步将更多”等。
C.“因此只需维护百姓利益”错误。由原文“医保谈判既要考虑公平,又需兼顾效率。因此保证医保基金的性价比并不是盲目压低价格,让企业无利可图,而是让企业得利保持在合理范围,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患者、医保多赢”可知,医保谈判也要考虑公平,既要维护百姓利益,又要让企业得利保持在合理范围。
故选D。
6.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由原文“更是通过‘再努力一下’‘你们已经尽到最大的努力了吗’,体现了‘锱铢必较为人民’‘一分一毛总关情’的深意”可知,国家政府进行医保谈判的目的就是让老百姓在治病吃药的时候少花钱。
由原文“保证医保基金的性价比并不是盲目压低价格,让企业无利可图,而是让企业得利保持在合理范围”可知,这说明国家除了保障百姓的利益,还要兼顾企业的利益。
由原文“切实提高谈判药品的可及性,还需在畅通药品进医疗机构‘最后一公里’上多下功夫”“卫生健康部门也要采取措施,做好谈判药品的供应保障工作”可知,在医药谈判成功之后,还有一个关键就是要让百姓能够使用这些药品,医疗机构要保证药品的配置使用,相关部门要做好谈判药品的供应保障工作。
7.A
8.敌对而凶恶。当狼崽和金铭第一次目光对峙时,狼崽表现得极其凶狠,对金铭产生了一种威胁。
有了温情但仍然不能接受金铭。当狼崽抓伤金铭的手腕,金铭想打它,手又无奈地放下时,狼崽的目光居然有了温情,那种无所归依的神态就像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
放弃了对抗,完全接受金铭。狼崽在金铭的感化下,舔舐他的面颊,并且给他作揖;在金铭绘画中能够故意摆出各种神态迥异的姿势让金铭选择。
9.“狼和人的心灵应该是相通的”是金铭在与狼长期相处的过程中获得的感悟,也是他发现的画狼的秘密符号。
在与狼相处的过程中,金铭发现狼既有凶狠的一面,又有温情的一面,《百狼图》所展示的便是狼的真实面目。
然而,金铭的这种基于生活的认识与传统意识里人们对狼的认识存在明显的差异,即使业内大咖也认为他的《百狼图》未能画出狼的本性,因而落榜。
【解析】
7.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A.“这与后面金铭见到狼崽后的心疼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美景衬托哀情”无中生有。结合“看起来既温馨又不失厚重,同时也给人一种亲近大自然的渴望”可知,此处的景物描写主语衬托人物渴望亲近自然的心情,并没有与下文对比,也没有以美景衬托哀情之意。
故选A。
8.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情节、分析作品形象和情感态度的能力。
解答本题,先从文章中找出有效的区间,进行概括分析。
当金铭第一次见到狼崽时,双方对峙,原文有“当它和金铭对峙的一瞬间,目光极其凶恶,金铭仿佛感受到了来自大山深处成年公狼对自己的生命威胁”,由此可知,此时的狼崽对金铭是敌视而凶狠的。
狼崽抓伤了金铭的手腕,当金铭想要打它又把手放下时,狼崽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原文有“此时,狼崽的目光居然有了温情,那种无所归依的神态就像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看着十分的可怜”“接下来,金铭和狼崽朝夕相处,手上的抓伤一茬接着一茬,它明明知道金铭对它没有恶意,可就是不能接受金铭”,这说明狼崽对金铭的态度又有了转变,虽有温情但仍不能接受他。
最后狼崽的态度发生了完全的变化,“一天早晨金铭正在睡觉,……发现狼崽正在床头,伸出血红的舌头舔舐他的面颊。……这时候狼崽的两条后腿立起来,一双前爪接连向下弯曲,不断地向金铭作揖”,以及最后“在金铭新一轮的绘画中故意摆出各种神态迥异的姿势让金铭选择”,这说明狼崽完全接受了金铭。
9.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
解答本题可以从作品所反映的中心主旨入手。
结合“狼和人的心灵应该是相通的。金铭忽然有所感悟,终于找到了画狼的秘密符号”可知,金铭在与狼长期相处的过程中发现了画狼的秘密符号,从中获得了感悟,要画好狼,就必须表现人狼的和谐相处、亲密无间,这就是“狼和人的心灵应该是相通的”的含义。
在与狼相处的过程中,金铭开始遭到了狼的袭击,这时的狼表现出的是本性,即狼凶狠的一面;
而后来,“狼崽好像已经理解画家的需要,在金铭新一轮的绘画中故意摆出各种神态迥异的姿势让金铭选择”,这时狼与金铭没有了界限,狼又有了温情的一面,也是金铭能够感悟到“狼和人的心灵应该是相通的”这一画狼秘密符号的原因。
但是,这种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之上的感悟虽然真实,但因为与传统认识不同,所以才得到业内大咖“金铭画的狼不像狼,倒像是一条狗”的评价,认为他《百狼图》中的狼失去了狼性,不能入选。
分析时应围绕这种认识上的差异性展开。
10.D
11.A
12.B
13.(1)有人报告说右丞相魏征袒护他的亲属,唐太宗派御史大夫温彦博调查此事,但没有查出罪状。(2)接受贿赂而触犯法律的官吏和穷奢极欲而亡国的帝王,和那些胡商相比,他们之间的可笑之处有什么差别呢?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君主虽然是圣明聪慧的人,但也应当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那么,有智慧的人就会贡献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的力量。隋炀帝依仗他出众的才智,骄傲自大,刚愎自用,所以他嘴里说的是尧、舜说的话,而做的是桀、纣所做的事,又没有自知之明,以致国家灭亡。
“智者献其谋”与“勇者竭其力”句式结构相同,故应分别在“谋”和“力”后断开,排除BC。
“其俊才”是“恃”的宾语,故“炀帝恃其俊才”句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应在“才”后断开,排除A。
故选D。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A.“书信中用为对平辈或朋友的敬语”说法错误,应该是“对尊长”。
故选A。
1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B.“魏征……以胡商剖身藏珠为例”分析有误,从第二段开头“上谓侍臣曰”可知,举这个例子的是唐太宗。
故选B。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得分点:“私”,袒护;“亲戚”,亲属;“按”,调查、审查;“状”,罪状。
(2)得分点:“赇”,贿赂;“吏……者”,定语后置句;“徇”,极力追求;“何以异于……邪”,状语后置。
参考译文:
冬十二月,有人报告说右丞相魏征袒护他的亲属,唐太宗派御史大夫温彦博调查此事,但没有查出罪状。温彦博对太宗说:“魏征做事没有留下痕迹,远远避开嫌疑之事,内心即使没有私心,也有可以责备之处。”太宗命令温彦博责备魏征,并且指出:“以后做事要有所保留。”有一天,魏征入朝觐见,对太宗说:“臣听说君主和臣下应该是上下一心,互相竭诚相待。如果上下都有所保留,那么国家兴亡就难以预料了,臣不敢奉诏。”太宗惊讶地说:“我已经后悔了。”魏征跪拜两次说:“臣有幸能侍奉陛下,愿陛下能使臣成为良臣,不要成为忠臣。”太宗说:“忠臣和良臣有差别吗?”魏征回答说:“稷、契、皋陶,君臣同心,共享尊荣,这就是所谓的良臣。龙逄、比干在朝廷上和君主当面争论,自己被杀,国家也灭亡了,这就是所谓的忠臣。”太宗很高兴,赐给魏征五百匹绢。
唐太宗对侍臣说:“我听说西域的胡商得到美珠,就剖开身体来收藏它,有这样的事情吗?”侍臣说:“有。”太宗说:“人们都知道嘲笑胡商爱珠,却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接受贿赂而触犯法律的官吏和穷奢极欲而亡国的帝王,和那些胡商相比,他们之间的可笑之处有什么差别呢?”魏征说:“过去鲁哀公对孔子说:‘有个非常健忘的人,搬家却把自己的妻子给忘掉了。’孔子说:‘还有比这更严重的,夏桀和商纣贪恋身外之物,竟然把自己都忘掉了。’也像这样的人。”太宗说:“对。我与你们同心合力相互辅助治理国政,希望可以避免被人耻笑。”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六月戊子(十三日),唐太宗对侍臣们说:“我翻阅《隋炀帝集》,看到这本书文辞深奥渊博,隋炀帝也知道肯定尧、舜,否定桀、纣,然而他做事为什么就相反了?”魏征回答说:“君主虽然是圣明聪慧的人,但也应当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那么,有智慧的人就会贡献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的力量。隋炀帝依仗他出众的才智,骄傲自大,刚愎自用,所以他嘴里说的是尧、舜说的话,而做的是桀、纣所做的事,又没有自知之明,以致国家灭亡。”太宗说:“前事不远,我们要以此为借鉴。”
京城有蝗虫。六月辛卯(十六日),唐太宗进入玄武门北面的花苑中,看见蝗虫,捡了几只,祈祷说:“百姓把庄稼视为生命,而你们却吃庄稼,宁愿让你们吃我的肺肠。”举起手要吞掉蝗虫,左右连忙劝阻道:“吃这肮脏的东西可能生病。”太宗说:“我替百姓承受灾难,还躲避什么病呢。”于是把蝗虫吃了。这年,蝗虫没有成灾。
14.D
15.行云本在天上,而今水底的天反借行云而见,这是词人体物精妙之处。“天上有行云”承上补足“天在清溪底”句,启下引出“人在行云里”句。“人在行云里”中的“人”是遥应首句溪水中的“照影”,这才有了“在(水底天的)行云里”的视觉感受。表现的是词人当时那种自觉行走于蓝天之上、白云之中的飘飘似仙的独特感受和恬静愉悦的心情。
【解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D.“在山水之间找到归宿的豁达之情”错误。最后一句寄托了词人虽身处逆境,却不改报国之志,而又孤独无援的忧郁之情。
故选D。
15.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从语句含义的角度分析,“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是说“蓝天上有飘动的白云,人正行走在那飘动的白云里”,因为云倒映在水中,给人的感觉像是云和天在水里,这里体现了词人描摹景物的精妙之处。
从诗句结构的角度分析,正因为前面描述了“天在清溪底”(蓝天倒映在清清的溪水里),才会有此时看到的“天上有行云”的画面,照应了首句“溪边照影行”,眼前所见即所照之“影”;同时,后面又引出了眼前“人在行云里”的奇妙感受,因此这两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结构巧妙严谨。
从揭示人物情感的角度分析,这两句描写游人的身影、碧蓝的天空、飘动的浮云,都通过清清的溪水映现出来,整个画面非常生动迷人,让人产生“人在行云里”的美妙感受。有从中可以看出,此时词人的心境是恬静而愉悦的。
16.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此之谓失其本心 曲罢曾教善才服 妆成每被秋娘妒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辩”“妆”“鹤”“猱”。
17.D
18.C
19.B
【解析】
17.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
语境并不是文学作品,应选“惟妙惟肖”。
第二处,薪火相传: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比喻师生传授,学问和技艺一代代地继承下去,也比喻种族、文化等代代相传。
一脉相承:由一个血统或一个派别传下来。
语境形容的是技艺,应选“薪火相传”。
第三处,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
精雕细琢:精心细致地雕刻。多用于比喻,形容做事认真细致。
从后面搭配的对象“工匠精神”来看,应选“精益求精”。
第四处,亘古不变:从古至今永远也不会改变。引申为空间和时间上延续不断。
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不会破裂,比喻永远不会被推翻(多指理论、道理)。
从语境来看,强调的是时间上的延续不断,应选“亘古不变”。
故选D。
18.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根据前面“从……的‘冰墩墩’作品到……的运动员形象”的结构来看,后面应该承接“再到……的定格动画大片《一切只为热爱》”,排除B、D;
前面“从……到……再到”是句子的主语,从主语一致的角度来看,C更恰当。
故选C。
19.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是语序不当,“不仅……也……”前后分句内容应该调换,排除A;
二是“点燃……使命感”搭配不当,排除C、D;
综合分析四个选项,B修改正确。
故选B。
20.营养也有让人心忧的一面 以为只要孩子吃得好(或:以为只要孩子营养好) 也会催生肥胖
21.肥胖会影响孩子的运动能力和智力水平,也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因此家长要注意合理搭配孩子的营养,督促他们进行体育锻炼。
【解析】
20.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前面是说营养的益处,让人身高增长,而由“但是”可知,后面应是说营养的不足之处,如后面带来的肥胖超重问题,据此填写“营养也有让人心忧的一面”。
第二处,由前面“为了让孩子长高,我们可能步入了一个认知陷阱”可知,后面应是“认知陷阱”的具体内容,而这认知陷阱应与营养有关;再由后面“就会快速、大幅度提高孩子的身高”可知,前面应是说“营养好”或“吃得好”,同时要使用“只要”这一关联词和后面“就”呼应。
第三处,由“这说明,好营养可以提高孩子的身高”可知,此处是由前面得出的结论,而上文提到好营养带来的两种结果,一是提高孩子的身高,二是带来肥胖,因此此处应填写“也会催生肥胖”。
21.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概括内容和使用句式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首先要分析第二段的内容,第二段主要是从影响运动能力、智力水平、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四个方面对肥胖的影响进行介绍,因此首先要概括出来这几点。
然后再根据这些内容发出呼吁,孩子肥胖主要是营养过剩和不注意体育锻炼造成的,因此对家长的呼吁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此外还要注意因果关系复句的使用,如肥胖给人带来的影响是因,而呼吁家长,让家长注意孩子营养的搭配以及注意体育锻炼是果,使用表因果的关联词进行连缀,并注意字数限制即可。
22.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14,2024届山西省晋中市大同市高三一模联考语文试题,共12页。
这是一份2024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一模语文试卷A,共6页。
这是一份2023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