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与练 巩固练习(含详解)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与练:第20讲 工业革命 巩固练(含详解)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与练:第20讲 工业革命 巩固练(含详解),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0讲巩固练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前英国的贸易保护主义1产业结构的变化2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3铁路修建加速了英国工业革命成果的拓展4对工业革命的反思5工业革命促进政府职能改善6工业革命对社会救济的影响7第二次工业革命教育体制的完善8经济发展推动科学与技术的进一步结合9世界市场的发展推动工业文明的扩展10美国政府的反垄断措施11经济发展改变人口分布12综合13、14一、选择题1.14~19世纪上半叶,英国规定,不准在海岸线五英里范围内剪羊毛,为的是遏制原料输出。1721年的禁令规定,凡使用或展示任何进口棉布的一律课以高额罚款。材料所能说明的贸易保护( )A.是英国始终严格执行的经济政策B.有利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C.解决了工业革命中原料不足的问题D.是保护基础薄弱的民族产业解析:B 材料反映了在工业革命前、工业革命中英国都实行了贸易保护主义,遏制原料出口和限制进口,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原料和国内市场,B项正确。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实行自由主义贸易政策,A项错误,C项信息不全。D项材料仅体现棉布一项的进口限制,并不代表民族产业薄弱。2.(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实验中学一模)下面表格展示的是1851年与1755年相比英国各类男性工人工资的增幅(1851年=100),这表明英国( ) 1755年1851年增幅% 农业工人 65.46 10052.8 非熟练工人 47.54 100110.3 熟练工人 56.29 10077.7 白领阶层 23.93 100178所有工人 42.74 100134A.经营方式改变 B.贫富差距缩小C.产业结构变化 D.消费水平提高解析:C 材料反映的是各类工人的工资增幅,体现不出经营方式的改变,故A项错误;表格中各类工人工资增幅相差较大,不能反映出贫富差距缩小,故B项错误;材料中农业工人工资增幅远小于其他工人,故反映出国家产业结构中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上升,故C项正确;消费水平提高不是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3.(2018·陕西榆林月考)1811年,英国诺丁汉郡的袜商不顾行业规矩生产劣质廉价长筒袜,手工织袜工组织起来捣毁了不法商人的袜机,约克郡也发生了反对新出现的剪绒机的斗争。后愈演愈烈,议会制定法律重判砸机器罪才被遏止。斗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劣质产品严重危害了民众健康B.为了维护公平的行业竞争秩序C.工厂机器夺走了手工工人饭碗D.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残酷压榨解析:C 根据材料信息“1811年”“手工织祙工捣毁祙机、反对新出现的剪绒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工人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工厂使用机器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夺走了手工工人饭碗,故C项正确。4.184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约2 700英里的铁路议案,相当于此前所有年份的总和。1846年有272个关于成立铁路公司的议案在议会被讨论,被认为是“铁路狂热”年代的顶峰。当时,英国大规模修建铁路带来的后果是( )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B.最终确立了英国的世界殖民霸权C.加速了英国工业革命成果的拓展D.触发了英荷两国之间的三次战争解析:C 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故A项错误;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大规模修建铁路加速了英国工业革命成果的拓展,故C项正确;英荷战争发生在17世纪,故D项错误。5.当摄政公园于1841年在伦敦开放时,许多市民涌入公园,因此《泰晤士报》对这个种满绿色植物的公园大加赞赏,说它是“通过娱乐方式救赎工人阶级的方法”。你认为当时许多市民涌入公园的原因是( )A.这是当时唯一的娱乐方式B.空气污染使市民备受困扰C.工人阶级需要被救赎D.工人阶级需要娱乐解析:B 1841年是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娱乐方式是多样化的,故A项错误;人们“对这个种满绿色植物的公园大加赞赏”说明工业革命带来空气污染,人们向往清新空气,故B项正确;C、D两项与题意不符。6.(山西大同调研)19世纪中叶,为处理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成堆难题,英国通过公共卫生立法,在中央建立了专门的中央卫生机构,从总体上指导和监督英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在地方建立相应的地方卫生机构,具体实施公共卫生的管理。这说明( )A.城市化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B.工业革命推动了政府职能的完善C.英国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D.英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解析:B 材料突出针对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问题,英国政府在中央、地方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通过公共卫生立法,在中央建立了专门的中央卫生机构……在地方建立相应的地方卫生机构”从而推动了英国政府职能的不断发展完善,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政府职能,而非社会问题,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政府加强干预经济始于1933年罗斯福新政,而“19世纪中叶”奉行自由主义,故C项错误;仅根据材料“公共卫生立法”,不能表明英国法律体系完善,故D项错误。7.1834年英国一反过去“家内救济”方式颁布《济贫法修正案》,下面是该法案颁布后英国济贫院的真实写照:“这就是教区给穷人们的住房——泥巴糊的墙几乎裹不住腐朽的门框,恶臭让人憋得心慌,笨重的纺车整天悲鸣般的吱吱作响,这里的孩子从来没有父母来探望,这里的父母也好似不晓得亲情一样……”该修正案主要表明( )A.保障了工人的基本生活B.工业革命并未惠及下层民众C.是工人不断抗争的结果D.救济思想转变为救济、就业与经济发展兼顾解析:D 材料涉及对穷人的保障,A项中“工人”属偷换概念,故错误;由材料“家内救济”等信息,可知工业革命并未惠及下层民众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C项材料体现不出,故错误;材料“笨重的纺车整天悲鸣般的吱吱作响”说明救济与就业结合,故D项正确。8.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然而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所有6~12岁的儿童都要上学。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A.民主政治对富有阶级的敌视心理B.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激烈斗争D.人文主义对个人素质的强烈关注解析:B 材料体现了20世纪初,教育普及化,是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无法体现民主政治对富有阶级的敌视心理,故A项错误;教育普及化,提高社会成员的文化素质,适应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对人才的需求,故B项正确;教育普及有利于无产阶级的利益,无法体现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故C项错误;人文主义自文艺复兴时期兴起,但材料现象出现于20世纪,故D项错误。9.19世纪70年代,德国和美国的工业公司已经创立了各自的实验室,并且拥有一定数量的科学家来解决一些特定的问题。尤其是两国的化学公司,发展与大学的联系,为其研究工作提供资金。这反映了( )A.研究的普遍化和工业的普及化B.科研的个体性和合作的必要性C.资本的再生性和管理的科学性D.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解析:D 19世纪下半期,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科学研究的成果转化为生产技术的周期越来越短,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欧美大型工业公司纷纷创立实验室投资研发正是这一现象的体现,故D项正确。1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个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这表明( )A.世界普遍确立工业文明主导地位B.世界市场逐步发展推动工业文明的扩展C.交通工具变革成为文明演进关键D.工业文明推广实质是各国之间相互借鉴解析:B 本题考查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材料强调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的扩展,而这种扩展伴随着侵略扩张、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未普遍确立工业文明主导地位,A项排除。交通工具变革不是文明演进关键,工业文明才是文明演进关键,C项排除。工业文明推广实质并不是各国之间相互借鉴,D项排除。11.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禁止垄断的行为;1914年又通过“克莱顿反托拉斯法”为“谢尔曼法”的修订法案,旨在针对地方上的价格歧视,更进一步打击贸易限制。这些法案颁布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资本主义自由市场体制B.保障美国社会弱势群体利益C.防止企业之间进行盲目竞争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解析:A 首先通过时间“1890年”判定此时美国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然后结合“禁止”“打击贸易限制”推断出对垄断行为的限制,旨在维护自由市场体制,故A项正确。12.(辽宁抚顺一模)下图是美国1821~1920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这一期间移民反映了( ) A.美国本土不受战争困扰 B.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C.北美大陆政体优于欧洲 D.经济发展改变人口分布解析:D 图中显示人口向美国迁移,1914年一战开始,不能作为1821~1920年欧洲人移民美国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故B项错误;19世纪末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美国政体并不优于欧洲,故C项错误;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首先在美国和德国展开,美国经济快速发展吸引欧洲移民,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图表信息,回答问题:中国和欧洲的生产总值在世界总产值中的份额年份中国欧洲182032.4%26.6%189013.2%40.3%(1)根据图一,指出中国、欧洲人口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明清时期民众衣、食结构方面的变化,说明中国明清时期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2)比较图二、三,提取两项有关新旧航路历史变迁的信息。新、旧航路的变迁说明了什么?(3)根据表格,分析中国、欧洲的生产总值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的原因。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注意图中总体增长趋势、变化速度、重要拐点,如中国总体而言呈增长态势,康熙到嘉庆年间人口迅速膨胀;第二小问,根据设问提示,从衣食角度分别联系相关知识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从新旧航路的范围、中心进行比较;第二小问,从全球史观来看世界联系的程度。第(3)问,首先依据表格数据比较得出变化趋向,分析变化原因,然后结合中国近代的相关史实与时代背景对这种变化作出进一步解释。答案:(1)趋势:中国和欧洲的人口都呈增长趋势;中国从清朝前期开始,人口增长迅速;欧洲从16世纪开始,人口较快增长。原因:衣:广泛植棉,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食:水稻种植技术和产量提高,从国外引进和推广玉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2)信息:旧航路的主导国是中国,以亚洲为核心;新航路开辟后商业贸易的主导国是欧洲国家,以欧洲为中心;传统商路是亚欧非三大洲之间的商贸往来;新航路开辟后商贸往来扩展至全球。说明: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3)原因:中国在1820年以前农耕经济发达,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使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自然经济日益解体,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14.(河北邯郸摸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下图为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所采用的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图(公元400~1998年)根据上图,指出图中中西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最悬殊时段,并分析导致该时段差异巨大的经济、政治因素。解析:本题作答时要围绕图中数据信息进行有效提取,然后依据所学知识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分析。第一小问,从坐标轴中明显可以看出在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中叶,中西差距明显拉大;第二小问“原因”,中国因素可以从中国当时社会性质、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当时政府政策等角度分析原因;西欧因素可以从工业革命开展、殖民扩张掠夺以及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模式不断成熟等角度组织答案。答案:最为悬殊时期: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前半叶。原因:中国:商品经济发展水平低,农业落后、工业比重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与掠夺。统治集团推行的政策,战争频繁、国内政局动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西欧:工业革命不断扩展,垄断组织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模式不断成熟;西欧各国不断进行海外贸易、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逐步形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与练版:第30讲 近现代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巩固练(含详解),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与练:第39讲 新中国的科教文艺 巩固练(含详解),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与练:第29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巩固练(含详解),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