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3(河南专用)(原卷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876883/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3(河南专用)(原卷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876883/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3(河南专用)(原卷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876883/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3(河南专用)(解析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87688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3(河南专用)(解析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87688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3(河南专用)(解析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87688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卷(地区专用)
-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1(福建专用) 试卷 2 次下载
-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2(福建专用) 试卷 0 次下载
-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1(河南专用) 试卷 3 次下载
-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2(河南专用) 试卷 1 次下载
-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3(湖北专用) 试卷 0 次下载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3(河南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3(河南专用),文件包含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3河南专用解析版docx、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3河南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3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2分)
1.(2分)如图所示,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曾经在马里亚纳海沟区域进行下潜试验,成功突破7000米深度,创造了我国深潜新纪录。关于潜水器“蛟龙”号的下潜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蛟龙”号下潜过程中,所受海水压力差增大
B.“蛟龙”号下潜过程中,所受海水压力的合力竖直向下
C.“蛟龙”号下潜过程中,所受海水向上的压力不变
D.“蛟龙”号下潜越深,所受海水压强越大
【答案】D
【解析】
由题意知,潜水器下潜过程中,海水密度不变。
A、下潜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由F浮=ρ液gV排知,潜水器受到海水的浮力不变,即所受海水的压力差不变,故A错误。
B、下潜过程中,重力大于浮力,合力方向竖直向上。故B错误。
C、下潜过程中,潜水器受到海水向上的压强是增大的,由p=可知,所受海水向上的压力变大,故C错误;
D、下潜过程中,所处深度不断增大,由p=ρgh知,潜水器受到海水的压强是增大的,故D正确。
故选:D。
2.(2分)中国女排凭着“不畏强敌、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多次蝉联世界冠军。如图所示的是中国女排参加比赛时的情境。以下信息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向上跳起挡网时,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B.排球鞋底凹凸不平,是为了增大对地面的压力
C.扣球时手感到疼,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飞行的排球,若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静止
【答案】C
【解析】
A、以地面为参照物,向上跃起的运动员相对地面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该运动员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故A错误。
B、排球鞋底凹凸不平,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B错误。
C、扣球时,手给球一个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球也给手一个力,所以手感到疼,故C正确。
D、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飞行的排球,若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3.(2分)若一艘轮船从长江驶入东海,关于轮船受到的浮力及船身状况的判断,正确是( )
A.浮力变大,船身上浮 B.浮力变大,船身下沉
C.浮力不变,船身上浮 D.浮力不变,船身下沉
【答案】C
【解析】
当轮船由从长江驶入大海后,仍然处于漂浮状态,
船受到的浮力:F浮=G,因为船受到的重力不变,所以船受到的浮力不变;
又因为F浮=ρ水gV排,ρ海水>ρ江水,
所以排开海水的体积小于排开江水的体积,即:船浸入海水中的体积变小,船上浮一些,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4.(2分)如图所示,在未盛满水的容器中漂浮着一只小船,船中装有一个铁球,铁球与小船质量相等,现将铁球取出放入容器中,小船仍漂浮在水面上,铁球沉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对小船的浮力小于水对铁球的浮力
B.水对小船所减小的浮力等于水对铁球的浮力
C.甲图容器对地面压强大于乙图容器对地面压强
D.乙图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小于甲图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答案】D
【解析】A、已知铁球与小船质量相等,即G船=G球;
现将铁球取出放入容器中,小船仍漂浮在水面上,则F浮船=G船;
而铁球沉底,则F浮球<G球,所以F浮球<F浮船,故A错误;
B、甲图中铁球在船中,整体漂浮在水面上,所以F浮总=G船+G球;
乙图中小船漂浮在水面上,所以F浮船=G船,
铁球沉底,F浮球<G球,
所以,减小的浮力△F浮=G球>F浮球,故B错误;
C、容器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容器、水、物体的重力之和,同一容器,则质量相等,重力相等,铁球与小船质量相等,重力相等,故容器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容器的底面积相等,根据p=可知,甲图容器对地面压强等于乙图容器对地面压强;故C错误;
D、甲图中F浮总=G船+G球;乙图中F浮总′=F浮船+F浮球,小船漂浮在水面上,F浮船=G船,故F浮总′=G船+F浮球,而铁球沉底,F浮球<G球,故F浮总>F浮总′;
即乙图中小船和铁球受到的总浮力小于甲图中小船和铁球受到的总浮力,根据F浮=ρgV排可知,乙图中排开水的体积小于甲图中排开水的体积,同一个容器底面积相同,则甲图中水的深度大于乙图中水的深度,根据p=ρgh可知,甲图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大于乙图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故D正确。
故选:D。
5.(2分)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细铜丝制成简易的液体密度计,将其分别放入盛有两种液体的甲、乙烧杯中处于静止状态,两烧杯中的液面相平,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计在甲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相等
B.乙烧杯中液体的密度小
C.甲烧杯中密度计排开的液体质量大
D.甲烧杯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大
【答案】A
【解析】
(1)同一个密度计分别放在甲、乙液体中都漂浮,根据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可得:F浮=G排=G,
所以密度计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密度计受到的重力G,密度计在两液体中排开的液体重力也相等,则排开的液体质量相等,故A正确,C错误;
(2)由图可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甲>V排乙,且浮力相等,
根据F浮=ρ液V排g可知,ρ甲<ρ乙,故B错误。
(3)放入密度计后两液面相平,且ρ甲<ρ乙,根据p=ρ液gh可知,乙烧杯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大,故D错误。
故选:A。
6.(2分)下列情景中,克服重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
A.推动小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运动了一段距离
B.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行
C.竖直将物体匀速运送到地面
D.将杠铃举在空中保持6秒钟不动
【答案】C
【解析】
A、小车在水平推力的作用下匀速前进,推力作用在小车上,小车在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则推力做了功;但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小车在重力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所以重力不做功,故A不符合题意;
B、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行,此时力的方向竖直向上,但滑板在重力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所以重力不做功,故B不符合题意;
C、将物体从低处运送到高处,物体在拉力方向上通过了距离,所以该过程中拉力对物体做了功,即克服重力对物体做了功,故C符合题意;
D、将杠铃举在空中保持6秒钟不动,有向上的举力和向下的重力,但杠铃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所以没有克服重力对物体做功,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2分)某人骑着一辆共享单车(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以正常速度匀速行驶,若人和车所受的阻力为20N,则通常情况下,骑车人消耗的功率最接近( )
A.1000W B.100W C.20W D.10W
【答案】B
【解析】
自行车匀速行驶时,其受到的阻力和骑车者的动力是一对平衡力,两个力的大小相等,
所以,骑车者的动力:F=f=20N,
一般情况下骑车速度约为5m/s,则骑车者消耗的功率约为:
P===Fv=20N×5m/s=100W。
故选:B。
8.(2分)如图所示,木块以一定的速度滑过AB点,到C点滑出下落至D点。A和B,C和D之间的垂直距离均为h,则木块在运动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D点与C点相比,机械能不变
B.B点的动能一定大于A点的动能
C.B点的动能可能等于D点的动能
D.A点到B点减少的重力势能小于C点到D点减少的重力势能
【答案】C
【解析】
A、木块从C点到D点由于与空气存在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机械能减小,故A错误;
B、木块以一定的速度滑过AB点,若AB是粗糙的,木块可能进行匀速直线运动,B点的动能可能等于A点的动能,故B错误;
C、若BC段粗糙或受到空气阻力作用,B的速度一定大于C的速度,所以,B点的动能等于A点的动能,但是在木块从C到D运动过程中,木块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可能使木块在D点的动能等于在B点的动能,故C正确;
D、A和B、C和D之间的垂直距离均为h,则A点到C点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C点到D点减少的重力势能,故D错误。
故选:C。
9.(2分)如甲图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先后两次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相同的距离,乙图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两次木块运动的速度相同
B.木块两次受到的摩擦力相同
C.两次拉力对木块做的功一样多
D.第一次拉力对木块做功的功率较大
【答案】A
【解析】A、从图象中可看出,相同时间第一次通过路程大于第二次,所以第一次实验的速度大于第二次的速度。故A错误;
B、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论其速度大小如何,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在水平方向上,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并且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摩擦力相同,故两次实验的拉力和摩擦力均相等。故B正确;
C、在相同拉力作用下,木块两次运动的距离相同,由W=Fs可知,以木块两次所做的功一样多。故C正确;
D、由A中分析第一次速度大,木块所受的拉力不变,根据公式P=Fv可知,拉力第一次做功的功率大。故D正确。
故选:A。
10.(2分)如图甲为盛水的烧杯,上方有弹簧测力计悬挂的圆柱体,将圆柱体缓慢下降,直至将圆柱体全部侵入水中,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象,如图乙所示,g取10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圆柱体受到的重力是6N
B.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8N
C.圆柱体的密度是1.5×103kg/m3
D.当圆柱体刚好全部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800Pa
【答案】BC
【解析】为了便于分析,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象线段标上A、B、C、D四个点如下图,根据图象分析如下:
A、由图象可知,当h=0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2N,此时圆柱体处于空气中,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G=F拉=12N,故A错误;
B、图象中CD段圆柱体完全浸入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再改变,受到的浮力不再改变,圆柱体受到的拉力F=4N,则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浮=G﹣F=12N﹣4N=8N,故B正确;
C、圆柱体完全浸没时,其体积等于排开水的体积,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可得,
物体的体积:V物=V排===8×10﹣4m3;
由公式G=mg可求出物体的质量m===1.2kg;
则圆柱体密度ρ物===1.5×103kg/m3,故C正确;
D、由图可知,物体从接触水面到刚好浸没时,物体下降了4厘米,但同时水面会上升,由于容器底面积未知,所以不能确定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也就不能确定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故D错误.
故选:BC。
二.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20分)
11.(2分)一个苹果的质量为160g,密度约为0.8×103kg/m3,用手将苹果浸没在水中时,苹果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N,松手静止后,苹果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N.(水的密度1.0×103kg/m3)
【答案】2;1.6。
【解析】苹果的质量m=160g=0.16kg,
由ρ=可得苹果的体积:
V===2×10﹣4m3,
当苹果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
V排=V=2×10﹣4m3,
此时苹果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2×10﹣4m3=2N;
苹果受到的重力:
G=mg=0.16kg×10N/kg=1.6N;
因为ρ苹果<ρ水,
所以松手后苹果将上浮,最后苹果漂浮在水面上,此时受到的浮力:
F浮′=G=1.6N。
12.(3分)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大桥在水下施工时,要向水中沉放大量的施工构件。现将边长2m的正方体沉入水中,在下沉过程中,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为h(如图甲),钢绳拉力、物体所受浮力随着h的增大而变化,如图乙所示。其中反映浮力随h变化的图线是________,该物体的重力为________N.(ρ水=1.0×103kg/m3,g取10N/kg)
【答案】②;1.6×105。
【解析】(1)由图甲可知,物体在浸入水中的过程是排开的水的体积变大,所以浮力逐渐变大,
当物体浸没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浮力不变,因此图乙中反映F浮随h变化的图线是②。
(2)由图乙可知,当物体浸没后所受的拉力:
F=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2m)3=8×104N,
物体浸没后,在缓缓沉入的过程中,所受的拉力与浮力大小之和等于物体的重力。
G=F+F浮=8×104N+8×104N=1.6×105N。
13.(3分)质量相等的实心铝球和铁球放在水中,铁球受的浮力________铝球受的浮力;若把它们都放在水银中静止时,则铁球受的浮力________铝球受的浮力(选填“>”、“<”、“=”)
【答案】<;=。
【解析】
(1)因为铝和铁的密度均大于水的密度,所以实心铝球和铁球在水中都会下沉;
铝球和铁球的质量相等,由V=可知,质量相等时,密度大的体积小,故铁球的体积小,铁球排开水的体积小;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F浮铁<F浮铝。
(2)因为铝和铁的密度均小于水银的密度,所以实心铝球和铁球在水银中静止时,铝球和铁球在水银中都会漂浮;
铝球和铁球的质量相等,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F浮铁=G铁=mg,F浮铝=G铝=mg,
所以,F浮铁=F浮铝。
14.(2分)在江心屿玩耍的小科突发奇想,如果地球对所有物体的引力都突然减小一半,水上轮船的所受浮力和浮沉情况会怎样变化呢?你的看法是:这艘轮船的浮力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它的位置将________ (选填“上浮一些”“下沉一些”或“不变”)。
【答案】变小;不变。
【解析】
如果地球对所有物体的引力都突然减小一半,则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4.9N,即g=4.9N/kg,
所以船的重力和排开水的重力都将减小一半,由F浮=G排可知,轮船受到的浮力将变小;
由阿基米德原理和漂浮条件可得F浮=G排=G船,则m船g=ρ水V排g,所以m船=ρ水V排;地球的引力减小一半时,ρ水、m船不变,所以V排也不变,即船在水中的位置不变。
15.(3分)图中,在滚摆实验时,当滚轮向下滚动时,滚轮的________能转化为动能,机械能________(填“变小”、“变大”或“不变”)。(不考虑空气的阻力和摩擦)
【答案】重力势;不变。
【解析】不考虑空气的阻力和摩擦时,滚摆从最高处向下运动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速度增大,
则滚摆的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减小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其机械能不变。
16.(2分)小明和小聪每人把一捆质量相等的书从一楼匀速搬到三楼,小明用了60s,小聪只用了40s,则小明对书做的功________小聪对书做的功,小明对书做功的功率________小聪对书做功的功率(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等于;小于。
【解析】
由题知,每捆书的重力相同,提升的高度相同,由W=Gh可知,两位同学对书做的功相同;小明同学用了60s,小聪同学用了40s,即小明用的时间长,由P=可知,小明对书做功的功率小。
17.(3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若用20牛的水平拉力将重力为50牛的物体沿水平方向拉动5米所需要的时间为2秒,此过程中,拉力所做的功是________焦,功率是________瓦;重力做的功是________焦。
【答案】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100; 50; 0。
【解析】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拉力做的功:W=Fs=20N×5m=100J;
功率为:P===50W;
物体沿水平方向运动,在重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重力对物体做功为0J。
18.(2分)如图所示,在同一高度以大小相同的初速度V0分别竖直向上和斜向上将同一小球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小球上升时,小球的________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小球竖直向上、斜向上到达最高点时到水平地面的高度分别为h1和h2,小球又下落到与抛出点等高度时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1和v2,则h1________h2,v1________v2(大于/等于/小于)。
【答案】动;大于;等于。
【解析】小球上升时,速度变小,高度变大,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在同一高度处以相同大小的初速度,他们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相同,故两球抛出时的机械能相同,忽略空气阻力,两球抛出后上升到最高点时斜向上的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动能没有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其重力势能较小、高度较小,因此两球抛出后上升到最高点时到地面的高度h1>h2;
小球又下落到与抛出点等高度时,重力势能相同,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不变,则动能相同,所以速度也相同。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满分12分,每小题6分)
19.(6分)图甲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几个实验情景
(1)实验①②③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跟________有关。
(2)实验②和③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3.0N和2.8N,若盐水的密度为1.2×103kg/m3,则物体A受到的重力为________N,A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3)若实验④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A通过细绳对测力计的拉力是________N,此时A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N。
【答案】(1)液体密度;(2)4;4×103;(3)2.2;1.2。
【解析】(1)①②③两图反映了在V排相同的情况下,液体密度不同,物体所受的浮力不同,即: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实验②和③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3.0N,F2=2.8N,
由F浮=G﹣F拉可得,
F浮1=G﹣F1,
F浮2=G﹣F2,
F浮1=ρ水g V排,
F浮2=ρ盐水g V排,
因为②和③中,物体A都是全部浸没,所以V排相同,
则
将ρ水=1.0×103kg/m3,ρ盐水=1.2×103kg/m3,F1=3.0N,F2=2.8N,
代入上式可得G=4N,V排=V=1×10﹣4m3,
物体A的质量m===0.4kg,
物体A的密度ρ===4×103kg/m3,
(3)已知实验④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由指针位置可知,此时弹簧测力计对A的拉力为2.2N,
此时A在盐水中全部浸没,受到的浮力=ρ盐水gV排=1.2×103kg/m3×10N/kg×1×10﹣4m3=1.2N。
20.(6分)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小钢球从高度为h的同一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推动同一小木块向前移动一段距离s后停下,如图甲、乙、丙所示,其中h1=h3>h2,mA=mB<mC。
(1)小钢球从斜面滚下的过程中,它的________能转化为动能,________(选填“小钢球”或“小木块”)动能的大小是通过________(选填“高度h”或“距离s”)大小来判断的。
(2)分析比较甲、乙两组实验可得,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________。
(3)分析比较________两组实验可得出物体的动能与质量的关系。
(4)综合上述可知,如图丁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是交通管理部门对不同车型在同一路段设定的最高________。
【答案】(1)重力势;小钢球;距离s;(2)大;(3)甲、丙;(5)车速(或速度)。
【解析】(1)小钢球从斜面由静止滚下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减小,故重力势能减小,同时速度变大,动能增加,所以是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小钢球动能大小是通过小木块移动的距离s大小来反映的;
(2)分析比较甲和乙两组实验可得,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3)甲、丙两组实验中物体的质量不同,高度相同,可得出物体的动能与质量的关系;
(4)题图丁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是交通管理部门对不同车型在同一路段设定的最高车速(或速度)。
四.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9分)
21.(9分)一个底面积为80cm2高为10cm的实心金属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受到24N竖直向上的拉力时,它对地面的压强为5000Pa.(g=10N/kg)
(1)金属块的密度是多大?
(2)若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匀速提起时拉力为多大?
【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根据p=可得,金属块对地面的压力:F压=pS=5000Pa×80×10﹣4m2=40N,
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金属块受到的支持力:F支=F压=40N,
已知此时金属块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F拉=24N,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金属块的重力:G=F拉+F支=24N+40N=64N,
金属块的质量:m===6.4kg,
金属块的体积:V=Sh=80cm2×10cm=800cm3=8×10﹣4m3,
则金属块的密度:ρ===8×103kg/m3;
(2)若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8×10﹣4m3=8N;
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拉力、竖直向上的浮力,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匀速提起时拉力为:
F拉=G﹣F浮=64N﹣8N=56N。
答:(1)金属块的密度是8×103kg/m3;
(2)若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匀速提起时拉力为56N。
22.(9分)“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李明同学坚持骑自行车上下学,他的质量为50kg,所骑自行车质量为10kg。(g=10N/kg)求:
(1)若他在平直公路上5min内匀速行驶了1500m,则他骑行的速度是多大?
(2)若在该路段所受的阻力为总重力的0.1倍,则他骑行这5min内克服阻力做了多少功?做功的功率是多大?
【答案】见解析
【解析】(1)他骑行的速度是:
v===5m/s;
(2)他在平直公路上受到的阻力为:
f=0.1G=0.1mg=0.1×(50kg+10kg)×10N/kg=60N,
所以他骑行这5min内克服阻力做的功:
W=fs=60N×1500m=9×104J;
做功的功率为:
P===300W。
答:(1)他骑行的速度是5m/s;
(2)骑行这5min内克服阻力做了9×104J的功;做功的功率是300W。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3(河北专用),文件包含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3河北专用解析版docx、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3河北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3(辽宁专用),文件包含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3辽宁专用解析版docx、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3辽宁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3(山西专用),文件包含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3山西专用解析版docx、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3山西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