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模拟卷(提高篇)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必修第二册(2022年)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84132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末模拟卷(提高篇)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必修第二册(2022年)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84132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末模拟卷(提高篇)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必修第二册(2022年)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84132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末模拟卷(提高篇)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必修第二册(2022年)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模拟卷(提高篇)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必修第二册(2022年),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模拟试卷(提高篇)(考核内容:必修第二册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人口抚养比为儿童人口(0~14岁)和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人口就业比为劳动年龄人口和总人口之比。一般来说,人口就业比越高,人口抚养比越低,对经济发展比较有利,即出现“人口红利”;反之,可能出现“人口负债”。下图反映我国人口抚养比和就业比历史变迁及展望。据此回答小题。1.下列年份“人口红利”较明显的是( )A.1965 B.1985C.2010 D.20402.“人口负债”可能出现的变化有( )①计生政策放宽 ②退休年龄提高 ③消费总体需求扩大④医疗支出增加⑤劳动力过剩A.①②④ B.②③⑤C.①②③ D.①④⑤【答案】1.C 2.A【解析】1.根据人口红利的定义,即人口就业比高而人口抚养比较低的情况。因此四个时间相比较,2010年的人口就业比高而人口抚养比比较低,故答案为C.2.“人口负债”主要是指抚养比过大增长率越来越低,因此可推断出遇到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严重。因此应放宽计生政策、推迟退休年龄、增加医疗支出;消费总体需求缩小,劳动力可能出现不足等; 城市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般认为城市化过程可分为初始阶段、加速阶段和成熟阶段。而城市化速度变化则可用倒“U”行曲线来表示。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关于城市化速度曲线,说法不正确的是( )A.M点前,城市化发展缓慢,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低B.M点至P之间,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服务化逐渐凸显C.P点至N点之间,处于城市化的快速阶段D.N点后,城乡之间统筹发展4.下列关于城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个地区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必定会经历逆城市化、再城市化B.发达国家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C.城市化水平越髙,环境污染越严重D.城市化的发展会占用宝贵的耕地资源【答案】3.D 4.D【解析】3.读图,M点以前,城市化处于孕育期,发展缓慢,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低,A对。M点至P点之间,城市不断发展,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迁移,城镇人口快速增加,城镇规模扩大,数量增多。P点至N点之间,城市化速度从递增向递减转变,城市化依然保持有增长态势,这时期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服务化逐渐凸显,BC错。N点之后,城镇人口规模趋稳,乡镇生活质量、居住环境得到改善与提升,城乡之间统筹发展,D对。故选D。4.城市发展的过程有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等过程,但不是每个地区城市化都会经历这些过程,也不是所有发达国家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AB错。城市化水平越高,环境保护的意识越强,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越大,环境污染可能会减轻,C错。城市化的过程就是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多的过程,一定会占用宝贵的耕地资源,D对。故选D。 《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若干意见》发布,这是我国关于“三农”问题最新的中央一号文件。据此回答下列各题。5.“一号文件”的印发,极大地调动了全国农民的积极性,“一号文件”属于影响农业区位因素中的( )A.市场因素 B.政策因素 C.科技因素 D.交通因素6.有关农业区位及其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交通运输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突出B.自然因素是农业区位选择必须考虑的因素C.上海郊区的乳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政府政策D.热带种植园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市场【答案】5.B 6.B【解析】5.中央“一号文件”属于国家政策,故选B。6.一个地区的降水、地形、热量等是农业生产不可缺水的条件,所以自然因素是农业区位选择必须考虑的因素,A错、B对。乳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市场,热带种植园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气候,CD错。故选B。 图是某工业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力随时间变化曲线图,据图判断问题。7.该工业区位因素可能是下列中的( )A.劳动力素质 B.技术 C.原料 D.交通运输8.最能说明上题所选答案的工业部门是( )A.纺织工业 B.钢铁工业 C.机械制造工业 D.煤炭工业【答案】7.C 8.B【解析】7.图示反映该因素在产业革命之后,影响逐渐加强,而二战后,其区位影响又开始减弱,符合原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变化过程。8.钢铁工业在产业革命后,由于需要的原料、燃料多,故原料、燃料对其影响力大,而随着炼钢技术的不断发展,原料、燃料对钢铁工业的区位影响力逐渐减弱。 区位熵是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的指标。通常区位熵大于1,表明某产业在该区域集聚程度高于总体地区;区位熵小于1,说明某产业在该区域的集聚水平低于总体地区。下图为浙江省部分城市2004—2012年服务业区位熵值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9.服务业集聚度从逐步升高到平稳发展的是( )A.杭州 B.嘉兴 C.舟山 D.宁波10.提高城市服务业集聚度,合理措施有( )①增加服务业人口 ②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③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 ④加大产业转移的力度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9.A 10.B【解析】9.从图中可知:杭州市的区位熵曲线先是增长,后表现平缓,说明其集聚度是先升高,后是平稳发展;嘉兴集聚度较低,且一直是增长;舟山集聚度先是急剧上升,后是不断下降;宁波集聚度是先升后降,再保持平稳。所以选A。10.要提高服务业的比重,要积极推进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既要大力发展新兴的服务业,又要积极推进传统服务业的升级改造;与增加服务业人口无关;加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工业,对提高服务业集聚度关系不大。所以选B。11.读图回答城市地面轨道交通对沿线房地产的正负影响分别是( )①提高沿线的房地产价值 ②降低市中心的房地产价值 ③造成交通拥挤 ④产生噪声污染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D【解析】城市地面轨道交通对沿线房地产的正影响是提供便捷的交通、提高沿线的房地产价值。负影响是产生噪声污染。 12.读下图,完成下题。各国船只在④海域享有的海洋权益是( )A.享有主权及其上空和底土B.防止和惩处在其领土或领海内违犯其法律和规章事项的管制权C.海洋强国可以有效声称将其置于其主权之下D.应用于和平目的【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④海域为公海,任何国家不得有效声称将公海的任何部分置于其主权之下,公海应用于和平目的,D正确。13.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下图为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2000年—2008年,该地区1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 )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答案】B【解析】阅读材料可知,弹性系数越大表示人均耕地面积增大,人地矛盾缓解,反之则相反。 读图可知,与2000年相比,在1900米以上,2008年人口弹性系数变大,说明这8年来人地矛盾得到缓解;而在1900米以下,人口弹性系数变小,人地矛盾加剧,可能是高处人口迁入所致,故B正确。 读漫画,回答问题。14.漫画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A.环境污染问题 B.自然资源衰竭问题C.土地荒漠化问题 D.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15.该行为不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A.全球变暖 B.臭氧空洞C.土地沙化 D.水土流失【答案】14.B 15.B【解析】14.漫画表面反映的内容是由卖野菜到菜墩、木材到根雕,实质是说明出现了草场、森林资源枯竭的环境问题,B正确。故选B。15.漫画反映的是森林破坏,由于森林面积减小使其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导致全球变暖,森林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减小,容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问题,ACD与森林破坏有关,不合题意;臭氧空洞是氟氯烃等制冷剂的使用导致的,与森林破坏无关,B符合题意。故选B。 二、综合题(共4题,共55分)16.(10分)读图回答问题。(1)图中五城市中可能形成较早的是______(1分)、______(1分)两城市(填字母),原因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1分);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2)A城市兴起的主导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1分),促进其发展和限制其发展的区位因素分别主要是________(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C城市位于________(1分)地貌上, D城市适于发展_______(1分),E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1分)。【答案】B C 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临河 气候湿润等(自然条件优越) 石油资源丰富 铁路运输 气候干旱、自然条件恶劣 河口三角洲 工业 旅游【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5城市中可能形成较早的是B、C两城市,原因是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临河方便取水和航运,地形平坦、气候湿润,自然条件优越。(2)由图可知,A、C、D城市附近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兴起的共同区位因素是③资源丰富。(3)由图可知,A城市兴起的主导区位因素是石油资源丰富,促进其发展和限制发展的区位因素分别是铁路交通便利和位于沙漠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C城市位于河口三角洲地貌上,D城市煤、铁资源丰富,适合发展钢铁工业,E城市附近风景名胜多,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旅游。 17.(15分)下图是我国某年各省级行政区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人口压力指数是指一个区域现有人口数量与经济人口容量之比,当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时人口容量相对富裕,说明该地区相对人口压力不大,还有一定人口扩容余地),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1)江苏省是我国人口压力指数最小的地区之一,简述江苏省人口压力指数较小的原因。(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藏自治区是我国人口压力指数最大的地区之一,据分析研究西藏地区人口压力还在不断加大,简述西藏地区人口压力不断加大的原因。(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减轻我国人口压力,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措施有哪些?(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水热条件好、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人口的环境容量大。(2)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生产活动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自然灾害增多等。(3)①加大经济和科技投入;②控制污染,保护环境;③开源节流,挖掘资源潜力;④加强地区之间的资源调配等。【解析】(1)从图中可知自然条件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压力指数较小,从自然、经济、科技水平等方面说明江苏省人口压力指数较小的原因。水热条件好、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人口的环境容量大。(2)西藏地区人口压力较大,说明西藏的人口容量在减小,人口容量的减小说明西藏的生产能力在减小,消费水平在提高,分析西藏生产能力减小的原因即可。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生产活动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自然灾害增多等。(3)结合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分析即可。①加大经济和科技投入;②控制污染,保护环境;③开源节流,挖掘资源潜力;④加强地区之间的资源调配等。18.(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浙江省山多地少,耕地有限;海域广阔,河网密布,湖泊众多。下图为浙江省北部丘陵山地立体农业景观示意图。材料: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该地区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比率。当其值大于l时,表明该部门在该地区的专门化程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区位商越大,表明该部门在全国同行业中的竞争力越强。浙江省三大产业内部结构区位商数据来源:通过(浙江省统计年鉴2010)计算得出。(1)说出浙江省北部丘陵山地发展立体农业的主要出发点。(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浙江省农业中渔业的区位商较高,分析浙江省渔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区位条件。(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畜牧业和采掘业是浙江省农业和工业中的弱势行业,分别说明制约其发展的自然原因。(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旅游业和金融业是浙江省服务业中的优势行业。简述金融业可发展成为服务业中的主导行业的有利条件.(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充分利用地形;优化农业结构;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增加农业经济效益。(2)河湖众多;海岸线长,大陆架宽广;近长江、钱塘江的出海口;沿岸有寒暖流交汇(台湾暖流和沿岸寒流),饵料丰富。(3)地处东部沿海,没有大片牧场;煤炭、铜、铁等矿产资源匮乏。(4)金融市场活跃;有国内外领先的移动支付平台;有发达的电商及现代物流业。【解析】(1)浙江省山多地少,耕地有限。浙江省北部丘陵山地发展立体农业,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地形,优化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有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增加农业经济效益。(2)区位商越大,表明该部门在全国同行业中的竞争力越强。浙江省农业中渔业的区位商较高,为2.45,优势条件是河湖众多,发展渔业水域面积广。海岸线长,大陆架宽广,利于浅海养殖业发展。近长江、钱塘江的出海口,利于海洋捕捞业发展。沿岸有台湾暖流和沿岸寒流交汇,鱼类饵料丰富。浙江省的海域广阔,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所以渔业部门在该地区的专门化程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3)根据表格,畜牧业区位商0.66,竞争力弱,主要因为地处东部沿海,没有大片牧场。采掘业区位商是0.12,主要原因是该地的煤炭、铜、铁等矿产资源匮乏。(4)根据表格,旅游业区位商是3.1,金融业是1.6,旅游业、金融业是浙江省服务业中的优势行业。沿海地区经济发达,金融市场活跃。有国内外领先的移动支付平台,支付便利。有发达的电商及现代物流业,推动金融业的快速发展。 19.(10分)读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问题。(1)图中甲、乙、丙、丁表示酸雨危害、森林锐减、水土流失、水体污染四类环境问题。其中甲环境问题是 (1分) ,丙环境问题是 (1分)。(2)我国乙环境问题最为严重的地区是 (1分),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1分)。(3)丙环境问题在我国南方分布广泛,其主要的原因是:(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长三角地区丁环境问题突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决的主要措施是:(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森林锐减 酸雨危害 (2)黄土高原 破坏地表植被(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 (3)南方地区燃料以煤炭为主,排放大量硫化物;气候湿润,两者结合易形成酸雨 (4)经济发达,工农业污水排放多;人口密集,城市众多,生活污水多;监管治理不力,未能达标排放 改进生产技术,减少排放;加强治理,实现达标排放;严格执法,提高法律法规意识等【解析】(1)读图,结合图例可知,甲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横断山区,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主要环境问题为森林锐减。丙主要集中在我国南方地区,为我国重酸雨地区,主要环境问题为酸雨危害。(2)读图可知,乙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主要为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为破坏地表植被,导致水土流失严重。(3)酸雨的发生与降水、能源消费结构有关。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且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降水量大,所以酸雨危害严重。(4)读图可知,丁为水体污染,水体污染严重与经济(工农业、生活)、监管等有关。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工农业排放污水多,且监管不利。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主要结合产生污染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防治。从排放来看,改进生产技术,减少排放;从监管来看,加强治理,实现达标排放;严格执法,提高法律法规意识等措施进行解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必修二 期末模拟试卷(提高篇)(含答案),共10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1-3单元测试卷 提高篇新(含答案),共11页。
这是一份模拟考试卷(二)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必修第二册(2022年),共11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