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三个月】2022届高考化学(2019新人教版)考前专题复习课件:专题5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展开
这是一份【考前三个月】2022届高考化学(2019新人教版)考前专题复习课件:专题5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最新考纲展示,基础回扣,分液漏斗,容量瓶,酸式滴定管,球形冷凝管,③④⑧⑨,①②③④,②④⑥,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2.了解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4.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5.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
题型1 实验仪器及装置图的评价
题型2 实验原理操作的评价
一、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
在上述仪器中1.写出下列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②_______,④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
2.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___(填编号,下同),可以垫石棉网加热的是___,存在0刻度的是_________。3.在使用前需检查仪器是否漏液的是_________,其中可用于物质分离的是____,可用于一定体积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是_____,量取10.00 mL 0.1 ml·L-1的NaOH溶液应选用的仪器是________。4.用仪器⑨称量药品时其精确度为________。
二、药品的存放和取用在下列药品中:①FeCl3溶液 ②AgNO3溶液 ③金属Na④氯水 ⑤稀氢氧化钠溶液 ⑥浓硝酸1.应保存在广口瓶中的是________,应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的是________。2.需要现用现配的是____。3.不能保存在带磨口塞的玻璃瓶中的是_____。4.取出使用后有剩余可再放回原试剂瓶的是________。
三、基本实验操作1.有以下四种试纸:①石蕊试纸 ②pH试纸 ③KI-淀粉试纸 ④品红试纸(1)可用于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的是________。(2)可用于氯气检验的是________。(3)可用于二氧化硫气体检验的是________。(4)可用于溶液pH测定的是________。
2.在①分液、②过滤、③蒸发、④蒸馏(或分馏)四种分离方法和装置图(如下)中,根据要求选择对应的操作名称和装置。
(1)分离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用_____。(2)分离固体和液体用_______。(3)分离几种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用______。(4)含固体溶质的溶液中除去部分溶剂用_____。
3.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先撤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3)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 )(4)使用容量瓶、分液漏斗、滴定管前,先洗涤干净后检查是否漏水( )(5)做H2还原CuO的实验时,先通H2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停止通H2后撤酒精灯待试管冷却( )(6)浓硫酸不慎洒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 的NaHCO3溶液( )(7)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2H4等时,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 )
1.(2013·江苏,5)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 )
解析 A项,托盘天平称量时,应为“左物右码”,错误;B项,用玻璃棒搅拌能加速溶解,正确;C项,转移溶液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错误;D项,定容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容量瓶内部,错误。答案 B
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10)下列图示实验正确的是( )
解析 A项,过滤时要求“一贴、二低、三靠”,该实验中玻璃棒悬在漏斗上方,没有靠在三层滤纸上,且漏斗下端长管口应紧贴烧杯内壁,故不正确;B项,加热分解碳酸氢钠时,因为有水生成,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否则容易炸裂试管,故不正确;C项,该装置为洗气装置,导管口应该是长进短出,故不正确;D项,由教材中的实验可知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装置及药品都正确。答案 D
3.(2014·山东理综,10)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正确的是( )
解析 A项,配制溶液时应在加水至距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该选项错误;B项,中和滴定碱时,酸溶液应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该选项错误;C项,符合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示意图,该选项正确;D项,利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时,应将导管伸入试管底部,否则收集不到氨气,该选项错误。答案 C
1.正确选择物质分离的方法过滤(除去不溶物);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萃取(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2.熟悉广口瓶的多种用途广口瓶与导气管连接后可有多种用途(装置如图):(1)洗气瓶:A进B出,如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气体中的HCl气体。
(2)贮气瓶:广口瓶中盛满液体,B进A出,如多余的有毒气体Cl2可用排饱和食盐水贮存。(3)集气瓶:若A进B出,可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CO2;若B进A出,可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H2。(4)安全瓶:在气体的制取与性质验证实验中连接该装置(瓶中不盛放任何物质),可有效地防止倒吸,起安全瓶的作用(此时广口瓶中A管长度同B管一样短)。
3.牢记常见的防倒吸装置
4.“五查法”速解装置图评价题(1)查实验装置中的仪器的使用和连接是否正确;(2)查所用反应试剂是否符合实验原理;(3)查气体收集方法是否正确;(4)查尾气吸收装置、安全装置是否正确;(5)查实验目的与相应操作是否相符,现象、结论是否统一。
(一)基本操作示意图的评价1.如图分别表示一种实验操作,其中有两处错误的是( )
解析 A项,视线应与量筒刻度及液面的凹面最低点在一条水平线上;B项,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浓硫酸,也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中;C项,称量腐蚀性及易潮解的药品应使用小烧杯或表面皿,不能在纸上称量;D项,在烧杯中溶解固体应使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答案 B
2.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碱式滴定管量取12.85 mL的KMnO4溶液B.实验室蒸馏石油可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C.取用金属钠或钾时,没用完的钠或钾要放回原瓶D.配制500 mL 0.4 ml·L-1 NaCl溶液,必要的仪器如 图乙所示
解析 A中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碱式滴定管量取;B中的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D中不需要分液漏斗,而需要容量瓶。答案 C
3.下列装置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①用pH试纸测某溶液的酸碱性B.②吸收氨气制氨水C.③探究氧化性:KMnO4>Cl2>I2D.④中和滴定实验
解析 用pH试纸测某溶液的酸碱性,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不能放在桌子上,A错误;
吸收溶解度较大的气体时,漏斗应刚好接触液面,不应伸入到液体内,B错误;
锥形瓶中发生反应: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氧化性KMnO4>Cl2,烧杯中发生反应:Cl2+2KI===2KCl+I2,氧化性Cl2>I2,C正确;滴定过程中,需要控制活塞和振荡锥形瓶,即左手控制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停摇动锥形瓶,D错误。答案 C
(二)组合装置的评价4.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稀硝酸与铜的反应制取并收集NOB.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定盐酸 浓度的实验C.用图3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l2D.用图4所示装置检验电流的方向
解析 NaOH溶液应放在碱式滴定管中,B项错;
制取氯气必须用浓盐酸,1 ml·L-1的盐酸不能与二氧化锰反应,C项错;
图4未形成闭合回路,D项错。
5.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其方法是分别测定通氢气前后玻璃管的质量差和U形管的质量差,实验测得m(H)∶m(O)>1∶8。下列对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的分析中,一定错误的是( )
A.Ⅰ、Ⅱ装置之间缺少干燥装置B.Ⅲ装置之后缺少干燥装置C.Ⅱ装置中玻璃管内有水冷凝D.CuO没有全部被还原
解析 通氢气前后玻璃管的质量差为减少的氧元素的质量,U形管的质量差为对应生成水的质量,水的质量减去氢元素的质量,即为氧元素的质量。
A、B项测得氧元素的质量为真实值,水的质量偏大,则氢元素质量偏大,故有m(H)∶m(O)>1∶8;C项中测得的氧元素的质量偏小(因Ⅱ装置中玻璃管内有水冷凝),这时测得的氢元素的质量为“真实值”,故有m(H)∶m(O)>1∶8。答案 D
6.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干燥的氨气B.图2装置可用于制取少量纯净的CO2气体C.用图3所示装置将溶液定容到100 mLD.图4装置可用于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大试 管A中装碳酸钠固体,小试管B中装碳酸氢钠固体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氨气显碱性,能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A项错误;
盐酸具有挥发性,用图2装置制备的二氧化碳中会含有少量HCl杂质,且纯碱是粉末状,放在有孔塑料板上会直接从小孔中漏下,达不到控制反应的目的,B项错误;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时需要玻璃棒引流,定容时要用胶头滴管,C项错误;图4装置中A、B两个试管同时受热,可以检验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D项正确。答案 D
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13)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
解析 乙醇与水互溶,不能用作萃取剂,A项错;乙醇和乙酸乙酯互溶,不能用分液方法分离,B项错;除去KNO3中NaCl杂质是利用二者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变化差别很大,使用重结晶法,C项错;分离两种沸点差别较大的互溶液体,一般使用蒸馏操作,D项正确。答案 D
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13)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
解析 分析①和②中物质发生的反应以及所产生的气体与③中物质的反应,根据相关现象得出实验结论。A项,Na2S与稀硫酸发生反应:Na2S+H2SO4===Na2SO4+H2S↑,H2S气体通过导管进入③,产生Ag2S黑色沉淀,可能是H2S与AgNO3反应的结果,不能得出Ksp(AgCl)>Ksp(Ag2S);B项,浓硫酸使蔗糖发生脱水炭化,并与生成的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O2、SO2和H2O,混合气体通过导管进入③,其中SO2与溴水发生反应:SO2+Br2+2H2O===H2SO4+2HBr,该过程中浓硫酸体现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C项,稀盐酸与Na2SO3发生反应:Na2SO3+2HCl===2NaCl+SO2↑+H2O,SO2与Ba(NO3)2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BaSO4沉淀,若③中为其他可溶性钡盐如BaCl2等,则不能生成沉淀;D项,浓硝酸与Na2CO3发生反应:Na2CO3+2HNO3===2NaNO3+CO2↑+H2O,说明HNO3的酸性强于H2CO3;③中Na2Si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但不能据此证明H2CO3的酸性强于H2SiO3,其原因是浓硝酸具有强挥发性,挥发出的HNO3气体与CO2一并进入Na2SiO3溶液,且均能与其发生反应而产生H2SiO3沉淀。答案 B
3.(2014·北京理综,11)用下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行实验,由②中现象,不能证实①中反应发生的是( )
解析 A项,肥皂水冒泡,也可能是气体受热膨胀的结果,错误;B项,酚酞溶液变红,说明NH4Cl与Ca(OH)2反应生成了NH3,正确;C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发生了反应:2NaHCO3 Na2CO3+CO2↑+H2O,生成了CO2,正确;D项,Br2的CCl4溶液褪色,说明石蜡油分解生成了烯烃,正确。答案 A
原理、操作型选择题解题策略——逐项分析,多联想,抓重点(1)涉及物质的分离,要多联想原理。还要注意不能引入新杂质。(2)涉及操作,要多联想步骤,不要有遗漏,要按一定顺序联想。(3)涉及物质的制备。要多联想教材中的例子,从课本出发,以点带面,重点结合物质的性质。(4)涉及物质的检验。要多联想重点离子(例如,Fe3+和NH 等)的检验和相应特征试剂的选用。
(一)物质的分离1.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或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
解析 选项A中若直接加热,碘除了受热升华外,还有一部分能与铁反应;选项B中应用饱和NaHCO3溶液除CO2中的HCl气体;选项C中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作用下会发生完全水解。答案 D
2.下列除去杂质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CO2中混有的CO:用浓NaOH溶液洗气B.除去BaCO3固体中混有的BaSO4:加过量稀盐酸后, 过滤、洗涤C.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FeCl3:加入适量氯水,过滤D.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加适量稀硫酸后,过滤、 洗涤
解析 CO2可以被NaOH溶液吸收,而CO不可以,A项错误;稀盐酸可以将BaCO3除去,而不能除去BaSO4,B项错误;2FeCl2+Cl2===2FeCl3,杂质的量反而增加,C项错误;CuO可以被稀硫酸溶解,而Cu不会被溶解,D项正确。答案 D
3.下列实验中,对于杂质(括号中的物质为杂质)的检验和除杂方法均正确的是( )
解析 该题考查物质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选项A,检验方法正确,但除杂方法中氧化的是目标物质,错误;选项B,氯气溶解于水后也会产生Cl-,检验方法错误,除杂方法正确,错误;选项C,检验Na不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片,错误;选项D,加热时氯化铵分解,在试管口部重新化合,可达到除杂目的,正确。答案 D
(二)原理探究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解析 过量的铁粉中加入稀硝酸,充分反应后生成Fe2+,滴入KSCN溶液不会出现血红色,A项现象描述错误;AgI的溶解度远小于AgCl的溶解度,AgI沉淀中滴入稀的KCl溶液,沉淀不会变成白色,B项现象描述及结论均错误;Al在稀硝酸中不发生钝化,C项错误。答案 D
5.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解析 A项,SO 离子干扰;B项,酸越弱,浓度越大,放出H2的速率越快;C项,Mg的活动性大于Al,不能根据该原电池判断;D项,配制Cu(OH)2悬浊液,应使碱过量。答案 B
6.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
解析 A项,钾的焰色反应应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显紫色,错误;B项,SiO2是酸性氧化物,错误;C项,I2使淀粉变蓝,I-和Ag+反应生成黄色沉淀,正确;D项,加入铜屑发生2Fe3++Cu===2Fe2++Cu2+,不能除去生成的FeCl2。答案 C
(三)物质的检验7.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解析 A项,Ag+、SO 均干扰;C项,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应呈酸性;D项,操作时应加热到沸腾。答案 B
8.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与结论都正确的是( )
解析 S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相应的盐也可能是亚硫酸盐、碳酸氢盐,A项错;只有Al3+遇NaOH才能产生“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溶解”的现象,B项对;新制Cu(OH)2悬浊液与葡萄糖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产生砖红色沉淀,C项错;若待测液中含有Fe3+也有同样的现象,D项错。答案 B
9.如图装置可用于收集气体并验证其某些化学性质,正确的是( )
解析 A项,收集NH3应短管进;B项,氯水有酸性和漂白性;C项,体现SO2的还原性;D正确。答案 D
(四)物质的制备10.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所用试剂的组合中不合理的是( )A.制Cl2:MnO2、HCl(浓)B.制NH3:浓氨水、生石灰C.制NO:HNO3(稀)、CuD.制CO2:H2SO4(稀)、CaCO3
解析 CaCO3与稀H2SO4反应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CaCO3表面,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答案 D
11.下列关于气体制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碳酸钠粉末可以制备CO2B.用铁片和稀H2SO4反应制取H2时,为加快产生H2 的速率可改用浓H2SO4C.加热分解NH4HCO3固体,将所得的气体进行适当 处理可获得NH3D.用KMnO4固体和用KClO3固体制备O2的装置完全 相同
解析 A项可用Na2CO3与稀H2SO4反应制取CO2;B项浓H2SO4能使铁片钝化,错误;C项中将产生气体通入碱石灰即可得NH3;D项都是“固+固→气”装置。答案 B
12.(2013·海南,6)下图所示仪器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无水FeCl3,仪器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
A.a-b-c-d-e-e-f-g-hB.a-e-d-c-b-h-i-gC.a-d-e-c-b-h-i-gD.a-c-b-d-e-h-i-f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考前三个月】2022届高考化学(2019新人教版)考前专题复习课件:专题2 离子反应,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最新考纲展示,基础回扣,生成难溶物质,不反应,生成难溶性氢氧化物,生成弱酸或气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电荷不守恒,答案A,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前三个月】2022届高考化学(2019新人教版)考前专题复习课件:专题1 常用化学计量,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最新考纲展示,基础回扣,15mol,55g,15NA,67%,mol·L-1,24L,真题回顾,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前三个月】2022届高考化学(2019新人教版)考前专题复习课件:专题6 化学与技术,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最新考纲展示,基础回扣,①升高,NH42SO3,+H2,NH3+CO2+,NaHCO3,新型无机非金属,活动性,电解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