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二、春秋战国:旧秩序的溶解与新秩序的孕育 课件--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二、春秋战国:旧秩序的溶解与新秩序的孕育 课件--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页
    二、春秋战国:旧秩序的溶解与新秩序的孕育 课件--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2页
    二、春秋战国:旧秩序的溶解与新秩序的孕育 课件--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3页
    二、春秋战国:旧秩序的溶解与新秩序的孕育 课件--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4页
    二、春秋战国:旧秩序的溶解与新秩序的孕育 课件--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5页
    二、春秋战国:旧秩序的溶解与新秩序的孕育 课件--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6页
    二、春秋战国:旧秩序的溶解与新秩序的孕育 课件--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7页
    二、春秋战国:旧秩序的溶解与新秩序的孕育 课件--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8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二、春秋战国:旧秩序的溶解与新秩序的孕育 课件--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二、春秋战国:旧秩序的溶解与新秩序的孕育 课件--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政治秩序的变化,皆为次一级封君卿大夫,郡县制的出现,商鞅变法,社会经济的发展,百家争鸣,孔子讲学,老子的思想主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遭受冲击
    (1)“春秋五霸”(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天子衰,诸侯兴。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成为霸。此一时期的诸侯争霸战争,为后一阶段即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与秦的统一战争做了先期准备。
    关于“五霸”历史上完成诸侯会盟这一重大称霸标志的有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楚庄王、晋景公、晋悼公、晋定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等多个诸侯,远远超过五霸的名额。其中仅晋国就称霸百年,会盟多次,几乎独占五霸名额。齐桓公、晋文公是春秋时期最为标准的两位霸主,实至名归,史称“齐桓晋文”,各史籍皆“全票通过”,没有争议。秦、楚两国虽不被中原国家敬重,可秦穆公和楚庄王不论才干、功绩都十分显著,无法埋没,所以古史各籍也都基本认可;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不失为一时之雄,但问题是,勾践灭吴已然不能算是春秋争霸,而是战国兼并,再加上“五霸”的提法,早在这二人出现之前就已经有了,故实际只有较少史家认同他们的霸主地位。另外,由论者以为宋襄公不配五霸之名,因其仁义乃是虚伪做作,但这种说法不能得到古往今来多数史家的认可。虽说宋襄公没有称霸的绝对实力,反而还败于泓水之战,但后人对宋襄公的评价并不低。事实上楚国也正是因为依仗蛮力欺负礼让的宋襄公也最终为中原诸侯所不齿,埋下了城濮之战被晋文公击败的伏笔。
    公元前638年,宋楚两国遇于泓水(今河南柘城附近),宋军驻屯于北岸,楚军自南岸开始渡河。宋襄公不顾大臣子鱼的反对,坚持不半渡而击,待到楚军全部渡河后,宋襄公又坚持非要等到楚军完成列阵之后开始攻击。结果宋国惨败,宋襄公狼狈逃走,后因伤重而去世。
    (2)“战国七雄”(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虽名义上仍为天下共主,但实际已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由于郡县制的加强,以获取土地、财富、人口我目的的新星兼并战争不断发生,新的战国时代到来,承春秋乱世,启帝秦发端,中续百家争鸣的文化潮流,这是中国思想、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史称“百家争鸣”。中原经济技术的新发展,各国相继图强而举国变法,名士纵横捭阖,宿将战场争锋……涌现出了大量为后世传诵的典故。
    2、政治权力的不断下行
    (1)春秋前期:各诸侯国内的开始西周封建亲戚的“地方翻版”,各国权力纷纷下行至次级封君卿大夫一级。(2)春秋中期:鲁有三桓郑有七穆齐有国、高、崔、田卫有孙、宁晋有六卿(韩、赵、魏、智、范、中行)(3)春秋晚期:权力进一步下行到卿大夫的属下士一级。
    3、社会结构的重组和上层文化的下行
    失势后的贵族及其家人部属也同时失掉了社会地位与经济资源,而带着良好的贵族文化规训沦为社会下层,并因此将原属于上层贵族垄断的文化教育资源带到平民阶层。
    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孔子七世祖:宋正卿宰执六世祖:政治斗争失败父:以勇而称的武士孔子:庶出——鲁国之“士”,官民之间的特殊身份(实际上已经不再是统治阶层的一员,但是又娴熟贵族文化)将上层贵族文化传播到下层平民当中。
    (1)县制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国楚武王熊通,郡制起源于秦国秦穆公嬴任好。这两国在战国时期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优势地位,秦最终还完成了统一国家的历史大业。(2)商鞅变法将这一制度在秦国完全固定下来,极大地促进了秦的强盛。
    西周时县大於郡,《逸周书作雒》:“千里百县,县有四郡”;《左传》哀公二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1)第一次变法:秦孝公于公元前356年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在秦国国内实行第一次变法。其主要内容有:(一)颁布并实行魏国李悝的《法经》,增加连坐法,轻罪用重刑;(二)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四)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五)强制推行“异子之科”,促进个体小家庭数量的增加。第一次变法扩大了国家赋税和兵徭役来源,为秦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商鞅(前390—前338)
    (2)第二次变法:为便于向函谷关以东发展,秦孝公于前350年命商鞅征调士卒,按照鲁、卫国都规模修筑冀阙宫廷,营造新都,并于次年迁都咸阳,同时命商鞅进行第二次变法:其主要内容有:(一)废井田,“开阡陌封疆”,实质上是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的自由买卖。 (二)废分封,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凡三十一县”,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三)迁都咸阳,修建宫殿;(四)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五)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赋税和兵役;(六)继续推行分户令。
    商鞅变法以后——秦统一战争以前,秦国国力增长之趋势
    1、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铁农具的普及速度非常之快,且对生产力的大幅提升具有绝对性意义;牛耕因为耕牛和犁具分价格高昂,其普及程度相对较慢,约在东汉时期推广到全国。
    2、小农经济的逐渐形成
    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一种勉强免于冻饿的非常低限度的自给自足。(1)是在奴隶集体耕作基础上的进步;(2)具有脆弱性,天灾人祸常令其破产流亡;(3)具有局限性,既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又不利于生产技术的革新。
    牛郎织女——只是一个神话
    3、开发新资源与商业、都市的发展
    (1)私有制下的农民,一部分是因为生产力的提升,农奴不愿意再耕种公田,所谓“公作则迟”,贵族当中有主动顺应形势者,解放庄奴,转型为地主;(2)另一部分则是因为生产力提升,人口增殖,于是大规模开发封国之间的未开垦土地,使得可耕地大规模增长,他们也成为自耕农。(3)“工商食官”的局面被打破,商贾云聚的大都市涌现,而都市化与商业化又孕育了前所未见的新富人。
    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扬于天下者,自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西汉]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
    1、“百家争鸣”之背景
    (1)政治: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国君为在争斗中获胜,竞相招贤纳士,百家争鸣于是获得宽松的学术氛围;(2)经济:社会经济的极大发展,这使社会分工进一步深化,专业学者阶层出现;(3)科技: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天文学、数学、光学、声学、力学、医学等方面在当时均达到较高水平;这些科技成果提高了人的认识水平,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4)文化:“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私学勃兴;(5)“士”阶层的出现和活跃。
    (1)孔子:“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代表没落旧贵族的利益)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孔子的祖上是宋国贵族,而宋国是西周初年分封的殷商贵族后裔,故孔子的先祖为殷商王族。但在春秋前期,孔子家族于宋国的政治斗争中失败,于是迁居鲁国。到孔子时期,已是完全丧失政治经济特权的平民,但还是接受了贵族式的教育。据说,在孔子的少年时代,曾去参加鲁国公卿季氏专门宴请士一级贵族的宴会,孔子去赴宴,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
    孔子少年时期就有志于学问(《论语·为政篇二》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而且也积极谋求进入仕途的机会,他非常关心国家大事,对于如何进行国家治理的问题,思考甚多。但初入仕途的孔子,只是得到委吏和乘田一类非常地位的职务,从事仓库或者畜牧管理等工作。但孔子可能已经开始收授弟子,开办私学了。孔子在三十岁左右的时候,已有名气,齐景公在臣子宴婴的陪同下出访鲁国,召见孔子问政,孔子由此得识齐景公(所以后来鲁国发生动乱的时候孔子曾避乱于齐)。孔子真正出任大官,可展自己政治抱负的是在鲁定公十年(即公元前500年,孔子都五十多岁了),他任鲁国大司寇,摄相事,修明鲁政。但孔子想要解决鲁国政治最大的问题——即大夫叔孙氏、季孙氏、孟孙氏危国政,孔子提出“堕三都”,但并未成功,反与三家臣结下仇怨,孔子仕途由此中断,而开始了他携弟子游列国的征程。孔子游列国十四年,而后返回鲁国,删定五经,为后世儒家经典。
    (2)孟子——发展孔子“仁”的思想:“仁政”、“民贵君轻”、人性本善(3)荀子——发展孔子“礼”的思想:“仁义”、“王道”、“君舟民水”、性恶论(因此要用礼来规范人的言行)(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
    荀子(约公元前313—公元前238)
    (1)老子:“道”为万物的本原,“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朴素相对论(代表没落旧贵族的利益)
    关于老子,生卒年与籍贯都没有定论。《史记》等书有记载他是楚国人,从道家思想的内容及其后的传承来看,道家与儒家截然不同,儒家当是起源于黄河下游的一种思想主张,而道家当是起源于长江中游的一种思想主张。传说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弃官归隐,骑青牛西行至灵宝函谷关时,因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表达他的思想主张,然后出关西去。
    (四)美学思想推崇素朴和稚拙(因为这是自然的)。中国古代美学长期推崇古朴、稚拙,而反对华艳轻浮,即是受到老子美学思想的影响。
    (一)天道理论道作为天地万物存在的本原与本体,缔造、成就了天地万物。但道成就天地万物,并非有意,而纯粹是顺应自然规律。(是具有科学和理性思维的)所以君王治理国家就要向天道孕育天下那样,“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二)辩证思想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都是相互依存的。表面看来,正相反对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对立的,但实际上又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三)社会理论天道的无为本性也应该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行事准则。。当前的种种社会现象(哪怕是大家歌颂的那些好现象)都是因为人为地破坏了原始自然的淳朴而造成的,“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真正美好的社会是一切顺其自然的小国寡民,结绳记事,“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虽有舟与,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
    庄子是战国时期宋国蒙地人,曾任宋国漆园吏。庄子崇尚自由,不应楚威王之聘,此举得到时人称颂。庄子后辞去漆园吏一职,亦周游列国,在楚谏阻楚王兴兵伐越。晚年庄子隐居南华山,课徒著述而终,其作品收入《庄子》传世。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
    (2)庄子:齐物论、绝对精神自由(代表没落旧贵族的利益)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战国]庄子《逍遥游》
    庄子哲学的核心是道,是超越,要摒弃“人为”,顺从“天道”。“逍遥游”是生命自由的最佳境界,“万物齐一”是追求生命自由的必然世界观。庄子主张平等,反对儒家、墨家的推崇圣人;他又提倡相对主义,认为自然原则本身就具有相对主义,他甚至从根本上取消了物的“彼”、“此”差异,得出“万物齐而为一”的相对主义结论;庄子还有“游世”的思想,即以玩世不恭的态度来与现实黑暗世界相对抗。
    韩非子——将君权抬高到极致,迎合大一统专制国家出现的历史趋势:任用严刑酷法震慑臣民;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

    相关课件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专题版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整合专题15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的演变课件: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专题版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整合专题15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的演变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通览主题建构,研学核心命题,第一次世界大战,解题思路,第二次世界大战,突破大题题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五两次世界大战及国际秩序的演变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五两次世界大战及国际秩序的演变课件,共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续上表,答案C,答案B,答案D,答案A,不同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2 春秋战国-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讲义课件PPT:

    这是一份专题02 春秋战国-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讲义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阶段特征,考点突破,课堂小结,重要原因,根本原因,人文主义高潮,人文主义滥觞,答案C,审题时间古代,复古是手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