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届高三高考地理全国通用版一轮教材复习 第3章 第2节 气压带和风带 学案

    2022届高三高考地理全国通用版一轮教材复习 第3章 第2节 气压带和风带  学案第1页
    2022届高三高考地理全国通用版一轮教材复习 第3章 第2节 气压带和风带  学案第2页
    2022届高三高考地理全国通用版一轮教材复习 第3章 第2节 气压带和风带  学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届高三高考地理全国通用版一轮教材复习 第3章 第2节 气压带和风带 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高考地理全国通用版一轮教材复习 第3章 第2节 气压带和风带 学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气压带,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通过绘制示意图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地理实践力)2结合资料掌握理解大气环流的形成因素。(综合思维)3分析图文材料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综合思维)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1)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2)意义: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陆地之间的热量水汽得到交换。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三圈环流(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气压带(北半球)气压带分布形成 A赤道低压带南北纬之间空气受热膨胀上升C副热带高压30°附近高空空气堆积下沉E副极地低压60°附近近地面气流上升G极地高压带极地地区终年寒冷空气堆积下沉除赤道低压带外其余气压带在南北半球各有1关于赤道对称分布全球共7个气压带风带(北半球)风带分布风向 B东北信风赤道~30°之间东北D盛行西风30°60°之间西南F极地东风60°90°之间东北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半球各风带风向与北半球不同全球共6个风带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2)规律(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夏季偏冬季偏 [特别提醒](1)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幅度和范围大约是10个纬度小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幅度和范围。(2)根据气压带、风带位置可以判定季节反过来也可以根据季节判断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方向和位置。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成因:北半球陆地面积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大。(2)分布时间原因陆地海洋7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亚洲低压高压中心1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亚洲高压低压中心2.南半球气压分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3季风环流(1)含义: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变换。(2)分布及成因东亚季风区[特别提醒] 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原因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亚欧大陆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地东亚在海陆交界地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明显因此成为重要的季风区。(1)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是形成三圈环流的原动力 (  )(2)气压带不是大气环流  (  )(3)西风带的盛行风向是西南风  (  )(4)冬季亚欧大陆上出现的高压中心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  )(5)赤道低气压带的形成原因是  (  )A气流被迫抬升  B受热膨胀上升C气流收缩下沉 D气流堆积下沉提示(1) 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而产生的热量差异驱使大气不断地运动形成三圈环流。(2)× 大气环流是指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是全球性的大气运动的具体体现。(3)× 南、北半球的西风带的风向不同北半球西风带盛行的是西南风南半球西风带盛行的是西北风。(4)× 冬季亚欧大陆上形成的高气压中心切断了南移的副极地低气压带。(5)B [赤道地区终年受热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20191111日北京时间13搭载着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的雪龙2极地科考破冰船驶过南纬60度海域完成穿越咆哮西风带首次进入南极地区这是雪龙2首次穿越西风带。位于南纬40度至60度之间的西风带处于强劲西风的控制下洋面风浪较大在此行船危险系数较高咆哮西风带之称。问题1 (地理实践力)依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特点判断雪龙2科考船穿越的咆哮西风带的盛行风向是什么?提示盛行西北风。问题2 (综合思维)咆哮西风带海况恶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此纬度地带位于温带地区常年以西风为主风速较大且西风带中雨雪天气变化频繁气旋活动较多常会出现狂风巨浪的情况因此海况恶劣。[归纳提升]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季节移动           地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四抓1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2偏转——突破风带、风向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3分布——突破位置判断(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常涉及的局部图和变式图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4移动——突破季节影响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图形法记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如上图所示四个手指与手掌弯曲成90°它们之间的接触带的凹陷处和凸起处分别代表低气压带和高气压带其中中指和无名指的凸起处分别代表不同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它们之间的凹陷处代表赤道低气压带食指和小拇指的凸起处分别代表不同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食指与中指之间以及小拇指与无名指之间分别代表不同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1读三圈环流示意图回答(1)(3)题。(1)图中表示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是(  )A  B    C     D(2)表示的近地面气压带名称为(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3)表示的近地面风的名称是(  )A东北信风 B东南信风C盛行西风 D极地东风(1)B (2)C (3)C [(1)结合图示三圈环流的高度差异处为下沉气流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第(2)属于中高纬环流气流上升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第(3)属于中纬环流圈中的近地面风带近地面气流从副热带高压吹向副极地低压形成了近地面的盛行西风带。]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西伯利亚高压(也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或亚洲高压)多发生于秋分、冬至之间冬季位于西伯利亚、蒙古地区的大范围高气压中心是典型的大陆气团。西伯利亚高压是北半球四个主要的季节性大气活动中心之一它的存在强烈地影响了亚洲东部地区使得该地区冬季比同纬度地区更冷。西伯利亚高压常常在高空气流的引导下侵入我国。从秋季到冬季影响的范围自北向南逐渐扩大。冬季势力强大的西伯利亚高压前沿可影响到南海、菲律宾和琉球群岛;春季势力渐弱影响范围又自南向北缩小;夏季很少影响我国。问题1 (综合思维)西伯利亚高压是如何形成的?它对我国的气候有何影响?提示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亚欧大陆降温快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在蒙古西伯利亚一带最为突出使分布在该纬度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西伯利亚高压的存在给我国冬季带来了寒冷干燥的冬季风形成了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问题2 (综合思维)为什么西伯利亚高压主要是在冬季影响我国?提示受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影响全球气压带、风带也会产生季节移动。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点南移西伯利亚高压的位置也会南移影响我国。问题3 (地理实践力)依据风的形成原理判断西伯利亚高压影响我国时给我国带来的盛行风风向是什么?提示以西北风为主。[归纳提升]                                                     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活动中心的形成与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有重大影响会影响到海陆气压的分从而破坏气压带的带状分布。尤其是北半球的陆地比重相对较大对气压带的影响更为明显。1月: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冷高压切断。7月: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热低压切断。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比较内容东亚季风南亚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冬季风源地西伯利亚、蒙古西伯利亚、蒙古风向西北风东北风性质寒冷干燥低温干燥夏季风源地太平洋副热带海区赤道附近印度洋风向东南风西南风性质温暖湿润温暖湿润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地区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亚洲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和我国西南的一些地区高、低气压活动中心的判断方法(1)根据等压线的闭合情况判断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偏低为低压中心中心气压偏高为高压中心。(2)根据季节判断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海洋上形成高压;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海洋上形成低压。(3)根据风向判断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时陆地上是高压海洋上是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时海洋上是高压陆地上是低压。2下图为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①③为大陆上气压中心②④为海洋上气压中心。读图完成(1)(3)题。(1)若图中为高气压中心(  )A为夏威夷高压  B为阿留申低压 C为亚速尔高压 D为亚洲高压 (2)据图分析这种气压中心分布的形成原因是(  )7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 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1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 季风气候形成这种气压分布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为高压中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盛行西北风 B印度半岛盛行西南风C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 D北京炎热多雨(1)B (2)C (3)A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分别位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上分别位于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上。若为高气压中心为亚洲高压为阿留申低压为冰岛低压亚速尔高压为夏季北大西洋上的气压活动中心。第(2)由于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第(3)为高压中心时正值我国冬季我国广大地区吹西北风;印度半岛吹东北风;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属温带季风气候的北京此时寒冷干燥。]人地协调观——郑和下西洋:六百年前能掐会算季风活动600多年前明朝航海家郑和历经287次远航出访30多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目前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和美洲堪称史无前例的航海之旅。研究表明在没有发动机的时代郑和船队的航行动力主要来自季风活动。他七下西洋所经过的地区都是全球显著的季风区风向的季节变化不仅驱动了帆船还带动了海流变化为航行提供动力。可以说季风创造了最古老的海上商路。正如英国的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里所写的那样:15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从波涛万顷的中国海面直到非洲东岸的辽阔海域。郑和下西洋路线示意回答以下问题。(1)用季风的原理分析一下要顺风顺水到达目的地郑和船队出发和返航分别选在什么季节比较好?为什么?(2)郑和的船队经过了哪些气候区?请描述一下这些气候区的气候特点。[解析] 第(1)郑和船队出发时要跨越我国的南海及印度洋海域必须借助冬季的东北季风才能保证顺风顺水而返航时要从北印度洋海域东来因此必须选择在夏季西南季风盛行时。第(2)该航程中穿越马六甲海域时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经南亚时为热带季风气候到达阿拉伯半岛时为热带沙漠气候。[答案](1)在冬半年的东北季风期间出发在夏半年的西南季风期间归航。(2)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少雨。[素养立意] 本题组借助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料系统考查了东亚、南亚地区的季风环流特点等相关内容体现了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要求季风的吹拂为古代人类航海提供了动力把握好季节盛行风风向特征并把这种特征充分应用于航海活动可以为人类航海节省时间和能源。题组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气压带甲的成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空气堆积下沉C空气受热上升 D空气受冷下沉2关于气压带的正确叙述是 (  )A地球上共有4个低气压带3个高气压带B高气压带都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C低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都是地球上的多雨地带D由极地高气压带吹出来的风都是偏北风1B 2.C [1图中甲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由于赤道向极地运动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不能继续北上堆积下沉而形成的。第2地球上共有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其中3个低气压带4个高气压带;气压带中有的是由于空气的运动形成的;有的是由于热力因素形成的但是其中的低气压带地区多为阴雨天气而高气压带地区多为晴朗天气;南半球极地高压带吹出的风为东南风。]题组2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示意图回答34题。3下列关于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0°10°盛行下沉气流B10°20°盛行东南风C20°30°盛行西北风   D30°40°盛行西南风4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A甲表示3月份、春季B乙表示7月份、夏季C甲表示9月份、秋季D乙表示1月份、冬季3D 4.B [3由甲图可知为北半球冬季30°N40°N受西风带影响风向为西南风。第4由甲图可知该图表示北半球冬季1月份;乙图30°N40°N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为北半球夏季7月份。]题组3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下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读图回答56题。5该月份①②两地的平均风力相比较(  )A地的较大 B地的较大C两地相当 D上半月地的较大6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 此时的盛行风向为(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5B 6.B [5分析图示地和地气压变化地的气压变化幅度大于所以地的风力小于地。第6图示可知此时亚欧大陆为低压所以可判断为夏季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盛行西南季风。]教材P52~53活动提示:1画图略(a 中气流下沉b 中气流上升)(1)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这主要是因为大陆气温低空气冷而重形成下沉气流。(2)夏季大陆会形成低压。这主要是因为大陆气温高空气暖而轻形成上升气流。 2从纬度位置看a图中的空气柱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上b图中的空气柱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上。如果分别以这两个空气柱为中心画闭合的等压线将会看到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高、低气压中心切断这说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分布有重要影响。 

    相关学案

    2022届高三高考地理全国通用版一轮教材复习 第4章 第2节 山地的形成 学案: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高考地理全国通用版一轮教材复习 第4章 第2节 山地的形成 学案,共17页。

    2022届高三高考地理全国通用版一轮教材复习 第17章 第1节 世界地理概况 学案: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高考地理全国通用版一轮教材复习 第17章 第1节 世界地理概况 学案,共14页。

    2022届高三高考地理全国通用版一轮教材复习 第17章 第2节 世界重要地区 学案: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高考地理全国通用版一轮教材复习 第17章 第2节 世界重要地区 学案,共17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