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湖北省黄石市年高一10月调研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湖北省黄石市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七峰山风景区位于阳新县白沙镇境内,其中南岩峰为七峰山系大王山的主峰,又名南岩岭、龙岩峰,海拔高度约862.7米,是黄石市第一高峰,风景秀丽。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七峰山属于(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答案】C
【分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详解】
七峰山有各种生物,及生物生存的环境,属于生态系统,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2021年9月22日中新网最新报道,哈萨克斯坦境内4个地区近期出现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埃塔”。哈卫生部对此表示,该变异毒株可能具有较高传染力,感染者会出现高烧、咳嗽、丧失嗅觉味觉等症状。下列有关“埃塔”毒株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毒仅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B.该病毒遗传物质是染色质
C.该病毒不能用普通的培养基培养 D.该病毒可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答案】C
【分析】
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详解】
A、该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A错误;
B、该病毒遗传物质是RNA,不构成染色质,B错误;
CD、该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代谢,即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因此不能用普通的培养基培养,C正确;D错误。
故选C。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包含了阳光、空气等非生物因素
B.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被污染后,滋生了许多杂菌,它们共同构成种群
C.香樟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D.精子不具有细胞结构,只有形成受精卵,才具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答案】A
【分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命系统,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详解】
A、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中包含了阳光、空气等非生物因素,A正确;
B、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被污染后,滋生了许多杂菌,它们共同构成群落,B错误;
C、植物无系统层次,故香樟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C错误;
D、精子是雄性生物的生殖细胞,精子和受精卵都具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D错误。
故选A。
4.下列有关细胞学说及其修正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B.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
C.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D.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答案】A
【分析】
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
A、细胞学说揭示了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不是所有生物,A错误;
B、细胞学说的建立体现了理论思维与科学实验的结合,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B正确;
C、细胞学说揭示了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阐明了细胞与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C正确;
D、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修正起到了重要作用,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D正确。
故选A。
5.下列各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顺序是( )
①人体皮肤 ②血液 ③神经元 ④发菜 ⑤淀粉分子 ⑥脊髓灰质炎病毒 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羊 ⑧某草原上的全部牦牛 ⑨一块池塘 ⑩某农田中的所有生物
A.⑤⑥③②①④⑦⑩⑨ B.⑤②①④⑦⑩⑨
C.③②①④⑦⑧⑩⑨ D.③②①④⑧⑩⑨
【答案】D
【分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命系统,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详解】
①人体皮肤属于器官,②血液属于结缔组织,③神经元属于细胞,④发菜是原核生物,属于个体,⑤淀粉是分子物质,不属于生命系统,⑥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羊不是指同一种生物,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⑧某草原上的全部牦牛(同一种生物)属于种群,⑨一块池塘(包括生物和无机环境)属于生态系统,⑩某农田中的所有生物属于群落。生命系统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故③②①④⑧⑩⑨,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6.如图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衣藻、草履虫、变形虫、细菌和蓝细菌,下列有关该组生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生物的细胞中不都有核糖体
B.属于真核生物的有①②③④
C.生物①②③的遗传物质是DNA,生物④⑤的遗传物质是RNA
D.⑤和①在淡水水域大量繁殖可以形成水华现象
【答案】D
【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①是真核生物中的衣藻,②是真核生物中的草履虫,③是真核生物中的变形虫,④是原核生物中的细菌,⑤是原核生物中的蓝细菌。
【详解】
A、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A错误;
B、①衣藻、②草履虫、③变形虫属于真核生物,④细菌和⑤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B错误;
C、图中生物都有细胞结构,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既含DNA又含RNA,但只以DNA为遗传物质,C错误;
D、淡水水域被生活及工农业废水污染后富营养化,导致⑤蓝细菌、①衣藻等大量繁殖,形成水华现象,D正确。
故选D。
7.观察细胞结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首先调节细准焦螺旋
B.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人成熟红细胞,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核糖体、细胞核等结构
C.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目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也不动,则异物可能在物镜上
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上滴加1~2滴清水,然后再盖上盖玻片
【答案】C
【分析】
与低倍镜下的视野相比,高倍镜下的视野暗、模糊,调节反光镜或通光孔可以使视野明亮,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以使视野清晰。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结构为显微结构,不能看到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详解】
A、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将反光镜调节成凹面镜,光圈调节成大光圈,细准焦螺旋是调节清晰度的,A错误;
B、光学显微镜下只能看到的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大液泡、染色体(用龙胆紫或者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染色后),其他细胞结构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核糖体、中心体、细胞膜等结构都观察不到,且人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B错误;
C、视野中的异物可能存在物镜、目镜或装片上,转动目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也不动,说明异物在物镜上,C正确;
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上滴加1~2滴生理盐水,然后再盖上盖玻片,不能用清水,D错误。
故选C。
8.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称为肺炎支原体的单细胞生物,下图为支原体结构模式图,据图分析,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肺炎支原体与人体细胞结构有很大差异,不具有结构的统一性
B.在培养皿中培养的肺炎支原体群体构成了一个群落
C.青霉素类抗生素可以破坏细菌细胞壁结构,是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有效药物
D.肺炎支原体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答案】D
【分析】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DNA和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含有DNA和RNA,遗传物质为DNA
【详解】
A、肺炎支原体属于原核细胞,人体细胞属于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等结构,具有结构的统一性,A错误;
B、在培养皿中培养的肺炎支原体群体构成了一个种群,B错误;
C、支原体没有细胞壁,青霉素类抗生素对其不起作用,C错误;
D、肺炎支原体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D正确。
故选D。
9.幽门螺杆菌是目前已知能够在人体胃中生存的唯一的微生物种类,其呈螺旋形,可使人患胃炎、消化道溃疡等疾病。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细胞结构,可以确定幽门螺杆菌是原核生物。作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幽门螺杆菌( )
A.有细胞膜 B.有细胞壁
C.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D.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等
【答案】C
【分析】
1.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2.常考的真核生物有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等;常考的原核生物有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等;此外,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详解】
A、幽门螺杆菌为原核生物,有细胞膜,但有细胞膜不是其被认定为原核生物的理由,因为真核细胞也有细胞膜,A错误;
B、幽门螺杆菌有细胞壁,但有细胞壁不是其被认定为原核生物的理由,因为真核细胞中的植物细胞和真菌细胞也含有细胞壁,B错误;
C、原核生物是由原核细胞构成的,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由于幽门螺杆菌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因此被认定为原核生物,C正确;
D、幽门螺杆菌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有些真核细胞也不含叶绿体和线粒体,因此这不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D错误。
故选C。
【点睛】
10.在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贮藏物不断代谢转化,香蕉逐渐变甜.下面图A中Ⅰ、Ⅱ两条曲线分别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现取成熟到第x天和第y天的等量香蕉果肉进行研磨,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中制成两种提取液.然后在a、b试管中各加5mL第x天的提取液,在c、d试管中各加5mL第y天的提取液(图B)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a、c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后,两管均呈蓝色,但c管颜色较浅
B.图A中表示淀粉含量变化的曲线是Ⅰ,表示还原糖含量变化的曲线是Ⅱ
C.图A中Ⅰ、Ⅱ曲线所表示的物质的组成元素都是C、H、O
D.在b、d试管中各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后,两管均呈砖红色,d管颜色较深
【答案】D
【分析】
分析图A曲线,在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贮藏物(淀粉)不断代谢转化,香蕉逐渐变甜,即淀粉逐渐水解成可溶性还原糖,故Ⅰ是淀粉含量的变化,Ⅱ是还原糖的变化。
分析题图B,碘液是用来检验淀粉的存在的,斐林试剂是用来检验可溶性还原糖的存在的,因此a、c是检测淀粉的含量,b、d是检测还原糖的含量。
【详解】
A、与a管相比,c管内的淀粉含量下降,所以加入等量碘液后,两管均呈蓝色,但是c管颜色较浅,A正确;
B、据图分析已知,Ⅰ是香蕉成熟过程中淀粉含量的变化,Ⅱ是还原糖的变化,B正确;
C、I、Ⅱ曲线所表示的物质分别是淀粉和还原糖,组成元素都是C、H、O,C正确;
D、b管还原糖较少,d管还原糖较多,b、d试管中各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后,并且水浴加热后,两管均呈砖红色,d管颜色较深,D错误。
故选D。
11.下列有关组织细胞中化合物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苏丹Ⅲ染液可以将脂质染成橘黄色
B.斐林试剂甲液为0.1g/mL的NaOH溶液,乙液为0.01g/mL的CuSO4溶液
C.甘蔗汁是用来鉴定还原糖的理想材料
D.检测豆浆中的蛋白质实验中,最后反应现象是溶液由浅蓝色变为紫色
【答案】D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
A、苏丹Ⅲ染液可以将脂肪染成橘黄色,A错误;
B、斐林试剂甲液为0.1g/mL的NaOH溶液,乙液为0.05g/mL的CuSO4溶液,B错误;
C、甘蔗汁富含蔗糖,但蔗糖不是还原糖,故不能作为鉴定还原糖的材料,C错误;
D、检测蛋白质需用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中的B液为0.01g/mL的CuSO4溶液,呈蓝色。双缩脲试剂能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故最后反应现象是溶液由浅蓝色变为紫色,D正确。
故选D。
12.图表示人体细胞中各种化合物或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含量,以下按①②③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水、蛋白质、糖类、脂质; 元素N、H、O、C
B.蛋白质、糖类、脂质、水; 元素O、C、N、H
C.蛋白质、水、脂质、糖类; 元素H、O、C、N
D.蛋白质、水、脂质、糖类; 元素C、O、H、N
【答案】D
【详解】
组成人体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合物是水,其次是蛋白质,然后依次是脂质、糖类;由于细胞中水的含量最高,且水中氧元素占质量比例的绝大部分,所以细胞鲜重中,氧元素所占比例最大,碳是组成有机物的最基本元素,碳的含量仅次于氧,然后依次是H、N。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3.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株植物,老叶细胞中自由水的相对含量比幼叶细胞低
B.若人体中Fe2+含量太低,会增加患贫血症的概率
C.对呕吐、腹泻的病人,只需补充葡萄糖水溶液即可
D.缺钙引起的肌肉抽搐,可通过增加户外活动、合理膳食得到改善
【答案】C
【分析】
1、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低,反之亦然。
2、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详解】
A、新陈代谢速率与自由水含量有关,同一株植物,老叶细胞代谢速率下降,幼叶细胞的代谢速率旺盛,故老叶细胞中自由水的相对含量比幼叶细胞低,A正确;
B、Fe2+是构成血红素的重要物质,人体中Fe2+含量太低,血红素无法合成,会导致缺Fe性贫血,B正确;
C、呕吐、腹泻的病人会出现脱水的情况,失去的包括水分和无机盐等物质,所以脱水时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输入葡萄糖盐水是常见的治疗方法,C错误;
D、缺钙引起的肌肉抽搐,可通过增加户外活动、合理膳食得到改善,以增加体内的钙离子浓度,从而改善肌肉抽搐的症状,D正确。
故选B。
14.水分子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带有正电荷、负电荷的分子都易与水结合,因此水是良好的溶剂
B.氢键使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因此,水有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
C.结合水与细胞中的蛋白质、脂肪等相结合,失去流动性,无法参与生化反应
D.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处于动态变化中,有利于生物体适应环境的多种变化
【答案】C
【分析】
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反之亦然。
【详解】
A、水分子是极性分子,易与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分子或离子结合,因此水是良好的溶剂,A正确;
B、由于水分子的极性,一个水分子的氧端靠近另一水分子的氢端时,它们之间的静电吸引作用就形成一种弱的引力,这种弱的引力称为氢键。氢键的存在使水有较高的比热容,使水的温度不易发生改变,有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B正确;
C、脂肪是疏水性物质,细胞内结合水与蛋白质、多糖等结合,失去流动性和溶解性,成为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无法参与生物化学反应,C错误;
D、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不同,细胞的代谢强度不同,细胞内自由水和结合水比例时刻处于动态变化中,这与细胞的代谢强度和所处环境有关,有利于生物体适应不同的环境,D正确。
故选C。
15.Fe是构成人体血红蛋白的重要组分,缺Fe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该实例说明无机盐具有的功能是( )
A.构成某些化合物的重要成分 B.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C.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D.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平衡
【答案】A
【分析】
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含量很少,但却有着重要作用:
(1)构成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
(2)参与并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3)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酸碱平衡。
(4)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渗透压。
【详解】
A、Fe是构成人体血红蛋白的重要组分,缺Fe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体现了无机盐可构成细胞中某些化合物的重要成分,A正确;
B、Fe作为化合物的组成成分之一,不能体现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形态有重要作用,B错误;
C、H2CO3/NaHCO3等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而不是Fe,C错误;
D、Fe作为化合物的组成成分之一,不能体现在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平衡上起作用,D错误。
故选A。
16.下列有关脂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B.胆固醇在人体内只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C.脂肪中C、H、O的含量很高,而N、P含量很少
D.脂肪中C、H比例较高,所以是生物体内主要的能源物质
【答案】A
【分析】
1、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2、脂肪与糖类的元素组成相同,都只含C、H、O三种元素,但脂肪中氧的含量低于糖类,氢的含量高于糖类,故氧化分解时脂肪耗O2多,释放能量多。
【详解】
A、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A正确;
B、胆固醇除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还能构成细胞膜,B错误;
C、脂肪只含C、H、O三种元素,C错误;
D、生物体内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脂肪是储能物质,D错误。
故选A。
【点睛】
17.哺乳动物乳汁中含量丰富的糖类是( )
A.乳糖 B.蔗糖 C.麦芽糖 D.淀粉
【答案】A
【分析】
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糖原,其中淀粉和纤维素属于植物细胞中特有的多糖,而糖原包括肝糖原和肌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特有的多糖。
【详解】
A、人和动物乳汁中有的二糖是乳糖,A正确;
B、蔗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B错误;
C、麦芽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C错误;
D、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多糖,D错误。
故选A。
18.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在抗疟药物研发中,发现了一种药效高于青蒿素的衍生物蒿甲醚,结构如图。下列与蒿甲醚的元素组成完全相同的物质是( )
A.胆固醇 B.几丁质 C.叶绿素 D.血红素
【答案】A
【分析】
由结构图分析可知,蒿甲醚的元素组成是C、H、O。
【详解】
A、胆固醇属于固醇,元素组成为C、H、O,A符合题意;
B、几丁质的元素组成为C、H、O、N,B不符合题意;
C、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是C、H、O、N、Mg,C不符合题意;
D、血红素的组成元素是C、H、O、N、Fe,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下列动植物细胞中糖类、脂质的分类与比较,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
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根据化学性质分为还原性糖和非还原性糖。
2、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含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3、生物大分子包括多糖、蛋白质和核酸。
【详解】
A、动物细胞中特有的二糖为乳糖,特有的多糖为糖原,植物细胞中特有的二糖为蔗糖和麦芽糖,而特有的多糖为淀粉和纤维素,而核糖、葡萄糖和脱氧核糖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共有的单糖,A正确;
B、葡萄糖、果糖都是还原糖,但是蔗糖无还原性,且葡萄糖和果糖为单糖,B错误;
C、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而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C错误;
D、淀粉和纤维素属于多糖,是生物大分子,固醇不属于生物大分子,D错误。
故选A。
20.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相关成果于2021年9月24日由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自然界中生物从二氧化碳合成淀粉,需要大约60步生化反应,且需要复杂的生理调节。而这个人工合成过程,大概11个步骤。这项技术还对于缓解全球变暖问题也有着巨大意义,甚至在更为遥远的未来,很可能成为人类探索遥远宇宙时的食物来源。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项技术可以直接固定二氧化碳,效率高于植物
B.淀粉大量存在于马铃薯、山药、甘薯等植物根或茎中
C.人体内淀粉消化分解的途径是: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D.细胞中的糖类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之比为2:1
【答案】D
【分析】
糖类按照能否水解和水解后形成的单糖的个数不同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不同的糖的分布和功能不同,糖类又叫碳水化合物,单糖的分子式中氢原子与氧原子之比为2:1,二糖与多糖是单糖经过脱水缩合产生的。
【详解】
A、植物需进行光合作用才能将CO2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经过CO2的固定、C3的还原等过程合成有机物。该技术可人工合成淀粉,故该项技术可以直接固定二氧化碳,效率高于植物,A正确;
B、淀粉是植物特有的多糖,马铃薯、山药、甘薯等植物根或茎中淀粉含量丰富,B正确;
C、淀粉属于多糖,其需要水解成单糖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故淀粉先水解成二糖,即麦芽糖,然后麦芽糖再水解成葡萄糖,C正确;
D、糖类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之比不都是2:1,如脱氧核糖(C5H10O4),D错误。
故选D。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
21.蓖麻种子的胚乳呈白色,脂肪含量占种子总质量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均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蔗糖、葡萄糖的含量和干重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甲图分析,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形成______和______,并转化为______作为胚生长和呼吸作用消耗的能源物质。细胞中催化脂肪水解的酶(含有S元素)的化学本质可能是______(填“糖类”或“脂肪”或“蛋白质”)。
(2)实验过程中导致萌发种子的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___(填“C”、“N”或“O”)。
(3)向萌发第7天的种子匀浆中滴加适量碘液,匀浆变蓝,说明有______形成。
(4)为了观察蓖麻种子中的脂肪,常用苏丹Ⅲ染液对种子切片进行染色,染色后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______(填使用目的)。
【答案】
(1) 脂肪酸 甘油 糖类 蛋白质
(2)O
(3)淀粉
(4)洗去浮色
【分析】
分析图甲:图为蓖麻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脂肪含量下降,葡萄糖、蔗糖含量上升,可见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成甘油、脂肪酸,然后再转变为葡萄糖、蔗糖作为胚生长和呼吸消耗的原料。
分析图乙:根据题意可知,种子始终放在黑暗条件中培养,因此种子没有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曲线中看出,前7天种子的干重在增加,这说明脂肪在不断转变成糖类等其他形式的有机物,糖类物质中O含量大于脂肪,因此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氧元素;7天后干重减少是因为有机物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氧化分解,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超过脂肪转化增加的有机物。
(1)
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据甲图分析,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脂肪含量下降,葡萄糖、蔗糖含量上升,可见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成甘油、脂肪酸,并转变为糖类(葡萄糖、蔗糖)作为胚生长和呼吸消耗的原料。由于催化脂肪水解的酶中含有元素S,故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2)
前7天种子的干重在增加,这说明脂肪在不断转变成糖类等其他形式的有机物,糖类物质中O含量大于脂肪,因此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氧元素。
(3)
淀粉遇碘液变蓝,向萌发第7天的种子匀浆中滴加适量碘液,匀浆变蓝,说明有淀粉的形成。
(4)
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Ⅳ)染色,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是为了洗去浮色,方便后续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
【点睛】
本题考查了细胞中的相关化合物的转化,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难度不大
22.回答下列有关显微镜的问题:
(1)关于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正确的操作步骤顺序应是________。
①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位于低倍镜的正下方
②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离标本0.5厘米处
③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④调节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使视野明亮
⑤用左眼注视目镜,同时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见物像;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使视野中的物像清晰
⑥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
⑦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⑧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
(2)如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呈“bq”形状,那么其物体实际的形状应该是________。如果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情况下看到视野中布满了64个细胞,那么把物镜换成40×后,在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为________ 个。
(3)如果用显微镜观察临时制作的切片时,发现视野中左半部分的细胞比较清晰,右半部分的细胞比较模糊,则下列选项中最可能导致此现象的是________
A.组织切片可能厚薄不均; B.反光镜可能使用了凹面镜;
C.光圈可能使用了小光圈; D.物镜镜头可能没有完全对准标本;
(4)换高倍镜后,发现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细胞看不到了,前后多次调节微准焦螺旋及调节视野亮度依然未能找到细胞,此时,应该考虑的合理操作步骤是________。
【答案】
(1)③④①②⑤⑧⑥⑦
(2) bq 4
(3)A
(4)重新转回低倍镜下观察,找到细胞并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再用高倍镜观察
【分析】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物像,再用高倍镜观察。
4、收镜使用完后,整理好,把显微镜放回原处。
(1)
显微镜的使用应该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的对象,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再用高倍镜观察,换高倍镜后应该调节亮度和细准焦螺旋,故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④①②⑤⑧⑥⑦。
(2)
视野中的像是倒立的虚像,所以如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呈“bq”形状,那么其物体实际的形状应该是bq。视野是圆的,如果视野扩大4倍后,看到的细胞数=64÷42=4个。
(3)
根据题意,发现视野中左半部分的细胞比较清晰,右半部分的细胞比较模糊,应该是切片不均匀;反光镜使用不当会造成整个视野都一样;光圈使用小也是造成整个视野效果一样;物镜镜头没有完全对准标本的话是看不到而不是模糊,故选A。
(4)
换高倍镜后,发现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细胞看不到了,此时应该重新转回低倍镜下观察,找到细胞并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再用高倍镜观察。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关键是在平时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23.如图为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概念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在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应把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置于载玻片上的______中涂抹几下,这体现了上图______(填序号或字母)的功能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②表示______,在动物肌肉和小麦根中共有的六碳糖是______。②可以大量转化为③,但③中的______(填物质名称)一般只能在______时,才能少量转化为②。
(3)③中所包含的______(填物质名称)是构成______膜和______膜的重要成分。
【答案】
(1) 生理盐水或0.9%NaCl溶液 B 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2) 糖类 葡萄糖 脂肪 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
(3) 磷脂 细胞 细胞器
【分析】
1、细胞中的化合物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主要包括水和无机盐,有机物主要包括蛋白质、核酸,脂质和糖类。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水,含量最多的有机物为蛋白质。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2、据图分析可知,A为水(含量最多),B为无机盐,①为蛋白质(细胞干重最多),②为糖类,③为脂质,④为核酸。
(1)
无机盐的功能:构成某些复杂化合物、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平衡。生理盐水是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所处液体的等渗溶液,故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应把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置于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以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形态,这也体现了B无机盐的功能。
(2)
糖类的元素组成为C、H、O,则②表示糖类。六碳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其中葡萄糖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共有的糖类,故在动物肌肉和小麦根中共有的六碳糖是葡萄糖。糖类和脂肪可以相互转化,②糖类可大量转化成③脂质,但③脂质中的脂肪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而且只有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脂肪才能少量转化成糖类。
(3)
③为脂质,包括磷脂、脂肪和固醇。磷脂是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类型和功能,解题关键是识记各种化合物的功能,并依据各自功能正确作答。
评卷人
得分
三、实验题
24.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功能很多,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无机盐虽然含量不多,但是当某些无机盐缺乏时,生命活动难以正常进行。
(1)在冬季来临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冬小麦体内发生了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变化,如图为冬小麦在不同时期含水量变化关系图。
①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其中结合水的功能是_____。
②随着气温下降,冬小麦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含量的比值_____,抗寒能力_____。
(2)在某地区种植的冬小麦经常出现白苗病,观点一认为是土壤中缺锌引起的,理由是锌是许多酶的活化剂,缺锌导致叶绿素合成有关酶的活性降低,使叶片失绿;观点二认为是土壤 中缺镁引起的,理由是_____,缺镁导致叶绿素无法形成。有同学利用三组长势相同的冬小麦幼苗完成下列实验,探究哪种观点正确。
组别
培养液
实验处理
观察指标
A
完全培养液
相同且适宜条件下
B
只缺锌的“完全培养液”
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
培育相同的一段时间
C
只缺镁的“完全培养液”
①预测实验结果与结论
_____组的冬小麦幼苗正常生长。若 B 组冬小麦幼苗表现出白苗病,而 C 组正常生长,则观点一正确; 若________________,则观点二正确;若________________,则观点一和观点二都不正确;若 B、C 两组冬小麦幼苗都表现为白苗病,则观点一和观点二都正确。
②若实验证明冬小麦白苗病是由缺锌引起的,从科学研究的严谨角度出发,进一步证明该观点正确,还应增加的实验步骤是____。增加步骤后预期的实验结果是____。
【答案】
(1) 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减小 增强
(2) 镁是构成叶绿素的元素 A B组冬小麦幼苗正常生长,C组出现白苗病 B、C组冬小麦幼苗都生长正常 在已出现白苗病的B组内加入含锌的培养液(适量的锌离子),相同条件培养一段时间 B组冬小麦幼苗白苗病病症消失,正常生长
【分析】
1、水在细胞内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许多化学反应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自由水是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细胞内的化学反应,自由水的自由流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
2、该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液中矿质元素的不同,因变量是冬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状况,设计实验时,利用全素培养液作为对照,设置缺锌和缺镁的培养液为实验组,其他培养条件都相同,通过比较冬小麦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即可得出结论;探究实验的结果和结论是开放的,要根据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正确预测所有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
(1)
①水在细胞内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②由图可知,随着气温下降,冬小麦细胞中自由水减少,结合水增加,自由水与结合水含量的比值降低,代谢减弱,抗寒能力增强。
(2)
①由于镁是构成叶绿素的元素,观点二认为是土壤中缺镁引起的是有道理的。A组是完全营养液,因此A组中的冬小麦幼苗正常生长。如果冬小麦白苗病是由缺锌引起的,则B组冬小麦幼苗表现出白苗病,而C组正常生长;如果冬小麦白苗病是由缺镁引起的,则C组冬小麦幼苗表现出白苗病,而B组正常生长;如果冬小麦白苗病与缺锌和缺镁都无关,则B、C两组冬小麦幼苗均正常生长;如果冬小麦白苗病与缺锌和缺镁都有关,则B、C两组冬小麦幼苗都表现为白苗病。因此A组的冬小麦幼苗正常生长。若B组冬小麦幼苗表现出白苗病,而C组正常生长,则观点一正确; 若B组冬小麦幼苗正常生长,C组出现白苗病,则观点二正确;若B、C组冬小麦幼苗都生长正常,则观点一和观点二都不正确;若B、C 两组冬小麦幼苗都表现为白苗病,则观点一和观点二都正确。
②若实验证明冬小麦白苗病是由缺锌引起的,要进一步证明该观点正确,可在已出现白苗病的B组内加入含锌的培养液(适量的锌离子),相同条件培养一段时间,B组冬小麦幼苗白苗病病症消失,正常生长,则可进一步证明冬小麦白苗病是由缺锌引起的。
【点睛】
本题的知识点是水和无机盐的作用,分析题干信息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类型,从实验目的分析出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及实验组和对照组是解题的突破口,根据实验的类型预期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并根据相应的实验现象获取结论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生物解析:山东省济南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解析:山东省济南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共35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调研考试生物试题(一)含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调研考试生物试题(一)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十堰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元月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十堰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元月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湖北省十堰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元月调研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湖北省十堰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元月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