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度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中考试卷精编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67942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年度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中考试卷精编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67942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年度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中考试卷精编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67942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年度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中考试卷精编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年度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中考试卷精编,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中考试卷精编(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1、如图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能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B.a克是指加入稀盐酸的质量C.A点时,溶液的溶质为HCl、NaClD.B点表示稀盐酸和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正好相同2、除杂和鉴别是化学的基本实验技能之一,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除去粗盐中的泥沙溶解、蒸发结晶B测定某废水的酸碱度取样,将湿润的pH试纸浸入样品中C检验CO2中混有HCl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D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取样,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变浑浊A.A B.B C.C D.D3、下列图象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A. 质量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其中一份加入B.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C.将等质量的Mg、Fe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D. 向盐酸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时,C点对应的溶质有NaCl和NaOH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甲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色的火焰B.向紫色石蕊溶液中滴加醋酸后,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四氧化三铁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的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5、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广口瓶内装有某种固体,向其中滴加某种液体后,U形管内液面a低于b,不符合上述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A.生石灰和水 B.锌和稀硫酸 C.二氧化锰和水 D.石灰石和稀盐酸6、小颖同学按如图所示进行了实验探究,下列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A.该实验能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浓氨水和酚酞都具有挥发性C.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 D.小烧杯B起参照对比作用7、下列图像与所对应操作相符的是A.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水C.电解一定质量的水D.一定质量的大理石中加入稀盐酸8、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 B.闻气体气味C.读取液体体积 D.稀释浓硫酸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请回答下列问题:(1)大气中的__________主要来自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是由于大气中__________的含量不断上升。(2)久置于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会出现一层白膜,白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3)铁生锈的主要原因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同时接触。2、研究物质的性质时,我们会借助多种科学方法,提高研究效率。例如:对比是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比较是指对比几种同类事物的异同、高下。(1)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例如,它们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_____色等,据此,我们可以(对比、比较、归纳、演绎)________出酸类物质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通过 对稀盐酸和稀硫酸的构成粒子进行(对比、比较、归纳、演绎)________,可以发现它们具有相似 化学性质的原因是组成中含有(填粒子符号)______。(2)氢硫酸(H2S)的水溶液中含有H+,利用(对比、比较、归纳、演绎)_____方法,我们可以预 测氢硫酸溶液能与下列(填序号)____发生反应。①氦气 ②熟石灰 ③铜 ④稀盐酸 ⑤氧化铜3、碱的通性(1)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_________。(2)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____,使无色酚酞试液变___________。(3)非金属氧化物+碱 → 盐+水;如:___________。(4)酸+碱 → 盐+水;如:___________。(5)盐+碱 → 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如:____________。4、疫情期间自热食品备受欢迎,不同发热包的发热原理不同。(1)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该反应可用于__________(填序号)。A.作干燥剂 B.制氢氧化钙 C.加热食物(2)某种镁合金可制成发热包。使用时加入水即可与镁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请你补全化学方程式:_____(3)盛装食品的锅一般是铝制的,铝能压成薄片制成铝锅,说明铝具有良好的__________。5、填写下表实验内容反应的现象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_________再向上述试管中加入稀盐酸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每小题4分,共计36分)1、将4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如下图中一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二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试回答:(1)图二从A到B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2)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2、常温下,在20g盐酸和硫酸混合液中,逐滴加入17.1%的氢氧化钡溶液。当碱液滴加至20g,硫酸钡沉淀达到最大值;当碱液加至60g时,溶液pH=7。求:(1)原混合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2)当pH=7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3、造纸会产生大量含NaOH的碱性废水,需经处理呈中性后排放。(1)检测废水呈碱性的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2)若某造纸厂废水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l.6%,现有废硫酸9.8t(H2SO4的质量分数为20%),可以处理的废水质量是多少?4、黄铜(铜和锌的合金)被广泛用于生活和生产中,铜的质量分数在59%-65%之间的黄铜性能优良。兴趣小组为了解某黄铜螺母的材料性能进行如下实验:取20g黄铜螺母粉碎后放入烧杯中,另取80g稀硫酸,分四次等质量加入,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过程数据记录如表。实验次数1234稀硫酸的用量/g20202020剩余固体的质量/g17.414.812.212分析上述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1)第4次实验结束后溶液的pH_____7(选填“>”“=”或“<”)。(2)通过计算,该黄铜螺母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材料性能属于________(填“优良”或“一般”)。(3)求出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5、酸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实验小组,将10%的Ba(OH)2溶液缓慢滴入98g10%的硫酸溶液中,如图表示溶质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的质量关系;(1)图中的b点表示意义_______。(2)b点对应的加入10%的Ba(OH)2溶液质量为171g,若改为等质量的氢氧化钠,中和该硫酸溶液,则反应后溶液呈_______性。6、现有一瓶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样品,为了探究样品变质的情况,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1所示实验,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2所示。请结合图1、2中的实验数据,完成以下计算:(1)完全反应时产生气体的质量是___g。(2)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3)图2中a的数值。(写出计算过程)。7、氢氧化钾固体曝露在空气中会吸水潮解,并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钾固体,称取26.0g固体样品,溶于水,加入足量稀盐酸,生成4.4g二氧化碳。(1)碳酸钾(K2CO3)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___。(2)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29.8g氯化钾。计算样品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3)通过计算确定该氢氧化钾固体样品的组成______。8、工业盐酸通常因溶有少量的FeCl3而呈黄色,小红为测定某工业盐酸中HCl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取某工业盐酸100 g,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测得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与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氯化铁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克。(2)该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写出计算过程)9、实验室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10g稀硫酸样品,将2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样品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试回答:(1)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g。(2)计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四、实验探究(每小题5分,共计20分)1、同学们对“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进行实验探究,请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探究目的)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探究思路)(1)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_______________,观察到的可以作为判断依据的宏观实验现象有_____________。(2)CO2溶于水无明显现象,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观察的方法判断是否发生反应;(3)“实验”方法探究物质间是否反应的实验设计依据是:生成物和反应物的性质差异。(提出猜想)猜想一:二氧化碳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猜想二:_________________。(实验设计)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设计如下实验:序号实验设计①向第一朵纸花喷稀醋酸②?③将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④将第四朵纸花喷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1)“实验设计①”中的稀醋酸还可用___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代替;(2)“实验设计②”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____。(3)“实验设计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实验探究。(实验结论)猜想二成立,支持猜想二成立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反思交流)(1)实验探究“无明显实验现象时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核心思路有____(填字母序号)A.设计对比实验 B.控制实验条件 C.获取事实证据 D.逻辑推理判断(2)将稀盐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没有明显实验现象,判断两者混合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具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任写1条)。(3)同学们知道,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没有明显现象,于是大家讨论后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请你写出同学们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依据(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没有看到明显现象。(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查阅资料)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实验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报告。同学实验操作|现象结论甲i.取少量稀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至溶液的颜色恰好变为无色。ii.往上述无色溶液中再滴入1滴稀NaOH溶液,观察现象。步骤ii中观察到________。步骤i中“边滴边振荡“的目的是________。乙U型玻璃管中_______边的红墨水液面下降(所加稀盐酸的体积忽略不计)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丙用_________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向其中滴加足量稀盐酸,再测定溶液的pH最后溶液的pH_____(填“≥7”、“≤7”、“不变”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评价反思)你认为实验设计方案不合理的同学是______,理由是_______。3、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进行氢氧化钠性质的实验活动,请你加入其中参与探究:(提出问题)氢氧化钠具有哪些性质呢?(实验探究1)将少量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后,可观察到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这种现象叫_______。(实验探究2)若要通过气球膨胀证明氢氧化钠遇水放热的性质,需要选择的实验仪器为(填A或B)_______,锥形瓶中得到溶液b。(实验探究3)小月同学取少量上述溶液b,进行如图C所示的实验;(解释与结论)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再向试管中逐渐滴加稀硫酸至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说明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_______。(实验探究4)将锥形瓶中得到的溶液b,放置一段时间后,得到溶液c;(表达交流)取溶液c样品,进行如图D的实验,小童同学认为如图D所示实验确定氢氧化钠样品c的成分;(反思评价)经过思考,小泽同学不同意他的观点,他的理由是_______。经过讨论,同学们将D中的石灰水改成(填化学式)_______成功地完成了实验;(总结归纳)通过上述探究过程,善于反思的你发现,在鉴别物质的成分时,为避免产生干扰,需要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4、蚊虫叮咬时,会分泌蚁酸。化学小组同学对蚁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Ⅰ蚁酸的化学名称叫甲酸,化学式为 HCOOH Ⅱ蚁酸隔绝空气并加热时会分解生成水和另一种氧化物 Ⅲ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某些气体中的水分 [实验探究](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__________色, 说明蚁酸显酸性。(2)对它分解生成的另一种氧化物,小敏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Ⅰ是 CO2; 猜想Ⅱ是____________。(3)他们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先向装置中通入一会 N2,再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其中。 ①先通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②若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Ⅰ _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③装置C中的反应现象是____________; ④装置D中溶液变浑浊,其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 [结论](4)甲酸受热能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 [讨论交流](5)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存在的明显缺陷是 ___________。 [拓展延伸](6)小组同学利用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测定 C 装置中 20g 氧化铜样品(杂质不 参与反应)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在不同时刻测定 C 中固体的质量(如表): 反应时间/min246810固体质量/g18.617.61716.816.8分析表中数据,请求出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不写计算过程不得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年度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末考试卷(精编),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中考试卷精编,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年度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中考试卷(下载),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