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期中测试卷(A4打印版)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期中测试卷(A4打印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符合化学实验安全要求的是( )
A.易燃易爆药品放在火源附近B.随意丢弃实验室剩余的药品
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
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中子数 B.质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3、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
4、正确的实验操作对人身安全和实验结果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量取液体B.加热液体
C.闻气体气味D.连接仪器
5、人体内的一些液体正常pH范围如下,其中呈酸性的是( )
A.血浆7.35-7.45B.胆汁7.1-7.3
C.胃液0.9-1.5D.胰液7.5-8.0
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措施或行为不利于留住“绿水青山”的是:( )
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B.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C.生活污水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D.固体垃圾直接倒入江河
7、实验室制取CO2的有关操作如下,不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B.制气
C.收集 D.验满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B.硫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9、在化学反应3A+B=2C+D中,若30g A和10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D,且已知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0,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20B.26C.40D.60
10、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都是由分子构成,且都含有氧分子
B.性质:常温下均为气体,且都易溶于水
C.用途:氧气可用作燃料,二氧化碳可用作化工原料
D.转化:在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11、要将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的O2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
A.木炭B.硫磺C.红磷D.铁丝
12、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CO2的水溶液使石蕊显红色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紧闭门窗用木炭烤火易使人中毒D.金刚石导电性能良好
13、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14、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2个氮原子-N2 B.钙离子-Ca+2 C.氯化铁-FeCl2 D.氦气-He
15、下列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
B.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16、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煤 B.天然气 C.汽油 D.氢气
17、下列净化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吸附B.沉降C.过滤D.蒸馏
18、下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B.图中 n的值为10
C.钠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D.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19、下列仪器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 )
长颈漏斗 B.试管夹
C.滴瓶 D.蒸发皿
20、下图所示的装置有很多用途,下列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由a口进气
B.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由b口进气
C.排水法收集氢气时,由b口进气
D.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由a口进气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序号和名称按要求填空.
(1)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
(2)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______________.
(3)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_______.
(4)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
(5)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_.
(6)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时需用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现有5mL、10mL、20mL、50mL、100mL的量筒,现要量取15mL的盐酸,应取_____mL 的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与_____;若某同学量取液体时俯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读数为15mL,则所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应_____15mL(填“”或“=”).
3、请你认真观察如图所示的分子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水是由许许多多的________构成的,每个该微粒又是由_____________构成的.
(2)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一个甲烷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3)一个氧气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构成的.
(4)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分子是由____________构成的,水和甲烷这两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并填写相关空白:
(1)向盛有约20m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2-3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A中溶液的颜色为__________色.
(2)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如图所示),几分钟后可以观察到现象有__________.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烧杯B中的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__________(从微观角度)运动到烧杯A中,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使烧杯A中的溶液出现上述现象.
(3)经过小组同学的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上述实验能得出的一般性结论是________.
2、某化学活动小组想利用下列仪器制取氧气,试回答一下问题:(部分用品省略)
(1)一般情况下仪器②的用途是____________.
(2)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还需添加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除所需添加的仪器外,还需要在试管口__________,主要防止________,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3)若要用收集到的氧气进行铁丝燃烧实验,集气瓶底部要有少量的水.①水的作用是_________;②该实验集气瓶中存在的少量水是如何得到的________.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取来了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 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
(1)哪几次反应矿石有剩余?___________.
(2)上表中M的数值是_________.
(3)试计算这种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在一定条件下,将A、B、C、D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根据上表数据计算:
(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生成物是_____(字母连续写,不要加符号或空格);
(2)表中“x”值为_____g;
(3)该反应属于_____反应(填“化合”或“分解”);
(4)B、C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_____(化为最简整数比).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D
2、B
3、C
4、C
5、C
6、D
7、B
8、B
9、C
10、D
11、C
12、D
13、C
14、D
15、C
16、D
17、D
18、B
19、B
20、A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②试管夹 ⑤药匙 ①胶头滴管 ⑥酒精灯 ④试管 ⑩集气瓶
2、20 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
3、水分子 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 2个氧原子 原子 氢原子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无色 A烧杯中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 氨分子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酒精灯 放一团棉花 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防止高温熔化物(或熔融物)溅落后炸裂集气瓶底 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内留存的少量的水(或水没排净)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1)第3次;(2)4.4;(3)80%
2、B;CD;5;分解;7:1实验
1
2
3
4
加入样品的质量/g
5
10
15
20
生成CO2的质量/g
1.76
3.52
4.4
M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5
112
16
4
反应后质量/g
x
0
32
1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A4打印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A4打印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测试卷(A4打印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