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年广东德庆县武垄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2021年广东德庆县武垄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第1页
    2021年广东德庆县武垄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第2页
    2021年广东德庆县武垄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年广东德庆县武垄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广东德庆县武垄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实验题,作图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60分)
    1. 3 月 12 日植树节这一天,学校组织九年级同学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根据图片信息,对图中这棵小树的高度估测合理的是
    A. 0.5 mB. 1 mC. 2 mD. 4 m

    2. 中央电视台“开门大吉”节目里常有人模仿韩红、刘欢等文艺名人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看,主要是模仿声音的
    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声速

    3. 风把汗水吹干的过程中,汗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熔化B. 汽化C. 液化D. 升华

    4. 有关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倒立的虚像
    B. 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 在平静的湖面上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

    5. 下列四种情况中,利用了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这一特点的是
    A. 照相机拍照片
    B. 投影仪放大图片
    C. 戴近视眼镜观察物体
    D. 通过玻璃板上的小水滴看下面的文字

    6. 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A. 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B. 路旁的树木
    C. 迎面走来的行人D. 从旁边超越的汽车

    7. 下列设备与应用到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A. 声呐——利用次声波测绘海底地形
    B. B 超——利用超声波获得人体内部的信息
    C. 验钞器——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
    D. 遥控器——靠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

    8. 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关于声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闹市中,人们关紧门窗,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 公园里,游客听见鸟的鸣叫声,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C. 运动场上,同学们的呐喊声越大,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大
    D. 琴弦 H 比琴弦 L 每秒内振动次数多,推断此时 H 比 L 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低

    9. 图是光线在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0. 选一选。
    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措施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 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B. 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 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D. 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11. 如图所示,固定在水面上方的光源 S 发出一束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有一个光斑 A,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 40∘,Sʹ 是光源经水面反射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射角的大小为 40∘
    B. 当水面升高时,反射角将变大
    C. 当水面升高时,光斑 A 将向右移动
    D. 当水面升高时,Sʹ 到水面的距离变小

    12.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已被列入联合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 “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寒露”节气,露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C. “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大雪”节气,雪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13. 如图,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玻璃杯中,瓶口出现大量“白气”。小明由此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白气”是干冰凝华形成的水蒸气
    B. “白气”干冰升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
    C. “热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D. “白气”是小水珠,“热气”是水蒸气

    14. 当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监控摄像头就会拍下照片,摄像头相当于一个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监控摄像头和近视眼镜的镜片都对光有会聚作用
    B. 拍照时,汽车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 当汽车远离摄像头时,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大
    D. 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15. 在验证凸透镜成像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 5 厘米,对于此时成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A. 一定是缩小的实像B. 可能是放大的实像
    C. 一定是正立的虚像D. 可能是放大的虚像

    二、填空题(共4小题;共22分)
    16. 我国民间有句谚语叫“霜前冷、雪后寒”。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填物态变化名称) 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 热。

    17. 如图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图 是寒暑表,在甲、乙两图中分度值较小(精确度较高)的是 ,甲的示数是 ∘C,乙的示数是 ∘C。

    18. 在创建交通模范城市的过程中,采取了如下措施,为市民在交通上提供优质服务.市公汽公司为了保证人们从公汽后门上下车时的安全,在无人售票车上安装了“车载电视监控器”,如图所示,是该装置的光学系统,图中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当于凸透镜成 像(填“实”或“虚”),这个像和被成像的人相比是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车在行驶中,车内的乘客以车厢为参照物,他是 (选填静止 / 运动)

    19. 如图所示是人和一些动物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他们所发出的声音都是由于发声部位 而产生的。地震前通常有次声波产生,人、海豚和大象能最先感觉到的是 。

    三、解答题(共1小题;共13分)
    20. 某发光点 S 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分别沿 O1 A 和 O2B 方向射出,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请在图中画出发光点 S 的位置。

    四、实验题(共4小题;共34分)
    21. 某同学利用焦距为 f1 的凸透镜做了三次实验,透镜、蜡烛、光屏所在位置以及光屏上得到清晰像的情况如图所示。
    (1)由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可知:随着物距的不断变小,像距和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2)在图乙所示的实验中,只将凸透镜换为焦距为 f2 的凸透镜(f2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向右移动会使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但不可能成虚像。
    第二部分
    16. 凝华;吸收
    17. 乙;甲;38.5;−7
    【解析】寒暑表是用来测量空气温度的,冬天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最低气温会低于 0∘C,夏天的温度高于 0∘C,所以乙是寒暑表;甲的分度值是 0.1∘C,乙的分度值是 1∘C,所以分度值较小(精确度较高)的是甲;由图可知,甲的示数是 38.5∘C,乙的示数是 −7∘C。
    18. 实;缩小;静止
    【解析】在无人售票车上安装了“车载电视监控器”工作时,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工作原理来工作的,即物体处于 2 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该装置的光学系统,图中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当于凸透镜成实,这个像和被成像的人相比是缩小的.
    因为人坐在车厢中,人和车厢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所以以车厢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19. 振动;大象
    第三部分
    20.
    【解析】先将两条反射光线 a 、 b 反向延长交于一点 S′,再通过平面镜作出 S′ 的对称点 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并联接与入射点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第四部分
    21. (1) 都变大
    【解析】由题图中给出的现象可知,蜡烛靠近凸透镜,像远离凸透镜,像变大。
    (2) 左
    【解析】凸透镜焦距变小,相当于物距变大,需要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22. (1) 大小
    【解析】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 不能
    【解析】移去蜡烛 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3) 不变
    【解析】如果使蜡烛 A 离玻璃板远一些,物体不变,物体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不变;
    (4) 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蜡烛成的像不与蜡烛重合,有可能找不到像;
    【解析】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蜡烛成的像不与蜡烛重合,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
    (5) 玻璃板比较厚,蜡烛经过两个反射面都会形成像
    【解析】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所以通过玻璃板该同学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
    23. (1)
    【解析】在图象上把表格中对应的十个点做出来,然后将它们连起来。答案如图:
    (2) 固液混合;
    【解析】在加热第 5 min 时,仍处于熔化过程,其状态为固液共存状态;
    (3) 吸热;升高。
    【解析】在第 7 至 8 分钟时,晶体熔化完毕,继续加热,该物质将继续吸收热量,温度将升高。
    24. (1) 10
    【解析】由焦距的概念知,f=40 cm−30 cm=10 cm;
    (2) 相同高度
    【解析】实验过程中,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 缩小;照相机
    【解析】当蜡烛、凸透镜位于图乙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物距在大于 2 倍焦距,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4) 右;右
    【解析】将一只凹透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使得像推迟会聚,故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向右移动光屏,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 30 cm 刻度处,物距为 u=50 cm−30 cm=20 cm,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成在二倍焦距的位置,光屏在 70 cm 的位置,所以光屏向右移动。
    第五部分
    25.
    【解析】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根据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过反射点作出法线,再做法线的垂线即为镜面,如图所示:
    第六部分
    26. (1) 1.25 m/s
    【解析】由 v=st 可得,小华步行速度为 v=st=100 m80 s=1.25 m/s。
    (2) 1500 m
    【解析】由 v=st 得小华家到学校的距离:sʹ=vtʹ=1.25 m/s×20×60 s=1500 m。
    (3) 2.5 m/s
    【解析】某一天早上小华上学时,从家里到学校共用时 tʺ=3 min+2 min+5 min=10 min,由v=st 可得:小华这天上学的平均速度 vʺ=stʺ=1500 m10×60 s=2.5 m/s。

    相关试卷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州市南武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问卷:

    这是一份广州市南武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问卷,共7页。

    广州市南武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问卷:

    这是一份广州市南武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问卷,共7页。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