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选修3-1 第二章 第10节《简单的逻辑电路》应用创新演练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254972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物理人教版选修3-1 第二章 第10节《简单的逻辑电路》应用创新演练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254972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11 简单的逻辑电路复习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11 简单的逻辑电路复习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 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在用如图2-10-9所示的电路测量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若有两只电压表V1和V2量程相同,内阻RV1>RV2;两只电流表A1、A2量程相同,内阻RA1>RA2,在该实验中,为了使E、r的测量精确些,选择的电表可以是( )
A.V1和A2 B.V2和A2图2-10-9
C.V2和A1 D.V1和A1
解析:用此电路图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时,产生误差的原因是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使电流表的示数小于流过电源的电流,因此只要选用内阻较大的电压表即可,与电流表的内阻大小无关,故A、D正确,B、C错误。
答案:AD
2.如图2-10-10所示,用一只电流表和两个定值电阻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由于未考虑电流表的内阻,其测量值E和r与真实值E0和r0相比较,正确的是( )
图2-10-10
A.E=E0,r=r0
B.E>E0,r<r0
C.E=E0,r>r0
D.E>E0,r>r0
解析:不考虑电流表的内阻RA时,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别得eq \b\lc\{\rc\ (\a\vs4\al\c1(E=I1R1+I1r,E=I2R2+I2r))
解得:r=eq \f(I1R1-I2R2,I2-I1),E=eq \f(I1I2R1-R2,I2-I1)。
考虑电流表内阻RA时,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别得eq \b\lc\{\rc\ (\a\vs4\al\c1(E0=I1R1+I1r0+I1RA,E0=I2R2+I2r0+I2RA))
解得:r0=eq \f(I1R1-I2R2,I2-I1)-RA,E0=eq \f(I1I2R1-R2,I2-I1)。
答案:C
3.“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下列注意事项中错误的是( )
A.应选用旧的干电池作为被测电源,以使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比较明显
B.应选用内阻较小的电压表和电流表
C.移动变阻器的触头时,不能使滑动变阻器短路造成电流表过载
D.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作U-I图像时,应通过尽可能多的点画一条直线,并使不在直线上的点大致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
解析:旧的干电池内阻大,电压变化明显,有利于减小测E、r的误差,A正确;为了减小电表对电路的影响,电流表选内阻小的,电压表选内阻大的,故B错误;应使尽可能多的点在一条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故D正确。
答案:B
4.有两只电压表A和B,量程已知,内阻未知,另有一节干电池,它的内阻不能忽略,但大小未知,只用这两只电压表、开关和一些连接导线,要求通过测量计算出干电池的电动势(已知电动势不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1)画出测量时所用的电路图。
(2)以测得的量作为已知量,导出计算电动势的表达式。
解析:(1)电路图:如图甲、乙所示。
(2)将任一只电压表(如表A)与电源串联,设其电压值为UA,再将两只电压表与电源串联,记下每只电压表所示的电压值,设为UA′、UB,设表A的内电阻为RA,表B的内电阻为RB,电源内阻为r,电动势为E,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别得到:
eq \b\lc\{\rc\ (\a\vs4\al\c1(E=UA+\f(UA,RA)r,E=UA′+UB+\f(UA′,RA)r))
联立解得E=eq \f(UAUB,UA-UA′)。
答案:(1)见解析图 (2)E=eq \f(UAUB,UA-UA′)
5.在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由于所用电压表(视为理想电压表)的量程较小,某同学设计了如图 2-10-11所示的实物电路。
图 2-10-11
(1)实验时,应先将电阻箱的电阻调到 。(填“最大值”、“最小值”或“任意值”)
(2)改变电阻箱的阻值R,分别测出阻值R0=10 Ω的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下列两组R的取值方案中,比较合理的方案是 。(填“1”或“2”)
(3)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绘出的eq \f(1,U)-R图像是一条直线,若直线的斜率为k,在eq \f(1,U)坐标轴上的截距为b,则该电源的电动势E= ,内阻r= 。(用k、b和R0表示)
解析:(1)实验中电阻箱起到改变电路的总电阻和分压作用,为了确保仪器的安全,一般将电阻箱的电阻先调到最大值。
(2)由于定值电阻R0=10 Ω,若选用方案1,则电压表的示数较小,示数变化范围也很小,所以选用方案2。
(3)由题意可得E=eq \f(U,R0)(R0+R+r),变形为eq \f(1,U)=eq \f(1,ER0)R+eq \f(R0+r,ER0),由题意得斜率k=eq \f(1,ER0),截距b=eq \f(R0+r,ER0),解得E=eq \f(1,kR0),r=eq \f(b,k)-R0。
答案:(1)最大值 (2)2 (3)eq \f(1,kR0) eq \f(b,k)-R0
6.在用电压表、电流表测两节干电池串联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时,除备有被测电池、开关和足量导线外,还有下列仪器可供选择:
图2-10-12
A.电流表(0~0.6 A)
B.电流表(0~3 A)
C.电压表(0~3 V)
D.电压表(0~15 V)
E.滑动变阻器R1(20 Ω,2 A)
F.滑动变阻器R2(1 750 Ω,3 A)
(1)应该选用的仪器是(写出前面的字母) 。
(2)一个学生用以上仪器测得下表中的数据,在如图2-10-12所示的坐标轴上画出UI图像,从图中可得出电源电动势为 V,内电阻为 Ω。
解析:(1)应选仪器是A、C、E。
(2)如图所示
E=2.85 V,由Im=eq \f(E,r),
r=eq \f(E,Im)=tanα=eq \f(ΔU,ΔI)=eq \f(1.35,0.55) Ω=2.5 Ω,r=2.5 Ω。
答案:(1)A、C、E (2)图像见解析 2.85 2.5
方案编号
电阻箱的阻值R/Ω
1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2
80.0
70.0
60.0
50.0
40.0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U/V
2.70
2.50
2.30
2.00
1.80
1.62
I/A
0.08
0.16
0.25
0.36
0.45
0.5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1 电源和电流当堂达标检测题,共6页。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5 焦耳定律课时训练,共6页。
这是一份教科版选修3-1第二章 直流电路2 电阻定律精练,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