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培优(3)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国际制单位是km/hB.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长C.每分钟内通过的路程都相同的运动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D.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与路程成正比2.某同学乘坐高铁由孝感北站去往武汉,在车上看到车厢内显示当时车速为288km/h。他估测车厢通过某一隧道用了5s,则该隧道长度约为( )A.1440m B.5184m C.400m D.40m3.乘客坐观光电梯从一楼上升到十楼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于电梯来说,乘客是运动的 B.对乘客来说,窗外景色向上运动C.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D.以电梯为参照物,窗外景色静止4.如图所示,是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 )A.甲火炬一定静止 B.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C.乙火炬一定静止 D.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5.用高速频闪照相机拍摄正在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小球,得到一张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已知每次曝光的时间间隔为0.1s。比较甲球通过AB段路程与乙球通过CD段路程的过程中,则( )A.甲球运动较快 B.乙球运动较快C.甲球和乙球运动的一样快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6.A、B两个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它们的速度之比为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1:4,则A、B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为( )A.8∶3 B.3∶8 C.1∶6 D.1∶47.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8.三辆小车沿平直公路向前行驶,站在路边的小红先后两次看到的情景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相对乙车,甲车向南行驶 B.相对丙车,乙车向南行驶C.相对乙车,丙车向北行驶 D.相对乙车,甲车静止9.最近一段“中国高铁立硬币9分钟不倒,日本的新干线也做了试验,结果:在列车行驶中,硬币站不起来!”的视频广为流传。如图所示,说“硬币静止”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窗外的高山 B.列车的座椅C.路边的建筑 D.天上的太阳10.2021年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百米半决赛中,苏炳添跑出了9秒83的好成绩,成功晋级决赛,成为第一位闯入奥运百米决赛的黄种人:某汽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自行车1min内通过0.48km的路程。比较他们速度的大小,则( )A.苏炳添的最大 B.汽车的最大 C.自行车的最大 D.三者一样大11.平直公路上并排停放着两辆汽车,一段时间后,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关于两辆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B.甲车为参照物,地面不一定是静止的C.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甲车静止、向北运动、向南运动都有可能D.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乙车可能向北运动、但不可能向南运动12.如图所示,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由东向西运动,根据图像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A.甲车的速度为8m/s B.10s时,甲、乙两车相距70mC.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2∶1 D.以丙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二、填空题13.如图,骑马是古人最便捷的出行方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诗人孟郊骑马看到百花纷纷向后退去,是以______为参照物,西安到洛阳路程约为360km,乘坐动车约需2个小时,则动车的速度是______km/h;若古人骑马走完此路段,平均速度5m/s,则大约需要______小时。14.甲、乙参加百米赛跑,比赛成绩如图所示。此时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与物理学中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吗?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物理学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_________(选填“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15.如图甲,该物体长度为______cm,如图乙,秒表的读数为______。
16.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小明先以3m/s的速度匀速跑步了40s,之后再以1m/s的速度匀速走了1min到家,则小明全程的运动 __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匀速运动,小明跑步通过的路程 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步行通过的路程;小罗和小霞也在放学后跑步,小罗和小霞的路程之比为3:2,速度之比为5:4,则他们的时间之比为 ___________。17.水平地面上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开始做匀速运动,甲、乙的s-t图像如图所示,以甲为参照物乙是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乙的速度为______米/秒,经过10秒,甲与乙相距2.5米,乙与丙相距4米;再经过10秒,甲与丙之间相距______。18.在某次百米赛跑中,以起跑线为零点,裁判员A离起跑线100m,发令员在起跑线处发令后的10s内,摄像机B在起跑线以10m/s的速度向终点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1)从计时开始,每隔2s画出裁判员所在位置(在图中描点表示)(_____)(2)从计时开始,每隔2s画出摄像机所在位置(在图中描点表示)(______)(3)根据描点,画出裁判员及摄像机10s内的s﹣t图线(在图线上分别用A、B标明)(______)(4)则裁判员相对于摄像机是 ___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19.甲乙两同学沿永康巷步行,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4s-8s内,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C.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D.0s-12s内,乙同学的平均速度大于甲同学的平均速度理由:______。 三、实验题20.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有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方框内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时间显示(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应使斜面坡度较小,目的是延长运动时间,减小测量时间的 ___________;(填“误差”或“错误”)(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vBC=___________m/s,vAB=___________m/s。21.请利用公路边的路标(每100m一个标记)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估测出一辆汽车的平均速度。写出还需要的器材、实验的步骤、应记录的实验数据(用字母表示),写出最后平均速度的表达式。(1)需要的器材:_______。(2)步骤:从汽车经过某一个路标开始计时,记录经过n个路标后所用的______(用常用的符号表示)。(3)通过的距离为s=______;平均速度为v=______(用前面的符号表示)。22.小杰和小卫在实验能力考查“探究小车下滑速度与斜面坡度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如图示数装置,用带刻度尺的长木板和长方体小木块组装成斜面,斜面的80cm和30cm处分别作为小车运动计时的起点和终点,多次练习让小车从起点自由滑下并能顺利通过终点。(1)小杰回想知识如下:该实验测量速度的原理是___________,根据该原理除了图示所用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2)小卫通过长方体小木块的立放、侧放和平放三种方式改变斜面的坡度,分别进行了三次实验,测量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实验次数小车运动的路程小车运动的时间小车运动的速度1立放侧放___________平放___________分别计算侧放和平放时小车运动的速度并填入表格内,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实验结论是_______。(3)实验中的三次实验,小车运动计时的起点和终点均是斜面的80cm和30cm处,他们这样设计的目的是_________。(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_填“大”或“小”。(5)通过该实验的体验,他们给同学们提出建议如下:实验时坡度最好是先小后大,最终坡度不宜过大。坡度不宜过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2.C3.C4.D5.A6.B7.D8.A9.B10.A11.D12.D13.马 180 20 14.不相同 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15.7.50 3min38s 16.不是 大于 6:5 17.运动 0.25 13米/3米 18. 运动 19.D 20. 误差 0.05 0.02 21.停表 t 100nm m/s 22. 秒表/停表 0.25 0.125 斜面越陡,小车滑下时速度越大 确保斜面的长度相同 大 便于测量时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北师大版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