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届高三毕业班语文期末冲刺模拟新编训练卷14(全国卷版)(解析版)

    2022届高三毕业班语文期末冲刺模拟新编训练卷14(全国卷版)第1页
    2022届高三毕业班语文期末冲刺模拟新编训练卷14(全国卷版)第2页
    2022届高三毕业班语文期末冲刺模拟新编训练卷14(全国卷版)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届高三毕业班语文期末冲刺模拟新编训练卷14(全国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毕业班语文期末冲刺模拟新编训练卷14(全国卷版)(解析版)
    2022年高三毕业班语文期末冲刺模拟新编训练卷
    14 周末仿真测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语》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早在17世纪就已传入欧洲。1687年,法国巴黎出版了首部拉丁文本的《中国哲学家孔子》,该书在之前耶稣会士译作的基础上编译而成。之后根据该书又出版了其他语种的改编本或节译本,其中最早的有《中国哲学家孔子的道德箴言》《关于孔子道德的信札》以及英译本《中国哲学家孔子的道德》。其实在这几部作品发表之前,贝尼耶于1687年就已经完成了《中国哲学家孔子》的法文全译本《论语导读》,其全名为《孔子或君王之道,包括中国古代皇帝和官员政治统治特有的道德原则》。但遗憾的是,同年贝尼耶因中风去世,该部译著的出版工作便被搁置下来。
    对比这四部作品,仅从书名上就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关于孔子道德的信札》和英译本《中国哲学家孔子的道德》《中国哲学家孔子的道德箴言》都强调了孔子在道德层面的影响,同时后两者还保留了拉丁文本中孔子作为哲学家的一面。而贝尼耶则完全改变了对孔子的定位,强调的是孔子思想的科学性和在国家政治中的作用。某些学者认为贝尼耶曾希望服侍于国王左右,但近十年的国外生活已使他与当时法国的政治和社会脱节。仕途上的失败使他只能在精神层面幻想自己能辅佐国王。所以他翻译《论语导读》的目的是希望能用中国的智慧来培育欧洲年轻君王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正如他在序言中所坦陈的:“因为我真诚地热爱着我的国王和我的祖国,所以我认为这些伟人或许能成为我们年轻君主的向导和楷模。”
    不同的翻译目的也导致不同的译本在结构和内容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首先,贝尼耶将拉丁文本中《大学》和《中庸》的内容进行了重组,以使文章的表述更为流畅。在《论语》的译文中,贝尼耶保留了对话的方式,但将大部分的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叙述有时是从译者的角度,有时是从暗含的某个人物的角度,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种复调的效果。他用中国先贤的格言来揭示法国社会的问题,唤起人们对仁德治国、礼法治国、礼乐治国等问题的思考。
    其次,贝尼耶在法译本中删减了拉丁文本中的大量注疏。《中国哲学家孔子》以张居正的《四书直解》为底本,并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做补充。在翻译过程中,耶稣会士不仅保留了这些中国学者的注解,还补充了自己依据《书经》《诗经》等经籍而撰写的大量释义,以便西方读者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这两类注解分别用正体和斜体呈现,以示区别。而贝尼耶只保留了那些在他看来对于理解不可或缺的条目,也无正体和斜体之分,其目的是使读者更加专注于儒家思想本身,专注于法国的王公贵族们可汲取的精神食粮。
    贝尼耶的这部译著首次将儒学与稳定国家政治的理念联系在一起。2015年《论语导读》由费林出版社在巴黎首次刊行。2020年底,《论语导读》的手稿入藏中国国家图书馆。经过三百年的流转,它终于抵达了最初想要探索和发现的国度。这部稀世之珍见证了中法文化源远流长的交流史,展现了不同文明的相互启迪与共同发展。
    (摘编自吕颖《法译本的创新意义与时代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贝尼耶对《中国哲学家孔子》的翻译早于欧洲其他几部译作,但当时未能立即出版。
    B.因为仕途失意,贝尼耶完全改变了对孔子的定位,有意强调其在国家政治中的作用。
    C.贝尼耶在翻译《论语》时,通过改变叙述者的角度,让译文具有了一种复调的效果。
    D.贝尼耶对《论语》注疏的处理不同于其他版本,希望读者更加专注于儒家思想本身。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书名角度对四部作品进行比较,是为了突出贝尼耶译本不可替代的时代性。
    B.文章引用《论语导读》序言中的文字,有助于读者进一步理解贝尼耶的翻译目的。
    C.作者重点关注了贝尼耶译本与同期其他译本的差异,突出了这部作品的创新意义。
    D.作者着眼不同文明交流的背景,既关注贝尼耶译作的特点,也强调了其文化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论语》传入欧洲后,人们最初大多是从哲学和道德的层面来理解孔子及其学说的。
    B.贝尼耶认为,孔子学说不仅能揭示法国社会的问题,也能为稳定国家政治提供帮助。
    C.耶稣会士根据自己理解而撰写的释义可能并不准确,因此贝尼耶进行了大量的删减。
    D.贝尼耶的译著是中法文化交流的象征,作者高度评价其手稿入藏国家图书馆的做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随着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涌,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积极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先进制造和智能制造,是各国普遍采取的重要举措。我国制造业规模庞大、体系完备,但大而不强问题突出。尤其是传统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生产管理效率较低。在我国制造业低成本优势逐步减弱的背景下,必须着力提高产品品质和生产管理效率,重塑竞争优势,数字化转型正是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虽然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现实地看,大部分制造业企业仍处于较低发展阶段。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既包括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也包括少数已经有基础有实力的企业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应用于供应、制造、销售、服务等环节,进入网络化、智能化发展阶段。
    近年来,为促进包括传统制造业在内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推动我国制造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处在产业发展前沿的工业互联网应用也在不断拓展。我国信息化、工业化发展水平持续上升,但数字化转型仍需加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相关信息显示,研发、制造、营销等环节的数字化指标值较高,集成互联、智能协同指标值较低,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工业互联网应用规模正在迅速扩大。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前沿技术应用,发展工业互联网已经成为各工业强国抢占制造业竞争制高点的选择。工业互联网技术主要应用在产品开发、生产管理、产品服务等环节。工业互联网的主要应用模式和场景可归纳为以下四类:一是智能产品开发与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二是智能化生产和管理;三是智能化售后服务;四是产业链协同。在产品开发和服务环节应用工业互联网技术的企业,一般致力于开发智能产品,提供智能增值服务;在生产管理环节应用工业互联网技术的企业,一般主攻发展数字工厂、智能工厂。从调研情况看,我国在产品和服务环节应用工业互联网技术的企业,远远多于在生产管理环节应用工业互联网技术的企业。
    还要看到,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服务和支撑。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分为通用平台、行业平台、专业平台,它们都可以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但更多的情况是,通用平台为行业平台提供服务,行业平台为专业平台提供服务,专业平台为用户提供服务。目前,我国已有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规模化商用。
    (摘编自《我国制造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经济日报》2019年6月5日)
    材料二:
    近五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总体平稳,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2018年末,我国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有327万个,比2013年末增长45.2%,年均增长7.7%,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94.8%,比2013年末提高1.3个百分点;制造业企业资产总计过百万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32.1%,年均增长5.7%。制造业企业产出效率显著提高,盈利状况得到改善。2018年,制造业人均营业收入比2013年提高20.8%;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6%,比2013年提高0.6个百分点。
    中国制造业产业体系健全,行业构成多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制造业的31个大类行业、179个中类行业和609个小类行业我国均有生产,我国已成为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2018年制造业中增加值居前的大类行表依次为电子、汽车、化工、电气机械、石油加工、比材、钢铁、通用设备和农副食品加工,形成了装备制造、原材料和消费品多元行业齐头并进的格局。
    中国制造业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持续提升。据联合国工发组织数据,2013年-2018年世界制造业年度增速在2%-4%区间徘徊,美国、日本及欧元区发达经济体制造业增速基本位于-1%-3%区间,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增速也多在4%-6%区间,我国制造业年均增长7.4%,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继续成为推动全球制造业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在制造业影响力扩大的同时,产品竞争力也在不断上升,五年来,机电产品出口增速一直保持高于总体水平的增长态势,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持续提升,对外贸易的优势正逐渐转向中高端的技术领域。
    (摘编自《中国制造业迈向中高端》,人民网2020年1月3日)
    材料三: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竞争力的基础,在全球范围内有优势,但是国内市场无法消化全部产能,因此必须输出优势产业,外移部分装配加工能力,才能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取更大利益。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企业要想存续经营,必须成为全球化品牌,这就倒逼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
    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企业应该进行全球化路径和模式的升级,完成从“国际化”到“全球化”的转型。“国际化”是指对外销售、出口产品,而“全球化”则是指形成全球产业布局,包括:全球生产,即在全球各地建立产业链和供应链;全球营销,即在世界各地建立品牌销售渠道和服务体系;全球研发,即在海外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实验室和研发体系。全球化具有双重战略意义:一是能将贸易风波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降到最低;二是全球布局可带动中国核心器件、材料和高端设备出口,促进国家出口增长。
    当前,中国制造业仍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中低端环节,在高端环节存在供给不足的被动局面,未来我国制造业在全球营销、全球研发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对企业而言,不断转型升级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目前,很多家电企业正从传统家电制造业向智能高科技产业转型,希望通过技术创新在中高端产品上取得突破,以更高附加值的智能产品获得更高的价值回报。
    在新形势下,中国制造企业要努力从追赶者转变为领跑者,助力中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和责任。
    (摘编自《全球化是中国制造的战略发展方向》,《人民日报》2021年9月20日)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越来越多的国家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以数字化转型来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B.我国制造业依赖低成本优势,快速扩大规模,不断完备体系,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生产管理效率较低,大而不强问题突出。
    C.我国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在研发、制造、营销等环节进展较快,但网络化、智能化方面的数字化转型进展依然较慢。
    D.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前沿技术应用,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是我国抢占世界制造业竞争制高点的必要选择。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2013年到2018年的数据来看,我国制造业实现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但与世界强国还有很大距离。
    B.2013年-2018年,在世界制造业年度增速普遍放缓的情况下,我国制造业的增速依然强劲,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持续上升。
    C.目前,从传统家电制造业向智能高科技产业转型的我国家电企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关键引擎。
    D.我国制造业坚持以技术创新推动发展,在全球生产、全球营销、全球研发等方面不断突破,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
    6.目前,中国制造业还需要从哪些方面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重过鸡鸣寺
    黄裳
    三十七年以前一个冬天的薄暮,我和朋友从秦淮河畔来到了鸡鸣寺,发现这个有名的南朝胜迹,竟是这样荒凉破败的所在,内心充满了惊异,还有就是颓唐。当我们登上破烂的大殿,凭窗远望后湖时,面前差不多就是姜白石说的“游人去后无歌鼓,白水青山生晚寒”那样一幅图画。那是严寒的冬天的傍晚,哪里有什么游人,更哪儿来的歌鼓,只看到了一两个拱肩缩背,穿着破棉僧袍的和尚。在枯瘦的脸庞上,两只圆睁的大眼睛吃惊地望着我们这两位风雅的游客。还不等他们捧出茶盏,我们就飞也似的逃出大殿,逃出山门,逃下山来了。
    第二次游鸡鸣寺是在四年以后一个秋天的下午。那时我已经是一个记者了,刚从蓝家庄的民盟总部采访出来,想找个地方写新闻稿,就选中了鸡鸣寺里的“豁蒙楼”。结果碰了壁,原来那里变成什么“防空司令部”的宿舍了,后来只能跑到那间大殿里吃茶。
    这次的重访鸡鸣寺,是到南京后的第二天,一早,Y就到宿舍里来访,说是要陪我到玄武湖玩。这当然是非去不可的重点风景区。我们乘电车到鼓楼,走到玄武门。重新修整过的玄武门,朴素大方,坚实稳重,还很好地保存了明初的风貌。一进门,眼前顿时开阔,宽大的柏油路,花草树木,楼阁亭台,很像杭州的西山公园,不同的是这里有空阔的水面,更显得明净。
    过去我只是遥望,并没有游过玄武湖。我知道明代在这里收贮黄册,是皇家档案馆那样的地方。过去,因为年久失修,湖里长满了水草,很荒秽逼仄了。现在这一切都已有了根本的改变。
    出解放门,踏上了微微显得有些逼仄的鸡鸣寺路。一路上留心右面傍山的一侧,惟恐错过久别重逢的喜悦。可是,几乎已经走到靠近北极阁,却还不曾发现那条窄窄的石级和那座暗红色的小巧山门。只好折回来细细寻觅,好不容易才发现了一条登山的小路,路上也还留下些残坏的砖块,但路面两侧的石砌已经没有了。走上去,最后发现了一角断垣,上面还残留着旧日的朱红,这才最后打消了猜疑,知道这确是原来山门的旧址。
    前些时翻检书丛,找到了一张三十多年前留下的鸡鸣寺山门照片。那条废砖铺起的路面,看来相当整齐。那山门,也是我所见的最经济也最古朴的古建筑。小小的一座门楼,顶端有简单的装饰,两侧各有一只鸱尾。下面是蓝地填金的“古鸡鸣寺”四字,上端小字横书“勅建”两字。下面是一座小巧的门。两侧壁上嵌着“大千世界、不二法门”的门联。整个山门涂了暗红,极素朴而庄严;门联上的八个字是黑色的,那块小小的门额则是蓝色和金色的。只是这点简单的色彩配合,就能给人带来一种沉醉的感觉。
    我们在这里停留了好一会。从山门走上去,有颇长的一段山路,树木是有的,但没有什么参天的古木,杂草丛生,一片荒秽。走到山巅,也就是鸡鸣寺的所在了。这里却有着牢固的围墙,关得紧紧的大门旁边照例也挂着“闲人免进”的牌子。
    沿着山墙周围窄窄的小径,拨开没胫的荒草荆棘,兜到寺的后边,那下面应该就是著名的台城。不过什么都没有看到,只有杂七杂八的一些不成规制的房子,拥塞在狭狭的一条空隙里。我想,即使豁蒙楼依然无恙,凭栏远眺,也绝不会引起什么怀古的遐想,那是一定无疑的了。
    这时,呀的一声,后山墙角一扇小门开处,走出来一个人。他是跑来查看我们这两个陌生人的动静的。这里大概已经很久没有游客;即使有,也不会跑到后山墙外来看风景;说实在的,这里又有什么“风景”可看呢?只是彼此打量了一下,没有说话。我们又沿着围墙走回前面来,那人也随后从小门走进去了。
    当我们重新站在寺门前徘徊时,那人又从前门里出现了。终于从他口中打听到了关于鸡鸣寺过去遭遇和未来远景的约略情况。他是一位留守。是由鸡鸣寺改建的一座电子元件厂的留守。厂停办了,因为已经决定要恢复鸡鸣寺。重建的一百万元经费已经拨下,只是由于人工、材料缺乏,看来要一九八○年才能慢慢动手。这时我就顺便提出让我们进去看看的请求,同时摸出了证件。那人为难地一笑,委婉地谢绝了。不知怎的,忽然想起《红楼梦》第三回写林黛玉初到贾府去拜见贾赦,“一时人来回说,‘老爷说了,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倒伤心。暂且不忍相见……’”的几句话。
    剩下来就只有去找胭脂井,摸来摸去终于不曾找到。后来听说,那井是还在的,并不曾填没。关于这井,作《板桥杂记》的余澹心留下了一首诗:“可怜陈主最风流,张孔承恩在下头。玉树后庭俱寂寞,胭脂井上草三秋。”
    一九八○年一月十二日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写游鸡鸣寺的见闻和感受时,引用姜白石和余澹心的诗句,介绍玄武湖边过去曾收贮黄册,这些内容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作者的才情。
    B.开头画线处描写了和尚对我们到来的诧异,侧面表现鸡鸣寺的荒凉破败,“我们就飞也似的逃出大殿”以夸张手法突出了目睹鸡鸣寺如此景象的伤感。
    C.文章写电子元件厂的一名留守向我们介绍鸡鸣寺的过去遭遇和未来远景,委婉谢绝我们进寺看看的请求,表达了作者对其古道热肠、忠于职守的赞扬。
    D.文章语言质朴醇厚,情感真挚动人,如“即使豁蒙楼依然无恙,凭栏远眺,也绝不会引起什么怀古的遐想,那是一定无疑的了”一句蕴含深深的感慨。
    8.本文写三次游鸡鸣寺,反映出怎样的社会变迁?请简要分析。(6分)
    9.文章提及鸡鸣寺山门照片和《红楼梦》分别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汉武帝元朔三年。初,匈奴降者言:月氏故居敦煌祁连间为强国匈奴冒顿攻破之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余众遁逃远去怨匈奴无与共击之上募能通使月氏者。汉中张骞以郎应募,出陇西,径匈奴中,单于得之,留骞十余岁。骞得间亡,乡月氏西走,至大宛。大宛为发导译抵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太子为王,既击大夏,分其地而居之,地肥饶,少寇,殊无报胡之心。骞留岁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领,乃还,并南山,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匈奴国内乱,骞乃与堂邑氏奴甘父逃归。上拜骞为太中大夫,甘父为奉使君。张骞具为天子言西域诸国风俗,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之属,皆大国,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有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遣设利朝也。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元鼎二年,浑邪王既降汉,自盐泽以东空无匈奴,西域道可通。于是张骞建言:“乌孙王昆莫本为匈奴臣,后兵稍强,不肯复朝事匈奴,匈奴攻不胜而远之。今诚以此时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居故浑邪之地,与汉结昆弟。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厦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遣之他旁国。骞既至乌孙,昆莫见骞,礼节甚倨。骞谕指曰:“乌孙能东居故地,则汉遣公主为夫人,结为兄弟,共距匈奴。”乌孙自以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匈奴日久,其大臣皆畏匈奴,不欲移徙。骞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及诸旁国。乌孙发译道送骞还,使数十人,随骞报谢,因令窥汉大小。是岁骞还,拜为大行。后岁余,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域始通于汉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
    10.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月氏故居敦煌/祁连间/为强国/匈奴冒顿攻破之/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余众遁逃远去/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B.月氏故居敦煌/祁连间/为强国匈奴冒顿攻破之/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余众遁逃远去/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C.月氏故居敦煌/祁连间/为强国/匈奴冒顿攻破之/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余众遁逃远去/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D.月氏故居敦煌/祁连间/为强国匈奴冒顿攻破之/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余众遁逃远去/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朔,可指一年的第一个朔日,即正月初一,此指汉武帝刘彻使用的年号。
    B.单于,是匈奴人对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后用于北方少数民族首领的通称。
    C.拜,是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也用于授官或通过一定的仪式结成某种关系。
    D.持节,“节”指代表皇帝身份的符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武帝为联络月氏共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历经曲折找到大月氏,而此时大月氏占领大夏的部分土地,没有报复匈奴之心。
    B.张骞从大月氏回国的途中,又被匈奴人抓获,后逃回长安,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为汉朝对西域的国策提供了建议。
    C.匈奴浑邪王投降汉朝,去往西域的道路变得畅通。汉武帝接受了张骞招纳西域各国为藩臣的建议,派张骞携带财物,再次出使西域。
    D.乌孙的朝中大臣长期以来都畏惧匈奴,加上不了解汉朝,因此拒绝与汉朝交好,但张骞分别派副使与西域其他国家建立了来往关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
    (2)乌孙发译道送骞还,使数十人,随骞报谢,因令窥汉大小。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深树见一颗樱桃尚在
    李商隐
    高桃留晚实,寻得小庭南。
    矮堕绿云髻,欹危红玉簪。
    惜堪充凤食,痛已被莺含。
    越鸟夸香荔,齐名亦未甘。
    (注)此诗作于大中元年夏,作者当时在桂管(今桂林)观察使幕府担任幕僚。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写夏初的景观吗,诗人游园见密树深处藏了一颗樱桃,引发身世之感。
    B.咏物诗常用比喻的手法描摹物态的美感,颔联突出秾丽,富有想象力。
    C.凤凰栖梧桐,食练实,孤高脱俗;诗人自比风凰,要以这颗樱桃为食。
    D.诗中的深树樱桃、香荔形象瑰丽美好,具有楚辞浪漫主义风格特征。
    15.请结合全诗分析诗题中“尚”字的丰富意蕴。(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太宗曾说“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表达出相似的道理。
    (2)《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古以来秦蜀之间交通隔绝、少有往来。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描写了山间四季不同的风光,其中写到春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浓度超过临界值,由此引发的愈加频繁的气候灾难就像悬在我们头顶的定时炸弹。我们只有一个地球,面对这场关乎人类命运的气候危机必须 。面对 的气候危机,如何最大限度调用所有社会资源,携手应对挑战,人类并没有统一答案。我们非常需要一把尺子,来丈量一份环境治理提案在未来会指向何方。“数字孪生地球”就提供了这样一把尺子。“数字孪生地球”,也叫克隆地球,就是在虚拟的数字世界中构建一个和真实地球一模一样的“孪生体”。要知道真实的地球运转如何,可以通过数字世界的“分身”提前进行预判,甚至清晰感知。
    工业革命以来,技术进步让人类感到前所未有的自信甚至傲慢,我们 地砍伐、焚烧、排放,而伤痕累累的地球则用山呼海啸、干旱洪灾、酷热寒潮给人类以警醒。人类和自然能够用更加“文明”的方式沟通吗?数字孪生地球就提供了这样一种方式。这一次,人类不再因为技术进步为所欲为,而是试图用最好的技术去阻止地球走向最糟糕的结局。相信在未来,( ),数字孪生地球将为我们提供越来越准确的星球生态监测及未来场景预测。到那时,人类社会提出的种种生态猜想,关于环境政策的讨论,将不再是 的空谈,而是脚踏实地的实干。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心翼翼 迫不及待 肆无忌惮 各说各话
    B.小心翼翼 迫在眉睫 肆意妄为 自说自话
    C.慎之又慎 迫在眉睫 肆无忌惮 各说各话
    D.慎之又慎 迫不及待 肆意妄为 自说自话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随着不断更新的人类活动等大数据,以及越来越精确的气象监测
    B.随着越来越精确的气象监测,以及人类活动等大数据不断地更新
    C.随着人类活动等大数据不断地更新,以及气象监测的越来越精确
    D.随着气象监测的越来越精确,以及人类活动等大数据不断地更新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要知道真实的地球运转如何,可以通过数字世界的“分身”清晰感知,甚至提前进行预判。
    B.要知道真实的地球运转状况如何,可以通过数字世界的“分身”进行提前预判,甚至清晰感知。
    C.要知道真实的地球运转如何,可以通过数字世界的“分身”进行提前预判,甚至清晰感知。
    D.要知道真实的地球运转状况如何,可以通过数字世界的“分身”清晰感知,甚至提前进行预判。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祝融号”着陆火星以来,环绕器一直在承担着数据中继的角色并表现出优良的性能。对于环绕器而言,承担好中继通讯的角色必须解决好两大问题。一是 ① 。环绕器要始终保持在中继轨道,才能使 ② 。为此,它在运行过程中,进行了多次轨道维持,确保稳定运行在中继通讯轨道。二是 ③ 。环绕器携带了2个太阳电池阵,同时通过优化调整器上的设备工作模式,成功应对光照不足带来的能源问题,保障持续能源供应。
    今年9月中旬至10月下旬,环绕器将迎来“日凌现象”的考验,在此期间,火星、地球将运行至太阳的两侧,三者近乎处于一条直线。受夹在中间的太阳的电磁辐射干扰,环绕器与地球的通讯将中断约50天,届时“祝融号”也将转入安全模式,暂停探测工作。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1.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抗美援朝巨制《长津湖》近日上线,各地影院人头攒动,座无虚席,闻听《长津湖》票房已经突破34亿,直冲40亿大关。电影持续近三小时,其惨烈悲壮的战争场面呼啸而至。尤其是影片最后志愿军战士呈战斗队形冻死在冰封山岭上的场景,不禁让人潸然泪下!志愿军在装备极其落后、物资极为匮乏的条件下,与装备精良、不可一世的以美军为首的十六国“联合国军”血战三年,迫使其签订《停战协定》。
    上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人民,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
    为什么志愿军能不畏强敌,打出军威、国威?为什么普通农民能创造人间奇迹?当物质条件不足时,精神意志就更加重要!
    上述材料激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作文。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年高三毕业班语文期末冲刺模拟新编训练卷
    14 周末仿真测试卷
    1.B 2.A 3.C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B.“因为仕途失意”错误。“仕途失意”是某些学者的看法,并不是贝尼耶“有意强调其在国家政治中的作用”的原因。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是为了突出贝尼耶译本不可替代的时代性”错误。由原文“对比这四部作品,仅从书名上就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可知,此处“将贝尼耶译本的书名与其他作品进行对比”主要是为了突出它们之间定位的差异。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耶稣会士根据自己理解而撰写的释义可能并不准确”错误,由“而贝尼耶只保留了那些在他看来对于理解不可或缺的条目,也无正体和斜体之分”可知,“耶稣会士根据自己理解而撰写的释义可能并不准确”于文无据,且这也不是“贝尼耶进行了大量的删减”的原因。
    故选C。
    4.B 5.B
    6.①数字化转型方面:需要加快网络化、智能化方面的数字化转型进展,提高产品品质和生产管理效率。
    ②新发展格局方面:需要进行全球化路径和模式的升级,完成从“国际化”到“全球化”的转型,提高全球市场竞争力。
    ③技术创新方面: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在中高端产品上取得突破,获得更高的价值回报。(意思对即可。)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我国制造业……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生产管理效率较低”以偏概全,由原文“尤其是传统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生产管理效率较低”可知,“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生产管理效率较低”的是“我国传统制造业”,而非“我国制造业”。
    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A.“我国制造业……但与世界强国还有很大距离”有误,原文为“我国制造业年均增长7.4%,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此处将“位居前列”改为“有很大距离”。
    C.“……我国家电企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关键引擎”的表述化未然为已然,原文为“目前,很多家电企业正从传统家电制造业向智能高科技产业转型,希望通过……”,这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而非“已经成为”。
    D.“我国制造业坚持以技术创新推动发展,在全球生产、全球营销、全球研发等方面不断突破”的表述化未然为已然。原文为“中国制造业……未来我国制造业在全球营销、全球研发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这是未来的趋势,而不是目前已经“不断突破”,而且原文未提到“全球生产”。
    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一“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推动我国制造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处在产业发展前沿的工业互联网应用也在不断拓展。我国信息化、工业化发展水平持续上升,但数字化转型仍需加力”“还要看到,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服务和支撑”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需要加快网络化、智能化方面的数字化转型进展,提高产品品质和生产管理效率。
    由材料三“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企业应该进行全球化路径和模式的升级,完成从‘国际化’到‘全球化’的转型”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在新发展格局方面,需要进行全球化路径和模式的升级,完成从“国际化”到“全球化”的转型,提高全球市场竞争力。
    由材料三“当前,中国制造业仍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中低端环节,在高端环节存在供给不足的被动局面……目前,很多家电企业正从传统家电制造业向智能高科技产业转型,希望通过技术创新在中高端产品上取得突破,以更高附加值的智能产品获得更高的价值回报”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在技术创新方面,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在中高端产品上取得突破,获得更高的价值回报。
    7.C
    8.①第一次游,鸡鸣寺荒凉破败,罕有游人,和尚穿着破棉僧袍,折射出三十七年前经济凋敝的社会现实。②第二次游,到民盟总部采访,豁蒙楼被充作“防空司令部”的宿舍,反映了三十三年前的政治形势。③第三次游,城市建设展现新貌,由鸡鸣寺改建的电子元件厂停办,荒凉的鸡鸣寺即将修整恢复,表现了建国后社会的发展和曾经走过的弯路,引发读者对未来的期待。
    9.①写鸡鸣寺照片,突出山门之美,表达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同时与眼下的残破不堪形成鲜明对比,凸显故地重游的遗憾和沧桑感。②引用贾赦的回话,翻出新意,既表现了重过鸡鸣寺的感伤,也包含对自己无从进寺的戏谑,使文章更具趣味。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思想感情和鉴赏其艺术特色的能力。
    C.“表达了作者对其古道热肠、忠于职守的赞扬”不准确,由文中“他是跑来查看我们这两个陌生人的动静的”“只是彼此打量了一下,没有说话”“终于从他口中打听到了关于鸡鸣寺过去遭遇和未来远景的约略情况”“那人为难地一笑,委婉地谢绝了”不能得出“古道热肠、忠于职守”,文中也没有明显流露出对这位留守的赞扬之情。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相关信息、深度理解文本的能力。
    本文以小见大,写三次游鸡鸣寺,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注意捕捉相关信息,加以分析,即可得出答案。结合文章的写作时间和文中“三十七年以前”“四年以后”“看来要一九八〇年才能慢慢动手”所涉及的历史背景,能更为准确地把握文本。
    第一次,“三十七年以前一个冬天的薄暮”“竟是这样荒凉破败的所在”“哪里有什么游人,更哪儿来的歌鼓,只看到了一两个拱肩缩背,穿着破棉僧袍的和尚”折射出三十七年前经济凋敝的社会现实;
    第二次,“第二次游鸡鸣寺是在四年以后一个秋天的下午”“刚从蓝家庄的民盟总部采访出来,想找个地方写新闻稿,就选中了鸡鸣寺里的‘豁蒙楼’。结果碰了壁,原来那里变成什么“防空司令部”的宿舍了”反映了三十三年前的政治形势;
    第三次,“这次的重访鸡鸣寺,是到南京后的第二天”“他是一位留守。是由鸡鸣寺改建的一座电子元件厂的留守。厂停办了,因为已经决定要恢复鸡鸣寺。重建的一百万元经费已经拨下,只是由于人工、材料缺乏,看来要一九八○年才能慢慢动手”反映建国后社会的发展和曾经走过的弯路。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前往鸡鸣寺途中不曾发现山门,仔细辨认后才找到其旧址,由此联想到三十多年前留下的鸡鸣寺山门照片。“小小的一座门楼,顶端有简单的装饰,两侧各有一只鸱尾”“整个山门涂了暗红,极素朴而庄严;门联上的八个字是黑色的,那块小小的门额则是蓝色和金色的”写照片,主要从形状、颜色等方面突出山门之美,“给人带来一种沉醉的感觉”表现喜爱之意,也与眼下的残破不堪形成对比,凸显对山门沦为废城的遗憾和世事无常的沧桑之感。
    引用《红楼梦》是在目睹周边的荒凉破败,了解鸡鸣寺曾改建为工厂的情况之后,“不知怎的,忽然想起《红楼梦》第三回写林黛玉初到贾府去拜见贾赦……”“伤心”“不忍相见”恰好能表达作者此时内心的感伤,而明明是遭到谢绝,无从进寺,却说成“暂且不忍相见”,有戏谑的味道。
    10.C 11.B 12.D
    13.(1)如果能够用仁义的手段使他们归属,那就可以扩展万里领土,招来不同习俗的国家,天子的威望和恩德遍布四海。
    (2)乌孙派遣翻译和向导送张骞回国,又派使者几十人,随张骞到汉朝回复并答谢,乘机让他们窥伺汉朝,了解汉朝的大小强弱。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老上单于杀月氏王”的意思是老上单于杀了月氏国王。“老上单于”作主语,“杀”作谓语,“月氏王”宾语。故“月氏王”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项。
    “为强国”的意思是(月氏)是个强国。省略主语“月氏”,“为”作谓语,“强国”宾语,故应在“为强国”前后停顿,排除B项。
    断句后,疏通语意为:月氏原来居住在敦煌与祁连山之间,是个强国,匈奴冒顿击败了它。老上单于杀了月氏国王,用他的头骨做饮酒的器具,其余的月氏人逃到远方,心中怨恨匈奴,却没有人愿意和他们共同攻打匈奴。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北方少数民族首领的通称”错误,除了匈奴,只有鲜卑、乌丸的部落使用过单于这个称号。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
    D.“拒绝与汉朝交好”不正确,依据原文“乌孙发译道送骞还,使数十人,随骞报谢,因令窥汉大小”,可知乌孙并未拒绝与汉朝交好。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1)题得分点:“以义”,用仁义的手段;“属”,使……归属;“广”,扩展;“致”,招来。
    第(2)题得分点:“发”,派遣;“报谢”,回复并答谢;“因”,乘机;“窥”,窥伺。
    参考译文:
    汉武帝元朔三年。起初,匈奴投降过来的人说:“月氏原来居住在敦煌与祁连山之间,是个强国,匈奴冒顿击败了它。老上单于杀了月氏国王,用他的头骨做饮酒的器具,其余的月氏人逃到远方,心中怨恨匈奴,却没有人愿意和他们共同攻打匈奴。”皇上招募能出使月氏国的使者,汉中人张骞以郎官身份应募出使,他从陇西郡出发,途经匈奴所控制的地区,被匈奴单于俘获,扣留在匈奴十多年。张骞找机会逃脱,向月氏国西面逃去,到了大宛。大宛为他安排向导和翻译,送他到康居国,又转送到大月氏国。原月氏国的太子做了国王,进攻大夏国后,分割了大夏国的土地而安居下来,这里土地肥沃富饶,很少有外来侵扰,国王没有一点报复匈奴的想法。张骞停留一年多,终究不知月氏人的打算,便离开那里回国,他沿南山走,又被匈奴俘获。拘留了一年多,匈奴国内混乱,张骞与堂邑氏的奴仆甘父一起逃回长安。皇上任命张骞为太中大夫,甘父为奉使君。张骞向汉武帝详细报告西域各国的风俗民情,汉武帝听说大宛和大夏等都是大国,只是军事力量薄弱,喜欢中国的财物;他们北面是大月氏、康居等国,兵力较强,可以用贿赂引诱他们归附。如果能够用仁义的手段使他们归属,那就可以扩展万里领土,招来不同习俗的国家,天子的威望和恩德遍布四海。汉武帝元鼎二年,匈奴浑邪王归降汉朝之后,从盐泽以东,见不到匈奴的踪迹,去往西域的道路可以畅通了。于是张骞向武帝建议说:“乌孙王昆莫本来臣服于匈奴,后来兵力逐渐增强,不肯再事奉匈奴,匈奴派兵攻打他,不能取胜而远去。现在如果用丰厚的财物贿赂乌孙,招引他们向东来,居住在以前浑邪王所辖地区,与我国结为兄弟。与乌孙联合后,它西面的大夏等国家都可以招来成为我国的藩臣。”汉武帝认为他说得对,便任命张骞为中郎将,率领三百人,随身携带价值数千万钱的黄金与布帛,又任命多名持符节的副使,派他们出使其他各国。张骞到达乌孙国后,乌孙王昆莫接见了他,态度傲慢,礼数不周。张骞向他转达汉武帝的谕旨说:“乌孙如果能回到原来东面的故地居住,汉朝就把公主许配昆莫作夫人,并结为兄弟之国,共同抗拒匈奴。”乌孙自认为离汉朝太远,不知汉朝大小;因长期以来一直臣服于匈奴,朝中大臣都畏惧匈奴,不想迁徙到东面去。张骞便分派副使到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附近的国家进行联络。乌孙派遣翻译和向导送张骞回国,又派使者几十人,随张骞到汉朝回复并答谢,乘机让他们窥伺汉朝,了解汉朝的大小强弱。当年张骞回到长安,汉武帝任他为大行。一年多以后,张骞所派遣出使大夏等图的副使都与各国的使臣一起回到长安,于是西域各国开始与汉朝联系往来。
    14.C
    15.①“尚”是“还”“仍然”的意思,描画了众樱桃落尽,只剩一颗樱桃还顽强地隐在深树中的情景。②诗人借樱桃藏深树表达自己人生失意、浪迹天涯的孤独、寂寞之感。③“尚”也表达了诗人的孤高自诩和期待赏识的愿望。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鉴赏评价诗歌内容的能力。
    C. “诗人自比凤凰”有误。“惜堪充凤食,痛已被莺含”,意思是“可惜呀,本来是可以作为凤凰的 美食的,却被莺鸟吞食了,这真令人痛心”。诗中诗人以樱桃自喻,希望得到凤凰的赏识。
    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作这首诗时,诗人身处郑亚幕中,由于远离政治中心长安,难以实现的政治 抱负与漂泊不定的幕府生活拧结在一起,诗人遂产生了失落不平的情绪。本诗是一首咏物诗,借物寓怀。
    李商隐借游园时所见的深树樱桃隐喻自己的身世,樱桃明艳如此却藏于深树,就像自己卓富才华却偏居一隅,很难被人发现,有孤独、伤感之意。即便如此,诗人仍有不甘身处卑微而希望得到重用的情怀,因此自夸明艳风流,暗含期待有人赏识之意。诗题中的“尚”字领起了这种情感,具有丰富的意蕴。
    解答时按照炼字题的格式,先解释“尚”这个字的本义是“还”“仍然”的意思;然后再描写整个题目的意思;最后再联系作者的情感,如“失意”“孤独”以及“孤高”“期待赏识”等。
    16.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容易写错的字词:“凋”“塞”“幽”“繁阴”。
    17.C 18.D 19.D
    【解析】
    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第一组,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慎之又慎:非常谨慎的意思。此处强调需要特别谨慎,应用“慎之又慎”。
    第二组,迫不及待:形容心情十分急切,急迫得不能再等待。迫在眉睫: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此处形容气候危机十分紧迫,应用“迫在眉睫”。
    第三组,肆无忌惮:任意妄为,毫无顾忌、畏惧。肆意妄为:指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胡作非为。此处指人类毫无顾忌地破坏自然,应用“肆无忌惮”。
    第四组,各说各话:不同的人各自说出不同的话。自说自话:独自决定,不顾他人意见,自己说了算,自言自语。此处指对环境政策各人都在空谈,应用“各说各话”。
    故选C。
    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根据“数字孪生地球将为我们提供越来越准确的星球生态监测及未来场景预测”可知,应是“气象监测”(小)在前,“大数据更新”(大)在后,符合由小到大的逻辑顺序,排除AC;
    B.“随着”的宾语结构应该一致,而“越来越精确的气象监测”属于偏正结构,名词性质,“人类活动等大数据不断地更新”属于主谓结构,动词性质,结构混乱,排除B。
    D.“随着”的宾语均为偏正结构,突出“精确”和“更新”,正确。
    故选D。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划线句共有两处语病:
    一是语序不当,“提前进行预判,甚至清晰感知”应改为“清晰感知,甚至提前进行预判”,排除BC;
    二是成分残缺,“运转如何”应改为“运转状况如何”或“如何运转”,排除A。
    故选D。
    20.①中继轨道维持的问题 ②通讯保持畅通 ③能源持续供应的问题
    21.示例:①今年9月中旬至10月下旬,②因为环绕器受“日凌现象”的影响,③与地球通讯将中断,④所以“祝融号”会转入安全模式,暂停探测工作。
    【解析】
    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根据语段对环绕器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的具体阐述,可知环绕器必须“始终保持在中继轨道”才能承担中继通讯的角色,为此,在运行过程中,环绕器“进行了多次轨道维持”,因此横线①可概括为“中继轨道维持的问题”。
    第二处,根据环绕器的任务角色,可知横线②为中继轨道维持的目的“通讯保持畅通”。
    第三处,横线③根据“环绕器携带了2个太阳电池阵”及“优化调整器上的设备工作模式”等做法,可知这是为了解决“能源持续供应的问题”。
    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概括以及使用句式的能力。
    解答本题需抓住文段中的关键词、句,概括此段大意,然后运用因果关系的句子进行表述。本段中重要的信息点有发生时间“今年9月中旬至10月下旬”、事件结果“‘祝融号’会转入安全模式,暂停探测工作”、原因分析“环绕器受‘日凌现象’的影响,与地球通讯将中断”三个方面。
    其中“环绕器受‘日凌现象’的影响,与地球通讯将中断”是原因,“‘祝融号’会转入安全模式,暂停探测工作”是结果,使用表因果的关联词进行连贯即可。
    22.例文:
    赓续中国精神,发扬拼搏意志
    百年以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无数人以强大的精神意志谱写了新中国的华丽乐章。抗美援朝的战士们浴血奋战,最终战胜了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红旗渠的工人们艰苦奋斗,靠一双手打造了人民美好的未来。正是他们有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才开辟出一番新天地,创造出人间奇迹。我辈应发扬拼搏意志,赓续中国精神。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困境中逆流而上,靠的是顽强的意志。
    当病毒袭来,逆行的背影成了抗疫前线最美的风景。“我有电焊手艺,我愿意为建设火神山医院出一份力,有没有工资都无所谓。”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刘海龙不讲条件,不求回报,燃烧自己,奉献自己,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葆有“不要人夸颜色好”的淡然心态、“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气概和“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精神。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刘海龙在困难中受到国家帮助,国家有难,他也挺身而出,这正是中国精神、拼搏意志的真实写照和良好延续。
    浮舟沧浪,立马昆仑——隐姓埋名人,惊天动地事,凭的是坚定的信念。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于敏一生低调不喜功名,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从基础研究转向氢弹研究。核武器研制集体性强,需要隐姓埋名,长年奔波,这对一个已经崭露头角的青年科学家来说是很大的牺牲!从氢弹到原子弹,我国只用了两年八个月,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于敏用自己的顽强意志、坚定信念,赓续中国拼搏精神,终于“惊天动地”!
    披荆斩棘也无畏,江山不负英雄泪——更有他们,弘扬光荣传统,赓续中国精神。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逝去的是硝烟,不灭的是精神。南海潮涌,东方风来,春天的故事在希望的田野里铺展:故事里,有改革开放特区敢为人先;故事里,有回归的港澳游子团圆;故事里,有青藏铁路连接团结进步的桥梁;故事里,有奥运火炬点燃自信自强的烈焰……书写这些故事凭的正是中国精神,靠的正是顽强拼搏。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精神这束光,驱散了黑暗,将可爱的中国照亮。吾辈应赓续中国精神,发扬拼搏意志,以我之荣光,增辉家国!
    【详解】
    材料关键句:“当物质条件不足时,精神意志就更加重要!”此句明确回答了材料中的问题,直接确定了写作立意——精神意志;在肯定精神意志重要性的同时,又加上了一个大前提:“物质条件不足时”。在环境艰苦、物质落后、客观条件满足不了人的需要时,唯有依靠坚忍不拔、异于常人的精神意志才能死守苦熬、渡过难关、创造奇迹。
    材料中列举了志愿军取得胜利和林县人民建成红旗渠的感人史实,而如此伟大的奇迹都是在装备落后、物质匮乏的艰苦条件下创造的。他们依靠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如磐石的钢铁意志。写作时,首先要阐明精神意志的内涵:是相信胜利终会到来的坚定信心,是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顽强信念,是坚韧执着不懈追求的奋勇决心,是中华民族铁骨铮铮百折不挠的可敬人格……其次,要明确精神意志在客观条件不足时的巨大作用:支撑信仰、奋战事业、守护疆土、建设祖国、突破所有的“看似不可能”、实现一切的“天方夜谭”。最后,要明确情感方向,号召大家传承并弘扬中华民族愚公移山、努力进取的精神,锤炼意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立意】
    (1)风浪当前,尤须以精神对决、用意志较量。
    (2)逆境之中,惟坚定者不凡。
    (3)千难万险何所惧,钢铁意志炼真金。
    (4)精神汲取动力,意志开创奇迹。

    相关试卷

    2022届高三毕业班语文期末冲刺模拟新编训练卷14(北京专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毕业班语文期末冲刺模拟新编训练卷14(北京专用)(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第五段中,作者这样评价狄仁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三毕业班语文期末冲刺模拟新编训练卷14(北京专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毕业班语文期末冲刺模拟新编训练卷14(北京专用),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第五段中,作者这样评价狄仁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三毕业班语文期末冲刺模拟新编训练卷(北京专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毕业班语文期末冲刺模拟新编训练卷(北京专用)(解析版),共24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