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生物总复习14.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完美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生物总复习14.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完美课件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2-,-3-,-4-,-5-,-6-,-7-,-8-,-9-,-10-,考点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1.培养基(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 营养物质 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 营养基质 。 (2)成分:一般都含有水、 碳源 、 氮源 和无机盐,还要满足不同微生物生长对pH、 特殊营养物质 以及 氧气 的要求。 (3)分类: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 琼脂 即为固体培养基)。
2.无菌技术[连一连]
3.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及菌种的保藏(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步骤:计算→称量→溶化→ 灭菌 → 倒平板 。 (2)纯化大肠杆菌①原理:在培养基上将细菌稀释或分散成 单个细胞 ,使其长成单个的菌落,这个菌落就是一个纯化的细菌菌落。 ②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a.平板划线法:通过 接种环 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 连续划线 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b. 稀释涂布平板 法: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 梯度稀释 ,然后将 不同稀释度 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3)菌种的保藏方法①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 临时保藏 的方法。 ②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 甘油管藏 的方法。
二、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1.分离原理土壤中的细菌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合成 脲酶 。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有利于分解尿素的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将目的菌分离。 2.统计菌落数目常用方法有 稀释涂布平板法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3.细菌分离与计数的实验流程土壤取样→配制 培养基 →样品的稀释→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细菌的计数。
三、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1.纤维素酶 (1)组成: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它包括 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 。
2.菌种筛选 (1)方法: 刚果红染色法 。
即使用以 纤维素 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根据 是否产生透明圈 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3.筛选流程土壤取样:富含 纤维素 的环境 ↓选择培养:用 选择培养基 培养,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梯度稀释 ↓涂布平板:将样品涂布于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产生纤维素酶的菌落周围出现 透明圈
4.进一步鉴定(1)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进行 发酵产纤维素酶 的实验。 (2)测定方法一般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 葡萄糖 进行定量的测定。
考点一培养基及微生物的纯化培养技术
1.培养基的种类 (1)按物理性质分类
2.消毒与灭菌的比较
3.微生物接种的方法
4.平板划线操作的注意事项 (1)操作第一步即取菌种之前及每次划线之前都需要进行 灼烧 灭菌,划线操作结束后,仍需 灼烧 接种环,每次灼烧目的如下表。
(2)灼烧接种环,待其冷却后才能进行取菌操作,以免 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 (3)第二次及其以后的划线总是从 上一次划线末端 开始,以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渐 减少 ,最终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4)划线时最后一区不要与 第一区 相连。 (5)划线用力大小要适当,防止用力过大将培养基划破。
考向一 培养基的制备与无菌操作
1.(2015江苏四市调研)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是现代生物工程应用中的重要环节。图甲、乙是大肠杆菌分离和培养过程中部分操作和实验结果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甲所示的是制备固体培养基时的实验操作步骤之一,称为 。若用该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除考虑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 、 和渗透压等条件。 (2)培养大肠杆菌时,在接种前需要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对于固体培养基,应采用的检测方法是 。
(3)图乙是平板划线法接种操作示意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B→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找出图乙中两处错误的操作 、 (用字母表示)。
考向二 微生物纯化培养的综合应用
2.莠去津是一种含氮农药,在土壤中不易降解,为修复被其污染的土壤,可按下面程序选育能降解莠去津的细菌(目的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已知莠去津在水中溶解度低,含过量莠去津的固体培养基不透明)
(1)由图推断,从A瓶到C瓶培养的过程称为 ,目的是 。 (2)在将C瓶菌种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之前通常要进行 。将菌种接种到固体培养基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 法,从图中看本实验采用的是 (填“前者”或“后者”)。 (3)一段时间后,培养基出现无透明带和有透明带两种菌落,我们筛选的目的菌是 菌落中的细菌,该菌落生长所需的氮元素主要来源于 。 (4)为弄清固体培养基中的非目的菌落是来自C瓶菌种还是培养基,应如何设置对照组? 。
3.临床使用抗生素前,有时需要做细菌耐药实验。实验时,首先要从病人身上获取少量样本,然后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操作,以确定某致病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从样本中获取致病菌单菌落,可用 法或 法将样本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过选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 (2)取该单菌落,用 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在37 ℃培养箱中培养24 h,使其均匀生长,布满平板。
(3)为了检测该致病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将分别含有A、B、C、D四种抗生素的滤纸片均匀置于该平板上的不同位置,培养一段时间后,含A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A ;含B的滤纸片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B ;含C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比含A的小,说明 ;含D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也比含A的小,且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在排除杂菌污染的情况下,此菌落很可能是抗生素D的 。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为达到抗菌目的,最好应选用抗生素 。
考点二微生物的筛选和计数
1.筛选菌株(1)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 条件 (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 其他微生物 的生长。
2.几种典型微生物的筛选方法(1)培养基中加入 青霉素 可以分离出酵母菌和霉菌。 (2)培养基中加入 高浓度的食盐 可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 (3)培养基中缺乏 氮源 时,可以分离固氮微生物。 (4)当培养基的某种营养成分为特定化学成分时,也具有分离效果。如当 石油 是唯一碳源时,可以抑制不能利用石油的微生物的生长,使能够利用石油的微生物生存,达到分离能消除石油污染的微生物的目的。 (5)改变微生物的培养条件,也可以达到分离微生物的目的。如将培养基放在 高温 环境中培养,能分离到耐高温的微生物。
3.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①原理:利用特定 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 ,在显微镜下统计一定容积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 ②方法:用计数板计数。 ③缺点:不能区分 死菌与活菌 。 (2)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 ①原理: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 菌落数 ,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②操作:设置 重复组 ,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 30~300 的平板进行计数。 ③计算公式: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 (C÷V)×M ,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
考向一 微生物的分离、鉴定与计数
1.(2014全国Ⅱ卷)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 ;然后,将1 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 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 。 (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 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 。
(3)下图A和B中, 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
(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 的含量,同时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 的利用率。
考向二 富集培养分离微生物
2.(2014全国Ⅰ卷)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 分解成 。 (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 色复合物。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 。 (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
注:“+”表示有,“-”表示无。据表判断,培养基甲 (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培养基乙 (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
1.无菌操作技术包括消毒和灭菌。消毒包括煮沸消毒、巴氏消毒、化学药剂消毒和紫外线消毒等;灭菌包括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2.培养基的制备包括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等步骤。平板冷却凝固后,倒置平板的目的是防止培养皿盖上的水滴滴入培养基造成污染。3.大肠杆菌的纯化方法包括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要求多次划线,稀释涂布平板法要求菌液要充分地稀释。4.微生物的计数要求每个稀释度制作多个平板,并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计数。 5.尿素分解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都运用了选择培养基,前者所用的培养基中尿素是唯一的氮源,后者所用的培养基中纤维素是唯一的碳源。
辨析分解尿素的细菌及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1)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分析①统计的菌落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因此,统计结果一般用菌落数而不是用活菌数来表示。②在同一稀释度下,至少对3个平板进行计数,然后求出平均值,并根据平板所对应的稀释度计算出样品中细菌的数目。如果某个平板的菌落数与其他差别甚远,说明对该平板的操作出现失误,应舍弃。
(2)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分析该实验应先用选择培养基,再用鉴别培养基。①选择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以纤维素为碳源和能源的微生物可以正常生长,而其他绝大多数微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同时利用液体培养基能使营养成分充分消耗,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②鉴别培养基中含琼脂,为固体培养基,因为要在培养基上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1.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2015江苏卷,19B)(×)2.培养基中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四种成分。 (×)3.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2015江苏卷,19C)(×)4.在配制培养基时,除满足营养需求外,还应考虑pH、氧气及特殊营养物质的需求。 (√) 5.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入侵,获得纯净的培养物。 (√)
6.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 (√)7.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成氨和CO2。(2015海南卷,4B)(√)8.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若指示剂变蓝,则说明筛选到分解尿素的细菌。 (×)9.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计数,应选择有30~300菌落数的平板。(2015四川卷,3D)(√) 10.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常用刚果红染色法,可根据颜色反应进行直接筛选。 (√)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生物总复习12.1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完美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固考基·双基体系优化,研考点·重点难点探究,活菌计数,化学物质,特殊需求,指示剂,梯度稀释,稀释度,菌落特,纤维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生物总复习11.2细胞工程完美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固考基·双基体系优化,研考点·重点难点探究,杂交瘤,特异性抗体,悟高考·真题演练,课时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生物总复习1.1走近细胞完美课件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1讲走近细胞,-4-,-5-,-6-,-7-,-8-,-9-,-10-,-11-,-1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