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高考政治一轮考点精选练习 全套(含详解)
2022年高考政治一轮考点精选练习26《我们的中华文化》(含详解)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政治一轮考点精选练习26《我们的中华文化》(含详解),共7页。
2022年高考政治一轮考点精选练习26《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 、选择题1.《竹书纪年》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史书,是现今所知中国史学最早的一部具有通史性质的编年体史书。该书原称《纪年》,亦称《古文纪年》《汲冢家纪年》等,北魏郦道元注《水经》引该书时以“纪年”与“竹书”连用,方有《竹书纪年》之称。这体现了史书典籍( )①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③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④是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经验的具体体现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方言迥异、有“十里不同音”之说。但借助统一的文字,“语不同音”的中国人照样可以进行交流。千百年来,“书同文”与“语不同音”一直相安无事地并存。这种现象表明( )①语言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不是统一的②中国的区域文化具有多样性③区域文化包含了中华文化的共性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我国探月活动的成功,可以说是以科学技术的成就续写传统文化中“奔月”理想的佳话。这种渗透在科技探索活动中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 )①凝聚着自信自尊,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体现着与时俱进,是进行科学技术探索的主要精神动机 ③蕴涵着美好憧憬,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 ④充溢着浩然正气,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2017年8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的传承人李爱珍、马静精心创作的“冰裂梅纹捧盒”“百子图铜胎大碗”“夔龙纹大茶盘”“关圣帝君摆件”等螺钿漆器作品,入选第三届山西文博会。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 )①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增强了中华文化的时代性特征③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④是中华之瑰宝和民族之骄傲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甲骨文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记录和反映了商代的政治和经济情况。其用笔线条严整瘦劲,曲直粗细均备,笔画多方折,显示了稳定的格局。甲骨文是( )①文化中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②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③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见证④中国古人社会实践的产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孔子学院被誉为“中国最好最妙的出口产品”,妙就妙在中方不唱“独角戏”,而与外方共唱“二人转”:我方主导、民间运作、中外合作、互利互享,中外高校、中小学“结对”办学,中方院长、外方院长携力推进,“融入外国主流”。可见,孔子学院的成功是基于( )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②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是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前提和基础③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④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和随之带来的软实力的提升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7.第十三届全运会将于2017年9月在天津市举行。其中会徽由书法字“津”“13”“张开双臂的人形”和“海河”等元素构成,呈“火炬”造型,取名为“奔向未来”。吉祥物取名为“津娃”,取材于天津杨柳青年画,并与现代卡通形象进行了有机整合,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天津特色。全运会会徽和吉祥物的设计表明( )①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民族性③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在继承的过程中发展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儒家思想是我国古代的主流思想。西汉时期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学派的思想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唐代在儒家思想中又渗透了佛教思想,宋代理学则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思想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这主要说明了( )A.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能够做到兼收并蓄B.中华传统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C.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儒家思想的力量D.我国的各种文化流派最终会融为一体 9.中国人的姓氏既是家族血脉传承的符号,也是中国人利用汉字形音义的韵味传承中华文化的独特方式。2017年3月23日召开的“中国姓氏文化研讨会”,主题是“挖掘姓氏文化的当代价值”。对这一主题认识正确的是( )①认祖寻根的姓氏文化能够凝聚中国人的家族信仰和民族认同感②姓氏文化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③姓氏文化是时代文化特征的一种反映并随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④对姓氏文化的研究和挖掘有利于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约在公元前14世纪时期,殷商后期的“表意符号”演变成了比较定型的“甲骨文”,它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直到今天,各种字体纷纷诞生,综艺体、整块体、浮云体、变体等等,这是祖国文化繁荣的具体表现,也是汉字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这说明( )①汉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②汉字是中华文化得以延续的根本原因③汉字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着巨大作用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可为各族人民所通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迄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它那金声玉振的小小笙簧和刚直劲节的紫竹笙苗、那“直而不居,曲而不兆”的独特音色,承载了“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成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材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 )A.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B.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
C.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绝对稳定性
D.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12.中华文化自古就是以开放性姿态融合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而丰富起来的。中华文化“能不它化而自存”,故文明绵延未断;“能化它而相存”,故能教化四边;“能和而不同而共存”。这主要体现出中华文化的( )A.源远流长 B.博大精深 C.包容性 D.民族性 13.徽州(现黄山市)多山富水,道光《徽州府志》有载:"东有大鄣山之固,西有浙岭之塞,南有江滩之险,北有黄山之峻。"自汉末至唐宋,曾有3次大的人口迁徙,不少中原地区的缙绅仕宦移民徽州,使中原文化在此积淀,与徽州土著山越人文化交融,重新打造出自身特色的徽州文化。这表明( )①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文化②中华文化具有很大的包容性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同样是元宵节,南北风俗差异非常大。南方多涝,而龙是主宰风雨的神物,因此耍龙灯是南方主要的元宵习俗;北方多旱,且古代多为王权所在,所以北方元宵更流行舞狮。这体现出( )A.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D.不同地域文化渐趋融合 15.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迄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它那金声玉振的小小笙簧和刚直劲节的紫竹笙苗、那“直而不居,曲而不兆”的独特音色,承载了“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成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材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 )A.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B.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
C.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
D.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二 、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文化自信,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之后的自信,也是尊重文明多样性基础上的自信。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借鉴而形成的文明。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向西域传播了中华文化,也引进了西域的文化成果。在唐代与中国交好的国家达70多个,促进了中华文化远播世界,也促进了各国文化和物产传入中国。明代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明末清初,欧洲的天文学、医学等知识纷纷传入中国,开阔了中国人的知识视野。之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更是频繁展开,这其中有冲突、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的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根据材料,请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分析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
0.2022年高考政治一轮考点精选练习26《我们的中华文化》(含详解)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1.答案为:C;解析: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是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经验的具体体现,①④符合题意;文字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②排除;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③说法错误。本题选C。 2.答案为:C解析:语言文化的内容与形式可以做到统一,①不选;“十里不同音”说明中国的区域文化具有多样性,②正确;“语不同音”的中国人借助汉字照样可以进行交流,这说明区域文化包含了中华文化的共性,③正确;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不选。 3.B 4.答案为:B;解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民族性特征,但不具有时代性特征,故②错误;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丰富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故应排除③;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 5.答案为:D;解析:文字是文化中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故应排除①;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故应排除②;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D。 6.答案为:B解析:“我方主导、民间运作、中外合作、互利互享”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也就是具有包容性,也是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表现,①③正确。增强文化竞争力,是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前提和基础,所以②不选;材料中未体现综合国力的提升,所以④不选。 7.答案为:D解析:只有优秀文化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故①错误;文化应该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故③错误;题干会徽和吉祥物的设计取材中国书法、天津杨柳青年画,体现出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和区域性,这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表现,故②④正确。 8.A 9.答案为:B解析:材料中召开的“中国姓氏文化研讨会”主题是“挖掘姓氏文化的当代价值”,表明认祖寻根的姓氏文化能够凝聚中国人的家族信仰和民族认同感,对姓氏文化的研究和挖掘有利于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①④符合题意。不能笼统说姓氏文化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姓氏文化要具体分析,②错误;姓氏文化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属于传统文化特征的反映,而不是时代文化特征的反映,③错误。 10.答案为: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汉字的演化及其作用,①③符合题意,故选B。②中“根本原因”夸大了汉字的作用,排除。④的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1.D 12.答案为:C解析:“中华文化自古就是以开放性姿态融合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而丰富起来的”,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不选。 13.D 14.B 15.D解析:本题考査传统文化。笙的“和”“德”“清”“正”是 —种美学精神,这种优秀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D项正确。 材料强调笙所承载的美学精神,并未体现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A项排除。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C项排除。 二 、非选择题16.答案为: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我们应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我们应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反对文化霸权主义。解析:首先,明确知识范围,即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如包容性的内涵等。其次,明确解答方向,即分析树立文化措施,而且是围绕着文化自觉来分析措施,如从内涵中变通出来的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再次,要结合材料对答案要点进行细化表述,如处理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战2023高考】政治考点全复习——考点27《我们的中华文化》精选题(含解析)(人教版),文件包含备战2023高考政治考点全复习考点27《我们的中华文化》精选题解析版人教版docx、备战2023高考政治考点全复习考点27《我们的中华文化》精选题原卷版人教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政治一轮考点精选练习25《文化创新》(含详解),共7页。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政治一轮考点精选练习21《文化与社会》(含详解),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48亿元,比上一届增长1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