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1.6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展开《有理数乘方 第二学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沪科版七年级(上)义务教育课程第1章第6节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已经掌握有理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以后进行学习的。它是建立在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各种运算的意义及法则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性运算。它是本章的重点之一,是以上各种运算的继续和发展,对学生运算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初中数学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并掌握了非负有理数的意义,对应用非负有理数表示生活中的量比较熟悉,能熟练地掌握非负有理数的四则运算及运算律,能规范条理的表达出运算过程,初步具有了有条理地思考和书面表达的能力,这些都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七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估计学生对运算符号的处理会出错,所以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动手,在运算前重点关注算式中的加减运算符号,先将算式分割成若干部分,在每一部分中先决定符号,再按正常顺序进行运算,以提高运算的准确率。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熟练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并运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进行运算。
(2)运算过程中合理使用运算律。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算能力。
(2)培养学生在计算前认真审题,确定运算顺序,计算中按步骤审慎进行,并养成验算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按照有理数的运算顺序进行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1、运算过程中的符号处理
2、在正确运算的基础上,适当地应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参与,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 在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哪些运算?
都分别是什么内容?(让学生重新记忆之前的内容,加深印象。)
二、自主探究:
(教师补充: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并动手解决问题。最后学生自我总结归纳,得出计算的顺序
三、新课讲授:
(一)新课讲解
例1:
解:
=
=18-1
=17
例2:
解法一:
=
=-11
解法二:
=
=
=-11
(师生共同完成)
巩固练习:
(1)
(2)
(3)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定三名学生到黑板板书。待学生板书完成后,教师进行评析。)
四、测评提升:
(1)
(2)
(3)
(①鼓励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②完成后与同桌互相对照结果③教师板书解析运算过程,与学生进行对照)。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进行运算时,要注意哪些地方呢?
1、要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运算,按从左往右顺序进行计算。
2、要注意符号的变化,先确定符号,再计算数值。
在运算中,可以运用各种运算律,简便计算过程。
(通过引导,让学生大胆发言,交流心得)
初中1.6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1.6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设计,共2页。
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1.6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1.6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设计,共3页。
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章 有理数1.6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章 有理数1.6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