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综合集训16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综合集训16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含解析,共8页。
[2021·台州模拟]浙江台州市分布着国内罕见的珊瑚岩景观,是典型的火山熔岩地貌(左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珊瑚岩的物质来自于 ( )
A.地壳B.地幔
C.地核D.岩石圈
2.该珊瑚岩形成的主要过程与右图中序号直接相关的是 ( )
A.①B.②
C.③D.④
[2021·西安市模拟]读图,回答第3题。
3.上图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 )
A.岩浆岩、褶皱B.沉积岩、褶皱
C.岩浆岩、断层D.沉积岩、断层
[2021·东北三省三校联考]下图为某海底沉积地层上表面等高线(单位:米)图。据此完成4~5题。
4.据图推测,最不可能发现石油的区域是 ( )
A.甲B.乙
C.丙D.丁
5.若该海域水深为500米,则到达该沉积地层的最小钻井深度可能是 ( )
A.100米B.130米
C.630米D.820米
B真题汇编
[2020·北京卷,3~4]某同学参加化石保护性发掘的实践活动。下图为该同学手绘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最可能发掘出化石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2.图中( )
A.断层形成晚于褶皱
B.甲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而成
C.山峰是由背斜形成
D.乙处煤层因沉积作用厚度大
[2019·海南卷,14~15]2019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据此完成3~4题。
3.该钻井( )
A.未穿透地壳B.深达莫霍面
C.已穿透岩石圈D.即将穿透地幔
4.该钻井深达8500多米表明当地拥有深厚的( )
A.侵入岩B.喷出岩
C.变质岩D.沉积岩
[高考全国卷]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回答第5题。
5.K岛处于(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2018·海南卷,14~15]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据此完成6~7题。
6.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B.岩层褶皱
C.风沙侵蚀D.岩层断裂
7.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 )
A.喷发物质差异B.冷凝环境差异
C.外力侵蚀差异D.地壳运动差异
[2018·北京卷,4]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第8题。
8.图中( )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2018·天津卷,3]读图文材料,回答第9题。
9.依据上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年降水量的差异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
C.植被覆盖率不同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
[2017·江苏卷,5~6]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B.乙丙甲
C.丙乙甲D.丙甲乙
11.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
A.1B.2
C.3D.4
12.[2020·全国卷Ⅱ,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如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
(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断裂发育的原因。(6分)
(2)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4分)
(3)说明图示区域金矿石出露较多的原因。(6分)
(4)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8分)
综合集训16
A 模拟精选
1~2.解析:第1题,珊瑚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形成的,而岩浆来自上地幔的软流层,故B正确。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所有岩石都可以转化为丙,因此丙为重熔再生作用(④)形成的岩浆,甲为冷却凝固(①)形成的岩浆岩;乙为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及固结成岩过程(②)形成的沉积岩,变质岩为在高温、高压等变质作用(③)下形成的。故A正确。
答案:1.B 2.A
3.解析:由图可知,该地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应该属于沉积岩。图中岩层向同一个方向倾斜,应该是岩层受力挤压所致,因此,其地质构造应该为褶皱。故本题选B。
答案:B
4~5.解析:第4题,图中显示丙处等高线数值低于周边,说明丙处岩层向下弯曲,地质构造上属于向斜;而石油一般分布在背斜部位,则丙区域最不可能发现石油。第5题,图中丁处岩层上表面海拔最高,且位于海平面以下600~650米;海底深度为500米,则该处岩层上表面与海底高差为大于100米、小于150米,故B正确。
答案:4.C 5.B
B 真题汇编
1~2.解析:第1题,沉积岩中含有化石。结合图例可知,①和④是花岗岩,②是安山岩,三者都为岩浆岩,不可能发掘出化石,A、B、D错。③是砂岩,为沉积岩,可能发掘出化石,C正确。第2题,结合图例可看出,乙处岩层出现弯曲为褶皱,褶皱的岩层都出现了断层,说明断层形成晚于褶皱,A正确。图中甲处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没有经过变质作用,B错。图中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C错。乙处煤层因断层作用厚度大,D错。所以选A。
答案:1.C 2.A
3~4.解析:第3题,地球的内部结构分层中,莫霍面以上为地壳,莫霍面往下到古登堡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大陆上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钻井深8588米”,可见未穿透地壳,也未达莫霍面,故A正确,B错误。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钻井既然未穿透地壳,当然更不会穿透岩石圈,也不会即将穿透地幔,故C、D错误。第4题,油气资源多储藏在沉积岩中,油气钻井深达8500多米,说明当地拥有深厚的沉积岩,正确答案为D,A、B、C错误。
答案:3.A 4.D
5.解析: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线经过马来群岛南缘,K岛位于此线北侧。
答案:C
6~7.解析:第6题,图中显示X区和Y区岩层性质相同,只是位置有高低,岩层中有断裂面且同一岩层沿断裂面错开,应为内力作用所致,故D正确,A、C错误。图中岩层没有弯曲形变,因此不属于褶皱,故B错误。第7题,图中X区和Y区地下岩层沉积序列(泥岩、砂岩和砾岩)和厚度接近相同,说明两区在地质历史上的沉积环境相似,因此X区和Y区地表的玄武岩层在形成初期厚度应基本一致,当前厚度存在差异的最可能原因是Y区海拔高于X区,再加上Y区地表起伏大于X区,外力侵蚀作用更为强烈,故C正确。X区和Y区均为玄武岩,玄武岩属于喷出岩,因此两区喷发物质、冷凝环境差异、地壳运动差异应相似或相同。故A、B、D错误。
答案:6.D 7.C
8.解析: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甲处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物质来源于地幔中的软流层,A项错误;读图可知,甲在丙之后,断层在丙之前,故甲在断层之后,B项错误;乙在岩浆岩附近,高温高压下易变质,C项正确;溶洞景观由流水溶蚀作用造成,D项错误。
答案:C
9.解析:结合图例可知,甲地对应的地下岩石为砂岩,质地坚硬不易侵蚀;乙地对应的地下岩石为页岩,位于向斜外侧,受张力易被侵蚀;丙地对应的地下岩石为石灰岩,易与水产生化学反应,形成喀斯特地貌。三地地貌差异主要是由岩石种类不同造成的,D对。甲、乙、丙三地相距较近,皆位于我国广西境内,年降水量差异并不明显,A错;根据地下岩层弯曲状况,甲、乙皆位于向斜的左侧,B错;植被覆盖率大小对地貌的形成影响较小,且甲、乙、丙三地植被覆盖率大小无法判断,C错。
答案:D
10~11.解析:第10题,断层乙上方岩层形成的时间晚于断层。岩浆岩丙的形态反映出,岩浆活动侵入断层乙所在岩层及其上方岩层,说明岩浆岩丙形成晚于断层乙。甲岩层形成晚于丙。因此选项B正确。第11题,褶皱是岩层受挤压发生的弯曲变形。沉积岩岩层形成之初一般是水平的,若发生倾斜则判断其可能受挤压形成褶皱。同一次褶皱形成过程中,同一区域岩层弯曲变形倾斜的角度保持一致。若发生岩层倾角不一致的情况,则可能出现多次褶皱过程。所以,图中乙所在左下角岩层为一次褶皱过程,甲所在右上角岩层为另一次褶皱过程。
答案:10.B 11.B
12.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位于横断山区,是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向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构造运动活跃。该区域断裂发育主要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强烈挤压碰撞造成的。第(2)题,本题可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该地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板块挤压碰撞,断裂发育,断裂沿线岩石破碎;该地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地表岩石破碎地带易受流水侵蚀形成河谷,发育河流。第(3)题,由材料可知,金矿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该地区在地壳缓慢上升过程中,断裂发育,河流不断下切,形成山河相间、山高谷深、纵列分布的地貌特征,河谷(河床)两岸众多岩层出露,金矿石出露的概率增大、空间范围增大。第(4)题,可结合上题分析,从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等角度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
答案:(1)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图示区域处于从青藏高原(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向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构造运动活跃。板块(地壳)运动的压力超过这里岩石的承受能力,断裂发育。
(2)断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流水侵蚀,发育河流。
(3)金矿与断裂空间分布一致。图示区域山高谷深(地壳抬升,河流深切),河谷出露的岩层较多,金矿石出露的概率增大;河流较多,金矿石出露的空间范围增大。
(4)金沙江及其支流两岸出露的金矿石,在外力作用下风化,或崩塌、破碎,随流水进入金沙江。金沙江比降大,水流急,搬运能力强,磨蚀矿石,使矿石进一步破碎。当河流流速减小时,河水挟带的金在河床不断沉积、富集,形成沙金。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讲 内力作用(讲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表形态的塑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综合集训9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含解析,共8页。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综合集训7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含解析,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