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课标版2022版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3课时多彩的消费教案

    课标版2022版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3课时多彩的消费教案第1页
    课标版2022版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3课时多彩的消费教案第2页
    课标版2022版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3课时多彩的消费教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课标版2022版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3课时多彩的消费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课标版2022版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3课时多彩的消费教案,共11页。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家庭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
    2.恩格尔系数降低,表明人们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的比例下降,生活水平提高。(✕)
    3.大学生李某要求贫困的父母为其配备多数同学都在使用的苹果手机,这是受从众心理的影响。(√)
    4.理智的消费者应该避免从众消费。(✕)
    5.同一个消费行为就是由某一种消费心理引发的。(✕)
    6.适度消费是根据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家庭收入的多少合理进行消费。(✕)
    考点一 消费及其类型
    典例1 (2020课标Ⅲ,14,4分)近年来“电商+直播”模式迅速兴起,电商平台提供渠道和技术支持,电视台主播、影视明星、企业家等通过视频直播以折价让利、实时交流、实物展示等方式推销产品,带动了销售增长。与传统电商相比,“电商+直播”的优势在于( )
    ①借助网络平台,节约营销费用
    ②缩短交易环节,加速商品流通
    ③通过演示与互动,激发购买欲望
    ④利用名人效应,将“粉丝”转化为顾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与传统电商相比,“电商+直播”模式下,电视台主播、影视明星、企业家等通过视频直播推销商品,与顾客互动,激发了顾客的购买欲望,③符合题意。“电商+直播”利用名人效应,将“粉丝”转化为顾客,④符合题意。①中“节约营销费用”不是这一模式的优势,排除;这一模式也没有缩短交易环节,②排除。故选D。
    时政微词
    夜间经济
    城市夜间经济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夜市,而是一种基于时段性划分的经济形态,一般指从当日下午6点到次日凌晨6点所发生的三产服务业方面的商务活动。滴滴首席出行安全官表示,夜间经济是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市经济在第二时空的进一步延伸。
    夜间经济能带动购物、餐饮、文化、娱乐、观光、旅游、健身、交通等多行业的发展,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同时,夜间经济还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就业岗位,极大地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因此,夜间经济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城市的重视。
    典例2 (2019课标Ⅱ,14,4分)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 853元,同比增长6.2%;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0%;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6.2%,比上年提高17.4个百分点;基本必需品消费支出占比下降,通讯器材类和化妆品类的消费支出分别同比增长11.7%和13.5%。上述信息表明( )
    ①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
    ②居民消费结构改善,恩格尔系数下降
    ③消费品供给丰富,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④高档品消费增加,居民消费趋于理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2018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6.2%,由此可见,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①正确。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基本必需品消费支出占比下降说明恩格尔系数下降;从基本必需品消费支出占比下降、通讯器材类和化妆品类的消费支出同比增长,可知居民消费结构改善,②正确。产业结构是指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材料中不涉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不涉及消费品供给情况,③不符合题意。通讯器材类和化妆品类的消费支出同比增长,并不意味着高档品消费的增加,材料信息不足以支撑“居民消费趋于理性”这一结论,④排除。
    考点二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名师点睛 从众心理与攀比心理的区别
    (1)实质不同:从众心理的实质是“从”,消费者受到别人的意见和行为的影响,出现“随大流”的现象;攀比心理的实质是“攀”和“比”,是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者模仿高收入阶层的消费方式。
    (2)目的不同:从众心理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是缺乏主见的表现;攀比心理的目的是炫耀。
    (3)对待它们的态度不同:从众心理消费可以“从”,但不能盲从;攀比心理是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不能“攀”和“比”。消费心理具有复杂性,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个人经历都会影响个人的消费心理,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多种心理综合影响消费行为。
    教材纵横 消费观念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目前,我国消费正在转型,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逐渐成为主流,人们对产品质量安全、创新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为我国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典例1 (2020辽宁锦州一模,15)科技发展日新月异,5G时代迎面而来。5G时代,普通人先接触到的可能是4K、8K直播,VR、AR游戏等,体验“全场景”“沉浸式”效果。5G网络还能促进车联网、无人驾驶、远程医疗手术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5G网络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路径正确的是( )
    ①企业运营成本下降 ②网络速度提高
    ③生活质量提升 ④消费转型升级
    ⑤企业运营盈利增加 ⑥研发力量提高
    A.①→⑤→⑥ B.②→④→③
    C.①→⑥→③ D.②→⑤→④
    答案 B 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5G网络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对消费者生活的影响而言,能提高网速,促进消费转型升级,②排在首位,④排在第二位。“消费转型升级”排在“生活质量提升”之前,④排在③之前。①⑤⑥不属于对消费者生活的直接影响,排除
    典例2 (2020辽宁大连高三月考,14)太原市民郭女士通过智能生活垃圾分类箱扫描二维码领取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袋,她将最近积攒的四五个饮料瓶和废旧报纸分类进行投放。刷卡、扔垃圾、查询积分……转眼“吐”出来的就是饮料。这一“互联网+回收”的模式( )
    ①决定消费方式,提升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②倡导循环经济理念,提升公众环保意识
    ③创造消费动力,引导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④创新商品价值实现方式,促进绿色消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消费的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互联网+回收”和“绿色兑换”模式属于消费方式,不是生产方式,与提高消费质量和水平无关,也不能为消费创造动力,①③排除。材料中的绿色消费模式倡导的是循环经济理念,有利于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创新商品价值实现方式,促进绿色消费,②④正确。
    选择题
    1.(2021湖北武汉部分重点高中质量检测,3)2020年4月至7月,武汉市财政陆续向全体在汉人员投放5亿元“武汉消费券”,可在餐饮、商场、超市(便利店)与文体旅游消费时抵扣使用。发放消费券可以助推当地经济发展,其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
    ①提升居民消费意愿 ②带动社会总需求回升
    ③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④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⑤抵扣居民部分消费支出
    A.⑤→③→①→④ B.③→①→②→④
    C.⑤→①→②→④ D.①→⑤→④→②
    答案 C 由“发放消费券可以助推当地经济发展”这一信息,可以确定传导路径的逻辑起点为发放消费券,逻辑终点为当地经济发展,而实体经济才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因此④应放在最后一项。得到消费券的居民在消费时可以用其抵扣部分消费支出,消费意愿有所提升,有助于带动社会总需求的回升,从而拉动当地经济发展,故正确的路径应为:⑤→①→②→④。消费券只有在居民消费时才能使用的,不属于“可支配收入”,因此发放消费券并不直接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所以③不在传导路径中。
    2.(2021安徽蚌埠第一次质量监测,3)若把居民家庭所需的生活资料分为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两大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地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引起两类消费品需求的变动情况如下表所示:
    下列对表中信息分析合理的是( )
    ①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为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奠定了基础
    ②高档耐用品消费增加反映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③高档耐用品在总消费中的占比上升是消费升级的体现
    ④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同步增长落实了共享发展的理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表格显示,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居民人均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消费支出也在增加,这体现了居民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①符合题意。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高档耐用品的消费增加只反映了需要的变化,没有涉及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②不符合题意。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生活必需品消费的占比会下降,高档耐用品消费占比会增加,③符合题意。共享发展,要求人民更公平共享发展成果,单纯的人均收入和消费增长不能体现公平,④与题意不符。
    3.(2021吉林长春一模,5)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多地农特产品出现滞销现象,政府官员纷纷为当地农特产品代言带货,原有的蔬菜大棚摇身变成直播间,架起田间地头和消费市场的桥梁,掀起一股新零售消费热潮。政府官员直播带货产生积极效应的传导路径是( )
    ①以政府信誉助力农特产品销售
    ②政府主导农特产品销售
    ③挖掘潜在的消费市场需求
    ④拓宽消费渠道,助力消费扶贫
    ⑤促进消费回补,产销对接
    ⑥提振农民信心,提升经济效益
    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④
    C.①→③→④→⑥ D.②→④→⑤→⑥
    答案 A 农特产品的销售应该由市场决定而非政府主导,②错误;政府官员直播带货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但并未拓宽“消费”渠道,且与扶贫无必然联系,④错误;政府官员直播带货是以政府信誉助力农特产品销售,进而挖掘潜在的消费市场需求,促进消费回补,产销对接,从而达到提振农民信心,提升经济效益的目的。故正确的传导路径应为①—③—⑤—⑥。
    4.(2021江西南昌摸底测试,4)2019—202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据此推断出2020年前5个月,我国( )
    ①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逐渐降低
    ②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减弱
    ③社会消费品零售规模逐渐扩大
    ④疫情对社会消费的冲击正不断减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从表中可以看出,2020年前5个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率在增加,这说明社会消费品零售规模逐渐扩大,疫情对社会消费的冲击正不断减弱,③④正确。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材料没有体现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逐渐降低,①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在增强,②说法错误。
    5.(2020安徽皖江名校联盟第一次摸底,3)王军与妻子都在上海一家国企上班,收入稳定,两人通过银行按揭的方式购买了一套房子。春节假期,两人租赁了一辆旅游车带上双方老人去三亚旅游。对上述材料中王军一家的消费行为,依次判断正确的是( )
    A.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贷款消费
    B.发展资料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C.贷款消费、租赁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D.生产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贷款消费
    答案 C 两人通过银行按揭的方式购买了一套住房,属于贷款消费;两人租赁了一辆旅游车属于租赁消费;带上双方老人去三亚旅游,属于享受资料消费。因此,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发展资料消费,A、B、D不符合题意。
    6.(2020江西南昌摸底,1)很多人通过得到、喜马拉雅、知乎等平台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然后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去学习和增长知识。2018年我国知识付费用户达2.92亿人,同时知识付费产业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张。这表明( )
    ①互联网为知识实现价值提供了平台
    ②通过付费分享创造了知识产品的价值
    ③知识因为能满足人的精神需要而具有价值
    ④为知识付费反映人们不只满足于生存资料消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很多人通过得到、喜马拉雅等平台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并进行付费学习,说明了互联网为知识实现价值提供了平台;为知识付费也更多地反映了人们的精神需求,①④正确。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付费分享本身不能创造价值,②错误。知识因交换才具有价值,而不是因为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才有价值,③错误。
    7.(2021湖北荆州中学月考,4)2020年4月6日,央视新闻“谢谢你为湖北拼单”公益行动首场带货直播开播,累计观看次数1.2亿人次以上,共售出总价值4 000多万元的商品。15日,湖北省30个县的县长“直播带货”,为当地优质产品“代言”。“直播带货”( )
    ①顺应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刺激了消费欲望
    ②减少商品流通环节,降低了消费成本
    ③依托线上消费方式,降低了恩格尔系数
    ④增加了新的消费对象,降低了消费体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直播带货”顺应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刺激了消费欲望,减少了商品流通环节,降低了消费成本,有利于货物促销,①②符合题意。“直播带货”依托线上消费方式扩大需求量,但不能降低恩格尔系数,③错误。“直播带货”依托线上消费方式有利于提高消费体验,而不是降低消费体验,④错误。
    8.(2020湖北黄冈9月新起点考,11)近年来,针对大学生的诈骗案件频发,也屡屡曝出大学生巨额借贷无法偿还的新闻。某项调查显示,超半数大学生认为“不欠债、不贷款才是最好的消费方式”。下列对此观点评价正确的是( )
    ①是一种科学、理性的消费观,有利于降低生活风险
    ②否定了适度举债对提高个人消费水平和质量的意义
    ③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作为没有收入支撑的大学生不宜介入
    ④是否贷款消费要充分考虑自身经济承受能力,防止消费走向极端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 C 材料中大学生的观点全盘否定了贷款消费,忽视了在自身经济偿还能力范围内的借贷,有利于提高当前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①不选;贷款消费不等于超前消费,在自身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内的贷款消费,不属于超前消费,③错误;②④表述正确。考情分析
    考点展示
    核心素养
    2019课标Ⅱ·14
    1.消费及其类型:(1)影响消费的因素;(2)消费类型;(3)消费结构
    1.科学精神:以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为背景,考查消费与生产的关系,引导考生理解事物之间存在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2.政治认同: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改善为背景,结合新发展理念,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2020课标Ⅲ·14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消费心理;(2)消费行为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及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
    经济发
    展水平
    生产决定消费,生产水平的高低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努力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
    居民
    收入
    当前可支配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总量就越大;反之,人们当前可支配的收入越少,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小
    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就业,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努力增加居民的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未来收入预期:对于未来收入,如果人们有非常乐观的预期,那么预支将来收入进行消费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反之,预期未来收入减少,人们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
    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解除人们当前消费的后顾之忧
    收入差距: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重视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物价
    水平
    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物价上涨,货币的购买力降低,人们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降,货币购买力提高,人们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
    要加强国家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消费
    观念
    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会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消费观念超前,会增加当前消费;消费观念滞后,会节制当前消费
    消费者要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者要适度消费、理性消费,在预期收入稳定和有偿还能力的前提下,可适当考虑贷款消费

    消费类型的划分
    划分依据
    类型
    特点
    消费目的
    生存资料消费
    较低层次,最基本的消费
    发展资料消费
    提高自身素质,全面发展
    享受资料消费
    身心愉悦,丰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交易方式
    贷款消费
    预支未来收入,满足消费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租赁消费
    所有权不变更,使用权暂时转移

    区分四种消费心理
    特点
    评价
    从众
    心理
    仿效性
    重复性
    盲目性
    利:健康的、合理的从众心理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如绿色消费带动绿色产业的发展
    弊:不健康的、不合理的从众心理不利于经济良性发展,对个人生活也不利
    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求异
    心理
    与众不同
    标新立异
    利:展示个性,也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
    弊:代价大,社会可能不认可
    态度: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攀比
    心理
    夸耀性
    盲目性
    弊: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
    态度:是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坚决反对
    求实
    心理
    符合实际
    讲究实惠
    利:理智的消费心理,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都有利
    态度:理智的消费心理,值得提倡
    消费心理
    企业经营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顺应消费潮流,抓住机遇,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开发新产品,满足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在产品制造环节,提升产品质量,注重产品形象(如个性化产品的研发与设计等)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产品销售环节,促销要符合消费者心理,实施品牌战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价格、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品牌等竞争优势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要求
    注意点
    意义
    量入为出,
    适度消费
    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
    ①经济承受能力是动态的,并不否定贷款消费
    ②包括不抑制消费和不超前消费
    ③与勤俭节约是一致的
    ①避免了消费的盲目性、攀比性和滞后性,是一种理性消费
    ②有利于提高个人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③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避免盲从,
    理性消费
    坚持从个人的生活实际需要出发
    ①要避免盲目跟风
    ②要避免情绪化消费
    ③物质消费、精神消费要协调
    ①有利于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
    ②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保护环境,
    绿色
    消费
    “5R”
    ①主旨: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②核心:可持续性消费
    ③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一致的
    ①有利于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②有利于生产者提高产品质量,生产环保绿色产品
    ③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勤俭节约,
    艰苦
    奋斗
    戒奢以俭
    ①艰苦奋斗精神,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
    ②崇尚节俭并不是抑制消费
    ①是国家自立自强和个人战胜困难、成就事业的精神财富
    ②有利于个人优良品德的形成和情操的陶冶
    时间
    人均年可
    支配收入
    人均年生活
    必需品消耗
    人均年高档
    耐用品消费
    1998年
    5 200元
    1 980元
    1 840元
    2008年
    13 800元
    4 460元
    5 350元
    2018年
    22 600元
    7 370元
    11 480元
    统计时间
    2019年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亿元)
    2020年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1—2月
    66 064.0
    -20.5
    3月
    31 725.7
    -15.8
    4月
    30 586.1
    -7.5
    5月
    32 955.7
    -2.8

    相关教案

    浙江专用2022版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案:

    这是一份浙江专用2022版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案,共1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货币的含义,纸币的发行规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专用2022版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三课多彩的消费教案:

    这是一份浙江专用2022版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三课多彩的消费教案,共2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消费的类型,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专用2022版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二课多变的价格教案:

    这是一份浙江专用2022版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二课多变的价格教案,共2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供求影响价格,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