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6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6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新人教版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6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新人教版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6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新人教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6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新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6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新人教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甲所代表的气压带名称应该是,甲地气候类型为,丙地气候特点是,甲、乙两地风力大小相比,极地涡旋的形成原因是,图示时刻,甲地高空的风向是,此次“极涡”南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气压带和风带 (2019天津静海三校联考)读以北极为中心的局部大气环流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气压带),完成第1~2题。1.图中甲所代表的气压带名称应该是(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C.副热带高气压带 D.极低高气压带2.在此期间,以下地理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盛行西北风B.开普敦处于炎热干燥的季节C.阿根廷农民正收获小麦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答案:1.C 2.D解析:第1题,南北纬30°附近的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其位置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有一定的变动,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甲所在的气压带位于北纬30°~40°,应该是向北移动后的副热带高气压带。第2题,气压带和风带季节性北移,此时为北半球夏季。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吹东南风;开普敦位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此时为冬季,温和多雨;阿根廷种植冬小麦,应该在南半球夏季收获;亚欧大陆为高温区,等温线向高纬凸出。(2019浙江温州月考)读大陆西岸甲、乙、丙三地全年气压带、风带控制时长示意图,完成第3~4题。3.甲地气候类型为(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C.地中海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4.丙地气候特点是(  )A.终年温和多雨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终年高温干燥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答案:3.B 4.A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甲地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第4题,丙地全年受西风带控制,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是终年温和多雨。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图。读图,完成第5~6题。5.甲、乙两地风力大小相比(  )A.甲地冬季风力大于乙地B.甲地夏季风力小于乙地C.甲、乙两地夏季风力相等D.甲地夏季风力大于乙地6.冬雨率为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已知乙地冬雨率高于甲地,主要是因为其(  )A.受西风带影响时间长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长C.受暖流影响时间长D.位于山地迎风坡答案:5.D 6.B解析:第5题,甲、乙两地都属于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甲地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乙地位于山地迎风坡,故甲地的冬季风力较弱,A项错;甲地纬度较高,乙地纬度较低,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较短,可以受到西风带影响,乙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故夏季甲地风力比乙地大,B、C两项错,D项正确。第6题,冬雨率为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乙地冬雨率高于甲地,主要是因为乙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长,夏季降水少,年降水总量小,主要集中在冬季,B项对。极地涡旋(简称“极涡”)是指通常盘踞在极地高空的冷性大型涡旋,其位置、强度、移动对极地及高纬地区的天气影响明显。2015年12月底,一个位于冰岛的强大风暴将北大西洋热量带向北极,迫使北极“极涡”离开极地,携带冷空气南下,造成我国大部分地区1月中下旬爆发极其罕见的超强寒潮。下图是2016年1月23日北极“极涡”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第7~9题。7.极地涡旋的形成原因是(  )A.冷锋附近,气流上升B.海域广阔,气流上升C.空气聚积,气流下沉D.地球冷极,气流下沉8.图示时刻,甲地高空的风向是(  )A.东北风 B.东南风C.西北风 D.西南风9.此次“极涡”南下(  )A.说明了全球气候变暖减缓B.带来了华南地区的极端天气C.扩大了北半球寒带的范围D.对我国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答案:7.D 8.D 9.B解析:第7题,根据题意判断,极地涡旋发源于北极,属于地球的高寒地区,故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选D项。第8题,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右偏,且平行等压线。根据甲地等压线的分布和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判断,甲地的风向为西南方向。第9题,极地涡旋造成寒潮,冷空气南下,使得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气温下降,包括中国,选B项;极端天气的出现不会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排除A项;寒带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而产生,排除C项;气象灾害——寒潮主要造成人类生命和财产的损失,排除D项。下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北进过程中120°E~130°E 近地面多年平均气压随时间和纬度的变化图。读图,完成第10~12题。10.据图分析,我国南方地区沿经线气压梯度最大的时间是(  )A.5月15日B.6月15日C.7月1日D.8月1日11.据图分析,江淮地区开始进入梅雨期的时间是(  )A.5月15日 B.6月1日C.6月15日 D.7月1日12.图示区域在图示时间段内的盛行风是(  )A.东北风 B.东南风C.西北风 D.西南风答案:10.A 11.C 12.B解析:第10题,我国南北方以秦岭—淮河为界,该线纬度大致为北纬34°E。结合图中气压值变化线,可以看出5月15日,沿经线方向穿过8条等压线,所以气压梯度最大。第11题,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由图可知,6月15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于23°N附近,雨带大致在28°N~31°N,所以长江下游开始进入梅雨期。第12题,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半年以东南季风为主。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指数大的年份夏季风偏强,反之夏季风偏弱。下图为东亚1960—1999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逐年变化图。读图,完成第13~14题。13.图示时段,东亚地区(  )A.陆表温度比海表温度高B.陆表与海表温度持续上升C.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D.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固定的周期性变化14.据图推断我国东部季风区(  )A.夏季风逐年增强B.夏季风逐年减弱C.1961年华北地区降水偏少D.1980年江淮地区降水偏多答案:13.C 14.D解析:第13题,由图可以看出,海陆热力差指数有正有负,不能说明陆温高或海温高;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但并不是固定的周期性变化。第14题,当海陆热力差指数为正时,夏季风较强,反之较弱;海陆热力差指数时正时负,说明夏季风时强时弱;1961年海陆热力差指数大且为正,夏季风强,影响北方时间长,说明华北地区降水偏多;1980年海陆热力差指数小且为负,说明夏季风弱,在南方停留时间长,江淮地区降水偏多。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几内亚比绍示意图(图1)和首都比绍气候统计图(图2)。图1图2材料二 大约从10、11月到次年3、4月期间,几内亚比绍会从东北刮来一种被称为“非洲魔鬼”的哈马丹风,每当它来临,人们就会奔走相告“不好,哈马丹风来了!”(1)判断哈马丹风的成因,简述被称为“魔鬼”的原因(即带来的不利影响)。(2)分析比绍气温最高的几个月与雨季的关系,并说明其雨季的形成原因。答案:(1)成因:10、11月到次年3、4月期间,在北非撒哈拉沙漠地区,形成高气压。干燥炎热的热带大陆气流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从撒哈拉沙漠向几内亚比绍运动,就是哈马丹风。被称为“魔鬼”的原因:哈马丹风来自撒哈拉沙漠的热带大陆气团,会使当地气候从湿润变得干热,甚至形成旱灾,影响生物和人类的生活与生存;哈马丹风风力强劲,带来大量干燥尘埃,使能见度变差,影响交通;尘埃堆积后会影响地表环境。(2)雨季来临之前的3—5月,云量少、太阳高度大,气温高。受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影响,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西南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形成降水。解析:第(1)题,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每年10、11月到次年3、4月期间,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在北非撒哈拉沙漠地区形成高压,图示区域受东北信风带影响。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来自炎热干燥的热带大陆的气流,从撒哈拉沙漠向几内亚比绍运动,就形成哈马丹风。从图中可以看出,从10、11月到次年3、4月期间,该地气温较高,降水稀少,易发生旱灾;哈马丹风从东北撒哈拉沙漠带来大量沙尘,影响交通及地表环境。第(2)题,读图可知,气温最高的几个月为3—5月,为雨季来临之前。7—9月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受此影响,南半球东南信风偏转为西南风,西南风来自海洋,带来丰富的降水。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南非地图。材料二 上图中甲、乙两城市的气候统计资料。城市气温/降水量/mm1月7月1月7月全年24.116.5134391 00920.114.71537(1)简述南非地形特征。(2)比较甲、乙两城市气候类型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3)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丙地渔场不同季节捕鱼量的差异。答案:(1)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向西倾斜,起伏小;海岸陡峭,海岸线平直。(2)甲城位于迎风坡,夏季(1月)受迎岸风和沿岸暖流影响,降水多;冬季(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乙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沿岸有寒流流经,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干燥。(3)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上升流减弱,捕鱼量少;夏季受信风带控制,形成离岸风,上升流增强,捕鱼量大。解析:第(1)题,从地形类型和地势起伏、海岸线等角度描述南非的地形特征。第(2)题,根据两城市的位置及气候资料判断两城市的气候类型及形成原因。第(3)题,根据丙地位置判断渔场的成因,进而结合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分析不同季节捕鱼量的差异。

    相关试卷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7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新人教版:

    这是一份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7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新人教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字母E所表示的气压带是,该岛,图示沿海地区的自然带是,图示地区冬季多雨的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6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含解析新人教版:

    这是一份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6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含解析新人教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数码代表的正确含义是,出现雾霾天气,会使,图中显示的降水规律是,该时刻甲地吹,当“上现蜃景”出现时,底层空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9城市化含解析新人教版:

    这是一份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9城市化含解析新人教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龙港撤镇设市,改变了温州市的,龙港撤镇设市,可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