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六中珠江中学初三上学期十月月考物理试卷+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0_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六中珠江中学初三上学期十月月考物理试卷+答案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解析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年上学期六中珠江中学初三级10月月考 问卷物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在以下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热水和冷水混合后变成温水 B.同学们读书声往四周传播C.水壶烧水时产生的"白气" D.水果店内扑鼻而来的水果香味2.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说明摩擦过程中橡胶棒( )A.得到负电荷 B.失去负电荷 C.得到正电荷 D.失去正电荷5.如图所示,小明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柱相互紧压,发现两者粘在一起,由此得出分子间存在引力.小华认为此实验不能排除是大气压把两个铅柱压在一起.下列实验中,能帮助小华释疑的是 A.挂一个钩码,铅柱不分离; B.挂两个钩码,铅柱不分离;C.铅柱略错开,铅柱不分离; D.置于真空罩内,铅柱不分离。 6.如图所示,把一个底部封闭的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支座上,管中装一些酒精,然后用塞子塞紧管口。把一根橡皮条缠在管子上并迅速来回拉动,很快会观察到塞子被顶出,且在管口上方有大量“白气”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塞子被顶出后,酒精蒸气的内能增加B.来回拉动橡皮条的过程中,金属管的内能减少C.来回拉动橡皮条的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D.管口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而出的小水珠8.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铜块和铝块,吸收相同热量后,再相互接触(c铝>c铜),则A.没有温度差,所以不会发生热传递B.没有内能差,所以不会发生热传递C.会发生热传递,热量由铜块传递给铝块D.会发生热传递,热量由铝块传递给铜块10.科学家发明了一款单缸六冲程内燃机,它每一个工作循环的前四个冲程与单缸四冲程内燃机相同,在第四冲程结束后,立即向汽缸内喷水,水在高温汽缸内迅速汽化成高温、高压水蒸气,推动活塞再次做功,如图是四冲程内燃机的四个冲程示意图,则六冲程发动机个工作循环的正确顺序为( )A.甲、丁、乙、丙、乙、丙 B.甲、丁、乙、丁、乙、丙 C.甲、丁、乙、丙、甲、丙 D.甲、丁、乙、丁、甲、丙第二部分(主观题共60分) 二、填空、作图题(9+3+7+5+6,共30分)12.(1)上层的粒子由下层的粒子构成,下列选项中正确描述物质结构的有( )A. B. C. D.(2)在上述所有粒子中,带正电荷的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13.如图甲所示,这是一个小蒸汽轮机,烧瓶内的水通过_______的方式增加了水的内能,瓶口处的"白气"是________________(填"瓶内、瓶外")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在蒸气推动扇叶转动的过程中,请在图乙完善它能量形式的能流图. 甲 乙根据图a内燃机的四冲程中吸气冲程的示意图,在图b画出存在着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 a b 14. 如图a所示,用加热器给初温均为20℃的甲、乙液体加热(m甲<m乙),两种液体每秒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两种液体的温度--加热时间的图线如图b a b(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a所示,此时乙的温度为_______℃.(2)乙液体第60s的内能_______乙液体第120s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3)小明根据图中0至30s图线及题目所给信息得出:你认为这两种液体的比热容c甲、c乙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物质M因发生物态变化放热,M在该物态变化前后都具有流动性,则发生物态变化后,物质M的内能______ (选填"增加"、"减少""不变"),这种物态变化为______,如果它的热值是3.9×107J/m3,则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三、解析题(共12分)16.天然气热水器的热效率,表示该热水器工作时,天然气完全燃烧所消耗的化学能,有多大比例转化为水的内能。热水器输入质量为40kg、初温为15℃的水,经过热水器消耗0.15m3天然气加热后(假设天然气完全燃烧),输出水的温度为40℃.求[已知天然气热值:q=3.2×10J/m3,ρ水=1.0×10kg/m3,c水=4.2×103J/[kg·℃](1)天然气放出的热量Q放多大?(2)水吸收的热量Q吸多大?(3)本次热水器的加热效率η多大?(4) 如果这些天然气放出的热量对汽车做功1.2×103J,求汽车的热机效率四、实验探究题(17题10分,18题8分,共18分) 参考答案1.D【解析】由于分子运动,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A.冷水和热水混合属于同种物质,故A不符合题意。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传递是一种能量,不是分子热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 “白气”是液化成的小水珠,不属于分子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 水果的香气是水果的芳香分子刺激鼻子里的嗅觉细胞产生的, 是芳香分子无规则运动到水果店空间的结果,是扩散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D.2.A【解析】在摩擦过程中,对电荷束缚能力强的,得到电子带负电;对电荷束缚能力弱的,在摩擦过程中失去电子带正电.因为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原子核外电子的转移,且电子带负电,又因为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所以摩擦过程中橡胶棒得到电子(负电荷),故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故选A.3.B【解析】A. 自制温度计也是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B. 升高相同的温度,液体体积膨胀相同,如果温度计内径越细,上升的高度越高,就可以把两个整刻度间的长度进行更多的等分,即分度值越小(分度值小意味着可以得到更精确的读数),故B符合题意。C. 温度计的读数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上升的高度决定的,刻度应该是划在瓶外部分的玻璃管上,跟瓶内玻璃管的长短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D. 玻璃管顶部不需要密封,因为液体的热胀冷缩率受外界压强变化的影响很小,不需要严格与外界隔绝,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4.A【解析】水由液态水蒸气变成水叫液化,液化需要放热;水变成冰叫凝固,凝固需要放热;冰变成水蒸气叫升华,凝华吸热;故选A。5.D【解析】试题分析:探究两铅块粘在一起是否与大气压有关时,可以将粘在一起的两个铅块(在空气中)放置在没有大气的环境中(真空中),观察两铅块是否分开,得出结论.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柱相互紧压,发现两者粘在一起,由此得出分子间存在引力;AB、挂一个或两个钩码时,改变的是对铅柱的拉力大小,可以探究两铅柱之间的引力大小,故AB错误;C、铅柱略错开时,改变了铅柱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探究引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之间的关系,故C错误;D、将两个粘在一起的铅柱置于真空罩内,铅柱不分开,可以表明不是大气压的作用使两铅柱粘在一起的,故D正确.故选D.6.C【解析】A.塞子被顶出过程中,酒精蒸气对外做功,酒精蒸气的内能减小,故A错误BC.来回拉动橡皮条的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金属管的内能增加,故B错误,C正确;D.木塞弹出时,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气”,故D错误。故选C。7.C【解析】A.在标准大气下,水的沸点就是100℃,故A不符合题意B.在标准大气下,冰的熔点就是0℃,故B不符合题意;C.水无法燃烧,不是燃料,所以水是没有热值的,故C符合题意D.在标准大气下,水的比热容为2.1×103J /(kg·℃),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8.C【解析】因为铝的比热容大,所以依据Q=cm(t0-t)可以判断:吸收相等热量时,比热容越大,温度升高的越少.所以吸收相等热量后,铝块的温度低于铜块的温度.而热量是由高温物体自发地向低温物体传递的,所以 此时两者接触时,热量从铜块传到铝块.故选C9.B【解析】试管中的冰和碘锤中的碘都是由水进行加热的.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C,高于冰的熔点0°C,低于碘的熔点113.5℃,故冰可以熔化,碘不可能熔化,所以(1)说法错误;冰熔化需要吸热,碘升华也需要吸热,所以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2)说法正确;故选B。10.A【解析】甲图中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是吸气冲程.乙图中两个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是做功冲程;丙图中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排气冲程;丁图中两个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是压缩冲程.所以先吸气(甲),再压缩(丁),接着做功(乙),排气(丙),再做功(乙),最后排气(丙)故选A.11.沸腾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读数时没有与刻度线水平; 6 98 大气压没能达到标准大气压;减少热量散失,减少沸腾所需时间;【解析】(1)水在沸腾时,杯内水的温度是均匀的,所以气泡是越往上越大,甲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在使用温度计时,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实验中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了;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水平;(2)分析表中数据在第4min时,水的温度就已经是98°C了,达到沸腾,可知第6min的95°C是错误的。利用描点法将表中的数据一一在“水温-时间”图像描出来,然后用一条光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如图所示(注意错误的数据不能用)分析表中数据在第4min时,水的温度就是98°C,达到沸腾,以后持续吸热,温度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98°C,低于一个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可能原因是大气压没能达到标准大气压;让温度计穿过孔插入水中,纸盖盖住烧杯口,减少了水的热量散失,减少试验误差,减少了使水沸腾的时间。12.A;原子核、质子【解析】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电子和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故上图A符合物质的微观结构,故选A.质子带正电荷,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组成,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也是带正电荷的;而原子与分子都是电中性的,电子带负电荷。13.热传递;瓶内;①内能②机械能;【解析】用酒精灯给烧瓶加热,烧瓶内的水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水的内能,瓶内液体被加热后变成水蒸气,温度较高,在瓶口处放热液化为小液珠(即白气)。喷出的高温水蒸气大部分内能散失到空气中,小部分转化为扇叶的机械能。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即做功冲程,两个气门都关闭,火花塞点火,活塞向下运动;14.(1)58 (2)大于 (3) c甲>c乙;根据,从图线和题目信息可知两种液体在前60 s内吸收热量Q相同时,m甲<m乙,两者升高的温度Δt甲=Δt乙,可得c甲>c乙【解析】(1)温度计分度值为1℃,从图中读数为58℃。(2)乙液体第60s至120s时,处于沸腾状态,温度没有升高,但是液体的质量减少了(变成气态),所以乙液体的内能是减少的,所以60s时的内能比120s时的内能大。(3)根据从图线和题目信息可知,两种液体在前60 s内吸收热量Q相同时,m甲<m乙,两者升高的温度Δt甲=Δt乙,可得c甲>c乙.15.减少;液化;1m3物质M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9×107 J【解析】物体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由于气态和液态的物体都具有流动性,所以可以判断这种物态变化为液化,热值指完全燃烧1kg(或1m3气体)的物质释放出的热量。所以表示1m3物质M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9×107 J 16.4.8×106J;4.2×106J;87.5%;25%【解析】 (1)天然气放出的热量Q放=V气q=0.15m3×3.2×107J/m3=4.8×106J;(2)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4.2×103J/kg·℃×40kg×(40℃-15℃)=4.2×106J;(3)本次热水器的加热效率:(4)汽车热机的效率为:17.(1)-4 (2)先变小,后变大 (3)不准确 当浓度是22%、23%时,其凝固点又是多少,这个不确定 (4)固 (5)A、B、D【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到,小明所测盐水的图像在第3min到第8min,温度保持不变,温度大小是-4℃,即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4℃。(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到,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是先变小,后变大的。(3)这个判断不准确;因为当浓度是22%、23%时,其凝固点又是多少,这个不确定。(4)从图中可以看到,盐水温度是-28℃,而浓度为21%的盐水凝固点是-18℃,这个温度比凝固点还要低,说明盐水已经完全凝固了,是固态。(5)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筷子搅拌的作用是加快盐与冰的混合,盐会让冰的熔点降低,所以会有大量的冰融化成水,冰融化成水是一个吸热反应,因此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温度也会变低,会让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凝华成为固态的霜,同时放出热量;如果不加盐,则罐底附近的空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故C错误,A、B、D正确。 18.热传递 3.2(3.0~3.4之间) 【解析】(1)制动时,刹车块和车轮上的鼓轮摩擦产生热量,会通过热传递传给制动液,使得制动液温度升高;(2)利用描点法作图,如图:(3)当制动液沸点为140℃时,对应的含水量约为3.2%,此时制动液必须更换.(4)因为铜块放出的热量Q放=c1m1(t-t2),水吸收的热量Q吸=c2m2(t2-t1),根据题意得,Q放=Q吸+Q,即c1m1(t-t2)=c2m2(t2-t1)+Q,所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九上物理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六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九年级十月月考物理试卷,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