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变化课件PPT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29965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考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变化课件PPT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29965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考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变化课件PPT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29965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考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变化课件PPT第4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299659/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考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变化课件PPT第5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299659/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考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变化课件PPT第6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299659/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考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变化课件PPT第7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299659/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考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变化课件PPT第8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299659/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考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变化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变化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内力作用,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地质构造----褶皱,地质构造----断层,地质构造的实际应用,习题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________产生的热能。2.表现形式及影响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
两种运动的相互关系①它们相伴发生;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③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岩层在形成时,一般是水平的。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因受力而发生弯曲,一个弯曲称褶曲,如果发生的是一系列波状的弯曲变形,就叫褶皱。
(2013·海南地理)下图为某半岛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 )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2.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 )A.地热能B.风能C.水能D.太阳能
解析 第1题,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排列判断:图中的纬度为北纬,经度为东经。所以图示半岛位于北太平洋,具体为勘察加半岛。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板块边界地壳活动频繁,该半岛位于太平洋板块的边界,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属于消亡边界,板块之间相互挤压。所以本题选择D项。第2题,该岛位于板块边界,地壳活动频繁,所以地热能资源丰富。可以联系冰岛的电能主要来自于地热能解答本题。所以本题选择A项。
(2020·北京市西城区模拟)大陆边缘是陆地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平行于大陆—大洋边界,宽几十至几百千米。根据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特征,大陆边缘分为稳定型和活动型两大类。读“大陆边缘类型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 )A.①是岩浆发源地 B.②是岩石圈C.a是板块生长边界 D.b是稳定型大陆边缘4.示意图中的大陆是( )A.亚欧大陆 B.非洲大陆C.澳大利亚大陆 D.美洲大陆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①位于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地带,未进入软流层,不是岩浆的源地;②位于大洋板块,属于地壳,地壳属于岩石圈的一部分;a为海沟,属于板块的消亡边界;b位于板块内部,地壳较为稳定,属于稳定型大陆边缘。第4题,图中大陆的西海岸是海沟,为消亡边界,结合六大板块图可知,亚欧大陆的东侧是消亡边界,非洲大陆西侧及澳大利亚大陆的西侧均与图示不符合,只有美洲大陆西海岸处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符合图示信息,据此分析选D。
5.(2014·大纲文综,6)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K岛处于(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解析 由图中K岛位置结合六大板块的分布可知K岛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2016·北京文综,4)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回答下题。
6.平顶海山( )A.为褶皱山 B.由沉积岩构成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解析 由图可知,平顶海山为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由岩浆岩构成,A、B项错误;由图中阶段Ⅰ到阶段Ⅲ变化可知,平顶海山的相对高度变小,顶部面积变大,是风浪侵蚀造成的,是外力作用塑造,C项错误;由图中阶段Ⅰ到阶段Ⅲ变化可知,岩石圈下降导致平顶海山没入水下,D项正确。
(2019·成都调研)读下面景观图,回答7~8题。
7.甲景观图的形成,突出反映了( )A.地壳的水平运动 B.地壳的垂直运动C.剧烈的火山活动 D.外力的强烈侵蚀8.乙图中地质构造及出露的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 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 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积
解析:第7题,由甲图可知,景观悬崖壁立(如我国著名的华山景观),突出反映了地壳岩层沿断裂面相对上升形成的地貌。第8题,由乙图可知,岩层受挤压形成褶皱,褶皱一般埋藏在地下,只有经外力侵蚀或地壳上升后才出露地表。
(2018·全国卷Ⅲ,6~7)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9~10题。
9.贝加尔湖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10.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解析 9.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且深度还在加大,符合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构造湖的特征。火山口集水形成的火山口湖一般保留有完整的锥形火山山体和封闭的中部洼地,滑坡阻断河流形成堰塞湖后,一般在堰塞体的下方保留原来的河道,图中信息均不符合。河流改道不会形成较深的湖泊。10.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主要是由入湖河流搬运的泥沙在湖中沉积形成的,若入湖径流增多,则输沙量增大,入湖泥沙增多,沉积物增加使湖床抬高,湖泊变浅,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的特征不相符。贝加尔湖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少,降水量的加大不会对湖水深度产生明显影响。由于断层中部继续下陷,湖盆在加深,尽管外力作用使沉积物不断加厚,但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2018·海南地理,14~15)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据此完成11~12题。
11.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岩层褶皱C.风沙侵蚀 D.岩层断裂12.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 )A.喷发物质差异 B.冷凝环境差异C.外力侵蚀差异 D.地壳运动差异
解析 11.要求考生推测X区和Y区产生分异的主要原因,容易题。据图可知,断层是X区和Y区的界线,两区存在的主要差异是X区各个岩层的海拔整体低于Y区,但X区和Y区地下岩层沉积序列(泥岩、砂岩和砾岩)和厚度却高度一致,可推知两区在地质历史上的沉积环境也高度一致。后来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表层的玄武岩层,再后来在内力作用下岩层整体出现断裂,同时X区岩层整体相对下沉而Y区岩层整体相对上升,从而导致图示区域出现分异,故D选项正确。12.要求考生推测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的原因,难度中等。依据上题推理过程,X区和Y区地表的玄武岩层在形成初期理应厚度基本一致,当前厚度存在差异的最可能原因是Y区海拔高于X区,再加上Y区地表起伏大于X区,外力侵蚀作用更为强烈,故C选项正确。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第11讲 地表形态的变化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基础落实,关键能力能力突破,知识体系导学,岩浆活动,太阳辐射能,岩石圈,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挤压碰撞,青藏高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单元第2节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核心素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7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课件,共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