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学案(含解析)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227979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历史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学案(含解析)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227979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历史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学案(含解析)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227979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学案设计,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南亚与东亚的国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必备·探新知
一、阿拉伯帝国
1.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1)背景
①阿拉伯人最初的家乡是__阿拉伯__半岛,多部落并存,相互混战。
②7 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__伊斯兰教__。
③622 年,__穆罕默德__迁居麦地那,在那里建立政权,势力逐渐扩大。
④到穆罕默德去世时,__阿拉伯__半岛基本统一。
(2)建立:到8 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__亚非欧__三洲的大帝国。
2.阿拉伯帝国的统治
(1)政治
①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政治稳定,最高统治者__哈里发__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
【概念阐释】哈里发
意思是“先知的继承人”。按照阿拉伯人的习惯和法律,作为先知的继承人,哈里发拥有政治、宗教和军事等方面的最高权力,是国家最高统治者。
②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__宗教__等方面的事务,其中以掌管财政和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
(2)经济
①帝国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__阿拉伯商人__在东到中国、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上贸易。
②帝国境内有很多城市,都城__巴格达__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3)文化
①原因: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
②表现:阿拉伯人广泛翻译古代__波斯__、印度、希腊和罗马的古典著作,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思考: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阿拉伯人征服的都是有数千年文明的地区,文化已经有深厚积淀。
(2)另一方面,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广泛吸收了这些地区的文化成就,加以融合与创造,形成阿拉伯文化。
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1.兴起
(1)背景
①13 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__奥斯曼土耳其__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
②14 世纪中期,他们跨过今黑海海峡向欧洲进军,逐渐征服巴尔干和__东南欧__部分地区。
③1453 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__拜占庭__帝国。
(2)建立:到16 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__亚非欧__三洲的大帝国。
2.统治
(1)政治
①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__苏丹__,他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概念阐释】苏丹
“苏丹”在《古兰经》中原指拥有道德或宗教权威的人士,后来成为一些伊斯兰国家统治者的称号。突厥人统治者马哈茂德是第一位称“苏丹”的统治者。印度德里苏丹国和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也称“苏丹”,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②在帝国中,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__工商业__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2)经济
①15—16 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首都__伊斯坦布尔__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②帝国控制了连接__亚欧__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
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1.印度
(1)笈多帝国
①兴起:4 世纪初,__恒河中游__兴起的笈多帝国经过多年征战, 几乎征服了北印度。
②统治: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国王直接控制的地区主要为__恒河中下游__,其余大部分地区仍保留原来的藩王,政令不够统一;笈多帝国时期,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__印度教__得到统治阶级支持,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概念阐释】印度教
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一种宗教,兴起于笈多帝国时期。印度教吸收了婆罗门教的主要经典和信仰,融合了印度各地的诸多原始信仰,因而广泛流行。它的兴起严重冲击了婆罗门教和佛教,逐渐发展为中古时期及以后印度的主要宗教。
(2)德里苏丹国
①兴起:11 世纪,__突厥人__入侵印度。13 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②统治: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地方划分为__行省__,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__穆斯林__担任。
2.古代日本
(1)兴起:秦汉之际中国移民把__冶铁__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2)大化改新
①背景:6—7世纪,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
②概况:646年,__孝德__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始改革,因其年号是“大化”,史称“__大化革新__”。
③结果: 日本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模仿中国建立了__中央集权制__国家。
(3)幕府政治
①背景:10 世纪,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__庄园__形成;武士集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②建立:12 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__源赖朝__在镰仓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幕府,并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日本进入__幕府政治__时期。
③表现:在这种体制下,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实权由以__将军__为首的幕府掌握;将军与武士结成__主从__关系,武士成为将军的家臣;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 并承担纳贡和兵役等义务。
【概念阐释】幕府
“幕府”源自日本的“征夷大将军” 一词,最初指日本政府任命的指挥对日本北部阿伊努部落战争的将领。1185年,武士首领源赖朝消灭对手,成为日本实际上的最高军事统帅。1192年他被封为“征夷大将军”,并在将军府所在地设置幕府,建立管理国家的机构, 日本从此进入幕府政治时期。此后直到1867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掌控军队的幕府成为日本真正的统治机关。1867年,末代将军德川庆喜被迫将大权交还天皇,幕府政治告终。
3.古代朝鲜
(1)高丽王朝
①建立: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__高丽王朝__。
②仿效唐制
A.政治:高丽王朝仿效中国__唐朝__制度,在中央设__三省六部__,将地方划分为十道。
B.经济:推行土地国有。
C.选官制度:引入__科举考试__选拔官员。
D.中国的__儒家经典__和辞章之学广为传播。
(2)朝鲜
①建立:14 世纪末, 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__朝鲜__。
②抗击日本侵略
A.时间:16世纪末。
B.概况:日本__丰臣秀吉__派20万大军侵略朝鲜。朝鲜请求中国支援,明朝大将邓子龙赴朝鲜作战,与朝鲜大将__李舜臣__在战斗中牺牲。
C.结果:经过7年艰苦战斗,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
史料探究·释疑难
主题一 阿拉伯文明的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史料一 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数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也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
探究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
提示1: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中国、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洋贸易,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起了重要作用。
史料二 阿拉伯人被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中国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火药武器等都是经阿拉伯人的手传入欧洲;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也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再如阿拉伯数字是由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人学会以后,加以改造,并于12世纪传入欧洲,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重大贡献。
——张曦《中世纪阿拉伯国家经济文化的繁荣》
探究2:根据史料二,概括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贡献。
提示2:阿拉伯人是东西文明交流的使者,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拓展】
1.阿拉伯文化的突出特点
(1)先进性:在数学、天文学、化学和医学等科学技术方面,帝国时代的阿拉伯人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2)包容性、多民族性和融合创新精神: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的形成促进了伊斯兰文化的传播,也推动了帝国范围内各个不同地区文化的融合。它是在吸收、消化原埃及、两河流域、波斯帝国和希腊罗马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既有鲜明的特点,又有很强的包容性。
2.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明的作用
(1)阿拉伯人把古希腊、罗马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它也把中国和东方国家的一些文化传到欧洲。
(2)阿拉伯人穿梭于三大洲,带去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和伊斯兰教,带回了东方的特产和先进的技术。
(3)阿拉伯文化在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主题二 日本的大化改新(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史料三 六七世纪之交,中国重新实现统一,隋、唐两朝相继崛起……唐朝……建立了法制完备的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高度发达的中国封建文化对周边国家和东亚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东亚政治形势的变化给日本带来巨大压力……统治阶级在国内的争夺加剧起来,他们“各置己民,恣情驱使。又割国县山海林野田池,以为己财,征战不已。或者兼并万顷田,或者全无容针之地”。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探究3:根据史料三,概括说明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
提示3:隋唐先进的文化和强盛的国力产生了巨大影响。日本统治阶级争权夺利,政局动荡不安,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以上因素严重影响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史料四 赖肖尔在《当今日本人》中说:“像日本人那样自觉的、大规模的文化引进,在西方历史中是找不出同样的例子的。”
探究4:史料四中赖肖尔的话说明了日本民族的什么特点?结合大化改新的内容说明这一特点。
提示4:特点:善于学习外国先进的文化,变成自己的特色文化,以促进自身发展。说明:大化改新仿照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均田制、租庸调制及其他典章制度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日本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史料五 事实证明,大化改新没有让日本变成中国,明治维新没有让日本变成欧洲,该学的一样也不少,该保留的一样也没少保留,日本还是日本,日本还因此跳了龙门。
探究5:结合史料五,为什么说“大化改新”使日本“跳了龙门”。
提示5:大化改新使日本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日本实现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
【拓展】
1.日本大化改新中学习中国先进文化的表现
仿效唐朝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全面推进改革,日本掀起了第一次全面吸收外来文化的高潮,唐文化全面深刻地影响了日本民族。
(1)仿效唐朝的租庸调制而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
(2)大化改新建立的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政府,实际上是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移植。
(3)仿效唐律颁布律令。
(4)中国的建筑、服饰、货币、文字等都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大化改新的影响
(1)社会性质上:大化改新是一次社会政治变革,通过班田收授法,将氏族奴隶主私有的土地、部民收归国有,增加了国有土地。将土地授给农民,征收租庸调,从而削弱了旧贵族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大化改新是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的起点。
(2)阶级关系上:大化改新后,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班田农民有了生产资料,虽然人身仍然不自由,但有了人格,已是封建农民。
(3)生产关系上:大化改新后在封建土地国有制下,生产者主要是班田农民,奴隶只起辅助作用,数目大减。豪族对部民的奴役解除后,农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改变,生产积极性提高。但班田制实施的同时,也导致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课程
标准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问题
导引
1.阿拉伯帝国建立的背景及统治表现。(历史解释)
2.奥斯曼帝国兴起的背景及统治表现。(历史解释)
3.笈多帝国的统治表现。(史料实证)
4.德里苏丹国的统治表现。(史料实证)
5.大化改新的背景、概况、结果。(历史解释)
6.幕府政治的背景、表现。(历史解释)
7.高丽王朝仿效唐制的改革措施。(史料实证)
历史
时空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12讲 课题37 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与美洲(含解析),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中古时期的亚洲,古代非洲文明与美洲文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板块4 第10单元 第28讲 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和美洲(含解析),共14页。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导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南亚和东亚的国家,八世纪,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亚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