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四章声现象拓展练习(3)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声现象拓展练习(3)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页
    第四章声现象拓展练习(3)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页
    第四章声现象拓展练习(3)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无关
    B.B超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来诊断疾病的
    C.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音调
    D.在道路两旁植树造林可以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2.监考老师听到“现在开始分发试卷”的语音播报后开始分发试卷,说明( )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声音具有声能
    C.声音能传递信息
    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B.“蒙面歌王”节目中观众是通过音调猜出歌手的
    C.声呐利用次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
    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空中宇航员间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能传声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其中“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
    C.我们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
    D.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5.下图的甲、乙、丙、丁是四种声音的波形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丁三者具有相同的频率
    B.甲、乙、丙三者具有相同的振幅
    C.甲、丙、丁三者音色比较单调
    D.甲、乙、丙三者具有相同的频率
    6.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能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的思想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D.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低
    7.小智同学在学习声现象后,他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响度只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
    C.噪声只能给人们带来危害,不能被人们利用
    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8.大剧场四周的墙壁总是修成凹凸不平,目的是( )
    A.增加声音的反射B.减弱声音的反射
    C.为了装饰剧场D.为了增大音量
    9.中秋佳节,人们以敲锣打鼓、吹唢呐等方式来营造热闹喜庆的场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锣、鼓、唢呐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B.人们通过音调来分辨锣、鼓、唢呐的声音
    C.唢呐做成喇叭形状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提高声音的响度
    D.锣、鼓、唢呐的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0.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同学们在家进行“线上学习”时,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关上窗户可以防止外界噪声的产生
    B.不同老师教学时说话声音的音色不同
    C.调小电脑音量可以降低声音的音调
    D.带上耳罩可以减小声音分散而提高听课声音的音调
    11.下列选项中,可以体现出“声能传递能量”这一性质的是( )
    A.用超声波检测锅炉是否有裂痕
    B.用超声波清洗物体
    C.利用声呐来探测鱼群
    D.汽车利用倒车雷达来探测道路上的障碍物
    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地震时,利用仪器接收超声波来确定地震的位置
    B.声音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C.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快
    D.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3.为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师生们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以抒发浓浓的爱党爱国之情。“高唱”中的“高”形容的是声音的( )
    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
    二、填空题
    14.小明有一个音乐盒,他发现音乐盒主要由滚筒、音板组成,如图所示,滚筒转动时,滚筒上凸起的焊点拨动音板上的金属条发出声音,由同一块金属板切割出的长短不一的金属条,发出声音的_____不同,滚筒上凸起程度不同的焊点拨动金属条时,金属条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_____不同.
    15.某同学在研究声音的特性时,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______ ;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重做上述实验,此实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在这个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
    16.坐在安静的物理考场内,能够清晰的听到考生翻阅试卷的声音,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的______产生的;“不敢高声语,恐惊题中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_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考场周围常常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从______减弱噪声的。
    17.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7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______Hz,人类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音。
    18.如图是两个声音在同一个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的波形。从图形可知________图响度小,_______图音调高。
    19.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约是______米/秒。人耳能分清前后的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是大于0.1秒,要想听见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大于______米。下雨天当天空闪电闪过之后小明4秒之后听到雷声,那么打雷地方距小明______米
    三、简答题
    20.下面是黎明同学探究“鼓声与声音的特性”时的三个情景:
    情景1:同一个鼓,敲击力度不同,振幅不同,则响度不同;
    情景2:相同材料,不同大小的鼓,敲击力度相同,频率不同,则声调不同;
    情景3:不同材料,大小相同的鼓,敲击力度相同,音色不同。
    根据以上情景,回答下列问题:
    (1)声音的特性有哪些?
    (2)这些特性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
    21.下列声音分别是由什么物体振动产生的?
    (1)小提琴声_______________;
    (2)甩“纸炮”发出的声音_______________;
    (3)人说话的声音_______________;
    (4)扬声器发出的声音_______________;
    (5)笛子声_______________.
    22.学会处理和分析表格中的数据是一项重要的能力。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写出至少两个与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关的初步结论。
    23.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你能找出一个事实来支持你的说法吗?
    (填“能”或“不能”)事实是:
    24.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根据这一现象,请写出两条相关的物理知识。
    25.在明媚的春天,蜜蜂和蝴蝶都在花丛飞行,为什么我们能够听到蜜蜂发出的声音而听不到蝴蝶的声音?
    介质
    空气(0℃)
    空气(20℃)
    水(25℃)
    海水(25℃)
    钢(25℃)
    铁(25℃)
    声速/m·s-1
    331
    343
    1493
    1533
    3560
    5130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故A错误;
    B.B超能够显现图像信息,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来诊断疾病的,故B正确;
    C.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调节声音的大小,为了改变响度,故C错误;
    D.在道路两旁植树造林可以削弱和阻断噪声的传播,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2.C
    【详解】
    监考老师听到“现在开始分发试卷”的语音播报后开始分发试卷,语音播报的内容向教师传递了可以开始发试卷的信息,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但是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传播的条件以及声音具有能量,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D
    【详解】
    A.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故A错误;
    B.“蒙面歌王”节目中观众是通过音色猜出歌手的,音色是指不同声音表现在波形方面总是有与众不同的特性,故B错误;
    C.声呐利用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和反射特性,通过电声转换和信息处理进行导航和测距的技术,故C错误;
    D.根据减弱噪声的三种方式对比可知,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D。
    4.B
    【详解】
    A.太空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太空中的宇航员之间不能直接对话,要采用无线电话交流,故A错误;
    B.声音的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B正确;
    C.我们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故D错误。
    故选B。
    5.D
    【详解】
    A.由图可知甲、乙和丁三个波形单位时间振动的次数相同,即频率相同,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甲、乙和丙三个波振动的幅度相同,即振幅相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甲、丙和丁三个波的形状相同,发出声的音色相同,但波形比较单调,即音色比较单调,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甲、乙、丙三单位时间内振动次数不相同,即频率不同,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6.B
    【详解】
    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的越慢,频率越慢,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的越快,频率越快,所以实验中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故A错误;
    B.探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应运用控制变量法控制振幅相同,故B正确;
    C.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的越慢,频率越慢,故C错误;
    D.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快,发出的声音音调高,故D错误。
    故选B。
    7.D
    【分析】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传播速度不同;声音的传播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2)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3)振动无规则、无固定音高或音高听起来不明显的声音称为噪音。
    (4)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详解】
    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故A错误;
    B.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故B错误;
    C.噪声会对人造成伤害,但也可以被人们利用,例如利用噪声除尘、利用噪声克敌等,故C错误;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D正确。
    故选D。
    8.B
    【详解】
    当声音在剧场内传播时,遇到墙壁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由于剧场较大,回声与原声进入人耳的时间差会大于0.1s,会分辨出来,这样就会造成剧场内的声音非常嘈杂,使人听不清楚原声。为此,大剧场四周的墻壁总是修成凹凸不平,当声音传到这些墙面后,被反射到不同的方向或多次反射被吸收,从而减弱声音的反射,这样能保证较好的听觉效果。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C
    【详解】
    A.即使是乐器发出的美妙声音,如果影响了人们的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也属于噪声,故A错误;
    B.因为锣、鼓、唢呐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故B错误;
    C.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故C正确;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是有关声音的知识考查,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三要素及影响因素,难度不大,属基础知识的考查。
    10.B
    【详解】
    A.关上窗户可以减弱噪声,但不能防止外界噪声的产生,故A错误;
    B.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不同老师教学时说话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
    C.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调小电脑音量可以降低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带上耳罩可以减小声音分散而提高听课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
    故选B。
    11.B
    【详解】
    A.利用超声波来检测锅炉是否有裂痕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B.利用超声波来清洗精细的机械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能量,故B符合题意;
    C.利用声纳测海深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
    D.汽车上的倒车雷达,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B
    【分析】
    (1)发生地震时,声学仪器能接收到地震产生的“次声波”从而确定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2)音调与频率有关,声音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3)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4)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详解】
    A.发生地震时,声学仪器能接收到地震产生的“次声波”从而确定地震的方位和强度,故A错误;
    B.声音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B正确;
    C.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故C错误;
    D.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13.A
    【详解】
    A.“高唱”中的“高”形容的是声音的大小,即响度,故A正确;
    B.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频率有关,故B错误;
    C.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故C错误;
    D.速度是指运动快慢,与高唱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14.音调 响度
    【详解】
    [1]长短不一的金属条发出声音时,越长的金属条,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也低,那么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2]声音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金属条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也不同.
    15.发声体在振动 把微小振动放大
    【详解】
    [1]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音叉在振动,即发声体在振动;
    [2]音叉的不同响度对应不同振幅,但是这个不同振幅无法直接观察出来,但可以通过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这是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16.振动 响度 声源处
    【详解】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振动产生的。
    [2]声音高可以指响度,也可以指音调,“不敢高声语,恐惊题中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
    [3]噪声可以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禁止鸣笛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17.350 能
    【详解】
    [1]它振动的频率是
    [2]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20000Hz,人能听到这种声音。
    18.乙 乙
    【详解】
    [1]振幅描述物体振动幅度,振动幅度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如图,甲比乙的振动幅度大,甲的响度大,乙的响度小。
    [2]每秒物体振动的次数是频率,如图,相同时间内,甲振动了1.5次,乙振动了4次.甲的频率小乙的频率大,甲的音调低,乙的音调高。
    19.340 17 1360
    【分析】
    声音存介质中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约是340m/s;根据速度公式计算路程与时间;闪电和雷声在空中同时发生,我们听到的雷声和看到的闪电都是通过空气传来的,我们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
    【详解】
    [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约是340米/秒。
    [2]人耳能分清前后的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是大于0.1秒,要想听见回声,则在距离内声音的传播时间应大于0.05秒,则
    [3]打雷地方距小明的距离为
    20.(1)音调、响度、音色;(2)音调--------频率;响度--------振幅;音色---------材料
    【解析】
    【详解】
    根据三个情景可知:
    (1)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音色;
    (2)由情景二可知,音调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由情景一可知,响度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由情景三可知,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决定,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点睛】
    应牢记乐音的三要素及其决定因素,即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由振幅决定,音色由振动的材料、结构、振动方式等决定。
    21.琴弦 空气 声带 纸盆 空气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发生的物体成为声源.
    小提琴是弦乐器,琴声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甩“纸炮”是空气的振动发声;
    人说话的声音是声带的振动而发声的;
    扬声器发出的声音是纸盆的振动产生的;
    笛子声是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22.见解析
    【详解】
    在0℃和2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可初步得出结论:同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传播速度越大;声音在25℃的钢和铁中的传播速度均比25℃的水和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大,由此可初步得出结论:相同温度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
    23.能 岸上人的说话声把水中的鱼儿吓跑 (合理均可)
    【解析】试题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的事实:如利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和反射的特性制成声纳,可用来确定潜艇、鱼群和海水的深度等。
    考点:声音的传播
    24.①空气能够传播声音;②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详解】
    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没有接触的音叉也能发出声音,说明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发生了振动,而我们并没有敲击左边的音叉,说明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给左边音叉的,所以空气能够传声。
    25.蝴蝶飞行时,扇动翅膀的频率在5次/秒左右,小于20Hz,属于次声波,所以人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人能听到蜜蜂飞行的声音,是因为蜜蜂翅膀振动的频率大于20Hz且小于20000Hz,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
    【解析】
    【详解】
    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都是听不到的。
    蝴蝶扇动翅膀的频率低,在5次/秒左右,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故人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
    蜜蜂翅膀振动的频率约为几百赫兹,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所以人能听到蜜蜂发出的声音。

    相关试卷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