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课 色彩的冷与暖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课 色彩的冷与暖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引导阶段,学生创作,欣赏展评,收拾整理,课后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欣赏图片中感受冷暖色调的装饰美。(2)让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冷色和暖色,能用水粉调出冷、较冷和暖、较暖的色彩。(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2学情分析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小学美术教学中必须重视的要素。儿童在进入三、四年级后,也就进入了儿童绘画心理的中级阶段。这个阶段被人们称作儿童绘画的转变期或过度期。在这一阶段,他们的绘画水平是不稳定状态。因为这时期的儿童基本上能看出作品的不足,但又不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此时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具备。无法解决诸如物体的结构、比例、色彩等问题,因而作画的兴趣下降,缺乏以前的那种热情和信心,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显然是儿童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度阶段。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冷色与暖色的认识与区分比较。教学难点:冷色调与暖色调在作品中的实际运用。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色彩的冷与暖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二、引导阶段1.认识色彩的冷与暖:今天,我们学习色彩的冷与暖。那什么是冷色?什么是暖色呢?下面请大家看老师这里(出示不同的彩色蜡光纸),提问:当你看到这色彩(大红色的)时,你会联想到什么?当你看到这种(普蓝色的)呢?2.学生自由回答后,老师小结:当你看到蓝色时,你会联想到蓝天、大海,会觉得凉爽、冰冷,它就是冷色;当你看到红色时,你会联想到太阳、火焰,会觉得热辣辣或者暖洋洋的,它就是暖色。(板书)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色彩的冷与暖”。三、发展阶段1.继续引导学生观察色纸,训练他们的感觉:分别拿出不同色的纸(橙、紫、黄、深蓝、粉红、橙黄、绿、白、黑等等),让学生说一说看到的感觉,是寒冷的、凉爽的?还是暖和的、热辣辣的?然后分别分类板书在黑板上,形成两列,让学生有个对比。红──暖色:橙、橙黄、粉红蓝──冷色:紫、深蓝、白、黑中性色──绿2.小结:以青色为中心和近于这种颜色的色给人的感觉弱,具有收缩及退远的现象和寒冷的感觉,于是称之谓寒色或冷色。红色、黄色等色给人的感觉强,有扩张及迫近视线的现象,给人产生温暖的感觉,于是被称之为暖色。3.出示色轮,指导学生从色轮上了解冷暖色,了解到靠近红色的为暖色,靠近蓝色的为冷色。4.寻找生活中或教室里的冷色与暖色,并说出为什么?以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认识和熟悉色彩的冷与暖,及其它们不同的作用。5.色彩的冷暖有时是相对的:老师同时出示两种颜色,让学生进行比较,哪个更冷?哪个更暖?比如:大红与玫瑰红、黄与红、黄与蓝、紫与红、紫与蓝等等。让学生从不同的比较中知道,同一种颜色,在不同的色彩对比下,它会呈现出不同的感觉,所以说,有时候, 色彩的冷暖也是相对的。6.冷暖色调的认识:观察教材上的范图和教师准备的范图,说一说这些图片给人的整体感觉?然后分析一下每一幅画中分别使用了哪些颜色?其色调以什么色为主,暖色还是冷色?7.小结:色调是指色彩,乃至整个画面的基调。以红、橙等暖色为主调的色彩,叫做暖色调;反之,以青、紫等冷色为主调的色彩,叫做冷色调。8.思考并讨论:在表现寒冷的作品中,能使用暖色吗?使用暖色时要注意什么?反之呢?9.判断色调,练习配色:老师描述一些情景,学生闭着眼睛听,联想其色彩及基本色调并说出来。a.一场寒霜,一阵秋风,那黄叶象接到命令似的,纷纷脱离树枝。b.天很蓝,云很白,秋日的天空宁静而高远。c.天空被夕阳染成了血红色,桃红色的云彩倒映在流水上,整个江面变成了紫色,天边仿佛燃起了大火。d.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四、学生创作1.布置作业:画一幅表现冷或暖感觉的作品。2.作业要求:可选用拼贴或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内容可以是具象的,也可是抽象的;造型不必太复杂,主要在色彩的搭配上。3.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强调要以某一个色调为主。五、欣赏展评1.小组上台展示他们的作品,互相欣赏。2.说一说: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了什么知识?3.教师进行点评小结。六、收拾整理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的整洁。七、课后拓展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季节与心情,利用不同的色调去装饰自己或集体的环境与物品。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课 色彩的冷与暖教案,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设疑,导入新课,引导认识,探究学习,作品欣赏,创作表现,展示评价,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课 色彩的冷与暖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组织教学,新授,讲授新课,作业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课 色彩的冷与暖教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