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学设计第1页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学设计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安史之乱的过程、原因、影响;了解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唐末农民起义原因、简单经过及历史作用;五代十国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过程、影响的分析,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揭露地主阶级腐朽反动的本性,并说明这一切正是唐朝国势衰落的原因。理解五代十国统一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也认识到当今反腐的必要性。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重点
    安史之乱和唐末农民战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教学难点
    安史之乱的过程和藩镇割据的概念
    教法分析
    采用“预习展示--设疑解惑--引导互动”的教学模式,通过情境再现、活动探究等教学方法
    学法分析
    (1)资料研习法;(2)合作学习法;(3)体验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杜牧 《过华清宫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教师出示古诗,提问“妃子”指谁,这首诗反映了当时唐朝出现了什么现象?
    学生讨论。
    教师导入新课
    由诗歌引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合作交流,展示提高
    一、安史之乱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书本23-24页,思考
    ①安史之乱出现的原因?
    ②安史之乱过程?
    ③安史之乱影响?
    教师出示材料
    材料一:天子骄于佚乐而用不知节,大抵用物之数,常过其所入。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五一《食货志一》
    材料二: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白居易《长恨歌》
    材料三:(天宝元年)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一五《唐纪三一》
    结合以上材料,说一说唐玄宗统治后期的统治情况
    学生结合书本讨论,教师总结:(1)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教师引导:还有哪些原因?
    学生结合书本,小组讨论回答:
    (2).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3).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
    教师引导:安史之乱的大致情况怎么样?
    学生结合书本回答
    (1)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
    (2)763年,安史之乱被平定
    教师结合地图讲述大致过程。
    教师引导:阅读P24,说说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什么样的灾难?给唐朝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2、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
    2、节度使权利逐渐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教师点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腐败是唐朝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加深学生思想教育
    合作交流,展示提高
    二、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 ,对胜利充满必胜的信念。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黄巢为什么要领导农民起义?结果怎么样?
    学生结合书本讨论,回答
    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日益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结果:起义军虽然一度攻占了长安,最终却被原为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起义。
    教师结合地图讲解黄巢起义大致情况,特别指出:唐末农民战争历时10年,震荡全国,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瓦解了唐朝的反动统治。经过大起义的冲击,唐王朝已名存实亡。唐朝又是怎么灭亡的呢?
    学生结合书本回答:朱温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由诗歌引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体现“高效”的课堂模式。
    合作交流,展示提高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出示材料:五代十国,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书本讨论:
    ①唐朝灭亡后,全国出现了怎么样的局面?
    ②这一政治局面的实质是什么?
    ③五代十国局面影响?
    学生结合书本回答:五代十国(北方的五个更替的政权加上南方的九个政权和北方的北汉)
    实质: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影响: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体现“高效”的课堂模式。
    延伸拓展
    以史为鉴:今天的中国政府存在着腐败问题,结合唐玄宗的前半生和后半生的不同作为,导致不同的结果,谈谈对你有何启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第一,在取得成就时,我们要保持戒骄戒躁的恭谨态度。
    第二,艰苦朴素的作风不能丢。
    第三,人生应该始终如一地坚守自己的信念。
    第四,亲近贤达之人,远离不肖者。……
    培养学生自主讨论能力,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延伸教材的内容,使学生教学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课堂小结:
    唐朝盛极一时,最后因为唐玄宗的奢侈腐化而导致了王朝的衰败,和接下来几百年的混乱,我们应该从唐玄宗前后半生的所作所为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戒骄戒躁,始终如一。
    梳理基础知识,接受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作 业 设 计
    1.“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
    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
    C.辽宋夏金 D.五代十国
    2.领导安史之乱的主要人物是( )
    A.安禄山 B.宇文化及 C.朱温 D.姚崇
    3、讨论:有人说,唐朝衰亡就是因为出现了杨贵妃,你认为呢
    板 书 设 计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朱温夺权
    五代十国
    由盛转衰 致命打击 唐朝灭亡

    相关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课时安排,自主预习,预习自测,延伸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动乱之源——盛世危机,危机爆发——安史之乱,致命打击——黄巢起义,黯然落幕——唐朝灭亡,纷争又起——五代十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