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一 传统文化阅读•文言文 单文精练三 节操清高,廉明谨慎——吴隐之

    专题一 传统文化阅读•文言文 单文精练三 节操清高,廉明谨慎——吴隐之第1页
    专题一 传统文化阅读•文言文 单文精练三 节操清高,廉明谨慎——吴隐之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一 传统文化阅读•文言文 单文精练三 节操清高,廉明谨慎——吴隐之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一 传统文化阅读•文言文 单文精练三 节操清高,廉明谨慎——吴隐之,共5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隐之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日晏歌啜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丁外艰,每号泣,行人为之流涕。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家贫无人鸣鼓每至哭临之时恒有双鹤警叫复有群雁俱集时人咸以为孝感所至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然多瘴疫人情惮焉唯贫窭不能自立者求补长吏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假节。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厉,时人颇谓其矫,然亦终始不易。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归舟之日,装无余资。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义熙八年,请老致事,优诏许之,授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赐钱十万、米三百斛。九年,卒。隐之清操不渝,常蒙优赐显赠,廉士以为荣。子延之复厉清操,延之弟及子为郡县者,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
    A.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篋之宝/可资数世/然多瘴疫/人情惮焉/唯贫窭不能自立者/求补长吏/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
    B.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篋之宝/可资数世/然多瘴疫/人情惮焉/唯贫窭不能自立者/求补长吏/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
    C.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篋之宝/可资数世/然多瘴疫/人情惮焉/唯贫窭不能/自立者求补长吏/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
    D.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篋之宝/可资数世/然多瘴疫/人情惮焉/唯贫窭不能/自立者求补长吏/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
    答案 B
    解析 “包带山海”是说广州的地理优势,“珍异所出”是说这里的出产情况,两句应各自断开,排除A、C两项;“唯贫窭不能自立者”是句子主语,是说什么样的人才愿意来这里做官,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故选B。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外艰,指遭逢父亲的丧事,又称丁外忧;丁内艰则指遭逢母亲的丧事。
    B.铨衡既可指衡量轻重的器具,又可指主管选拔官吏的职位,文中指后者。
    C.假节即借以符节,皇帝将符节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任务完成后收回。
    D.金章紫绶,指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为古代的官员所佩戴的常见之物。
    答案 D
    解析 “为古代的官员所佩戴的常见之物”错误,“金章紫绶”是古代相国、丞相、太尉、大司空等高官显贵所掌,后代指高官显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隐之家境贫寒,性情独立清高。虽然每日粗茶淡饭,只能喝豆粥,家中甚至没有一石余粮,但他不吃不属于自己的粮食,不取不合道义之财物。
    B.吴隐之恪守孝道,深得时人推崇。他侍奉母亲孝顺谨慎,母亲去世后悲哀伤心超过常礼。邻里深为感动,告诫儿子应当重用像吴隐之这样的人才。
    C.吴隐之生活节俭,善待亲戚族人。他官位不高,生活如同贫寒百姓一般清苦,常亲自背负柴草,冬天没有被褥,把所得的俸禄都分给了亲戚和族人。
    D.吴隐之酌饮贪泉,改观岭南风气。途经贪泉时,他故意舀泉水喝下,以明清廉之志;为州刺史期间,他以身作则,岭南官场的风气也随之转变。
    答案 C
    解析 “他官位不高”“亲自背负柴草”错误。文中说“虽居清显”,指清要显达的官位;“亲自背负柴草”的是他的妻子,此处张冠李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操逾厉,时人颇谓其矫,然亦终始不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吴隐之)更加砥砺自己清高的节操,当时的人说他太矫情,而他却始终不愿改变。(得分点:“厉”,砥砺;“矫”,矫情;“易”,改变。)
    (2)虽然他们的才学赶不上吴隐之,然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廉洁恭敬之心没有改变。(得分点:“逮”,及、到;“悌”,敬爱兄长;“替”,改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家贫无人/鸣鼓每至哭临之时/恒有双鹤警叫/复有群雁俱集时/人咸以为孝感所至/
    B.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家贫/无人鸣鼓/每至哭临之时/恒有双鹤警叫/复有群雁俱集时/人咸以为孝感所至/
    C.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家贫/无人鸣鼓/每至哭临之时/恒有双鹤警叫/复有群雁俱集/时人咸以为孝感所至/
    D.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家贫无人/鸣鼓每至哭临之时/恒有双鹤警叫/复有群雁俱集/时人咸以为孝感所至/
    答案 C
    解析 “事母”是说他侍奉母亲,“孝谨”说的是他对待母亲的态度,意思是孝顺谨慎,“孝谨”中间不应断开,据此可排除B、D两项。“家贫无人”意思是家里贫穷没有人,“鸣鼓每至哭临之时”则翻译不通,“家贫/无人鸣鼓”意思是家里贫穷没有人鸣鼓,符合上下文语境,据此可知C项断句正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20岁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弱冠即指男子二十岁。
    B.“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武官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C.刺史,职官名。“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D.“致事”是指古代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也称“致仕”“休致”。
    答案 B
    解析 “掌管文武官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不正确,吏部只掌管文官的任免,武官的选用由兵部负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隐之儒雅孝顺。他广泛涉猎文史,以儒雅闻名,侍奉母亲极尽孝道,使韩康伯之母大受感动,为之悲痛流泪。
    B.吴隐之清廉俭朴。他虽有高官显职,但生活勤苦得与贫寒的庶民一样。刘裕赐给他车牛,又为他修造住宅,他坚决推辞。
    C.吴隐之饮泉不贪。朝廷任命他为广州刺史,在途经贪泉时,他喝下泉水并赋诗言志,始终坚守了自己“终当不易心”的诺言。
    D.吴隐之乐善好施,每月初得到俸禄,只留下自己的口粮,其余部分都赈济给他治下的百姓,家中人靠纺织以供家用。
    答案 D
    解析 “其余部分都赈济给他治下的百姓”不正确,原文“其余悉分赈亲族”意思是其余都分别赈济亲戚、族人,而不是“他治下的百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隐之清操不渝,常蒙优赐显赠,廉士以为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等到卢循侵犯南海,吴隐之被卢循俘获。刘裕给卢循写信,命令他让吴隐之返回京城,过了许久吴隐之才还京。(得分点:“寇”,侵犯;“为……所……”表被动,“为循所得”意思是被卢循俘获;“得”,俘获;“书”,信。)
    (2)吴隐之清廉的节操始终没有改变,常受到优厚的赏赐,被赐予丰厚的封赠,廉洁的士大夫们都把这作为荣耀。(得分点:“渝”,改变;“赐”,赏赐;“显赠”,丰厚的封赠;“以为”,以之为,把这作为。)
    参考译文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吴隐之容貌很美,善于谈论,广泛涉猎文史,以儒雅著名。二十岁就很耿介,有清正的操守。虽然每日只能喝豆粥,家中没有一石余粮,但不取不义之财。为父亲守丧,常哀号哭泣,路上行人听后为之落泪。他侍奉母亲孝顺谨慎,到他为母亲守丧时,悲哀伤心超过礼制的规定。家中贫困,无人鸣鼓,每至该哭泣之时,都有双鹤鸣叫,又有群雁聚集,当时人们都认为是吴隐之的孝心感动了仙鹤和大雁。吴隐之与太常韩康伯相邻而居,康伯的母亲是贤明的妇人,每次听到吴隐之的哭泣声,就停止吃饭,放下筷子,为吴隐之悲伤哭泣。然后对韩康伯说:“你如果位居升降官吏的职位,应当举荐选择吴隐之这样的人。”等到韩康伯担任吏部尚书时,吴隐之于是被任命担任显贵的官职,多次升迁到晋陵太守。在郡中为官清廉俭朴,妻子自己去背柴草。升任左卫将军,虽然身居清要显达的官职,但所得俸禄赏赐都分给亲戚族人,吴隐之家冬天没有被褥,曾经洗了衣服,便身披棉絮,辛勤劳苦如同贫寒的百姓。广州依山靠海,是出产奇珍异宝的地方,一箱珍宝,可供几代享用,然而瘴疫泛滥,人们都很害怕。只有贫寒不能自立的人,要求补长吏,所以前后刺史中多有贪污纳贿者。朝廷想要革除岭南的弊病,任命吴隐之为广州刺史、假节。离广州二十里远处,有个地方叫石门,有泉水叫贪泉,喝了泉水的人就会有无法满足的贪欲。吴隐之到达这里,对他周围的亲信说:“不看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就能使心境保持不乱,越过五岭就丧失清白的原因,我现在知道了。”于是来到泉水处,舀起泉水喝了下去,因而赋诗道:“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等他到广州就任,更加砥砺自己清高的节操,当时的人说他太矫情,而他却始终不愿改变。经常吃的不过是蔬菜和干鱼,帷帐、用具与衣服等都交付外库。等到卢循侵犯南海,吴隐之被卢循俘获。刘裕给卢循写信,命令他让吴隐之返回京城,过了许久吴隐之才还京。吴隐之乘船返回时,没有装载多余的东西。他回到京城后,只住数亩地的小宅院,篱笆与院墙又矮又窄,内外共有六间茅屋,妻子儿女住得很挤。刘裕赐给吴隐之车牛,又为他修造住宅,他坚决推辞。后来他被调任中领军,但清廉俭朴之风不改,每月初得到俸禄,只留下自己的口粮,其余都分别赈济亲戚、族人,家中人靠自己纺织以供家用。经常有困难缺乏的情况,有时两天吃一天的粮食,身上总是穿布制的衣服,而且破旧不堪,妻子儿女一点也不能分享他的俸禄。义熙八年,吴隐之告老请求退休,皇帝封赏优厚下诏准许,授吴隐之光禄大夫,加封金章紫绶,赐钱十万、米三百斛。义熙九年,吴隐之去世。吴隐之清廉的节操始终没有改变,常受到优厚的赏赐,被赐予丰厚的封赠,廉洁的士大夫们都把这作为荣耀。吴隐之的儿子吴延之也砥砺清高的节操,吴延之的弟弟及儿子在郡县中做官的,经常以廉洁谨慎为家法,虽然他们的才学赶不上吴隐之,然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廉洁恭敬之心没有改变。建议用时
    25~30分钟
    实际用时
    ____分钟
    阅读提示
    吴隐之以儒雅闻名,侍奉母亲极尽孝道,为官清廉俭朴。虽有高官显职,但清贫自持,在途经贪泉时,他喝下泉水并赋诗言志,受其影响,其后世子孙均继承其良好的风尚。王勃《滕王阁序》中“酌贪泉而觉爽”的典故就与他有关。

    相关试卷

    专题一 传统文化阅读•文言文 单文精练二 忠心辅佐,经世济民——萧何:

    这是一份专题一 传统文化阅读•文言文 单文精练二 忠心辅佐,经世济民——萧何,共6页。

    专题一 信息性阅读•实用类文本 单文精练二 传统文化进校园:

    这是一份专题一 信息性阅读•实用类文本 单文精练二 传统文化进校园,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民族民间美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一 传统文化阅读•文言文 单文精练五 一心为公,深得民心——海瑞:

    这是一份专题一 传统文化阅读•文言文 单文精练五 一心为公,深得民心——海瑞,共6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