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考点17 凸透镜成像规律-【迎战中考】2022年物理考点必刷100题(人教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考点17 凸透镜成像规律(原卷版)-【迎战中考】2022年物理考点必刷100题(人教版).doc
    • 解析
      考点17 凸透镜成像规律(解析版)-【迎战中考】2022年物理考点必刷100题(人教版).doc
    考点17  凸透镜成像规律(原卷版)-【迎战中考】2022年物理考点必刷100题(人教版)第1页
    考点17  凸透镜成像规律(原卷版)-【迎战中考】2022年物理考点必刷100题(人教版)第2页
    考点17  凸透镜成像规律(原卷版)-【迎战中考】2022年物理考点必刷100题(人教版)第3页
    考点17  凸透镜成像规律(解析版)-【迎战中考】2022年物理考点必刷100题(人教版)第1页
    考点17  凸透镜成像规律(解析版)-【迎战中考】2022年物理考点必刷100题(人教版)第2页
    考点17  凸透镜成像规律(解析版)-【迎战中考】2022年物理考点必刷100题(人教版)第3页
    还剩2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考点17 凸透镜成像规律-【迎战中考】2022年物理考点必刷100题(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17 凸透镜成像规律-【迎战中考】2022年物理考点必刷100题(人教版),文件包含考点17凸透镜成像规律原卷版-迎战中考2022年物理考点必刷100题人教版doc、考点17凸透镜成像规律解析版-迎战中考2022年物理考点必刷100题人教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共83题)
    1、 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的虚像 B.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正立的像
    C.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放大的像 D.该实验现象能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2、 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分解成红、橙、黄、绿、蓝、灰、紫七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 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来观察邮票细节,放大镜与邮票的距离应( )。
    A.大于20cm
    B.等于10cm
    C.小于10cm
    D.在10cm与20cm之间
    4、 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图,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面成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一教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的画面太小,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
    A.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B.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C.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D.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5.下列光路图错误的是( )。
    A.放大镜成像
    B.小孔成像
    C.光由空气斜射到水面
    D.近视眼的矫正
    6、 两平面镜AM,AN之间的夹角为90°,凸透镜的主光轴恰好是该直角的角平分线,凸透镜的光心为O,A点恰好是凸透镜的焦点,光源S位于主光轴上,通过该系统,光源S所成的像为( )。
    A.四个虚像,三个实像 B.四个虚像,一个实像
    C.三个虚像,一个实像 D.三个虚像,两个实像
    7、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该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等于l
    C.一定大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8、 当物体距凸透镜8厘米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若是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厘米,则在光屏上又成一个清晰像,那么这透镜的焦距f为( )。
    A.2厘米<f<4厘米 B.4厘米<f<5厘米
    C.5厘米<f<8厘米 D.无法确定
    9、 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若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距离该透镜的距离大于30cm,则物体离该透镜的距离可能为( )。
    A.13cm B.8cm
    C.25cm D.35cm
    10、 如图所示,MN为透镜L的主光轴,AB为一条从左边射向透镜后折射的光线,由此可以判定( )。。
    A.若L是凸透镜,B点一定是L的焦点
    B.若B点是L的焦点,则L一定不是凸透镜
    C.若B点是L的焦点,AB的入射线一定平行于主光轴
    D.若AB的入射光线是从无穷远处主光轴上一点发出的,则L一定不是凹透镜
    11、 小王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他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纸片稍微远离凸透镜光斑变大。则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
    C.可能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12、 如图所示,主光轴上的S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交于主光轴上的S′点,现有一条平行于入射光的光线从R点射向凸透镜,则折射光在凸透镜的另一侧( )。
    A.和主光轴有交点,仍在S′点 B.和主光轴有交点,在S′点的左侧
    C.和主光轴有交点,在S′点的右侧 D.和主光轴没有交点
    13、 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是10cm,当光屏距凸透镜16cm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光屏不动,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了2cm,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不动,像变小
    B.蜡烛靠近凸透镜,像变小
    C.蜡烛远离凸透镜,像变大
    D.蜡烛远离凸透镜,像变小
    14、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现将该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移动任何器材,此时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缩小的像
    B.此时只移动蜡烛,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像
    C.将蜡烛移到3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
    D.将蜡烛移到4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很到清晰放大的像
    15、 如图所示,虚线框内为一透镜,MN为透镜的主光轴,O是透镜光心,a(双箭头)和b(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已知光线a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P点,光线b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Q点.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小于焦距
    B.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大于焦距
    C.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小于焦距
    D.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大于焦距
    16、 教室里用投影仪放映课件时,银幕上出现了正常画面,若有一只小虫正好落在投影仪的载物台上,下列有关画面上的“小虫”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小虫”可能头朝下 B.“小虫”变小了的
    C.“小虫”是清晰的 D.“小虫”是实像
    17、 小明对下列光学成像实例进行了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实例:①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②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③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⑤照相机中所成的像.
    A.反射成像的有①②④ B.折射成像的有③④⑤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③⑤ 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18、 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20厘米的光屏上成清晰实像。则( )。
    A.焦距可能为18厘米
    B.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当物体远离凸透镜10厘米,移动光屏找到实像后,此实像变大了
    D.当物体靠近凸透镜10厘米,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光屏应远离透镜10厘米
    19、 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蜡烛放在某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与物等大的像。然后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了20cm,无论在哪都找不到物体的像了,透镜焦距是( )。
    A.40cm B.30cm C.20cm D.10cm
    20、 如图所示,OO' 为凸透镜的主光轴,将点光源放在A点时,像在B点;将点光源放在B点时,像在C点.当将点光源放在C点时,则( )。
    A.一定在B点成一个实像 B.一定在A点的左侧成一个虚像
    C.可能在B、C之间成一个实像 D.可能在C点的右侧成一个虚像
    2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及它们之问的距离如图所示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光屏上的像跟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似
    B.用白纸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像变为原来一半
    C.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f>15cm
    D.将凸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后,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22、 如图所示,遮光板A与光屏B平行放置且相距为d.在A的中央挖一直径为d1的圆孔,并在孔内嵌入与孔等大的薄透镜L.现有一束平行光束垂直照射遮光板,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直径为d2的圆形光斑,则该透镜的焦距大小可能为( )。
    A. B. C. D.
    23、 截面为正方形、中空部分为椭圆形的玻璃体如图所示.则这个玻璃体( )。
    A.可以看做两块凹透镜 B.可以看做一块凸透镜
    C.对图示光束具有发散作用 D.对图示光束具有汇聚作用
    24、 物体放在距凸透镜前30cm的位置上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能够得到放大的倒立的像.当物体放在40cm的位置上时,那么在另一侧光屏上( )。
    A.一定成实像 B.可能是缩小的
    C.一定不成像 D.可能是放大的
    25.如图所示,将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蜡烛不动,把光屏向右移动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B.若蜡烛移至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
    C.若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等大的像
    D.在图示中的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近视镜,将光屏右移可再次成清晰的像
    26.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之间的距离为下图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0cm、小于15cm
    B.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C.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像
    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在凸透镜前放一个凹透镜
    27.如图所示,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40cm刻度处,光屏和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此时在光屏上可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成立的是( )。
    ①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0cm;②同时移动物体与光屏,且移动距离相同,有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③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④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一定可以在光屏上的到另一个清晰的像。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28.小枫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所示,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即物距为25cm,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远离凸透镜
    B.若保持图中物距不变,正确调节光屏后,光屏上成的像是放大的,这是投影仪的原理
    C.上述实验中,蜡烛依然保持在光具座上的10cm处,将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移至25cm、55cm处,光屏上又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若想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凸透镜向右再移5cm
    D.实验中由于蜡烛会随实验时间延长烧短,要想成像仍然在光屏中央,可保持透镜和光屏不动将蜡烛向上调节适当高度,或在蜡烛和光屏不动的情况下将透镜向下调节适当高度
    29.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对光学实验很感兴趣,他们用如图的器材做实验,先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屏上能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实像:接下来他们想改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又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此问题以及实验有关问题的讨论,不正确的是( )。
    A.应该将光屏向右移动,得到了清晰的放大实像
    B.应该将光屏向左移动,得到了仍是清晰的缩小实像
    C.实验中所用的透镜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
    D.实验中所用的光屏最好是白色,所用的蜡烛换成带有“F”形的LED灯会更好
    30.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蜡烛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则下列说法成立的是( )。
    ①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这与投影仪的原理相同
    ②将蜡烛远离凸透镜,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只移动光屏,则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
    ③在原位置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只移动光屏,则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
    ④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3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蜡烛向左移动后,向右移光屏可继续观察到清晰的像
    B.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物距跟像距比,较大的是像距
    C.凸透镜所成虚像一定正立,所成实像也可能正立
    D.凸透镜所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是焦点
    32.如图所示,利用图甲来测凸透镜的焦距,利用图乙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60.0cm
    B.图乙中成像的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C.图乙中只将蜡烛向右移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D.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眼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
    33.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则下列能成立的是( )。
    ①如果将物体靠近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
    ②同时移动物体与光屏,且移动距离相同,有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
    ③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
    ④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另一个清晰的像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34.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分别位于光具座20cm、50cm和65cm处,凸透镜a的焦距为10cm。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仍如图所示,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b换下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a,要想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光屏必须向右移动
    B.此时光屏上成的是倒立、缩小清晰的实像
    C.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与光屏互换,可以使光屏上成倒立放大清晰的实像
    D.若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仍如图所示,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近视眼镜片,要想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光屏必须向右移动
    35.如图所示,小东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
    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C.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36.如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透镜,发现透镜在A、B两个位置时,屏上都能得到清晰的像,则两次所成的像( )。
    A.都是倒立的B.都是缩小的
    C.透镜在A处时像较大D.透镜在B处时像较大
    37.如图所示,小刚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80cm刻度线处,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烛焰未画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15cm
    B.此成像原理与放大镜成像原理相同
    C.此时若只向右移动凸透镜,能再次在光屏成清晰的像
    D.若将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则只将光屏右移就能再次接收到清晰的像
    38.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39.如图所示为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透镜的焦距为15 cm,要使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只移动其中的一个,其余两个不动,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A.光屏向左移动B.光屏向右移动
    C.蜡烛向左移动D.蜡烛向右移动
    40.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蜡烛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C.烛焰位于b点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
    D.烛焰位于d点时,成放大的虚像
    41.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烛焰在距离凸透镜8cm处时,在距离凸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成倒立的像。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现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7cm下列关于烛焰在光屏上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的等大的像
    B.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的缩小的像
    C.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的放大的像
    D.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成像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是投影仪
    42.小明利用焦距分别为10cm、20cm的甲、乙两凸透镜,做如下实验:
    ①将点燃的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后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
    ②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用透镜乙替换透镜甲进行实验。则( )。
    A.实验①中,烛焰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
    B.实验①中,烛焰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
    C.实验②中,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
    43.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照相机
    B.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6.5cm<f<11.5cm
    C.如果蜡烛向左移动,光屏需要向右移动才能再次接收到清晰的像
    D.用不透明纸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挡住,光屏上只能呈半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减弱
    4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这个清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应用的这个原理
    B.此凸透镜的焦距小于15cm
    C.若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仍能呈现出烛焰倒立、放大的实像
    D.若将蜡烛移动到5cm刻度处,光屏需适当向左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呈现处清晰的像
    4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此凸透镜的焦距一定大于10cm
    B.此时的物距为15cm,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将蜡烛移到30cm刻线处,向右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像
    D.将蜡烛移动到40cm刻线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会在光屏上成像
    46.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做了如下实验:
    ①用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既,如图甲所示;
    ②保持该透镜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图乙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则( )。
    A.实验①中,测得透镜焦距为10cm
    B.实验②中,烛焰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
    C.实验②中,像到透镜的距离一定小于15cm
    D.若增大实验②中蜡烛与透镜的距离,所成的像会变小
    47.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将凸透镜A换成凸透镜B并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
    B.放大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
    C.凸透镜A的焦距大于凸透镜B的焦距
    D.凸透镜B的焦距大于凸透镜A的焦距
    4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蜡焰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放大的像
    B.一定是缩小的像
    C.照相机就应用了这一原理
    D.如果将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时,则光屏也要远离透镜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
    49.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图线如图所示图线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处于AB位置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B.蜡烛处于BC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蜡烛从C移动到B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增大
    D.将蜡烛从B移动到A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减小
    50.小丽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将薄凸透镜固定在水平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不动,蜡烛和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好能在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个成像过程可以用来说明普通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B.此凸透镜的焦距一定大于10cm小于20cm
    C.光屏上所成蜡烛的像一定是缩小的虚像
    D.如果要在光屏上成蜡烛放大的像,则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一定要小于10cm
    51.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52.张宁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
    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成像的特点相同
    D.在图乙中,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的位置不变,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53.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将蜡烛放到光具座的20cm刻度处时,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5~20cm
    B.将蜡烛移到30cm刻度处,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
    C.若将蜡烛远离透镜,同时将光屏靠近靠近透镜,在光屏上能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
    D.若保持蜡烛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成的像变小,可以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并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5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B.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C.当物距是1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透镜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55.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高与焦距、物距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为进一步探究,他将5cm高的发光体作为光源,取甲、乙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如下: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焦距f甲为10cm
    B.表格中A处数据应为35cm
    C.物体距甲、乙透镜的距离相同时,甲透镜在光屏上成的像大
    D.物距v、像距ν、物高l、像高h之间的关系为:
    56.某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完成了下列实验:(1)将焦距为12cm的甲凸透镜和点燃的蜡烛分别固定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后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如图;(2)将甲凸透镜换为焦距为8cm的乙凸透镜,透镜和蜡烛的位置不变,调整光屏的位置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对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1)中,得到的像为放大的实像
    B.实验(1)中,得到的像为缩小的实像
    C.实验(2)中,光屏应向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D.实验(2)中,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5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焦距为f甲=10cm和f乙=5cm的甲、乙两个凸透镜依次进行实验。当将蜡烛及透镜均分别放在如图所示位置时,烛焰通过透镜都能在光屏上成清晰像(图中未画出),并且其中一次是光屏在图中ab间移动得到的。则( )。
    A.焦距为10cm的甲透镜成像较大
    B.焦距为5cm的乙透镜成像较大
    C.在ab间移动得到像时用的是甲透镜
    D.在ab间移动得到像时用的是乙透镜
    58.如图所示是小青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ν和物距u关系的图象,由图可知( )。
    A.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v=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清晰的放大的像
    C.当物体从无穷远逐渐靠近凸透镜的焦点时,像离凸透镜的距离变大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5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 )。
    A.图中光屏上的像是放大的
    B.把凸透镜移至35cm刻度处时,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
    C.若不慎用手指触碰到凸透镜,此时光屏上不会有烛焰完整的像
    D.蜡烛越烧越短,蜡烛在光屏上的像将向上移动
    6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时蜡烛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照相机应用了这一成像规律
    C.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
    D.蜡烛不动,将透镜移至30cm处,移动光屏可能得到倒立的清晰的像
    61.某同学利用图中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用透镜甲做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填入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判断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5 cm处逐渐滑动到16 cm处,像会逐渐变大
    B.当物距为14 cm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C.当像距为35 cm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是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D.做完第5次实验,接下来他想改用焦距为10 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发光体和透镜的位置,仍成相同性质的像,光屏应向右移
    62.蜡烛,焦距为f1凸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现用焦距为f2(f2>f1)的凸透镜替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要向左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
    B.光屏要向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
    C.光屏上一定呈倒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原理相同
    D.光屏上可能呈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原理相同
    6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及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6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换,发现在光屏上仍能成一清晰的像,对于此时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缩小的像B.一定是放大的像
    C.一定是倒立的像D.一定是正立的像
    64.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是蜡烛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直至关停出现清晰的像。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蜡烛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蜡烛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C.蜡烛位于b点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
    D.蜡烛位于d点时,成放大的虚像
    65.如图所示,小光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B.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C.为了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大,需将蜡烛靠近凸透镜同时光屏远离凸透镜
    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需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66.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9所示,在光屏的中央承接到了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的像与照相机成的像性质相同
    B.若只升高凸透镜,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C.若只将蜡烛向左移动,光屏上还会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
    D.若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动,光屏上还会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
    6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光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该原理制成的
    C.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光屏上不能呈现完整的像
    D.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移动凸透镜,光屏上能成放大清晰的烛焰像
    6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10 cm<f<15 cm
    B.适当移动凸透镜和光屏可以测量该凸透镜的焦距
    C.实验中有同学不慎用手指触碰到凸透镜,此时光屏上不会有烛焰完整的像
    D.若保持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动,换用焦距为20 cm的透镜做实验,应适当向右移动光屏
    6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先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他改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发光体和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接下来的做法及最后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他要将光屏移向透镜B.他要将光屏远离透镜
    C.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7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镜30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12 cmB.14 cmC.16 cmD.18 cm
    7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規律的实验时,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15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30cm处的光屏上得到蜡烛清晰的像,则( )。
    A.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实像
    C.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7.5cm<f<15cm
    D.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15cm<f<30 cm
    7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投影仪
    B.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小
    C.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
    D.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刻度线45cm处,适当移动光屏也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73.如图所示,小明将凸透镜(f=10cm)固定在光具座40cm的位置,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蜡烛从焦点内某处向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B.当光屏上成清晰像时,拿开光屏,眼睛在一定范围内仍能看到像
    C.将蜡烛放在10cm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
    D.当光屏上成清晰像时,在贴近凸透镜左侧的位置放一远视镜片,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
    74.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景物。关于看到的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B.都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C.前者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后者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D.前者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后者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75.在“用点燃的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芳在草稿上记录了一次实验现象(漏画了光屏)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 )。
    A.l1是物距
    B.l2是像距
    C.实验中,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D.实验中,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76.当物体距离凸透镜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
    A.f<2cmB.2cm<f<4cmC.4cm<f<5cmD.5cm<f<8cm
    77.根据我们学过的凸透镜成像的知识,下列那一种情况是可能存在的( )。
    A.正立、缩小的虚像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虚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
    78.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
    A.大于10cmB.小于10cm
    C.大于20 cmD.在10cm和20 cm之间
    79.如图所示,OO为凸透镜的主光轴,将点光源放在A点时,像在B点;将点光源放在B点时,像在C点。则( )。
    A.凸透镜可能在AB之间
    B.凸透镜可能在BC之间
    C.凸透镜一定在A的左侧
    D.当将点光源放在C点时,可能在B点成一个实像
    80.小册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记录了几组物距u甲和实像像距v的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物距u=18cm时,像与物位置互换,光屏上无法接到清晰的像
    B.当物距u=9cm时,光屏移动到适当位置能呈现清晰的像
    C.当物距u=16cm时,其光路图是电影放映机的成像原理图
    D.当物距u=50cm时,光屏在适当位置能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81.某同学用白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图。他能继续向内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
    A.光屏应向左移动,成缩小的像
    B.光屏应向右移动,成放大的像
    C.光屏应向左移动,成放大的像
    D.光屏应向右移动,成缩小的像
    82.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物距逐渐变大
    83.当物体距凸透镜5f处沿主光轴逐渐向f处移动时,在光屏上成的像一定是( )。
    A.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逐渐减小
    B.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逐渐增大
    C.倒立的虚像,像的大小逐渐减小
    D.正立的实像,像的大小逐渐增大
    二、填空题(17题)
    8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e五个位置,如图所示.其中蜡烛放在_____处所得的实像最小;放在_________处所得的实像与烛焰大小相同;放在________处所得的实像比烛焰大;放在_______处能看到放大的虚象.若在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所成的像偏左偏上,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应向_______、向_________调烛焰的位置(选填“上”“下”“左”“右”).
    85.(1)物理兴趣小组想知道某只透镜的焦距f为多少。做实验甲,镜面垂直于阳光,在透镜下面放上白纸(纸、镜平行),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s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绘出图线乙,则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f为 ;
    (2)然后利用该透镜放置于光具座上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调整后,把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如图丙),光屏应在 (I、Ⅱ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投影仪、放大镜或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8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他们将同一发光体置于凸透镜前某位置,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的像清晰为止,然后在电脑上记录物体和像的位置及大小。他们多次实验后记录的结果如图(b)所示。
    ①分析图(b)中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以及成像情况可知:当 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②分析图(b)中物距变化量和像距变化量的大小关系可知:当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 。
    87.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若将发光体放在离透镜25厘米的主光轴上,所成的像是倒立、 的实像;若将发光体沿主光轴向凸透镜移动10厘米,则此时所成像的像距 20厘米(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将发光体再沿主光轴向凸透镜移动一段距离,直到发光体无法通过凸透镜成实像,则发光体再移动的距离至少为 厘米。
    88.如图甲所示,水平光具座上A处放置蜡烛、B处放置光屏,将图乙、丙、丁的装置放置在光具座上AB之间。
    (1)图 装置在AB间移动过程中光屏上都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图乙装置从A移向B的过程中所成像的大小 ;
    (2)将图丁装置放置在光具座40cm的刻度线处,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烛焰像,将凸透镜移至 cm的刻度线处,也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将蜡烛再远离凸透镜一些,这时光屏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获得清晰的像,如果不移动光屏,在凸透镜前放一合适的 (选填“凸透镜”、“凹透镜”或“平板玻璃”)像也能在光屏呈现。
    89.新冠疫情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1)如图甲是“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各小区,公共场所的“出入码”,用于扫码的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二维码到摄像头的距离应满足 的条件。
    (2)如图乙所示,蜡烛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的(选填“放大”或“缩小”);若将光屏移至刻度线50cm处,保持透镜和蜡烛位置不变,在蜡烛前面放置度数合适的 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光屏上也能再次成清晰的像。
    (3)专家介绍,75%酒精溶液能很好消杀新冠病毒。小明打开容器就能闻到酒味,这一现象说明 。
    90.春天来了,水绘园里各种各样的花渐次开放,不少游客将手机装在自拍杆上进行自拍,自拍杆像伞柄一样可以伸长或缩短,如果希望照片上的人脸更小一些,则应该将自拍杆 (选“缩短”或“伸长”)。小明手机中有一张水明楼的照片,水明楼在水中的“倒影”清晰可见,当时的“倒影”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照片中水明楼的倒影部分 (选填“是”或“不是”)实际光线进入手机镜头形成的。如果把金黄的油菜花拿到暗室内用红光照射,则看到的油菜花是 色。
    9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光屏上呈一清晰的像。
    (1)如图甲光屏上出现蜡烛清晰的像,若将甲中蜡烛向左移动5cm,蜡烛的像相对于蜡烛将 (选填“向左运动”、“向右运动”或“保持不动”)。移动后为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的光学原理。
    (2)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3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 (选填“1”、“2”或“3”)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
    (3)在图甲中,将一个眼镜片放在透镜和烛焰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右移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该眼镜片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的镜片。
    92.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此时成像特点可应用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若将凸透镜向右移动 cm,屏上即可再次成清晰的像。若在图示位置将蜡烛靠近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将会模糊,若在透镜前放置一个焦距合适的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光屏上的像也可以再次清晰。若在图示位置将蜡烛向右移动20cm,则蜡烛通过凸透镜的像一定是 。
    93.小明从眼镜上取下一块镜片,透过镜片观看邮票上的文字(如图甲所示)。小明用的镜片是 透镜,所成的是 像(选填“虚”或“实”)。小明将此镜片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然后在镜片前放置一眼镜(如图乙所示),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向后移动光屏,像又清晰了。此眼镜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94.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明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作了进一步探究。
    (1)为了测量凸透镜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在屏上得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图甲是调节完成的状态,该透镜焦距f= cm;
    (2)如图乙,蜡烛在光具座上A处向左移动距离s到C,为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他应将光屏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且移动距离s′ s.(选填“=”、“<”或“>”)
    95.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当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25cm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清晰的实像。
    9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如图甲,将A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A凸透镜成像中物距和像距的变化关系画出图象如图乙;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换为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丙。
    (1)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凸透镜A的焦距是 cm,凸透镜A的焦距 凸透镜B的焦距(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在甲图中,保持凸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20cm刻线的位置,光屏在55cm刻线右侧移动能再次得到清晰的放大的像,请你写出一种再次得到清晰的缩小的像的操作方法: 。
    (3)图丙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 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电影放映机”或“放大镜”);若将远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应使蜡烛 (选填“靠近”、“远离”)凸透镜,则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
    97.如图所示,小红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f=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后,应将光屏移动到 cm刻度线处,才能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在此基础上蜡烛向左移动,光屏适当向 移动,才能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
    9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 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近视眼镜镜片,应将光屏 ,可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99.某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过程,当蜡烛、透镜、光屏三者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 (选填“向上”、“向下”或“不”)移动。
    100.如图: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铃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镜头相当于 透镜,所成的是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像(填“实”或“虚”);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 cm。
    实验次数
    焦距f/cm
    物距u/cm
    像距v/cm
    物高l/cm
    像高h/cm
    1
    f甲
    35
    14
    5
    2
    2
    30
    15
    5
    2.5
    3
    20
    20
    5
    5
    4
    15
    A
    5
    10
    5
    5
    30
    6
    5
    1
    6
    15
    7.5
    5
    2.5
    7
    10
    10
    5
    5
    8
    6
    30
    5
    25
    实验序号
    1
    2
    3
    4
    5
    物距u/cm
    20
    25
    30
    35
    40
    像距v/cm
    60
    38
    30
    26
    24
    物距u/cm
    12
    12.5
    15
    18
    22.5
    26
    30
    像距v/cm
    60
    50
    30
    22.5
    18
    16.25
    15

    相关试卷

    考点27 流体压强-【迎战中考】2022年物理考点必刷100题(人教版):

    这是一份考点27 流体压强-【迎战中考】2022年物理考点必刷100题(人教版),文件包含考点27流体压强原卷版-迎战中考2022年物理考点必刷100题人教版doc、考点27流体压强解析版-迎战中考2022年物理考点必刷100题人教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25 液体压强-【迎战中考】2022年物理考点必刷100题(人教版):

    这是一份考点25 液体压强-【迎战中考】2022年物理考点必刷100题(人教版),文件包含考点25液体压强原卷版-迎战中考2022年物理考点必刷100题人教版doc、考点25液体压强解析版-迎战中考2022年物理考点必刷100题人教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24 压强及其应用-【迎战中考】2022年物理考点必刷100题(人教版):

    这是一份考点24 压强及其应用-【迎战中考】2022年物理考点必刷100题(人教版),文件包含考点24压强及其应用解析版-迎战中考2022年物理考点必刷100题人教版doc、考点24压强及其应用解析版-迎战中考2022年物理考点必刷100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