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3.2 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复习练习题
展开1. 已知抛物线C:y2=8x,直线l:y=kx−4,分别求出满足下列条件的实数k的取值范围:
①直线l与抛物线C有两个公共点;
②直线l与抛物线C有一个公共点;
③直线l与抛物线C没有公共点.
2. 已知抛物线y2=6x,过点P(4, 1)作一条弦,使它恰被点P平分.求:
(1)此弦所在的直线方程;
(2)此弦的长.
3. 已知A,B是抛物线y2=2px(p>0)上的两点,且满足OA⊥OB(O为坐标原点).求证:
(1)A,B两点的横坐标、纵坐标之积分别为定值;
(2)直线AB恒过一个定点.
二、选择题
与直线2x−y+4=0平行的抛物线y=x2的切线方程为( )
A.2x−y+3=0B.2x−y−3=0C.2x−y+1=0D.2x−y−1=0
设抛物线y2=8x的准线与x轴交于点Q,若过点Q的直线l与抛物线有公共点,则直线l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
A.[−12, 12]B.[−2, 2]C.[−1, 1]D.[−4, 4]
抛物线y=ax2(a>0)与直线y=kx+b(k≠0)有两个公共点,其横坐标分别是x1,x2;而直线y=kx+b与x轴焦点的横坐标是x3,则x1,x2,x3之间的关系是( )
A.x3=x1+x2B.x3=1x1+1x2
C.x1x3=x1x2+x2x3D.x1x2=x1x3+x2x3
经过点(0, 1)且与抛物线y2=mx(m>0)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共有( )
A.4条B.3条C.2条D.1条
直线y=kx−2与抛物线y2=8x交于A,B两点,且AB中点的横坐标为2,则k的值为( )
A.−1或2B.2C.−1D.1+3
抛物线y2=12x截直线y=2x+1所得弦长等于( )
A.15B.215C.152D.15
三、解答题
过抛物线y2=4x的焦点作直线l,交抛物线于A,B两点,若线段AB中点的横坐标为3,则|AB|等于________.
已知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与抛物线y2=4x交于A,B两点(异于原点).若|AB|=16,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________52 .
若抛物线y2=4x的一条弦AB以点P(2, 1)为中点,则弦AB所在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
已知直线l:y=kx+1,抛物线C:y2=4x.当k为何值时,直线l与抛物线C:
(1)有一个公共点?
(2)有两个公共点?
(3)没有公共点?
一顶点在坐标原点,焦点在x轴上的抛物线截直线2x−y−4=0所得的弦长为35,求抛物线的方程.
四、选择题
抛物线y2=9x与直线2x−3y−8=0交于A,B两点,则线段AB中点的坐标为( )
A.(1138, −274)B.(1138, 274)C.(−1138, −274)D.(−1138, 274)
已知抛物线y=ax2的焦点为F,准线l与对称轴交于点R,过抛物线上一点P(1, 2)作PQ⊥l,垂足为Q,则梯形PQRF的面积为( )
A.74B.118C.1916D.516
已知点A(1, 2),过点P(5, −2)的直线与抛物线y2=4x相交于B,C两点,则△ABC是( )
A.直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
五、解答题
过抛物线y2=2x的焦点F作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若|AB|=2512,|AF|<|BF|,则|AF|=________56 .
已知过抛物线y2=−4x的焦点的一条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且|AB|=8,O为坐标原点,则△OAB的重心的横坐标为________.
若抛物线y=x2上存在关于直线y=m(x−3)对称的两点,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已知抛物线y2=2px(p>0).过动点M(a, 0)且斜率为1的直线l与该抛物线交于不同的两点A、B,|AB|≤2p.
(1)求a的取值范围;
(2)若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x轴于点N,求△NAB面积的最大值.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人教A版选修2-1《2.4.2 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2020年同步练习卷(3)
一、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0分)
1.
【答案】
联立y2=8xy=kx−4 ,得k2x2−8(k+1)x+16=0(*).
(1)当k2=0,即k=0时,直线l与抛物线C的对称轴平行,方程(*)化为−8x+16=0,
故方程(*)只有一个实数根,即直线l与抛物线C相交,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2)当k2≠0,即k≠0时,△=64(k+1)2−64k2=64(2k+1).
(i)当△>0,即k>−12,且k≠0时,方程(*)有两个不同实数根,即直线l与抛物线C相交,且有两个公共点.
(ii)当△=0,即k=−12时,方程(*)有两个相同的实数根,即直线l与抛物线C相切,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iii)当△<0,即k<−12时,方程(*)无实数根,即直线l与抛物线C相离,没有公共点.
综上所述,
当k>−12且k≠0时,直线l与抛物线C有两个公共点;
当k=−12或k=0时,直线l与抛物线C有一个公共点;
当k<−12时,直线l与抛物线C没有公共点.
【考点】
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解析】
将直线与抛物线的方程联立,得到关于x的方程,于是交点个数问题可转化为方程的根的个数问题,然后分k2=0和k2≠0两大类进行讨论即可,其中当k2≠0时,还需要再分△>0,△=0和△<0三小类.
【解答】
联立y2=8xy=kx−4 ,得k2x2−8(k+1)x+16=0(*).
(1)当k2=0,即k=0时,直线l与抛物线C的对称轴平行,方程(*)化为−8x+16=0,
故方程(*)只有一个实数根,即直线l与抛物线C相交,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2)当k2≠0,即k≠0时,△=64(k+1)2−64k2=64(2k+1).
(i)当△>0,即k>−12,且k≠0时,方程(*)有两个不同实数根,即直线l与抛物线C相交,且有两个公共点.
(ii)当△=0,即k=−12时,方程(*)有两个相同的实数根,即直线l与抛物线C相切,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iii)当△<0,即k<−12时,方程(*)无实数根,即直线l与抛物线C相离,没有公共点.
综上所述,
当k>−12且k≠0时,直线l与抛物线C有两个公共点;
当k=−12或k=0时,直线l与抛物线C有一个公共点;
当k<−12时,直线l与抛物线C没有公共点.
2.
【答案】
设弦的两端点为P1(x1, y1),P2(x2, y2),
∵ 点P1,P2在抛物线上,
∴ y12=6x1,y22=6x2,
两式相减得,(y1+y2)(y1−y2)=6(x1−x2),
∵ y1+y2=2,
∴ 直线P1P2的斜率k=y1−y2x1−x2=3,方程为y−1=3(x−4),即3x−y−11=0.
联立3x−y−11=0y2=6x ,消去y,得9x2−72x+121=0,则x1+x2=8x1x2=1219 ,
∴ 弦长|P1P2|=1+k2|x1−x2|=1+k2⋅(x1+x2)2−4x1x2=1+32×82−4×1219=23230.
【考点】
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解析】
(1)设弦的两端点为P1(x1, y1),P2(x2, y2),则y12=6x1,y22=6x2,两式相减可推出直线P1P2的斜率与方程;
(2)联立直线P1P2与抛物线的方程,得到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写出韦达定理,将其代入到弦长公式中即可得解.
【解答】
设弦的两端点为P1(x1, y1),P2(x2, y2),
∵ 点P1,P2在抛物线上,
∴ y12=6x1,y22=6x2,
两式相减得,(y1+y2)(y1−y2)=6(x1−x2),
∵ y1+y2=2,
∴ 直线P1P2的斜率k=y1−y2x1−x2=3,方程为y−1=3(x−4),即3x−y−11=0.
联立3x−y−11=0y2=6x ,消去y,得9x2−72x+121=0,则x1+x2=8x1x2=1219 ,
∴ 弦长|P1P2|=1+k2|x1−x2|=1+k2⋅(x1+x2)2−4x1x2=1+32×82−4×1219=23230.
3.
【答案】
设点A(x1, y1),B(x2, y2),则y12=2px1,y22=2px2,
∵ OA⊥OB,
∴ OA→⋅OB→=x1x2+y1y2=y122p⋅y222p+y1y2=0,即y1y2(y1y2+4p2)=0,
∵ y1y2≠0,
∴ y1y2=−4p2,x1x2=y122p⋅y222p=16p44p2=4p2.
故A,B两点的横坐标、纵坐标之积分别为定值.
由(1)知,y12=2px1,y22=2px2,
当x1≠x2时,上述两式相减得,(y1−y2)(y1+y2)=2p(x1−x2),
∴ 直线AB的斜率kAB=y1−y2x1−x2=2py1+y2,
∴ 直线AB的方程为y−y1=2py1+y2(x−x1),整理得y=2py1+y2(x−2p),
∴ 直线AB恒过定点(2p, 0).
当x1=x2时,由对称性知,直线OA的方程为y=x,
∴ A(2p, 2p),B(2p, −2p),
∴ 直线AB的方程为x=2p,显然也过定点(2p, 0).
综上所述,直线AB恒过定点(2p, 0).
【考点】
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解析】
(1)设点A(x1, y1),B(x2, y2),由OA⊥OB,知x1x2+y1y2=0,再结合抛物线的方程求出y1y2和x1x2的值即可得证;
(2)由(1)知,y12=2px1,y22=2px2,然后分两类讨论:①当x1≠x2时,两式相减可得直线AB的斜率与方程,可推出直线AB恒过定点(2p, 0);②当x1=x2时,易知直线AB的方程为x=2p,显然也过定点(2p, 0),故而得证.
【解答】
设点A(x1, y1),B(x2, y2),则y12=2px1,y22=2px2,
∵ OA⊥OB,
∴ OA→⋅OB→=x1x2+y1y2=y122p⋅y222p+y1y2=0,即y1y2(y1y2+4p2)=0,
∵ y1y2≠0,
∴ y1y2=−4p2,x1x2=y122p⋅y222p=16p44p2=4p2.
故A,B两点的横坐标、纵坐标之积分别为定值.
由(1)知,y12=2px1,y22=2px2,
当x1≠x2时,上述两式相减得,(y1−y2)(y1+y2)=2p(x1−x2),
∴ 直线AB的斜率kAB=y1−y2x1−x2=2py1+y2,
∴ 直线AB的方程为y−y1=2py1+y2(x−x1),整理得y=2py1+y2(x−2p),
∴ 直线AB恒过定点(2p, 0).
当x1=x2时,由对称性知,直线OA的方程为y=x,
∴ A(2p, 2p),B(2p, −2p),
∴ 直线AB的方程为x=2p,显然也过定点(2p, 0).
综上所述,直线AB恒过定点(2p, 0).
二、选择题
【答案】
D
【考点】
两条直线平行与倾斜角、斜率的关系
【解析】
根据切线与直线2x−y+4=0的平行,可利用待定系数法设出切线,然后与抛物线联立方程组,使方程只有一解即可.
【解答】
解:由题意可设切线方程为2x−y+m=0,
联立方程组2x−y+m=0,y=x2, 得x2−2x−m=0,
Δ=4+4m=0解得m=−1,
∴ 切线方程为2x−y−1=0.
故选D.
【答案】
C
【考点】
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解析】
根据抛物线方程求得Q点坐标,设过Q点的直线l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消去y,根据判别式大于等于0求得k的范围.
【解答】
∵ y2=8x,
∴ Q(−2, 0)(Q为准线与x轴的交点),设过Q点的直线l方程为y=k(x+2).
∵ l与抛物线有公共点,
有解,
∴ 方程组y2=8xy=k(x+2)
即k2x2+(4k2−8)x+4k2=0有解.
∴ △=(4k2−8)2−16k4≥0,即k2≤1.
∴ −1≤k≤1,
【答案】
D
【考点】
直线与椭圆结合的最值问题
【解析】
分别求出x1,x2,x3,进而可得它们之间的关系.
【解答】
由题意x3=−bk,联立抛物线y=ax2(a>0)与直线y=kx+b得ax2−kx−b=0,∴ x1+x2=ka,x1x2=−ba,∴ 1x1+1x2=−kb,∴ x1x2=x1x3+x2x3,
【答案】
B
【考点】
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解析】
分两类:直线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直线与抛物线相切,进行讨论即可.
【解答】
若直线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即直线的方程为y=1时,显然直线与抛物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若直线与抛物线相切,则切线有2条.
所以满足题意的直线有3条.
【答案】
B
【考点】
与抛物线有关的中点弦及弦长问题
【解析】
把直线方程和抛物线方程联立,化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后利用判别式大于0求出k的范围,再利用根与系数关系求出两交点横坐标的和,由中点坐标公式即可求得k的值.
【解答】
解:∵ 直线y=kx−2与抛物线y2=8x交于A,B两点,
∴ k≠0.
设A(x1, y1),B(x2, y2).
由y=kx−2y2=8x,
化简得k2x2−(4k+8)x+4=0,
由Δ=[−(4k+8)]2−16k2=64k+64>0,
解得k>−1.
∴ x1+x2=4k+8k2.
∵ A,B中点的横坐标为2,
∴ 4k+8k2=4,解得k=−1(舍)或k=2.
∴ k的值为2.
故选B.
【答案】
A
【考点】
与抛物线有关的中点弦及弦长问题
【解析】
可将抛物线方程与直线方程联立,利用韦达定理与弦长公式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
解:由 y2 = 12x, y = 2x + 1 消去y得4x2−8x+1=0,
设抛物线y2=12x与直线y=2x+1相交于A(x1, y1),B(x2, y2)两点,
则x1、x2是方程4x2−8x+1=0的两根,
∴ 由韦达定理得:x1+x2=2,x1x2 = 14,
∴ |AB|=k2+1(x1+x2)2−4x1x2
=522−4×14
=15.
故选A.
三、解答题
【答案】
8
【考点】
抛物线的性质
【解析】
根据抛物线方程得它的准线为l:x=−1,从而得到线段AB中点M到准线的距离等于4.过A、B分别作AC、BD与l垂直,垂足分别为C、D,根据梯形中位线定理算出|AC|+|BD|=2|MN|=8,结合抛物线的定义即可算出AB的长.
【解答】
∵ 抛物线方程为y2=4x,∴ 抛物线的焦点为F(1, 0),准线为l:x=−1
设线段AB的中点为M(3, y0),则M到准线的距离为:|MN|=3−(−1)=4,
过A、B分别作AC、BD与l垂直,垂足分别为C、D
根据梯形中位线定理,可得|AC|+|BD|=2|MN|=8
再由抛物线的定义知:|AF|=|AC|,|BF|=|BD|
∴ |AB|=|AF|+|BF|=|AC|+|BD|=8.
【答案】
52
【考点】
双曲线的离心率
【解析】
利用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与抛物线联立,求出A、B纵坐标,然后转化求解即可.
【解答】
由题意设双曲线为:x2a2−y2b2=1,则bx±ay=0y2=4x ,可得y2=4(±aby),可得yA=4ab,
yB=−4ab,∴ 8ab=16,∴ a=2b,则a2=4(c2−a2),
即4c2=5a2,所以e=ca=52.
【答案】
2x−y−3=0
【考点】
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解析】
先设出直线方程,再联立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整理可得A,B的横坐标与直线的斜率之间的关系式,结合弦AB恰好是以P为中点,以及中点坐标公式即可求出直线的斜率,进而求出直线方程.
【解答】
设A(x1, y1),B(x2, y2),弦AB所在直线方程为:y−1=k(x−2)
即y=kx+1−2k
联立y=kx+1−2ky2=4x ,整理得k2x2+[2k(1−2k)−4]x+(1−2k)2=0.
所以有x1+x2=−2k(1−2k)−4k2
∵ 弦AB恰好是以P为中点,
∴ −2k(1−2k)−4k2=4
解得k=2.
所以直线方程为 y=2x−3,即2x−y−3=0.
【答案】
当△>0,即k<1,且k≠0时,方程(*)有两个不同实数根,即直线l与抛物线C相交,且有两个公共点.
当△=0,即k=1时,方程(*)有两个相同的实数根,即直线l与抛物线C相切,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当△<0,即k>1时,方程(*)无实数根,即直线l与抛物线C相离,没有公共点.
综上所述,
当k=1或k=0时,直线l与抛物线C有一个公共点;
当k<1,且k≠0时,直线l与抛物线C有两个公共点;
当k>1时,直线l与抛物线C没有公共点.
【考点】
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解析】
将直线与抛物线的方程联立,得到关于x的方程,于是交点个数问题可转化为方程的根的个数问题,然后分k2=0和k2≠0两大类进行讨论即可,其中当k2≠0时,还需要再分△>0,△=0和△<0三小类.
【解答】
当△>0,即k<1,且k≠0时,方程(*)有两个不同实数根,即直线l与抛物线C相交,且有两个公共点.
当△=0,即k=1时,方程(*)有两个相同的实数根,即直线l与抛物线C相切,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当△<0,即k>1时,方程(*)无实数根,即直线l与抛物线C相离,没有公共点.
综上所述,
当k=1或k=0时,直线l与抛物线C有一个公共点;
当k<1,且k≠0时,直线l与抛物线C有两个公共点;
当k>1时,直线l与抛物线C没有公共点.
【答案】
设抛物线方程为y2=2px(p≠0),
将直线方程y=2x−4代入,并整理得2x2−(8+p)x+8=0.
设方程的两个根为x1,x2,则根据韦达定理有x1+x2=8+p2,x1x2=4.
由弦长公式,得(35)2=(1+22)[(x1+x2)2−4x1x2],
即9=(8+p2)2−16.
整理得p2+16p−36=0,
解得p=2,或p=−18,此时△>0.
故所求的抛物线方程为y2=4x,或y2=−36x.
【考点】
抛物线的性质
【解析】
设抛物线方程为y2=2px(p≠0),将直线方程y=2x−4代入,并整理,利用韦达定理,结合弦长公式,即可求抛物线的方程.
【解答】
设抛物线方程为y2=2px(p≠0),
将直线方程y=2x−4代入,并整理得2x2−(8+p)x+8=0.
设方程的两个根为x1,x2,则根据韦达定理有x1+x2=8+p2,x1x2=4.
由弦长公式,得(35)2=(1+22)[(x1+x2)2−4x1x2],
即9=(8+p2)2−16.
整理得p2+16p−36=0,
解得p=2,或p=−18,此时△>0.
故所求的抛物线方程为y2=4x,或y2=−36x.
四、选择题
【答案】
B
【考点】
直线与椭圆结合的最值问题
【解析】
联立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化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后利用根与系数关系求得线段AB中点的横坐标,把横坐标再代入直线方程求得线段AB 中点的纵坐标,则答案可求.
【解答】
联立2x−3y−8=0y2=9x ,消去y得:4x2−113x+64=0,
设A(x1, y1),B(x2, y2),
则x1+x2=1134,故线段AB中点的横坐标为x1+x22=1138,
将其再代入直线方程2x−3y−8=0,得
y=2x−83=2×1138−83=274.
∴ 线段AB中点的坐标为(1138,274).
【答案】
B
【考点】
抛物线的性质
【解析】
由抛物线上一点P(1, 2)得到a的值,即可得到抛物线方程,进而得到焦点坐标,然后求解面积.
【解答】
由于抛物线y=ax2过点P(1, 2),故a=2
故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x2=12y,其焦点坐标为(0, 18),
故梯形PQRF的面积为 12×[14−(−14)+2−(−14)]×(1−0)=118.
【答案】
A
【考点】
抛物线的性质
【解析】
先讨论直线BC斜率不存在时,求出B,C的坐标,求出AB、AC斜率,求出kAB⋅kAC=−1,得到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当BC斜率存在时设出其方程,联立BC的方程与抛物线的方程,利用韦达定理,表示出AB、AC斜率,求出kAB⋅kAC=−1,得到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
【解答】
当BC斜率不存在时,方程为x=5,
代入抛物线方程y2=4x得
B(5,25),C(5,−25)
所以AB斜率是kAB=25−25−1=5−12,
AC斜率是kAC=−25−25−1=−5−12
所以kAB⋅kAC=−1,
所以AB与AC垂直,
所以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当BC斜率存在时,显然不能为0,否则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
所以设方程为x−5=a(y+2)(a是斜率的倒数),
代入抛物线方程化简得y2−4ay−8a−20=0 设B(x1, y1),C(x2, y2),
则y1+y2=4a,y1y2=−8a−20 x1+x2=(ay1+2a+5)+(ay2+2a+5)=a(y1+y2)+4a+10=4a2+4a+10 x1x2=(ay1+2a+5)(ay2+2a+5)=4a2+20a+25 kAB⋅kAC=y1−2x1−1⋅y2−2x2−1
因为(y1−2)(y2−2)=y1y2−2(y1+y2)+4=−16a−16 (x1−1)(x2−1)=x1x2−(x1+x2)+1=16a+16 所以AB和AC斜率乘积等于−1,
即AB垂直于AC.综上可知,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
五、解答题
【答案】
56
【考点】
抛物线的性质
【解析】
设出点的坐标与直线的方程,利用抛物线的定义表示出|AF|、|BF|再联立直线与抛物线的方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解决问题,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
由题意可得:F(12, 0),设A(x1, y1),B(x2, y2).
因为过抛物线y2=2x的焦点F作直线l交抛物线于A、B两点,
所以|AF|=12+x1,|BF|=12+x2.
因为|AB|=2512,所以x1+x2=1312
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12),
联立直线与抛物线的方程可得:k2x2−(k2+2)x+k24=0,
所以x1+x2=k2+2k2.
∴ k2+2k2=1312
∴ k2=24
∴ 24x2−26x+6=0,
∴ x1=13,x2=34
∴ |AF|=12+x1=56
【答案】
−2
【考点】
抛物线的性质
【解析】
先求得抛物线焦点坐标,进而设出过焦点的直线方程代入抛物线方程消去x,根据韦达定理求得x1+x2和x1x2=,代入|AB|的表达式中即可求得k,进而根据三个定点的横坐标求得△OAB的重心的横坐标.
【解答】
由题意知抛物线焦点F(−1, 0),
设过焦点F(−1, 0)的直线为y=k(x+1)(k≠0),A(x1, y1),B(x2, y2).
代入抛物线方程消去y得k2x2+2(k2+2)x+k2=0.
∵ k2≠0,∴ x1+x2=−2(k2+2)k2,x1x2=1.
∵ |AB|=(1+k2)2(x1−x2)2=(1+k2)2[4(k2+2)2k4−4]=8,
∴ k2=1.
∴ △OAB的重心的横坐标为x=0+x1+x23=−2.
【答案】
设直线l:y=−1mx+b与抛物线交于两点A(x1, y1),B(x2, y2),线段AB的中点为M(x0, y0),
联立y=−1mx+by=x2 ,得mx2+x−mb=0,则x1+x2=−1mx1x2=−b ,
∴ x0=x1+x22=−12m,y0=−1m⋅(−12m)+b=12m2+b,
∴ M(−12m, 12m2+b),
∵ 点M在直线y=m(x−3)上,
∴ 12m2+b=m(−12m−3),解得b=−12m2−3m−12.
又△=1+4m2b=1+4m2(−12m2−3m−12)>0,即12m3+2m2+1<0,即(2m+1)(6m2−2m+1)<0,
∴ m<−12.
故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12).
【考点】
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解析】
设直线l:y=−1mx+b与抛物线交于两点A(x1, y1),B(x2, y2),线段AB的中点为M(x0, y0),将直线l与抛物线的方程联立,得到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结合韦达定理,用含m和b的式子表示出点M,将其代入直线y=m(x−3)中,得到b关于m的函数式,再结合判别式△>0,解之即可.
【解答】
设直线l:y=−1mx+b与抛物线交于两点A(x1, y1),B(x2, y2),线段AB的中点为M(x0, y0),
联立y=−1mx+by=x2 ,得mx2+x−mb=0,则x1+x2=−1mx1x2=−b ,
∴ x0=x1+x22=−12m,y0=−1m⋅(−12m)+b=12m2+b,
∴ M(−12m, 12m2+b),
∵ 点M在直线y=m(x−3)上,
∴ 12m2+b=m(−12m−3),解得b=−12m2−3m−12.
又△=1+4m2b=1+4m2(−12m2−3m−12)>0,即12m3+2m2+1<0,即(2m+1)(6m2−2m+1)<0,
∴ m<−12.
故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12).
【答案】
直线l的方程为y=x−a
将y=x−a代入y2=2px,
得x2−2(a+p)x+a2=0.
设直线l与抛物线两个不同的交点坐标为A(x1, y1)、B(x2, y2),
则4(a+p)2−4a2>0x1+x2=2(a+p)x1x2=a2
又y1=x1−a,y2=x2−a,
∴ |AB|=(x1−x2)2+(y1−y2)2=2[(x1+x2)2−4x1x2]=8p(p+2a).
∵ 0<|AB|≤2p,8p(p+2a)>0,
∴ 0<8p(p+2a)≤2p.
解得−p2设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Q,令坐标为(x3, y3),则由中点坐标公式,得x3=x1+x22=a+p,y3=y1+y22=(x1−a)+(x2−a)2=p.
∴ |QM|2=(a+p−a)2+(p−0)2=2p2,
又△MN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QN|=|QM|=2p
∴ S△NAB=12|AB|⋅|QN|=22p|AB|≤22p⋅2p=2p2,
即△NAB面积最大值为2p2.
【考点】
直线与椭圆结合的最值问题
【解析】
(1)设出直线的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消去y,设直线l与抛物线两个不同的交点坐标为A,B,进而根据判别是对大于0,及x1+x2的和x1x2的表达式,求得AB的长度的表达式,根据|AB|的范围确定a的范围
(2)设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Q,令坐标为(x3, y3),则由中点坐标公式求得x3的坐标,进而求得QM的长度.根据△MN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得QN的长度,进而表示出△NAB的面积,根据|AB|范围确定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
【解答】
直线l的方程为y=x−a
将y=x−a代入y2=2px,
得x2−2(a+p)x+a2=0.
设直线l与抛物线两个不同的交点坐标为A(x1, y1)、B(x2, y2),
则4(a+p)2−4a2>0x1+x2=2(a+p)x1x2=a2
又y1=x1−a,y2=x2−a,
∴ |AB|=(x1−x2)2+(y1−y2)2=2[(x1+x2)2−4x1x2]=8p(p+2a).
∵ 0<|AB|≤2p,8p(p+2a)>0,
∴ 0<8p(p+2a)≤2p.
解得−p2设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Q,令坐标为(x3, y3),则由中点坐标公式,得x3=x1+x22=a+p,y3=y1+y22=(x1−a)+(x2−a)2=p.
∴ |QM|2=(a+p−a)2+(p−0)2=2p2,
又△MN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QN|=|QM|=2p
∴ S△NAB=12|AB|⋅|QN|=22p|AB|≤22p⋅2p=2p2,
即△NAB面积最大值为2p2.
人教版新课标A选修2-1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课标A选修2-1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新课标A选修2-1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课标A选修2-1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课时练习,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选修2-1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数学选修2-1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随堂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