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位类问题提升练——农业区位(一)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12767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位类问题提升练——农业区位(一)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12767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位类问题提升练——农业区位(一)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12767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位类问题提升练习题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位类问题提升练——农业区位(一)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位类问题提升练——农业区位(一),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富岗苹果,河北省内丘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果实细脆津纯、清香蜜味、酸甜适口、易储耐藏享誉全国。1984年,位于太行山深处的内丘县岗底村(今富岗山庄)根据“人均山地14亩,人均不足半分田”的现状及多年种植苹果的经验,将山地苹果种植作为脱贫致富的突破口。经过多年发展,富岗苹果种植区域扩大到内丘县太行山区的侯家庄、獐么、南赛等3个乡镇行政区域,这里成为富岗苹果地理标志产品地域保护范围。下图示意侯家庄乡、獐么乡、南赛乡及富岗山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富岗苹果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自然条件是( )
A.泉水灌溉,生长慢,糖分积累多B.环境清洁,光照足,昼夜温差大
C.土壤质地疏松,微量元素多D.地处太行深处,果树冻害少
(2)富岗山庄利用山地种植苹果,带来的生态效益是( )
A.维持生物多样性B.治理冬春沙尘暴C.防御水土流失D.保持土壤肥力
(3)近年来,富岗苹果品质不断提升,主要得益于( )
A.标准化栽培与管理技术B.多种类型的营销方式
C.现代化交通网络的建立D.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
2.苹果喜温凉,属暖温带水果。藏东南河谷地区是西藏革果主产区,林芝是其最大产地。林芝革苹果主要种植在海拔1500~4100米的河谷地区,其品质优良,供应市场时间长。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藏东南河谷地区成为西藏苹果主产区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源B.光照C.土壤D.热量
(2)林芝苹果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有( )
①光照充足
②昼夜温差大
③病虫害少
④生长周期短
⑤降水丰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
(3)林芝苹果供应市场时间长,主要原因是种植区( )
A.日照时间长B.冬季风影响小C.气候垂直差异大D.太阳辐射强
3.读图,回答1~2题。
(1)制约两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为( )
A.地形B.水源C.热量D.光照
(2)两地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为( )
A.水土流失 土壤盐碱化B.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土地沙漠化D.土壤盐碱化 水土流失
4.梯田是人们在山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状田地。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梯田生态结构示意图。该地崇山峻岭,梯田修筑在坡度15°至75°之间的山坡上,最高级数达3000级,是当地居民世世代代不断修建留下的杰作。当地种植的水稻品种达130多种。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人最初修建梯田时,须首先改变( )
A.地形B.水源C.植被D.土壤
(2)影响水稻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C.生物D.人类活动
(3)当地种植多种水稻品种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垂直差异显著B.水热条件优越
C.水稻育种经验丰富D.市场需求多样
5.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南方一些地区培育出了“巨型稻”,与传统双季稻相比,“巨型稻”具有高大、不易摧折、耐淹涝等突出特点,在水田里还可以养鱼、蛙,利用蛙吃害虫、鱼粪肥田,形成互利共生的生态环境。据此完成1~3题。
(1)决定南方地区种植双季稻的自然区位因素是( )
A.气候B.地形C.土壤D.劳动力
(2)“巨型稻”的出现得益于( )
A.气候变迁B.地形改造C.技术进步D.土壤改良
(3)与传统的种植模式相比,“稻—鱼—蛙”种养模式的主要优点是( )
A.农业结构更为单一B.片面追求经济效益C.解决干旱缺水问题D.形成良性生态系统
6.2019年9月20日,重庆市江津区种植的巨型水稻开始收割。该品种水稻高2 m,亩产达 1000 kg,采取稻、蛙、泥鳅混合种养模式。在重庆市长寿湖镇龙沟村,首批试种的彩色旱稻也获得了丰收,亩产达650 kg,它在品质、口感上与黑龙江五常优质大米相当。据此完成下题。
(1)与巨型水稻相比,彩色旱稻( )
A.种植成本高B.对地形适应性强
C.种植利润高D.单位面积产量高
(2)龙沟村试种彩色旱稻主要是为了( )
A.发展观光农业B.适应缺水环境
C.降低种植成本D.增强市场竞争力
(3)江津区巨型水稻采取混合种养模式可起到的生态效益是( )
A.减少用地面积B.提高经济收入
C.改良稻田土壤D.增加产品种类
二、材料分析题
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顺义位于北京市东北郊,为温带季风气候,土地总面积137万亩(1亩≈0.067公顷),平原面积占95.7%,素有“京郊粮仓”的美誉。
材料二 北京城区农产品的来源基本呈现郊区供应和外埠供应并重的格局。冬季北京市场的蔬菜交易品种大多来自广西、广东、四川、海南、山东等地。为了丰富北京的“菜篮子”,北京市政府大力扶持温室、大棚等农业设施的建设,农民建一个温室补贴5000元、建一个大棚补贴3000元。
(1)顺义区素有“京郊粮仓”的美誉,分析其发展粮食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2)目前北京人可以吃到更多的蔬菜,从人文条件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北京远郊山区主要发展防护林和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木,说明其主要意义。
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这里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20世纪60年代后,当地人们大面积垦草种粮,导致草原基本消失。从1994年起,政府开始重建生态。当地农民摒弃早春作物小麦和枝麦,而是以晚秋作物马铃薯和甜菜等经济作物为主,并且逐步改变传统靠天养畜的方式,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图甲、图乙分别示意乌兰察布市农业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
材料二 马铃薯俗称土豆,对环境适应性强,喜光、喜冷凉,耐寒、耐旱、耐瘠薄。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生产的马铃薯品质优良,被称为“中国马铃薯之都”。图丙为我国马铃薯优势产区分布图。
(1)说明乌兰察布市马铃薯品质优良的原因。
(2)分析乌兰察布市治理土地退化的成功经验。
(3)乌兰察布市计划进一步扩大马铃薯种植规模,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答案:(1)B; (2)C; (3)A
解析:(1)受到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农业地域,应当具有生长条件良好、生态环境清洁的优势。该区域位于河北省的太行山区,环境清洁,光照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苹果糖分、养分的积累,故B正确,不是生长慢,糖分积累多,故A错,显然不是微量元素多,冻害少使苹果品质好,故CD错,选项B正确。
(2)富岗山庄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多暴雨,山地地形起伏大,山地种植苹果树,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防御水土流失,故C正确,显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维持生物的多样性和治理沙尘暴,故AB错,种植苹果在一定程度上是消耗地力的,故D错,选项C正确。
(3)富岗苹果品质的提升,仅仅依靠自然条件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依靠科技创新,进行标准化的栽培与管理,故A正确,苹果品质的提升和其他三个选项的内容没什么关系。选项A正确。
2.答案:(1)D; (2)A; (3)C
解析:(1)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属于高原和高山气候,不适合苹果的种植,但是藏东南河谷地区地势低,纬度低,气温相对较高,热量较充足,适合暖温带的苹果种植,跟水源、光照和土壤关系不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西藏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气温低,病虫害少,生长周期长,农产品质量优,林芝苹果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是①②③正确、④错误。农产品质量跟降水关系不大,⑤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林芝苹果供应市场时间长,说明该地的苹果分时间段成熟,说明地势落差大,气候垂直差异大,不同海拔高度的苹果慢慢成熟上市,供应市场时间长,C正确,跟日照时间、冬季风和太阳辐射无关,ABD错误,故选C。
3.答案:(1)B; (2)C
解析:(1)由图知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比较干旱,水源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
(2)河套平原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人类大量使用河水灌溉引起的土壤盐碱化问题。而河西走廊地处沙漠地带由于人类过度地农业生产活动导致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
4.答案:(1)C; (2)D; (3)A
解析:(1)本题考查修建梯田的影响。当地人最初修建梯田.要破坏地表植被,开垦梯田,故首先须改变植被,故C正确。
(2)本题考查影响水稻土形成的主导因素。我国南方多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性土壤为红壤,梯田里的红壤由于人类长期耕作及增施有机肥.形成肥力极高的水稻土,故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人类活动。故D正确。
(3)本题考查种植多个水稻品种的主要原因。读材料可知,多个水稻品种在崇山峻岭的梯田上种椬.所以主要原因是由于山地气候垂直差异显著,水热条件随海拔升高而发生变化.故A正确;水热条件优越利于水稻种植,但不能决定水稻品种的数量.故B错误;育种经验丰富.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与水稻品种数量无关.故C错误;市场需求与当地水稻品种数量没有直接联系.故D错误。
5.答案:(1)A; (2)C; (3)D
解析:(1)有所学知识知:因为双季稻要求一年中长期高温多雨,而这样的条件只有在热带,亚热带才满足,这些温度带又都处于低纬度,南方地区地区纬度低,是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适宜双季稻的种植,故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C、D。故选A。
(2)由材料“我国科学家在南方一些地区培育出了“巨型稻”,与传统双季稻相比,“巨型稻”具有高大、不易摧折、耐淹涝等突岀特点”知,“巨型稻的岀现得益于农业技术的进步,故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选项A、B、D。故选C。
(3)“稻一鱼一蛙”种养模式使农业结构多样化,故选项A错误;此模式不会解决干旱缺水问题,故排除选项C。由材料“在水田里还可以养鱼、蛙,利用蛙吃害虫、鱼粪肥田,形成互利共生的生态环境”知与传统的种植模式相比,“稻一鱼一蛙ˆ种养模式形成了良性生态系统,即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经济效率得到了提高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改善,故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故选D。
6.答案:(1)B
(2)D
(3)C
解析:(1)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同时考查学生调动、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彩色旱稻正常年份不需浇灌,所以在平地和坡地均可种植,对地形的适应性强。故B选项正确。
(2)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同时考查学生调动、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彩色旱稻在品质、口感上与黑龙江五常优质大米相当, 说明其品质优良,市场竞争力强。故D选项正确。
(3)本题考查农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调动、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减少用地面积、提高经济收入、增加产品种类均属于社会效益,不属于生态效益,只有改良稻田土壤性能属于生态效益。故C选项正确。
7.答案:(1)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靠近河流,有灌溉水源;土壤肥沃。
(2)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冷藏保鲜设施提高;政府支持;温室、大棚等农业生产设施改进;市场需求量增大等。
(3)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增加经济收入。
解析:(1)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顺义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由图可知顺义区为平原地形,地势平坦;从图中可看出靠近河流,有灌溉水源;位于冲积平原,土壤较为肥沃。
(2)影响农业生产的人文条件从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农业基础等方面分析。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冷藏保鲜技术提高,使得运抵北京的农产品源地范围扩大;从材料中可看出政府支持温室、大棚等农业生产设施建设,农业产量提高;北京市人口增多,市场需求量增大等。
(3)山区发展林果业,可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两方面进行分析。既利于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又可获得经济效益。
8.答案:(1)纬度高,生长周期长,利于有机质积累;大陆性气候,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积累的有机质丰富;冬季寒冷,病虫害少,农药施用量小;大型工业企业少,环境污染小。
(2)调整农业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更换作物品种,减少风力侵蚀;调整畜牧结构,合理控制载畜量,舍饲养畜,建设人工草场。
(3)赞同。理由:该市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马铃薯品质优良,产量高;靠近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市场需求量大。反对。理由:该市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过度开垦将破坏植被,造成土地退化问题加剧。
解析:第(1)题,乌兰察布市马铃薯品质优良的原因,主要从作物生长周期、昼夜温差、农药施用量、环境污染等方面作答。如该地纬度高,作物生长周期长;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积累。
第(2)题,乌兰察布市治理土地退化的成功经验,应从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经济措施、社会措施等角度分析。如退耕还林带草、调整农业产业。
第(3)题,该题为开放性试题,赞同或反对均可。若赞同,应从当地马铃薯种植的有利条件、扩大种植规模的有利影响等角度作答;若反对,应从当地马铃薯种植的不利条件、扩大种植规模的不利影响等角度作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位类问题提升练——农业区位(二),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位类问题提升练——交通区位(二),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位类问题提升练——交通区位(一),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