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中检测卷三+答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02766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中检测卷三+答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02766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中检测卷三+答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02766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中检测卷三+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本册综合授课课件ppt,共7页。
期中检测卷三 (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人就一定会听到声音B.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2.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深秋草叶上结出“白霜” B.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罐“出汗” C.水沸腾时壶口冒“白气” D.衣柜中的卫生球“不见了”3.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从而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能正确表示球内材料凝固图象的是( ) 4.下面是某同学所做的实验探究活动以及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匹配的是( )A.活动:将笔斜插入水中,看上去笔好像折了.结论:光的反射B.活动:手影游戏.结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C.活动:在手背上涂一些酒精,感觉特别凉快.结论:蒸发吸热D.活动:击鼓时用力越大,鼓面上的纸屑跳得越高.结论:响度与振幅有关5.如图所示,EF为平面镜,A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入射角∠AON等于45°.已知∠NOB等于30°,∠NOC等于45°,∠NOD等于60°.则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射出的方向将沿着( )A.ON B.OB C.OC D.OD6.在“研究水沸腾”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酒精灯加热时,应用内焰加热B.沸腾前气泡在水中上升时体积逐渐变大C.当水沸腾时,停止对水加热,水仍能够保持持续沸腾D.为了缩短加热至沸腾所需的时间,可以通过适当提升水的初温的方式来实现7.下列图中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甲图中,物体通过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乙图中,桥在水中的“倒影”可用光的反射来解释C.丙图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被分解,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具有荧光效应[来源:Z+xx+k.Com]D.丁图中,发生漫反射后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8.如图所示,在水中A处有一条鱼,但岸上的人却看到这条鱼在B处,下面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光路图是(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空2分,共24分)9.考场内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 产生的.“听其声知其人”这是根据声音的 进行判断的.10.大多数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 Hz到20000 Hz,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6s接收到来自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 m(海水中声速是1500m/s).利用此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 。某岛附近海域发生强震并引发海啸,海啸时会产生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11.“我是歌手”的比赛现象,吉它手弹奏电吉它时,不断改变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美妙的歌声是通过 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舞台上绿色追光灯照到穿白色上衣、红裙子的歌手身上,观众看到她上衣呈 色,裙子呈 色.12.现代智能手机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例如安装一个“遥控精灵”的app就可以把手机变成万能遥控,这个软件需要利用手机发射一种不可见光,这种不可见光是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有时手机对着墙壁发射信号也能控制电视,说明这种光线也和可见光一样能够产生 现象,这种光线 (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三、作图题(本题包括一小题,每图4分,共8分)13. (8分)按照题目要求作图.(1)如图甲,俗语说“坐井观天,所见甚小”,请在图中画图表示井底之蛙看到的天的范围.(2)如图乙,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为反射光线,请作出入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甲 乙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空2分,每图4分,共44分)14.(10分)利用图甲的装置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中的ABCD和AEFG分别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1)图甲中,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是为了使海波 .(2)分析图乙中的图象AEFG,在4~5min时间内,试管内的海波处于 态.(3)分析图乙中海波的熔化图象,可得海波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4)测量过程中,温度计在某一时刻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该物质的温度为 ℃.(5)图乙中的两个图象有所不同,可能的原因是海波的 不同.15.(10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1)实验时让激光紧贴纸板面入射是为了 .(2)在图甲的装置中,让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反射光将沿 方向射出.(3)在研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小明收集数据如下表:入射角反射角30°30°你认为小明根据表中数据 (填“能”或“不能”)得到“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一结论,理由是 .(4)若开始实验时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如图乙所示), (填“能”或“不能”)在纸板F上看到反射光线.16.(10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小华同学用茶色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平面镜支架、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1所示. (1)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 (2)实验器材选择相同的两个棋子A、B,其目的是为了 (3)下面表格中的数据是小华四次实验测量的像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实验序号1234A到玻璃板的距/cm15.3023.0225.6028.50B到玻璃板的距离/cm15.3023.1525.6028.50 实验中刻度尺的使用以及读数均正确,但是分析数据时发现第二次实验的数据有较大的偏差,你认为造成这个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A. 选用的玻璃板太厚 B. 选用的玻璃板太薄C. 在判断棋子B与棋子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出现了较大偏差(4)小华学习了平面镜成像后,回家观察到他家里的餐桌桌面上有一块水平的圆形玻璃转盘,距转盘1.8m 高处有一盏灯,该灯通过转盘成像如图2所示.则灯的像距离该灯 m;若用手拨动转盘使其水平旋转,则会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 (选填“改变”或“不变”).17.(14分)小明发现小孔成像时像的大小会变化,于是他设计实验探究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1所示,他猜想:小孔所成像的大小可能与发光体AB到小孔的距离、发光体AB的高度以及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于是他用同一个发光体AB实验,且保持发光体AB到小孔的距离为8cm不变,多次改变小孔到半透明纸之间的距离时,他测出了像的高度(见下表). 实验次数①②③④⑤小孔到半透明纸的距离s/cm2.04.06.08.010.0像的高度h/cm1.02.03.04.05.0 (1)小孔成像的原理与下列哪个选项中的现象不相同 A.林间笔直的光柱 B.月食C.彩虹的形成 D.手影的形成(2)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 2 中画出 h 与 s 的关系图象.(3)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当发光体AB和小孔的距离保持不变时,半透明纸离小孔越远,所成的像越 ;当半透明纸距小孔 12cm 时,像的高度是 cm.(4)在第④次实验时,半透明纸上像的高度与发光体AB的高度 (相等/不相等)(5)为了进一步探究“像的大小与发光体离小孔的距离是否有关?在设计这个实验时小明应注意控制发光体的高度和 不变.
参考答案选择题1.B 2.D 3.A 4.A 5.C 6.D 7.B 8.D填空题9.振动 音色 10.4500 真空不能传声 次声波 11.音调 空气 绿 黑 12.红外线 反射 能 作图题13.如图所示甲 乙14.(1)受热均匀 (2)固液共存 (3)晶体 (4) 48 (5)质量 15.(1)显示光路 (2)OA (3)不能 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 (4)不能 16.(1)确定像的位置 (2)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C (4)3.6 不变 17.(1)C (2)如图所示 (3)大 6 (4)相等 (5)小孔到半透明纸的距离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本册综合教学ppt课件,共7页。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本册综合课文ppt课件,共6页。
这是一份2021学年本册综合背景图课件ppt,共7页。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