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初二物理下册重难点必备 学案01
    初二物理下册重难点必备 学案02
    初二物理下册重难点必备 学案03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二物理下册重难点必备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人教版本册综合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力的作用效果,弹力,重力,摩擦力,杠杆,滑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二物理下册复习知识点
    一《力》复习提纲
    一、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三、重力:
    ⑴ 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 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 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四、摩擦力:
    摩擦力
    静摩擦
    动摩擦
    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6、滑动摩擦力:
    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 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
    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练习:火箭将飞船送入太空,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是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太空飞船在太空中遨游,它 受力(“受力”或“不受力”的作用,判断依据是:飞船的运动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飞船实验室中能使用的仪器是 B (A 密度计、B温度计、C水银气压计、D天平)。
    五、杠杆
    1、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O
    F1
    l1
    l2
    F2
    2、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
    说明 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 找支点O;⑵ 画力的作用线(如果是力的延长线画虚线);⑶ 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 标力臂(大括号)。
    3、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②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调节方法:哪边轻就往哪边调。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③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写成:F1 / F2=l2 / l1
    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4、应用:
    名称
    结 构
    特 征
    特 点
    应用举例
    省力
    杠杆
    动力臂
    大于
    阻力臂
    省力、
    费距离
    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费力
    杠杆
    动力臂
    小于
    阻力臂
    费力、
    省距离
    缝纫机踏板、起重臂
    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
    等臂
    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不省力
    不费力
    天平,定滑轮
    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杆,当为了使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杠杆。
    四、功的原理:
    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说明: (请注意理想情况功的原理可以如何表述?)
    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 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
    3、应用:斜面
    ①理想斜面:斜面光滑
    ②理想斜面遵从功的原理;
    ③理想斜面公式:FL=Gh 其中:F:沿斜面方向的推力;L:斜面长;G:物重;h:斜面高度。
    如果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为f ,则:FL=fL+Gh;这样F做功就大于直接对物体做功Gh 。
    l1
    l2
    F2
    F1
    六、滑轮
    1、 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 = 重物移动
    的距离SG(或速度vG)
    F1
    l1
    F2
    l2
    2、 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
    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
    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G物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G物+G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3、 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G物 。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 则拉力F= (G物+G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物+G动) / F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机就能转化为更多的电能。
    二《力和运动》复习提纲
    一、合力和分力:
    1、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与几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是这个力的分力。注意:合力是指一个力!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等于二力之和,合力方向与二力方向同向。F合=F大+F小
    3、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等于二力之差,合力方向与较大力方向同向。F合=F大-F小
    二、惯性和惯性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初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得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尔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静者恒静,动者恒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3、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
    答: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三、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八个字概括“同物、同线、同大、反向”。简称“三同一反”。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
    物体运动状态
    说明
    不受力
    受平衡力
    合力为0



    静止
    匀速运动
    运动状态
    不变


    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为0
    运动快慢改变
    运动方向改变
    运动状
    态改变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5、应用: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要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
    画图时注意:①先画重力然后看物体与那些物体接触,就可能受到这些物体的作用力 ②画图时还要考虑物体运动状态。
    三《压力和压强》复习提纲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F
    ⑴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⑶ 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F
    F
    F
    F
    F



    G G F+G G – F F-G F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 对比法
    3、压强:P
    ⑴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 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
      ⑷ 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⑸ 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 p= F/S )。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 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 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压强公式:
    ⑴ 推导压强公式使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前面引入光线的概念时,就知道了建立理想模型法,这个方法今后还会用到,请认真体会。
    ⑵推导过程:(结合课本)
    液柱体积V=Sh ;质量m=ρV=ρSh
    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ρShg .
    液片受到的压强:p= F/S=ρgh
    ⑶液体压强公式p=ρgh说明:
    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g:N/kg;h:m
    p
    h
    C、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D、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
    5、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
    一般方法:㈠首先确定压强p=ρgh;㈡其次确定压力F=pS
    特殊情况:压强: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 用p=F/S  
    压力:①作图法  ②对直柱形容器 F=G
    6、三种类型容器形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液和容器内所装液体的重力G液的关系



    F=G FG
    7、连通器: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三、大气压
    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因为 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小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片静止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向下压强。
    (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4)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管内混入空气,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36 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D若外界大气压为H cmHg 试写出下列各种情况下,被密封气体的压强(管中液体为水银)。
    h
    h
    h
    h
    h
    h

    h



    H 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
    E标准大气压: 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105Pa
    2标准大气压=2.02×105Pa,可支持水柱高约20.6m
    5、大气压的特点:
    (1)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2)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
    6、测量工具: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说明:若水银气压计挂斜,则测量结果变大。 在无液气压计刻度盘上标的刻度改成高度,该无液气压计就成了登山用的登高计。
    7、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8、沸点与压强: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应用:高压锅、(利用锅内气压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高于100℃,可尽快煮熟食物)
    除糖汁中水分(降低锅内糖汁上方气压,使糖汁中水的沸点低于100℃,以免糖熬糊)
    9、体积与压强:内容: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应用:解释人的呼吸,打气筒原理,风箱原理。
    ☆列举出你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知识的几个事例?
    答:①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②给钢笔打水③使用带吸盘的挂衣勾④人做吸气运动
    四.《浮力》复习提纲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G
    F浮

    G
    F浮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F浮
    G
    F浮




    G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浮 < G F浮 = G F浮 > G F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3)、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F浮

    G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液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4,则V排=(3/4)V物
    则物体密度为(3/4)ρ液
    分析:F浮 = G 物 则:ρ液V排g =ρ物V物g
    ρ物=( V排/V物)·ρ液=(3/4)ρ液
    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浮 = G 物
    不同:悬浮ρ液 =ρ物 ;V排=V物
    漂浮ρ液 <ρ物;V排 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 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
    ⑤ 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气中重力为G物,浸在密度为ρ液的液体中,示数为F示
    则物体密度为: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 G排 =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6:漂浮问题“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7、浮力的利用:
    (1)、轮船:河深海浅,浮力不变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 t 由排水量m排 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 = m 排g ;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 = m排 g 轮船和货物共重m船+m货=m排 。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8、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计算浮力方法:
    ①称量法:F浮= 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压力差法:F浮= F向上 - 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③漂浮、悬浮时,F浮=G (二力平衡求浮力;)
    ④F浮=G排 或F浮=ρ液V排g (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④ 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知道物体质量时常用)
    五 . 从粒子到宇宙复习提纲
    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 分子
    概念: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大小:分子直径得数量级为10-10m,即0.1nm
    三、分子模型的内容(特点)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证据: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固体分子:樟脑变小
    证据:分子运动 液体分子:水蒸发
    气体分子:闻到香味
    3、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
    证据:
    吸引力:铅块挤压吸引;拉断铁丝比棉线难;两滴水银靠近会自动结合成一滴
    排斥力: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四、解释固、液、气的性质
    物质状态 分子间距 分子间作用力 特征
    固 小 大 有体积,有形状
    液 大 小 有体积,无形状
    气 很大 很小 无体积,无形状
    知识点二 探索更小的微粒
    二、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提出者:卢瑟福 观点: 1.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2.原子核位于中心,电子绕核高速运动;
    3.原子核很小,电子更小 类似:行星绕日的太阳系结构
    三、原子核的结构
    观点:原子核有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与中子由夸克构成。
    四、带电性
    1、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带电数量相等; 2、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知识点四 宇宙探秘
    一、两种学说
    1、地心说-托勒玫 2、日心说-哥白尼
    二、星空世界
    1、地球等行星绕太阳运行,构成太阳系;
    2、千亿记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弥漫物质构成银河系;
    3、一千亿个类似与银河系、仙女星系的星系构成了宇宙。
    所以说,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三、天文度长度量单位-光年
    定义: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经过的距离称为1光年。




    初 中 物 理 公 式 一 览 表
            编 辑 整 理:xrs  
    物 理 量
    主 要 公 式
    主要单位
    长度(L)
    (1) 用刻度尺测(2)路程 (3) 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4) 力臂=(5)液体深度
    (6)物体厚度h= a=
    Km 、m、dm、cm 、mm等
    1km=1000m
    1m=100cm
    面积(S)
    (1) 面积公式 S=ab S=a2 S=πR2 = πD2  
    (2) 体积公式 (3) 压强公式 
    1m2=102dm2
    1dm2=102cm2
    1cm2=102mm2
    体积(V)
    (1) 数学公式V正=a3 V长=Sh=abh V柱=Sh V球=πR3 (2) 密度公式 (3)用量筒或量杯V=V2-V1 (4) 阿基米德原理 浸没时V=V排=F浮/ρ液g部分露出时V排=V物-V露
    1m3=103dm3

    1dm3=103cm3

    1cm3=103mm3

    时间(t)
    (1)速度定义(2)功率 (3)用钟表测量
    1h=60min
    1min=60s
    &速度()
    (1)  (2) 则
    声速υ= 340m / s
    光速C = 3×108 m /s
    1m/s=3.6km/h
    质量(m)
    (1)重力公式 (2)功的公式 
    (3)密度公式 (4)用天平测量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密度(ρ)
    (1) 有
    (2)压强公式  
    (3)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 则ρ液=
    1g/cm3=1000
    kg/m3
    合力(F)
    (1)同方向F=F1+F2 (2)反方向F= F1-F2(F1>F2)
    N
    压强(p)
    (1) (适用于一切固体和液体)
    ⑵ 适用于一切液体和侧面与底面垂直的固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注意】1标准大气压 = 76 cmHg柱 = 1.01×105 Pa = 10.336 m水柱
    1Pa=1N/m2

    浮力(F浮)
    (1) 称重法 F浮=G-F示 (2) 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 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ρ液gV排 (4) 漂浮或悬浮法F浮=G

    动力、阻力
     则  
    与单位相同即可
    拉力(F)
    (1)不计动滑轮和绳重及摩擦时,F=(2)不计绳重及摩擦时(3)一般用(n为在动滑轮上的绳子股数)(4)物体匀速运动,一般F=f (f 一般为摩擦力)



    相关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节 电能 电功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节 电能 电功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电能,电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3节 电阻优秀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3节 电阻优秀学案设计,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电阻,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第1节 电压精品学案: 这是一份物理第1节 电压精品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电压,电压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