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 第3讲 物质的分类
展开考点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4页
一、物质的组成
1.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
原子是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一般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2.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
(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eq \(――→,\s\up7(组成))eq \b\lc\{\rc\ (\a\vs4\al\c1(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3.同素异形体
4.纯净物与混合物
(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3)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二、物质的分类
1.交叉分类法
同时用多个标准对同一物质进行分类。
如:
2.树状分类法
明确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树状分类的关键
(1)Na、NaCl、SiO2、H2SO4都称为分子式。(×)
(2)含有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
(3)人们可以利用先进的化学技术,选择适宜的条件,利用化学反应制造新的原子。(×)
(4)某物质经科学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不可以断定该物质一定是一种纯净物。(√)
(5)用于环境消毒的漂白粉是混合物。(√)
(6)冰水共存物为纯净物。(√)
(7)胆矾(CuSO4·5H2O)属于混合物。(×)
(8)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9)纯碱属于碱,硫酸氢钠、碳酸氢钠属于酸式盐。(×)
(10)已知NaH2PO2是正盐,其水溶液呈碱性,则H3PO2属于三元弱酸。 (×)
1.科学思维:物质组成相关知识的归纳与整合
2.科学思维:树状分类法在无机物分类中的应用
eq \a\vs4\al(无,机,化,合,物)eq \b\lc\{\rc\ (\a\vs4\al\c1(氢化物:HCl、H2S、H2O、NH3等,氧化物\b\lc\{\rc\ (\a\vs4\al\c1(不成盐氧化物:CO、NO等,\a\vs4\al(成盐,氧化物)\b\lc\{\rc\ (\a\vs4\al\c1(碱性氧化物:Na2O、CaO等,酸性氧化物:CO2、P2O5等,两性氧化物:Al2O3等)),过氧化物:Na2O2、H2O2等)),酸\b\lc\{\rc\ (\a\vs4\al\c1(按电离出的H+数\b\lc\{\rc\ (\a\vs4\al\c1(一元酸:HCl、HNO3等,二元酸:H2SO4、H2S等,三元酸:H3PO4等)),按酸根是否含氧\b\lc\{\rc\ (\a\vs4\al\c1(无氧酸:HCl、H2S等,含氧酸:HClO4、H2SO4等)),按酸性强弱\b\lc\{\rc\ (\a\vs4\al\c1(强酸:HCl、H2SO4、HNO3等,弱酸:CH3COOH、HF等)),\a\vs4\al(按有无,挥发性)\b\lc\{\rc\ (\a\vs4\al\c1(挥发性酸:HNO3、HCl等,难挥发性酸:H2SO4、H3PO4等))))))
eq \a\vs4\al(无,机,化,合,物)eq \b\lc\{\rc\ (\a\vs4\al\c1(碱\b\lc\{\rc\ (\a\vs4\al\c1(\a\vs4\al(按水,溶性)\b\lc\{\rc\ (\a\vs4\al\c1(可溶性碱:NaOH、KOH、BaOH2等,难溶性碱:MgOH2、CuOH2等)),\a\vs4\al(按碱性,强弱)\b\lc\{\rc\ (\a\vs4\al\c1(强碱:NaOH、BaOH2、KOH等,弱碱:NH3·H2O等)))),盐\b\lc\{\rc\ (\a\vs4\al\c1(正盐:BaSO4、KNO3、NaCl等,酸式盐:NaHCO3、KHSO4等,碱式盐:Cu2OH2CO3等,复盐:KAlSO42·12H2O等))))
题组一 物质的组成
1.下列各组物质能真实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是( )
A.NO、C2H5OH、HNO3、I2
B.CaO、N2、HCl、H2O
C.NH3、H2S、Si、CO
D.CO2、SiO2、CH3COOH、H2SO4
解析:CaO是由Ca2+和O2-组成的离子化合物,Si和SiO2是由原子直接构成具有空间网状结构的原子晶体,它们不是由分子构成的,也不表示分子式。
答案:A
2.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冰水混合物 ②水煤气 ③铝热剂 ④普通玻璃
⑤水玻璃 ⑥有机玻璃 ⑦漂白粉 ⑧TNT ⑨H2SO4 ⑩含氧40%的氧化镁 ⑪花生油 ⑫福尔马林 ⑬密封保存的NO2气体 ⑭CuSO4·5H2O
⑮液氯 ⑯王水 ⑰KAl(SO4)2·12H2O ⑱分子式为C5H10的烃 ⑲分子式为C7H8的芳香烃
以上物质中一定为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一定为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的是________。
答案:①⑧⑨⑩⑭⑮⑰⑲
②③④⑤⑥⑦⑪⑫⑬⑯ ⑱
题组二 物质的分类
3.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写到图中的横线上:
①硫黄 ②HClO ③苛性钠 ④明矾 ⑤小苏打 ⑥氧化钠 ⑦Fe(OH)3 ⑧NaCl溶液 ⑨H2SO3 ⑩淀粉溶液 ⑪泥水
答案:① ②⑨ ③⑦ ④⑤ ⑥ ⑧ ⑩ ⑪
4.填空:
(1)能电离出H+的都是酸吗?试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酸中含有的氢原子数并不一定是酸的元数。
例如:H3PO2的结构为属于一元弱酸,写出H3PO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H2PO2的水溶液呈________(填“酸”“碱”“中”)性。
答案:(1)能电离出H+的不一定都是酸,如NaHSO4,只有电离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才是酸(水除外)
(2)H3PO2+NaOH===NaH2PO2+H2O 碱
考点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6页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
根据上述判断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①石油的分馏 ②煤的干馏 ③钠的焰色反应 ④碘的升华 ⑤氯化铵分解 ⑥蛋白质的变性 ⑦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⑧电解食盐水 ⑨CaCl2的潮解 ⑩冰的熔化 ⑪FeCl3的水解 ⑫石油的裂化、裂解 ⑬蛋白质的盐析 ⑭食物的缓慢氧化 ⑮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
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①③④⑨⑩⑬(填序号,下同);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②⑤⑥⑦⑧⑪⑫⑭⑮。
2.化学反应的分类
化学反应eq \b\lc\{\rc\ (\a\vs4\al\c1(按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及数目多少分为\b\lc\{\rc\ (\a\vs4\al\c1(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按反应中是否有自由离子参加或生成分为\b\lc\{\rc\ (\a\vs4\al\c1(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按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分为\b\lc\{\rc\ (\a\vs4\al\c1(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分为\b\lc\{\rc\ (\a\vs4\al\c1(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按反应的能量变化分为\b\lc\{\rc\ (\a\vs4\al\c1(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3.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转化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2HCl+Fe===FeCl2+H2↑
②6HCl+Al2O3===2AlCl3+3H2O
③2HCl+CaCO3===CaCl2+H2O+CO2↑
④HCl+NaOH===NaCl+H2O
(1)蛋白质的变性、纳米银粒子的聚集都是化学变化。(×)
(2)用铂丝蘸取Na2SO4、Na2CO3、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3)232Th转化成233U是化学变化。(×)
(4)Na2CO3·10H2O的风化是化学变化。(√)
(5)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不涉及化学变化。(√)
(6)激光法蒸发石墨得C60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7)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科学思维:单质、氧化物、酸(或碱)和盐转化的归纳与整合
题组一 物质变化类型的判断
1.(2021·汉中高三检测)下列诗句或谚语可能与化学现象有关,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
B.“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C.“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
D.“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形象地描述了沉淀溶解平衡的状态
答案:C
2.下列各组变化,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碘的升华、石油的分馏
B.NH4Cl溶液除铁锈、食盐水导电
C.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蓝色的胆矾在常温下变白
D.热的饱和KNO3溶液降温析出晶体、二硫化碳洗涤试管内壁上的硫
答案:C
题组二 反应类型的判断
3.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下列生产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通过石油的裂化生产乙烯
B.用氯气和石灰浆制漂白粉
C.硫酸厂用接触法生产硫酸
D.炼油厂用分馏法生产汽油
答案:D
4.一定条件下,如图所示为某容器中各微粒在反应前后变化的示意图,其中和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关于此反应一定属于________(填序号)。
①一定属于吸热反应
②一定属于可逆反应
③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④一定属于分解反应
答案:②③④
题组三 物质间的转化
5.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SiO2eq \(――――→,\s\up7(HClaq))SiCl4eq \(――→,\s\up7(H2),\s\d5(高温))Si
(2)Seq \(――→,\s\up7(O2),\s\d5(点燃))SO3eq \(――→,\s\up7(H2O))H2SO4
(3)N2eq \(――→,\s\up7(H2),\s\d5(高温、高压、催化剂))NH3eq \(―――→,\s\up7(HClaq))NH4Cl(aq)
(4)MgCO3eq \(―――→,\s\up7(HClaq))MgCl2(aq)eq \(――→,\s\up7(电解))Mg
(5)NaHCO3(s)eq \(――→,\s\up7(△))Na2CO3(s)eq \(―――――→,\s\up7(饱和石灰水))NaOH(aq)
(6)Al(s)eq \(――――→,\s\up7(NaOHaq))NaAlO2(aq)eq \(―――――→,\s\up7(过量HClaq))Al(OH)3(s)
答案:(3)(5)
考点3 分散系 胶体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7页
1.分散系
(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2.三种分散系比较
3.胶体
(1)常见的胶体:烟、云、雾、AgI水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等。
(2)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3)Fe(OH)3胶体的制备
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eq \(=====,\s\up7(△))Fe(OH)3(胶体)+3HCl。
1.根据教材必修1 P27科学史话,分析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原因,并说明溶液为什么观察不到丁达尔效应?
2.根据教材必修1 P28科学视野,分析胶体为什么具有介稳性?
提示:1.胶体粒子的直径小于可见光的波长,能使光波发生散射;溶液也发生光的散射,但由于溶液中粒子直径小于1 nm,散射极其微弱。
2.同种胶体粒子带相同电性的电荷,胶体粒子之间相互排斥,使它们不易聚集;布朗运动也使胶体粒子不易聚集。
(1)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2)“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 m)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3)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4)碳纳米管属于胶体分散系,该材料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
(5)胶体不一定是液态,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属于物理变化。(√)
(6)将1 mL 1 ml·L-1的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Fe(OH)3胶体,若FeCl3完全水解,则可制得Fe(OH)3胶体粒子数少于0.001NA。(√)
1.科学思维:用图示直观地表示分散系的分类
2.科学探究:胶体与净水
(1)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
(2)胶体净水的原理:
①胶体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100 nm之间,它决定了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附力很强,能在水中吸附悬浮固体或色素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
②常见的净水剂有KAl(SO4)2·12H2O、FeCl3·6H2O等,其净水原理是Al3+、Fe3+发生水解反应分别生成Al(OH)3胶体、Fe(OH)3胶体。
③常见相似物质有活性炭、海绵、硅胶等。
题组一 分散系
1.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①有尘埃的空气 ②稀硫酸
③蒸馏水 ④Fe(OH)3胶体,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D.②④
答案:C
2.下列实验与物质微粒大小无直接关系的是( )
答案:C
题组二 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3.胶体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
①土壤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有保肥作用 ②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③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④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 ⑤由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⑥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⑦明矾和FeCl3可用作净水剂 ⑧O3、H2O2均可用于水的净化杀菌
A.①④⑧B.③④⑦
C.②⑤⑧D.②⑧
答案:D
题组三 新素材命题
4.在公元前2世纪时的西汉初年,中国已经有了用麻皮纤维或麻类织物制造成的麻质纤维纸,质地粗糙,数量少,成本高,不普及。和帝时期,蔡伦改用树皮、麻头、破麻布等廉价的原料,生产出了适于书写的植物纤维纸。蔡伦的造纸工艺流程,大致可归纳为四个步骤:
①原料的分离: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②打浆: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
③抄造: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④干燥: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东汉以后,虽然工艺不断完善和成熟,但这四个步骤基本上没有变化,即使在现代,在湿法造纸生产中,其生产工艺与中国古代造纸法仍没有根本区别。
蔡伦的造纸术在人类文明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阅读材料分析蔡伦造纸所用的树皮、麻头、破麻布等廉价的原料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素养角度——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问题2.蔡伦的造纸工艺的“抄造”步骤中用到的方法可用于分离下列哪组物质________(填字母)。(素养角度——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A.淀粉—碘化钾溶液B.四氯化碳—碘
C.乙酸乙酯—水D.二氧化锰—氯化钾溶液
问题3.简述废纸的回收、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的现实意义。(素养角度——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答案:问题1 提示:树皮、麻头、破麻布都是植物纤维,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问题2 提示:D
问题3 提示:回收废纸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可减少树木的砍伐,保护环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化学试题攻略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8页
1.下列我国科学家(括号中为其重大成果)中,为化学理论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
A.徐光宪(创立稀土萃取理论)
B.屠呦呦(创制新的抗疟疾药)
C.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
D.于敏(提出氢弹构型理论)
思路:
解析:考查化学研究的对象。稀土萃取理论为化学理论做出重大贡献;抗疟疾药青蒿素为生理学和医学做出重大贡献;培育杂交水稻为解决粮食问题做出重大贡献;氢弹构型理论为核物理研究做出重大贡献。
答案:A
2.《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沈括在《梦溪笔谈》对“洧水”的使用有“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此物必大行于世”的描述。对上文进行的某些分析正确的是( )
A.“洧水”的主要成分是油脂
B.“洧水”的主要成分是煤油
C.烟的主要成分是炭黑
D.烟的主要成分是石墨
思路:
解析:考查物质的主要成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洧水”的主要成分是石油,是烃的混合物,不是油脂和煤油,故A、B错误;石油中C元素的含量较高,点燃时会生成大量的黑烟,故C正确;烟的主要成分是碳的颗粒物,不是石墨,故D错误。
答案:C
3.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
A.氨水 B.硝酸 C.醋 D.卤水
思路:
解析:考查硝酸的化学性质与保存。“强水”具有如下特点:能溶解大部分金属,能与岩石中的碳酸钙反应,只能储存在玻璃瓶中。据此可推测该物质为硝酸,故选B。而氨水是弱碱,很难与金属反应。醋酸是弱酸,能腐蚀较活泼金属,但不能腐蚀较不活泼金属。卤水中含有氯化镁、氯化钠和一些金属阳离子,与大多数金属不反应。
答案:B
4.晋代炼丹家、医学家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是中国为世界科技花园贡献出的一颗璀璨明珠,书中记载有“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丹砂”。这句话中的“丹砂”指的是HgS,下列关于这句话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个过程只涉及物理变化
B.这个过程是可逆反应
C.这个过程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D.“丹砂烧之成水银”过程中还可能产生SO2
思路:
解析:考查HgS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及其综合运用。反应中涉及HgS的分解和生成,为化学变化,故A错误;HgSeq \(=====,\s\up7(△))Hg+S与Hg+S===HgS的反应条件不同,不是可逆反应,故B错误;丹砂烧之成水银,发生HgSeq \(=====,\s\up7(△))Hg+S(分解反应),温度降低时,又可发生Hg+S===HgS(化合反应),无复分解反应,故C错误;“丹砂烧之成水银”的过程中,HgS分解生成的S可能燃烧生成SO2,故D正确。
答案:D
5.《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
A.蒸馏 B.升华 C.干馏D.萃取
思路:
解析: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加热时,被提纯的固体物质(砒霜)气化、冷凝为固体,该操作方法为升华。
答案:B
6.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KNO3的古代文献,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 ( )
思路:
解析:考查物质性质,相关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的鉴别、分离和提纯方法。KNO3加热后会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氧气,故A错误;火药爆炸发生化学反应时,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变为N2,体现氧化性,故B正确;可根据焰色反应来鉴别KNO3和Na2SO4,若灼烧时火焰呈黄色,则是Na2SO4,若灼烧时火焰呈紫色(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则是KNO3,故C正确;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提纯主要利用溶解法,煎炼得之,主要利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D正确。
答案:A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0页
1.(2020·高考全国卷Ⅱ)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
B.胆矾可作为湿法冶铜的原料
C.“熬之则成胆矾”是浓缩结晶过程
D.“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发生了置换反应
解析:胆矾是晶体,化学式为CuSO4·5H2O,A错误;湿法冶铜,即“胆铜法”,利用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B正确;“熬之则成胆矾”就是加热浓缩、溶质结晶析出的过程,C正确;“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即铁置换出铜:Fe+CuSO4===Cu+FeSO4,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D正确。
答案:A
2.(2019·高考浙江卷)下列属于碱的是( )
A.C2H5OH B.Na2CO3
C.Ca(OH)2D.Cu2(OH)2CO3
解析:C2H5OH属于醇,Na2CO3属于盐,Ca(OH)2属于碱,Cu2(OH)2CO3属于碱式盐,故选C。
答案:C
3.(2019·高考天津卷)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事实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乙醇
B.利用石油生产塑料、化纤等高分子材料
C.利用基本的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物
D.利用反渗透膜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
解析:化学反应一定存在物质种类的改变。A、B、C三项均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属于化学变化,而D中利用反渗透膜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只是物质分离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
答案:D
4.(2019·高考全国卷Ⅲ)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
B.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
C.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
D.碘酒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
解析:A对: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等。B对:目前国内高铁列车车厢已大量使用铝合金材料。C错: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以除去异味,没有杀菌作用。D对:碘酒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因而有消毒作用,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
答案:C
5.(2018·高考北京卷)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变化的理解和认识。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化学变化中不涉及原子种类的改变,故选B。
答案:B
6.(2017·高考全国卷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解析:糖类化合物一般可用通式Cm(H2O)n表示,又称做碳水化合物,A项正确;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B项正确;蛋白质是由C、H、O、N等多种元素构成的物质,C项错误;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摄入过多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D项正确。
答案:C
课时作业 单独成册 对应学生用书第309页
[A组 基础题组]
1.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古法酿酒工艺中,以发生化学反应为主的过程是( )
解析:A项,酒曲捣碎主要是形状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B项,酒曲发酵是化学变化;C项,高温蒸馏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项,泉水勾兑是溶液的稀释,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B
2.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解析:A项,Na2CO3属于盐,NaOH属于碱,SO2属于酸性氧化物;B项,N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D项,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
答案:C
3.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 )
A.Na2CO3
B.Cu2(OH)2CO3
C.NaCl
D.NaHCO3
解析:Na2CO3分别属于正盐、碳酸盐和钠盐,故A正确;Cu2(OH)2CO3属于碱式盐,不属于钠盐,故B错误;NaCl不属于碳酸盐,故C错误;NaHCO3属于酸式盐,故D错误。
答案:A
4.下列逻辑关系图示正确的是( )
答案: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不同原子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C.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一定都是阳离子
D.胆矾是纯净物,水泥是混合物
解析:A项,如HD(D为氢的同位素)是由不同原子组成的纯净物,但它属于单质,A项错误;B项,如CO为非金属氧化物,但它不是酸性氧化物;C项,如MnOeq \\al(-,4)含金属元素Mn,但它是阴离子。
答案:D
6.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Al2O3eq \(――→,\s\up7(H2),\s\d5(△))Aleq \(―――――→,\s\up7(浓H2SO4),\s\d5(常温))Al2(SO4)3
B.H2SiO3eq \(――→,\s\up7(△))SiO2eq \(――→,\s\up7(盐酸),\s\d5(△))SiCl4
C.SO2eq \(――――→,\s\up7(CaCl2aq))CaSO3eq \(――→,\s\up7(O2))CaSO4
D.CH3CH3eq \(――→,\s\up7(Cl2),\s\d5(光照))CH3CH2Cleq \(―――――→,\s\up7(NaOH醇溶液),\s\d5(△))CH2===CH2
解析:A项,不能用H2还原Al2O3制Al,应用电解法;常温下,Al遇浓H2SO4发生钝化,不能生成Al2(SO4)3,故错误。B项,SiO2不与盐酸反应,故错误。C项,SO2通入CaCl2溶液中不发生化学反应,故错误。
答案:D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通电才可进行的有电解、电泳、电离、电镀、电化学腐蚀
B.在Fe(OH)3胶体中滴加稀硫酸的现象为先沉淀后溶解
C.用氯化铁溶液和烧碱溶液反应制取氢氧化铁胶体
D.在Fe(OH)3胶体中插入惰性电极通电,在阳极附近颜色加深
解析:电离、电化学腐蚀不需要通电,A不正确;Fe(OH)3胶体中滴加稀硫酸,胶体先聚沉,然后Fe(OH)3沉淀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B正确;FeCl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Fe(OH)3沉淀,C不正确;Fe(OH)3胶体的胶粒带正电,在Fe(OH)3胶体中插入惰性电极通电,阴极附近颜色加深,D不正确。
答案:B
8.有些古文或谚语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其中从化学角度解释不正确的是( )
解析:“火树银花”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焰火在化学学科中涉及的是焰色反应,是指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颜色的反应,A项不符合题意。B中发生了CaCO3的分解反应,B项符合题意。不用风吹,麝香的香味就会闻得到,从化学角度解释是分子在不停运动,C项不符合题意。雷雨肥庄稼是指下雨时,氮气在雷电的作用下和氧气发生两步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雨水相遇生成硝酸,硝酸随雨水进入土壤并和土壤中的盐类生成硝酸盐,给土壤补充氮元素,这一过程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变成了化合态的氮,所以属于氮的固定,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
9.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曾青(硫酸铜)涂铁,铁赤色如铜”,过程中发生了置换反应
C.“外观如雪,强烧之,紫青烟起”,该过程中利用了焰色反应
D.医用酒精体积分数是75%,用医用酒精灭菌消毒是利用强氧化性使细菌、病毒死亡
解析: 乙醇不具有强氧化性,用医用酒精灭菌是利用酒精使蛋白质变性,故D项错误。
答案:D
10.为了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科学社的同学在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
(1)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
(2)制备时,将______________逐滴滴加至________中,待液体呈________后,停止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种橘红色的硫化锑(Sb2S3)胶体,装入U形管,插入电极后通直流电,发现阳极附近橘红色加深,这叫________现象,证明Sb2S3胶粒带________电荷。
(4)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制得的氢氧化铁是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 nm)、胶体(1~100 nm)、浊液(大于100 nm),所以,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2)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eq \(=====,\s\up7(△))Fe(OH)3(胶体)+3HCl;(3)硫化锑(Sb2S3)胶体,装入U形管,插入电极后通直流电,发现阳极附近橘红色加深,说明胶体微粒吸附的是负电荷,此现象是胶体的电泳现象;(4)可以用可见光束照射,若出现光亮的通路,则是胶体。
答案:(1)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2)饱和氯化铁溶液 沸水 红褐色 FeCl3+3H2Oeq \(=====,\s\up7(△))Fe(OH)3(胶体)+3HCl
(3)电泳 负
(4)用可见光束照射,若出现光亮的通路,则是胶体
11.合理应用化学知识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某品牌牙膏的成分有甘油、山梨酸钾、氟化钠等。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牙膏成分中,属于盐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防腐剂是__________。
(2)油脂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
①上述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填字母)。
a.复分解反应b.置换反应
c.取代反应d.加成反应
②甘油的化学式为C3H8O3,其化学名称为丙三醇,写出其结构简式:__________。
(3)氟化钠(NaF)可与牙齿中的羟基磷酸钙[Ca5(PO4)3OH]反应,生成更难溶的氟磷酸钙[Ca5(PO4)3F],从而达到防治龋齿的目的。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山梨酸钾具有防腐性。(3)依据题干:氟化钠与羟基磷酸钙反应生成氟磷酸钙,结合原子个数守恒配平。
答案:(1)山梨酸钾、氟化钠 山梨酸钾
(2)①c ②
(3)①NaF+Ca5(PO4)3OH===Ca5(PO4)3F+NaOH ②复分解反应
[B组 提升题组]
12.表中各组物质,可以实现Xeq \(――→,\s\up7(M))Yeq \(――→,\s\up7(M))Z(每步只发生一步反应)所示转化的是( )
解析:A项,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错误;C项,Na2CO3与NaOH不反应,错误;D项,Al(OH)3与CO2不反应,错误。
答案:B
13.纳米Fe3O4晶体材料可以作为核磁共振造影增强剂,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其制备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属于有机化合物
B.直接加热FeCl3溶液也可以得到Fe3O4
C.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6FeOOH+CO===2Fe3O4+3H2O+CO2
D.纳米四氧化三铁形成的分散系有可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解析:A项,为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A正确;B项,直接加热FeCl3溶液,促进氯化铁的水解,HCl易挥发,最终氢氧化铁分解生成氧化铁,不会得到四氧化三铁,B错误;C项,由制备过程图可知,反应③的反应物为FeOOH和CO,由一种生成物为Fe3O4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为6FeOOH+CO===2Fe3O4+3H2O+CO2,C正确;D项,纳米四氧化三铁分散在适当分散剂中可形成胶体,则具有丁达尔效应,D正确。
答案:B
14.(1)取一小烧杯加入20 mL蒸馏水,向烧杯中加入1 mL FeCl3溶液,振荡均匀后,将此烧杯(编号甲)与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编号乙)一起放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可以看到________烧杯中的液体产生丁达尔效应。这个实验可以用来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乙烧杯中少量Fe(OH)3胶体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HI稀溶液,边滴边振荡,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随后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最后溶液颜色加深,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稀盐酸代替HI稀溶液,能出现(2)中哪些相同的变化现象________(填序号)。
解析:(3)HI既有酸性又有强还原性,HI能使Fe(OH)3胶体聚沉,H+使Fe(OH)3沉淀溶解,生成的Fe3+又能氧化I-生成I2;而HCl只能使Fe(OH)3先聚沉再溶解。
答案:(1)乙 胶体和溶液
(2)①加入电解质后,胶体发生聚沉
②Fe(OH)3+3H+===Fe3++3H2O
③有I2生成 2Fe3++2I-I2+2Fe2+
(3)①②
15.铜器久置于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水蒸气、CO2、O2作用产生“绿锈”,该“绿锈”俗称“铜绿”,又称“孔雀石”[化学式为Cu2(OH)2CO3],“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CO2和H2O。某同学利用下述系列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
铜eq \(――→,\s\up7(①))铜绿eq \(――→,\s\up7(②))Aeq \(――→,\s\up7(③))Cu(OH)2eq \(――→,\s\up7(④))Beq \(――→,\s\up7(⑤),\s\d7(H2))铜
(1)从三种不同分类标准回答,“铜绿”属于哪类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铜绿”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④、⑤的化学方程式: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
答案:(1)盐、铜盐、碱式盐(或碳酸盐)
(2)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3)④Cu(OH)2eq \(=====,\s\up7(△))CuO+H2O ⑤CuO+H2eq \(=====,\s\up7(△))Cu+H2O
(4)① ②③ ④
目标要求
核心素养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2.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3.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4.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5.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能够对物质进行分类;能够运用物质分类的方法理解物质的性质。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明确化学变化的研究范围和遵循的规律。
3.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对于胶体部分的学习,要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和环境问题,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如雾霾、PM2.5等环境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纯净物
混合物
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有一定的熔、沸点
无一定的熔、沸点
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
从宏观上判断
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反之为物理变化
从微观上判断
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形成的是化学变化;只有化学键断裂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的熔化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
单个小分子或离子
高分子或多分子集合体
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体
性质
外观
均一、透明
均一
不均一、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鉴别
无丁达尔效应
有丁达尔效应
静置分层或沉淀
视角
1
考查化学研究的对象
视角
2
考查物质的成分
视角
3
考查物质的化学性质
视角
4
考查化学反应类型
视角
5
考查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视角
6
考查化学反应原理
目的
古代文献
说明
A
使用
“凡研消(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祸不可测”——《天工开物》
KNO3能自燃
B
性质
“(火药)乃焰消(KNO3)、硫黄、山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餇诸药者”——《本草纲目》
利用KNO3的氧化性
C
鉴别
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本草经集注》
利用焰色反应
D
提纯
“(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开宝本草》
溶解、蒸发、结晶
1.化学分类法的2个方面
(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2.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1)丁达尔效应:用于鉴别胶体和溶液。
(2)电泳:用于证明胶体粒子带电荷和静电除尘。
(3)聚沉:用于解释三角洲的形成、明矾净水、卤水点豆腐等。
3.胶体知识3提醒
(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1~100 nm)。
(2)区分胶体和溶液两种分散系的最简便的方法是利用丁达尔效应。
(3)胶体不带电,胶体粒子因吸附离子往往带有电荷,但淀粉胶体的胶体粒子不带电荷。
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
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
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
D.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
A.酒曲捣碎
B.酒曲发酵
C.高温蒸馏
D.泉水勾兑
选项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2CO3
H2SO4
NaOH
SO2
CO2
B
NaOH
HCl
NaCl
Na2O
NO
C
KOH
HNO3
CaCO3
CaO
Mn2O7
D
NaOH
HCl
CaF2
Na2O2
SO2
A
B
C
D
选项
古文或谚语
化学角度解释
A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焰色反应
B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没发生分解反应
C
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
微观粒子不停运动
D
雷雨肥庄稼
自然固氮
选项
X
Y
Z
M
A
Fe
FeCl2
FeCl3
Cl2
B
C
CO
CO2
O2
C
CO2
Na2CO3
NaHCO3
NaOH
D
AlOeq \\al(-,2)
Al(OH)3
Al3+
CO2
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讲 物质的分类 分散系 学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讲 物质的分类 分散系 学案(含答案),共12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物质及其变化第1讲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物质及其变化第1讲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学案,共11页。
2022高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 第36讲 烃和卤代烃: 这是一份2022高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 第36讲 烃和卤代烃,共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