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内蒙古额尔古纳市中考模拟地理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2021年内蒙古额尔古纳市中考模拟地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以下符合地球运动规律的是( )
A.地球自转产生了四季变化
B.地球公转导致了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C.②处全球昼长与夜长相等
D.天安门广场升旗时刻“五一”劳动节早于“六一”儿童节
2.关于上海(121.47°E,31.23°N)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半球、北半球、高纬度 B.东半球、南半球、中纬度
C.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 D.西半球、北半球、低纬度
3.下图是我市某日的天气预报图,对天气状况的解读和表示正确的是( )
A.中雨转阴 B.小雨转多云 C. D.空气质量是轻度污染
读欧洲局部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4.读图,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地中海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
B.地中海主要位于欧洲与亚洲之间
C.地中海受板块运动影响面积在不断增大
D.甲国出口到中国的货物可能有汽车、葡萄酒、高档化妆品
5.下列关于欧洲西部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
A.人口稠密,国家众多 B.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
C.畜牧业发达,为区域的支柱产业 D.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
6.读俄罗斯示意图,关于俄罗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B.亚洲部分有三条大河注入北冰洋,有很高的航运价值
C.领土跨亚欧两大洲,传统意义上属于欧洲国家
D.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所以重工业较为发达
日本是资源小国,经济大国。澳大利亚是后起的发达国家,工农业均发达。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两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国矿产资源贫乏,乙国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之称②甲国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乙国煤炭主要分布在印度洋沿岸③甲国文化具有东西方融合的特点④两国都是四周临海,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国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日本计划本国制造商从中国等国家转移海外工厂,以避免疫情对企业供应链造成的影响。日本的众多工厂建设在国外,会给日本带来哪些好处( )
①提供丰富的原料和燃料②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③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④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下图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剖面图(沿南纬3°),有关撒哈拉以南非洲判断对的有( )
A.东临大西洋,西接印度洋 B.刚果河两次穿过3°S纬线
C.地形类型主要以高原、平原为主 D.人口、粮食、环境问题已解决
10.读极地地区图,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南极洲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B.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
C.与南极地区相比,北极地区气温高、降水多、风速小
D.企鹅和北极熊分别是南、北极的主人
11.下列关于四省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我国最西的省级行政区 B.乙简称晋,省会是西安
C.丙在陆上与印度和马来西亚相邻 D.丁临黄海和琼州海峡
12.读我国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及全面两孩政策宣传画,判断错误的是( )
A.人口总数增加,增幅下降 B.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提高未来劳动人口比重
C.人口分布东南多,西北少 D.内蒙古是蒙古族人口占多数的少数民族自治区
读“长江流域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判断,错误的是( )
A.②城市——重庆 B.③水利枢纽——三门峡
C.长江干流上甲处流量较乙处小 D.③在二、三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比武汉丰富
14.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长江中下游平原②青藏高原③四川盆地④横断山区
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②③①
15.读下面两张图,你认为哪项可以说明我国土地类型具备的优势条件( )
A.我国人均农业用地占有量少 B.我国土地类型齐全,可以发展多种农业生产
C.耕地少,难利用的土地较多 D.耕地的后备资源匮乏
二、解答题
16.读我国东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答题
(1)图示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是____
(2)图中最高点的海拔可能为____
A.550 B.548米 C.608米 D.576米
(3)甲处与村庄图上的直线距离为2厘米,实地直线距离为____米。
(4)饮水河在AB段的流向____
(5)图中A处发生泥石流时,正确的逃生方向是____。
A.① B.② C.③ D.④
(6)图中四地最适宜发展成耕地的是____
A.甲 B.乙 C.丙 D.丁
17.读世界局部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南半岛气候湿热,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
(2)③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6~9月为该国的____(旱、雨)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
(3)中东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湾及其沿岸地区,②处的____海峡是中东印度洋石油运往东亚的重要通道。
(4)甲地气候的特点是____,甲、乙、丙三个区域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影响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
(5)信息技术产业是美国对经济发展贡献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请概括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主要促进作用____
1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北京市的地势特点是____;北京有众多著名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博物馆,是全国的____中心。
(2)影响台湾城市和铁路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
(3)试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成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的自然原因____
19.三明市某中学利用假期开展地理研学活动,读图答题
(1)从三明出发一路向北进入千里冰封的黑土地,此次研学活最有可能在____季,此时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是____。
(2)从哈尔滨到乌鲁木齐依次看到的是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景观,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
(3)从乌鲁木齐到拉萨,途经塔里木河,该河位于____(内流区/外流区)
20.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面各题
(1)四大地理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正确的是____
A.区域①农业以旱作为主,传统民居多为平顶屋 B.区域②水热资源丰富,是我国的“鱼米之乡”
C.区域③干旱,传统民居多为窑洞 D.区域④高寒,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2)区域①②的分界线,大致与我国的____吻合
①1月份0℃等温线②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③800㎜年等降水量线④湿润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⑤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⑥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⑦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⑧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⑥ C.⑤⑦⑧ D.①②③⑤⑦
(3)下列民俗活动: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朝鲜族的跳板,藏族的晒佛节主要位于的区域分别是____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①④ D.②③④
(4)东北三省黑土广布、沃野千里,适合发展种植业,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麦、大豆和____(糖料作物)。
(5)甲地形区当前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下面的四个实验能够探究地表植被对该问题影响的是____
(6)乙图所示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知识结构图中,③处应填入的内容为____
A.水土流失、草地沙化 B.冰川消退 C.过度放牧 D.全球气候变暖
参考答案
1.C
【详解】
地球的自转运动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和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四季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的,故A和B错误。地球位于②处时,是北半球春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等长,故C正确。天安门广场升旗时刻“五一”劳动节要晚于“六一”儿童节,六一时更接近夏至日,这一天北温带地区白昼最长,故D错误。故选C。
【点睛】
2.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30°-60°为中纬度;因此上海(121.47°E,31.23°N)为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故选:C。
3.C
【详解】
熟记常用的天气符号可知,图中天气符号表示中雨转多云。东南风4级。空气质量是良。C选项表示东南风4级。故ABD不正确,C正确。根据题意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天气预报,读图分析解答即可。
4.D
5.C
【分析】
4.
地中海连接的是大西洋与印度洋,故A错误。地中海位于欧洲与非洲之间,故B错误。地中海受板块挤压的影响,不断缩小,故C错误。甲法国出口到中国的货物可能有汽车、葡萄酒、高档化妆品,故D正确。故选D。
5.
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故A正确。工业密集、是世界上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故B正确。受气候的影响,畜牧业发达,但支柱产业是工业和服务业,故C错误。欧洲西部集古典与现代于一体,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高度发达,故D正确。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地中海及欧洲西部有关知识,要学会分析欧洲西部畜牧业和旅游发达的原因。
6.B
【详解】
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故A正确。亚洲部分有三条大河注入北冰洋,但由于结冰期长、航运价值低,故B错误。领土跨亚欧两大洲,首都和经济中心均位于欧洲部分,传统意义上属于欧洲国家,故C正确。俄罗斯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重工业较发达,但轻工业较落后,故D正确。故选B。
【点睛】
7.D
8.C
【分析】
7.
读图可知,甲国是日本矿产资源贫乏,乙国是澳大利亚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之称,故①正确;②甲国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乙国澳大利亚煤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故②错误;③甲国日本文化具有东西方融合的特点,故③正确;④两国都是四周临海,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国家,故④正确。故选:D。
8.
近年来,日本加大海外投资,不断把工厂迁移到国外,这有利于为日本提供丰富的原料和燃料,并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①③正确;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并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等,是对海外工厂所在国的影响,②④错误。故C正确,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日本和澳大利亚的概况。
9.B
【分析】
撒哈拉以南非洲大致位于北回归线和30°S之间及10°W与50°E之间,赤道和20°E从中间穿过。横跨南北半球,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位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详解】
由图可知,撒哈拉以南非洲东临太平洋,西邻大西洋,A错;刚果河两次穿过3°S纬线,B对;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C错;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增长快,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环境问题仍然是其首要问题,D错。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存在问题。
10.A
【详解】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纬度最广的是亚洲,故A错误。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故B正确。与南极地区相比,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气温高、降水多、风速小,故C正确。企鹅和北极熊分别是南、北极的主人,故D正确。故选A。
【点睛】
11.A
【详解】
读图可知,甲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最西端的省级行政区,乙是山西省,简称晋,省会是太原;丙是云南省在陆上与缅甸和老挝相邻,丁是广东省,临南海和琼州海峡。故A正确,BC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A。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位置。读图解答即可。
12.D
【分析】
我国人口众多,人口基数大,但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人口比重下降。在此背景下实行全面二孩的政策。
【详解】
由图可知,我国人口总数在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在下降,A对;我国人口众多,人口基数大,但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人口比重下降,实施全面二孩有利于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未来劳动人口比重,B对;我国由于东部地区生态环境较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较为恶劣,东部地区城市密集等,我国的人口分布东南多,西北少,C对;此图不能反应内蒙古自治区的人口民族组成特点,D错;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人口特点及人口政策。
13.B
14.B
【分析】
13.
读图可知,②城市——重庆,③水利枢纽——三峡,长江干流上甲处流量较乙处小,③在二、三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比武汉丰富。故ACD正确,B不正确。根据题意选B。
14.
读图,根据我国地形区的分布可知,长江自西向东流经了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故根据题意选B。
【点睛】
本题考查长江的概况,读图解答即可。
15.B
【详解】
我国幅员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读图可知,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多种土地类型,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渔、工矿生产和城乡建设,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我国人均农业用地占有量少、耕地少,难利用的土地较多,耕地的后备资源匮乏,这些是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劣势。故选:B。
【点睛】
16.山地 D 20 西北—东南 B A
【分析】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详解】
(1)读图可知,图中山峰的最高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势较陡,是山地地形。
(2)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是50米,由此推断图中山峰的高度是550-600之间,故选D。
(3)读图可知,图中比例尺为1:1000,所以图上距离2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00厘米=20米。
(4)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可判断引水河的AB段的流向是自西北流向东南。
(5)当发生泥石流时,应该向垂直于泥石流的方向前进。故选B。
(6)读图可知,甲地海拔在100米以下,地势低平,附近有河流,水源充足,灌溉便利,所以甲最适宜发展耕地。
【点睛】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解答即可。
17.水稻 雨 波斯 马六甲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纬度 支柱产业、增加就业、应用广泛、推动其他产业发展
【分析】
亚洲南部有三大半岛,自西向东分别是 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南亚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一年可分为三季;中东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交界地带,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内陆湖)之间,联系亚洲、欧洲和非洲,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中东地区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丰富、产量最高、出口量最多的地区,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波斯湾的唯一出口是霍尔木兹海峡,该海峡是世界上石油运输最繁忙的海峡。
【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
(1)中南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2)③是印度,2011年印度人口达到12.1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该国主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旱雨两季,每年6~9月为该国的雨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
(3)中东地区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石油最多的地区,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②处是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纳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中东印度洋石油运往东亚的重要通道,被称为“海上生命线”。
(4)甲地只要位于中国北方地区,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甲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三个区域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影响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因素。
(5)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发达,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各行各业,形成许多新的部门,新增就业机会;使得美国的经济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并为美国国内创造了巨大财富,成为支柱产业。
【点睛】
18.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文化 地形 ①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②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③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④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
【分析】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台湾的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长江三角少地处江海交汇处,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于一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详解】
(1)由北京的河流流向可以看出,北京市的地势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北京有许多著名的高等院校,是全国的文化中心。
(2)由图可知,台湾的城市和铁路多分布在沿海地区,因为中部多山地,沿海地区地形平坦、多平原。
(3)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其优势条件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河湖密布;属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自然以来就是“鱼米之乡”,农业发达;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这里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主要港口。
【点睛】
19.冬 南北温差大 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内流区
【分析】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越低;自东向西越远离海洋,降水呈现自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规律;西北内陆地区,处于非季风区,该地区的河流未流入海洋为内流区,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详解】
(1)由图可知,甲山脉位于闽赣的边界为武夷山脉。黑土地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东北地区冬季降雪较多,此次研学活动最有可能是冬季。从三明出发时的气温为8°C,到哈尔滨的气温低于-16°C,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2)森林主要位于湿润区,草原位于主要位于半干旱区,荒漠草原、荒漠主要位于干旱区,自东向西植被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3)河流①位于塔里木盆地,深居西北内陆,处于非季风区,该地区的河流未流入海洋为内流区,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点睛】
20.B D C 甜菜 水土流失 B C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生态问题,考查对区域的认知与能力应用。
【详解】
(1)区域①是东方地区,农业以旱作为主,降雪量大,传统民居多为尖顶为屋,A错误;区域②水热资源丰富,是我国的“鱼米之乡”,B正确;区域③干旱,传统民居多为平顶屋,C错误; 区域④高寒,农业以畜牧业为主,D错误,故选B。
(2)区域①②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线,大致与我国的①1月份0℃等温线,③800㎜年等降水量线,②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⑤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⑦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吻合。①②③⑤⑦正确,故选D。
(3)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属于西北地区③,朝鲜族的跳板,属于北方地区①,藏族的晒佛节在西藏,分布在④ 西北地区,③①④正确,故选C。
(4)甜菜喜欢温凉气候,适合在东北地区种植。
(5)甲是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四个实验探究对水土流失影响的因素,B组主要探究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符合实验的目的。
(6)乙是我国三江源地区,主要任务是保护植被,保护水源,减少过度放牧。C正确。
【点睛】
2023年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中考模拟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中考模拟地理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8页,满分60分,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中考模拟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中考模拟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内蒙古乌海市第二中学中考一模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内蒙古乌海市第二中学中考一模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5°S地形剖面示意图,甲、乙、丙所代表的大洋分别是,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是,图中甲地的地形类型可能是,下列搭配正确的是,下列关于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