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原创同步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原创同步教案01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原创同步教案02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整体感知,精读课文,分析问题,课堂小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2.理解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3.结合自身学习实际,积极争取做一名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观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
    1、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说过神农氏尝百草的故事?(学生回答) 神农氏跋山涉水,行遍三湘大地,亲自尝试百草,发现了能攻毒祛病的中药。那么大家又知不知道关于西红柿的故事呢?(学生)其实,西红柿最初因为颜色艳丽,人们怕有毒都不敢吃。后来还是一个叫罗伯特的美国人通过亲身的尝试才证明它无毒可食。我们看到,不管是神农发现中药,还是罗伯特证实西红柿可食,他们都是通过自己试验的。其实啊,试验的过程就是对事物进行探察的过程。就像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除了那一份敢于冒险的勇气之外,是不是还告诉我们要通过对事物的探索来获取对事物的认识呢?这就是格物致知的精神。那么在科学的领域到底需不需要这种精神呢?如果要,又怎样才能做到格物致知呢?请大家翻到课本的P111,详细阅读课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看看文章是怎样回答老师上面提出来的问题的。请大家在阅读的时候标出段落的序号。
    2.作者简介。
    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密执安州的安阿伯,当时他的父亲在密执安大学念书,后来到台湾大学任教。青少年时期,丁肇中是在祖国大陆和台湾度过的,在国内念完小学和中学后,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59年获得工程学士学位,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63年以福特基金研究生的身分到瑞士日内瓦欧州核研究中心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作,1964年回到美国,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第二年提升为助理教授。1969年提升为物理学教授。1977年被委任为《核仪器与方法》编辑委员会委员,也是美国、意大利等地物理学会会员,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密执安等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1976年因在电磁力探索上发现J/4 粒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目前,丁肇中教授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他曾多次回国探亲,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在他领导的实验小组里,中国派去的同志约占半数, 这些科学工作者在他精心指导下正从事基本粒子的研究工作。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讨论编写阅读提纲。
    讨论并归纳:可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提纲。
    第一部分(l~2段):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格物致知。
    第二部分(3~12段):分析问题。
    第一层(3~5段):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举例王阳明的格物是格已,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
    第二层(6~10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第三层(11~12段):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c以“我”举例。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
    教师总结:所以从这节课中我们知道了自然科学领域里需要实验精神,知道了中国学生大都缺乏这种精神,并且分析了致使这种精神缺乏的原因就是传统教育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那么作者认为的格物致知的精神真谛是什么呢?我们下节课揭晓。
    作业:课后题
    第二课时
    教学计划:①理解本文运用的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②学习编写阅读提纲
    ③批判质疑,培养学生思辩精神
    一、精读课文,分析问题
    1.提问: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讨论并归纳: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2.提问:“格物致知”出至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格物致知”出至《四书•大学》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丁教授引用“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也就是通过实验得到知识。
    3.提问: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却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4.提问:〈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目的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5.提问:这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一样不一样?
    讨论并归纳:不一样。 丁教授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这才是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6.提问: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王阳明的“格物”实是“格已”,而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这是无用的,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不正确。
    7.提问: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在哪里?
    讨论并归纳:只有通过实地实验才能得到新的知识。
    8.提问:实验的过程应该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实验的过程应该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9.提问: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举研究竹子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动手栽种、研究生长过程、科学的观察。
    10.提问:第9段讲的是什么道理?
    讨论并归纳: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而是需要小心具体的计划,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
    11.提问: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讨论并归纳。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功课成绩很好不会做研究。
    12.提问:第12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
    讨论并归纳: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光“用功”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属于举例论证。
    13.提问: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讨论并归纳: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14.提问:丁教授认为〈四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第一,寻求真理的堆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四、课堂小结
    本文思路清晰,说理充分,极雄辩地阐明了“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学习它,不只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开启了我们的思想之门。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精神,使自己成为一个努力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合格人才。
    五、作业:完成课后作业。
    板书: 亲身实践
    探索事物(途径)
    格物致知 实验 对外界的探察,积极有计划地探索
    求得知识(目的)
    为车上有的是空座。”】
    师:你们说,范伟答错了吗?
    师:为什么范伟的答案跟赵本山的老是不一样呢?
    师:从下列图形中,找出一个性质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来(105页)
    看来,我们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换一个思考角度,跳出习惯的思维模式,就会“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板1)这篇文章的题目
    三、浏览感知 ——明白文章论述的话题
    {投影}: 浏览1—3段,探究:文章开篇,从分析一个问题的答案入笔,否定哪一种思维模式?倡导哪一种思维方式?为什么作者认为这点非常重要?
    {投影} 学法指导一 : 注意文中的关键词“模式”和“方式”的不同,以理解文段的主要意思
    学生讨论、交流发言
    {投影} 否定“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
    倡导“不满足于一个答案答案,不放弃探求”的思维方式
    寻找第二种答案 ——创造性思维(板书2)
    师:可见,本文开篇,通过一个现象,来引出论述的话题——那就是创造性思维。
    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为什么不止一个?
    因为事物是丰富复杂的,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2.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是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阐明这一事理的?运用这一论证方法的好处是什么?
    作者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这一道理。先从反面说,“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再从正面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正反对比,使说理全面,而双透彻,增强了说服力。
    3.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又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论证的?
    (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2)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作者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具体而又确凿地阐明了事理。
    4.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关键看什么?
    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5.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①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②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③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楔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四、阅读3-6段,回答问题。
    1.第五段中的“这种情况”、“当事人”“它”分别指什么?
    这种情况: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当事人:富有创造性的人。它:新的创意。
    2.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有什么危害性?
    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3.选文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段,请指出是哪一段?并说说其作用?
    第四段,承上启下,使文章层次分明,又结构严谨。
    4.根据选文内容,概括“创造性的思维”所必需的“要素”。
    (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2)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5.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四、小结
    本文按照逐层递进的逻辑顺序论证了怎样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中心论点。
    五、板书设计: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寻找第二种答案)

    创造性思维 ( 论题 )
    必需的要素 (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1 渊博的知识
    ○2运用知识,探求新事物并为此活用知识的态度、意识
    ○3持之以恒尝试
    自信 留意细小的想法(道理论证)

    富有创造力的人 ( 结论 )
    教后感:
    教学活动设计比较合理,对话活动的设置是一个不小的亮点,在活动中愉快教学,有兴致的解决问题,攻克理清思路的难点。尽量多的给学生对话的时间。
    相关教案

    人教部编版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人教部编版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语课文,作者简介,整体感知,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