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热点探究课4 立体几何中的高考热点问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热点探究课4 立体几何中的高考热点问题01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热点探究课4 立体几何中的高考热点问题02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热点探究课4 立体几何中的高考热点问题03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热点探究课4 立体几何中的高考热点问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热点探究课4 立体几何中的高考热点问题,共15页。

    空间线线、线面、面面平行、垂直关系常与平面图形的有关性质及体积的计算等知识交汇考查,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以及转化与化归思想,一般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中等.
    如图1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垂直于底面,AB⊥BC,AA1=AC=2,BC=1,E,F分别是A1C1,BC的中点.
    图1
    (1)求证:平面ABE⊥平面B1BCC1;
    (2)求证:C1F∥平面ABE;
    (3)求三棱锥E­ABC的体积.
    【导学号:01772279】
    [解] (1)证明:在三棱柱ABC­A1B1C1中,BB1⊥底面ABC,所以BB1⊥AB.2分
    又因为AB⊥BC,BB1∩BC=B,所以AB⊥平面B1BCC1.又AB⊂平面ABE,
    所以平面ABE⊥平面B1BCC1.4分
    ① ②
    (2)证明:法一:如图①,取AB中点G,连接EG,FG.
    因为G,F分别是AB,BC的中点,
    所以FG∥AC,且FG=eq \f(1,2)AC.6分
    因为AC∥A1C1,且AC=A1C1,
    所以FG∥EC1,且FG=EC1.
    所以四边形FGEC1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C1F∥EG.
    又因为EG⊂平面ABE,C1F⊄平面ABE,
    所以C1F∥平面ABE.8分
    法二:如图②,取AC的中点H,连接C1H,FH.
    因为H,F分别是AC,BC的中点,所以HF∥AB.6分
    又因为E,H分别是A1C1,AC的中点,
    所以EC1綊AH,所以四边形EAHC1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C1H∥AE,又C1H∩HF=H,AE∩AB=A,
    所以平面ABE∥平面C1HF.
    又C1F⊂平面C1HF,
    所以C1F∥平面ABE.8分
    (3)因为AA1=AC=2,BC=1,AB⊥BC,
    所以AB=eq \r(AC2-BC2)=eq \r(3).10分
    所以三棱锥E­ABC的体积
    V=eq \f(1,3)S△ABC·AA1=eq \f(1,3)×eq \f(1,2)×eq \r(3)×1×2=eq \f(\r(3),3).12分
    [规律方法] 1.(1)证明面面垂直,将“面面垂直”问题转化为“线面垂直”问题,再将“线面垂直”问题转化为“线线垂直”问题.
    (2)证明C1F∥平面ABE:①利用判定定理,关键是在平面ABE中找(作)出直线EG,且满足C1F∥EG.②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证明线面平行,则先要确定一个平面C1HF满足面面平行,实施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转化.
    2.计算几何体的体积时,能直接用公式时,关键是确定几何体的高,而不能直接用公式时,注意进行体积的转化.
    [对点训练1]
    (2017·天津联考)如图2,四边形ABCD为直角梯形,AB∥CD,AB⊥BC,△ABE为等边三角形,且平面ABCD⊥平面ABE,CD=BC=eq \f(1,2)AB=1,点P为CE的中点.
    图2
    (1)求证:AB⊥DE;
    (2)求DE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大小;
    (3)求三棱锥D­ABP的体积.
    [解] (1)证明:取AB的中点O,连接OD,OE.
    ∵△ABE是正三角形,∴AB⊥OE.
    ∵四边形ABCD是直角梯形,DC=eq \f(1,2)AB,AB∥CD,
    ∴四边形OBCD是平行四边形,OD∥BC.3分
    又AB⊥BC,∴AB⊥OD.
    ∵OD,OE⊂平面ODE,且OD∩OE=O,
    ∴AB⊥平面ODE.
    ∵DE⊂平面ODE,
    ∴AB⊥DE.5分
    (2)∵平面ABCD⊥平面ABE,平面ABCD∩平面ABE=AB,
    OE⊥AB,OE⊂平面ABE,
    ∴OE⊥平面ABCD,
    ∴∠ODE即为所求,
    在△ODE中,OD=1,OE=eq \r(3),∠DOE=90°,
    ∴tan∠ODE=eq \r(3).
    又∵∠ODE为锐角,∴∠ODE=60°.8分
    (3)∵P为CE的中点,
    ∴V三棱锥D­ABP=V三棱锥P­ABD=eq \f(1,2)V三棱锥E­ABD.10分
    ∵OE⊥平面ABCD,
    ∴V三棱锥E­ABD=eq \f(1,3)S△ABD·OE=eq \f(1,3)×eq \f(2×1,2)×eq \r(3)=eq \f(\r(3),3),
    ∴V三棱锥D­ABP=V三棱锥P­ABD=eq \f(1,2)V三棱锥E­ABD=eq \f(\r(3),6).12分
    热点2 平面图形折叠成空间几何体(答题模板)
    将平面图形折叠成空间几何体,并以此为载体考查点、线、面间的位置关系及有关几何量的计算是近年高考的热点,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转化思想.试题以解答题为主要呈现形式,中档难度.
    (本小题满分12分)(2016·全国卷Ⅱ)如图3,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AB=5,AC=6,点E,F分别在AD,CD上,AE=CF=eq \f(5,4),EF交BD于点H.将△DEF沿EF折到△D′EF的位置,OD′=eq \r(10).
    图3
    (1)证明:D′H⊥平面ABCD;
    (2)求二面角B­D′A­C的正弦值.
    [思路点拨] (1)利用已知条件及翻折的性质得出D′H⊥EF,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得出D′H⊥OH,从而得出结论;
    (2)在第(1)问的基础上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从而求出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求其余弦值,从而求出正弦值,最后转化为二面角的正弦值.
    [规范解答] (1)证明:由已知得AC⊥BD,AD=CD.
    又由AE=CF得eq \f(AE,AD)=eq \f(CF,CD),
    故AC∥EF.
    因为EF⊥HD,从而EF⊥D′H.2分
    由AB=5,AC=6得DO=BO=eq \r(AB2-AO2)=4.
    由EF∥AC得eq \f(OH,DO)=eq \f(AE,AD)=eq \f(1,4).
    所以OH=1,D′H=DH=3.
    于是D′H2+OH2=32+12=10=D′O2,故D′H⊥OH.4分
    又D′H⊥EF,而OH∩EF=H,所以D′H⊥平面ABCD.5分
    (2)如图,以H为坐标原点,eq \(HF,\s\up7(→))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H­xyz,则H(0,0,0),A(-3,-1,0),B(0,-5,0),C(3,-1,0),D′(0,0,3),
    eq \(AB,\s\up7(→))=(3,-4,0),eq \(AC,\s\up7(→))=(6,0,0),eq \(AD′,\s\up7(→))=(3,1,3).7分
    设m=(x1,y1,z1)是平面ABD′的法向量,则
    eq \b\lc\{\rc\ (\a\vs4\al\c1(m·\(AB,\s\up7(→))=0,,m·\(AD′,\s\up7(→))=0,))即eq \b\lc\{\rc\ (\a\vs4\al\c1(3x1-4y1=0,,3x1+y1+3z1=0,))
    所以可取m=(4,3,-5).
    设n=(x2,y2,z2)是平面ACD′的法向量,则
    eq \b\lc\{\rc\ (\a\vs4\al\c1(n·\(AC,\s\up7(→))=0,,n·\(AD′,\s\up7(→))=0,))即eq \b\lc\{\rc\ (\a\vs4\al\c1(6x2=0,,3x2+y2+3z2=0,))
    所以可取n=(0,-3,1).10分
    于是cs〈m,n〉=eq \f(m·n,|m||n|)=eq \f(-14,\r(50)×\r(10))=-eq \f(7\r(5),25).
    sin〈m,n〉=eq \f(2\r(95),25).
    因此二面角B­D′A­C的正弦值是eq \f(2\r(95),25).12分
    [答题模板] 第一步:由平行线性质及题设,证明EF⊥D′H.
    第二步: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得D′H⊥平面ABCD.
    第三步:建立恰当坐标系,准确写出相关点、向量的坐标.
    第四步:利用方程思想,计算两平面的法向量.
    第五步:由法向量的夹角,求二面角B­D′A­C的正弦值.
    第六步:检验反思,查看关键点,规范解题步骤.
    [温馨提示] 1.在第(1)问,易忽视D′H⊥OH的论证及条件OH∩EF=H,导致推理不严谨而失分.
    2.正确的计算结果是得分的关键,本题易发生写错点的坐标,或求错两半平面的法向量导致严重失分.
    3.阅卷时根据得分点评分,有则得分,无则不给分,因此要抓住得分点.
    [对点训练2] (2017·西安调研)如图4①,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AD=eq \f(π,2),AB=BC=1,AD=2,E是AD的中点,O是AC与BE的交点.将△ABE沿BE折起到△A1BE的位置,如图4②.
    图4
    (1)证明:CD⊥平面A1OC;
    【导学号:01772280】
    (2)若平面A1BE⊥平面BCDE,求平面A1BC与平面A1CD夹角的余弦值.
    [解] (1)证明:在图①中,因为AB=BC=1,AD=2,E是AD的中点,∠BAD=eq \f(π,2),所以BE⊥AC,2分
    即在题图②中,BE⊥OA1,BE⊥OC,
    从而BE⊥平面A1OC.
    又CD∥BE,所以CD⊥平面A1OC.5分
    (2)由已知,平面A1BE⊥平面BCDE,
    又由(1)知,BE⊥OA1,BE⊥OC,
    所以∠A1OC为二面角A1­BE­C的平面角,
    所以∠A1OC=eq \f(π,2).7分
    如图,以O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因为A1B=A1E=BC=ED=1,
    BC∥ED,
    所以Beq \b\lc\(\rc\)(\a\vs4\al\c1(\f(\r(2),2),0,0)),Eeq \b\lc\(\rc\)(\a\vs4\al\c1(-\f(\r(2),2),0,0)),
    A1eq \b\lc\(\rc\)(\a\vs4\al\c1(0,0,\f(\r(2),2))),Ceq \b\lc\(\rc\)(\a\vs4\al\c1(0,\f(\r(2),2),0)),
    得Beq \(C,\s\up7(→))=eq \b\lc\(\rc\)(\a\vs4\al\c1(-\f(\r(2),2),\f(\r(2),2),0)),eq \(A1C,\s\up7(→))=eq \b\lc\(\rc\)(\a\vs4\al\c1(0,\f(\r(2),2),-\f(\r(2),2))),
    eq \(CD,\s\up7(→))=eq \(BE,\s\up7(→))=(-eq \r(2),0,0).9分
    设平面A1BC的法向量n1=(x1,y1,z1),平面A1CD的法向量n2=(x2,y2,z2),平面A1BC与平面A1CD的夹角为θ,则eq \b\lc\{\rc\ (\a\vs4\al\c1(n1·\(BC,\s\up7(→))=0,,n1·\(A1C,\s\up7(→))=0,))得eq \b\lc\{\rc\ (\a\vs4\al\c1(-x1+y1=0,,y1-z1=0,))取n1=(1,1,1);
    eq \b\lc\{\rc\ (\a\vs4\al\c1(n2·\(CD,\s\up7(→))=0,,n2·\(A1C,\s\up7(→))=0,))得eq \b\lc\{\rc\ (\a\vs4\al\c1(x2=0,,y2-z2=0,))取n2=(0,1,1),
    从而cs θ=|cs〈n1,n2〉|=eq \f(2,\r(3)×\r(2))=eq \f(\r(6),3),
    即平面A1BC与平面A1CD夹角的余弦值为eq \f(\r(6),3).12分
    热点3 立体几何中的探索开放问题
    此类试题一般以解答题形式呈现,常涉及线面平行与垂直位置关系的探索或空间角的计算问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一般有两种考查形式:(1)根据条件作出判断,再进一步论证;(2)利用空间向量,先假设存在点的坐标,再根据条件判断该点的坐标是否存在.
    (2016·北京高考)如图5,在四棱锥P­ABCD中,平面PAD⊥平面ABCD,PA⊥PD,PA=PD,AB⊥AD,AB=1,AD=2,AC=CD=eq \r(5).
    图5
    (1)求证:PD⊥平面PAB;
    (2)求直线PB与平面PCD所成角的正弦值;
    (3)在棱PA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BM∥平面PCD?若存在,求eq \f(AM,AP)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 (1)证明:因为平面PAD⊥平面ABCD,AB⊥AD,
    所以AB⊥平面PAD,所以AB⊥PD.2分
    又因为PA⊥PD,
    所以PD⊥平面PAB.3分
    (2)取AD的中点O,连接PO,CO.
    因为PA=PD,所以PO⊥AD.
    又因为PO⊂平面PAD,平面PAD⊥平面ABCD,
    所以PO⊥平面ABCD.5分
    因为CO⊂平面ABCD,所以PO⊥CO.
    因为AC=CD,所以CO⊥AD.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由题意得,A(0,1,0),B(1,1,0),C(2,0,0),D(0,-1,0),P(0,0,1).6分
    设平面PCD的法向量为n=(x,y,z),则
    eq \b\lc\{\rc\ (\a\vs4\al\c1(n·\(PD,\s\up7(→))=0,,n·\(PC,\s\up7(→))=0,))
    即eq \b\lc\{\rc\ (\a\vs4\al\c1(-y-z=0,,2x-z=0.))
    令z=2,则x=1,y=-2.
    所以n=(1,-2,2).
    又eq \(PB,\s\up7(→))=(1,1,-1),所以cs〈n,eq \(PB,\s\up7(→))〉=eq \f(n·\(PB,\s\up7(→)),|n||\(PB,\s\up7(→))|)=-eq \f(\r(3),3).
    所以直线PB与平面PC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eq \f(\r(3),3).8分
    (3)设M是棱PA上一点,
    则存在λ∈[0,1]使得eq \(AM,\s\up7(→))=λeq \(AP,\s\up7(→)).
    因此点M(0,1-λ,λ),eq \(BM,\s\up7(→))=(-1,-λ,λ).10分
    因为BM⊄平面PCD,所以要使BM∥平面PCD当且仅当eq \(BM,\s\up7(→))·n=0,即(-1,-λ,λ)·(1,-2,2)=0.
    解得λ=eq \f(1,4).所以在棱PA上存在点M使得BM∥平面PCD,此时eq \f(AM,AP)=eq \f(1,4).12分
    [规律方法] 1.对于存在判断型问题的求解,应先假设存在,把要成立的结论当作条件,据此列方程或方程组,把“是否存在”问题转化为“点的坐标是否有解,是否有规定范围内的解”等.
    2.对于位置探究型问题,通常借助向量,引进参数,综合已知和结论列出等式,解出参数.
    [对点训练3] (2017·江南名校联考)如图6,在四棱锥P­ABCD中,PD⊥平面ABCD,AB∥DC,AB⊥AD,DC=6,AD=8,BC=10,∠PAD=45°,E为PA的中点.
    图6
    (1)求证:DE∥平面BPC;
    (2)线段AB上是否存在一点F,满足CF⊥DB?若存在,试求出二面角F­PC­D的余弦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1)证明:取PB的中点M,连接EM和CM,过点C作CN⊥AB,垂足为点N.1分
    ∵CN⊥AB,DA⊥AB,∴CN∥DA,
    又AB∥CD,∴四边形CDAN为平行四边形,
    ∴CN=AD=8,DC=AN=6,在Rt△BNC中,
    BN=eq \r(BC2-CN2)=eq \r(102-82)=6,
    ∴AB=12,而E,M分别为PA,PB的中点,
    ∴EM∥AB且EM=6,又DC∥AB,3分
    ∴EM∥CD且EM=CD,四边形CDEM为平行四边形,
    ∴DE∥CM.∵CM⊂平面PBC,DE⊄平面PBC,
    ∴DE∥平面BPC.5分
    (2)由题意可得DA,DC,DP两两互相垂直,如图,以D为原点,DA,DC,DP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则A(8,0,0),B(8,12,0),C(0,6,0),P(0,0,8).6分
    假设AB上存在一点F使CF⊥BD,
    设点F坐标为(8,t,0),
    则eq \(CF,\s\up7(→))=(8,t-6,0),eq \(DB,\s\up7(→))=(8,12,0),
    由eq \(CF,\s\up7(→))·eq \(DB,\s\up7(→))=0得t=eq \f(2,3).8分
    又平面DPC的一个法向量为m=(1,0,0),
    设平面FPC的法向量为n=(x,y,z).
    又eq \(PC,\s\up7(→))=(0,6,-8),eq \(FC,\s\up7(→))=eq \b\lc\(\rc\)(\a\vs4\al\c1(-8,\f(16,3),0)).10分
    由eq \b\lc\{\rc\ (\a\vs4\al\c1(n·\(PC,\s\up7(→))=0,,n·\(FC,\s\up7(→))=0,))得eq \b\lc\{\rc\ (\a\vs4\al\c1(6y-8z=0,,-8x+\f(16,3)y=0,))即eq \b\lc\{\rc\ (\a\vs4\al\c1(z=\f(3,4)y,,x=\f(2,3)y,))
    不妨令y=12,有n=(8,12,9).
    则cs〈n,m〉=eq \f(n·m,|n||m|)=eq \f(8,1×\r(82+122+92))=eq \f(8,17).
    又由图可知,该二面角为锐二面角,
    故二面角F­PC­D的余弦值为eq \f(8,17).12分
    热点4 利用向量求空间角
    在高考中主要考查通过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证明空间中的线面的平行与垂直关系,计算空间角(特别是二面角),常与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等知识综合,以解答题形式出现,难度中等.
    如图7,在四棱锥A­EFCB中,△AEF为等边三角形,平面AEF⊥平面EFCB,EF∥BC,BC=4,EF=2a,∠EBC=∠FCB=60°,O为EF的中点.
    图7
    (1)求证:AO⊥BE;
    (2)求二面角F­AE­B的余弦值;
    (3)若BE⊥平面AOC,求a的值.
    【导学号:01772281】
    [解] (1)证明:因为△AEF是等边三角形,O为EF的中点,
    所以AO⊥EF.1分
    又因为平面AEF⊥平面EFCB,AO⊂平面AEF,
    所以AO⊥平面EFCB.
    因为BE⊂平面EFCB,
    所以AO⊥BE.3分
    (2)取BC的中点G,连接OG.
    由题设知四边形EFCB是等腰梯形,
    所以OG⊥EF.
    由(1)知AO⊥平面EFCB,
    又OG⊂平面EFCB,
    所以OA⊥OG.5分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则E(a,0,0),A(0,0,eq \r(3)a),B(2,eq \r(3)(2-a),0),eq \(EA,\s\up7(→))=(-a,0, eq \r(3)a),eq \(BE,\s\up7(→))=(a-2,eq \r(3)(a-2),0).
    设平面AEB的一个法向量n=(x,y,z),
    则eq \b\lc\{\rc\ (\a\vs4\al\c1(n·\(EA,\s\up7(→))=0,,n·\(BE,\s\up7(→))=0,))
    即eq \b\lc\{\rc\ (\a\vs4\al\c1(-ax+\r(3)az=0,,a-2x+\r(3)a-2y=0.))7分
    令z=1,则x=eq \r(3),y=-1,于是n=(eq \r(3),-1,1).
    又平面AEF的一个法向量为p=(0,1,0),
    所以cs〈n,p〉=eq \f(n·p,|n||p|)=-eq \f(\r(5),5).
    由题知二面角F­AE­B为钝角,所以它的余弦值为-eq \f(\r(5),5).8分
    (3)因为BE⊥平面AOC,所以BE⊥CO,即eq \(BE,\s\up7(→))·eq \(OC,\s\up7(→))=0.
    因为eq \(BE,\s\up7(→))=(a-2,eq \r(3)(a-2),0),eq \(OC,\s\up7(→))=(-2,eq \r(3)(2-a),0),
    所以eq \(BE,\s\up7(→))·eq \(OC,\s\up7(→))=-2(a-2)-3(a-2)2.10分
    由eq \(BE,\s\up7(→))·eq \(OC,\s\up7(→))=0及0[规律方法] 1.本题主要考查数学推理论证能力,利用空间向量进行数学运算能力,同时考查化归转化的数学思想.
    2.求二面角F­AE­B的余弦值,转化为求两个半平面所在平面的法向量.通过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求得二面角的大小,但要注意结合实际图形判断所求角的大小.
    [对点训练4] (2016·全国卷Ⅲ)如图8,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D∥BC,AB=AD=AC=3,PA=BC=4,M为线段AD上一点,AM=2MD,N为PC的中点.
    图8
    (1)证明MN∥平面PAB;
    (2)求直线AN与平面PMN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 (1)证明:由已知得AM=eq \f(2,3)AD=2.
    取BP的中点T,连接AT,TN,由N为PC的中点知TN∥BC,TN=eq \f(1,2)BC=2.2分
    又AD∥BC,故TN綊AM,所以四边形AMNT为平行四边形,于是MN∥AT.
    因为AT⊂平面PAB,MN⊄平面PAB,
    所以MN∥平面PAB.5分
    (2)取BC的中点E,连接AE.
    由AB=AC得AE⊥BC,从而AE⊥AD,
    且AE=eq \r(AB2-BE2)=eq \r(AB2-\b\lc\(\rc\)(\a\vs4\al\c1(\f(BC,2)))2)=eq \r(5).
    以A为坐标原点,eq \(AE,\s\up7(→))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7分
    由题意知P(0,0,4),M(0,2,0),C(eq \r(5),2,0),Neq \b\lc\(\rc\)(\a\vs4\al\c1(\f(\r(5),2),1,2)),
    eq \(PM,\s\up7(→))=(0,2,-4),eq \(PN,\s\up7(→))=eq \b\lc\(\rc\)(\a\vs4\al\c1(\f(\r(5),2),1,-2)),eq \(AN,\s\up7(→))=eq \b\lc\(\rc\)(\a\vs4\al\c1(\f(\r(5),2),1,2)).9分
    设n=(x,y,z)为平面PMN的法向量,则eq \b\lc\{\rc\ (\a\vs4\al\c1(n·\(PM,\s\up7(→))=0,,n·\(PN,\s\up7(→))=0,))
    即eq \b\lc\{\rc\ (\a\vs4\al\c1(2y-4z=0,,\f(\r(5),2)x+y-2z=0,))
    可取n=(0,2,1).
    于是|cs〈n,eq \(AN,\s\up7(→))〉|=eq \f(|n·\(AN,\s\up7(→))|,|n||\(AN,\s\up7(→))|)=eq \f(8\r(5),25).
    所以直线AN与平面PMN所成角的正弦值为eq \f(8\r(5),25).12分
    相关试卷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热点探究课3 数列中的高考热点问题: 这是一份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热点探究课3 数列中的高考热点问题,共6页。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7章 热点探究课4 立体几何中的高考热点问题: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7章 热点探究课4 立体几何中的高考热点问题,共14页。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热点探究课6 概率与统计中的高考热点问题: 这是一份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热点探究课6 概率与统计中的高考热点问题,共11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