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1届高考热点作文素材学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1高考作文新鲜素材丨为偶像打榜倒奶,官媒痛批:可耻!(时评摘要和范文)
展开
这是一份2021高考作文新鲜素材丨为偶像打榜倒奶,官媒痛批:可耻!(时评摘要和范文),文件包含第3课影子的秘密pptx、第3课影子的秘密docx、手影游戏mp4、皮影戏《唐宫夜宴》mp4、研究影子的产生mp4、研究影子的变化mp4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主要包含了三大央媒评论摘要,青春不该这样“有你”,别把青年人带沟里!,谁在操纵粉丝“浪费”,不花钱不配当粉丝?,人民日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央视新闻:“打榜倒奶”事件惹众怒,“饭圈”乱象如何整治?权威解读来了
事件起因
《青春有你3》选秀节目策划的为偶像助力的打投。粉丝需要购买赞助商的牛奶,扫瓶盖内二维码为爱豆助力,购买的越多,可以投的票也越多。由于只需要瓶盖上的二维码,不少粉丝买了牛奶后喝不完只能雇人倒进下水道。
近日,粉丝为偶像“打投”雇人将牛奶瓶盖一一拆开,并将牛奶倒入沟渠的视频在网上热传,网络综艺节目《青春有你3》也引发网友争议。
如今,选秀乱象频出,谁来负责?如何治理?年轻人应该如何追星?这些问题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只要瓶盖不要奶?专家:或涉嫌违法
“打投”指的是“打榜”+“投票”,在一些选秀成团真人秀节目中,票数最高的几位选手可以“成团出道”。如果粉丝们想为喜欢的选手“打投”,就要买与节目联名的品牌饮料,取得留在瓶盖内侧的二维码或包装箱里的刮刮卡。买得越多助力越多,由于牛奶保质期相对较短,一些粉丝为“打投”疯狂购买,喝不完又转卖不了,于是出现直接倒掉的处理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教授表示,4月29日,我国“反食品浪费法”正式开始施行,再出现买奶不喝、直接倒掉的行为,就是违法行为。
粉丝“疯狂”行为,谁应负责?
据央视新闻消息,专家分析,粉丝的“疯狂”行为与当前选秀节目中的资本运作密不可分,其制定的投票机制需要粉丝花钱,利益一部分流向平台,一部分流向广告商。如果要管控这种疯狂行为,源头上要对选秀节目管控。
节目暂停!爱奇艺道歉!真果粒道歉!
5日,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发文,责令爱奇艺暂停《青春有你》第三季后续节目录制。
5月6日23点46分,爱奇艺致歉称,对于此次“倒奶视频”所造成的影响,感到非常的内疚自责,在此,深深表达歉意。同时,爱奇艺重申,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食品浪费。
爱奇艺表示,《青春有你3》节目整改措施如下:
1、原定5月8日的成团之夜停止录制和直播,节目组继续慎重研究并调整节目规则。
2、从即刻起,关闭《青春有你3》所有助力通道。
3、对于已经购买商家“活动装产品”但未使用的用户,平台和商家共同协商,确保妥善解决,相关细则将在《青春有你3》的官方微博公布。
5月7日,蒙牛真果粒就倒牛奶事件致歉,声明称将积极配合爱奇艺及节目组整改,对牛奶浪费行为无比痛心,将深刻反思整改,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浪费。
【三大央媒评论摘要】
新华社评
“在大量牛奶被倒的背后,是以浪费和挥霍为代价的吸睛牟利,是对劳动的不尊重、对法律的亵渎和蔑视。”
5月4日,新华社发表评论认为,粉丝购买赞助商奶制品后,扫描瓶盖内的二维码才能为偶像助力。买得越多助力越多,喝不完又转卖不了,直接倒掉便成了最“快捷”的处理方式。其最终结果是误导、侵蚀了青年人的追求和三观,不只是把牛奶倒沟里,而是把青年人带沟里。
人民日报评
5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牛奶版买椟还珠令人反感,青春不该这样“有你”》指出, 去年2月发布的《网络综艺节目内容审核标准细则》规定,“节目中不得出现设置‘花钱买投票’环节,刻意引导、鼓励网民采取购物、充会员等物质化手段为选手投票、助力”。买奶“投票”或许不如“氪金”来得直接,但其性质也涉嫌“花钱买投票”。这不是制作节目应有的取向,也不是吸引流量的高明之举。
人民日报在评论文章中分析,网络综艺引发畸形打投,选秀链上的资方、制作方、平台、偶像、粉丝团等都有责任,但平台和制作方负有主体责任。监督治理抓住主要矛盾,方能切断选秀链的畸变传递,让各个环节都奔跑在正轨上。
央视新闻评
5日晚,@央视新闻发表评论,批评商家平台在倒奶事件中难辞其咎。
“粉丝为给偶像刷票,扫瓶盖内二维码,只要瓶盖不要奶、成箱成箱地倒奶……这种荒诞的追星方式,背后是商家和平台的诱导。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正式实施,反食品浪费已有刚性的法律约束。严重浪费食品的行为,是'顶风作案',应依法严惩;对误导青少年三观的商家和平台,必须加强监管,不能放任其只顾产品销量、节目流量,罔顾法律和自身社会责任!”
#2新闻时评
人民日报微博
【那种剑走偏峰的秀,当休!】
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不容糟躁。而最该倒掉的,是一味“消费“青少年的商业算计,是某些走入歧途的选秀模式,是乱象迭出的“饭圈“文化。别为了高人气而伤害社会风气,那种剑走偏峰的秀,当休!
#人民日报评论
【青春不该这样“有你”】
一个富有内涵的“星”和一群正向追求的“粉”,共同构成文明健康的精神家园,对现代社会的娱乐生态、文化样态才是真正的丰富。
青春不只有“你”,而且有“我”,更应该有懂得合理合法、文明有序、陪伴成长的“我们”。以文明指引行为、以理性涵养心态、以睿智带动行动,才能真正激荡起公共文化空间的正能量。
#新华社
【别把青年人带沟里!】
归根结底,“大量牛奶被倒”的背后,是以浪费和挥霍为代价的吸睛牟利,是对劳动的不尊重、对法律的亵渎和蔑规,其最终结果是误导、侵蚀了青年人的追求和三观,不只是把牛奶倒沟里,而是把青年人带沟里!
#新华网
【一再呼吁理追星,为何还有一些粉丝很疯狂】
应对病态追星,已不能仅靠呼吁粉丝理性。平合方需要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节目制作要有正确的价值引导,不能和赞助商联手怂恿粉丝不理智消费行为。对偶像本人而言,也不能甘作“流量王”。相关部门宜严加监管,对娱乐界的不良风气坚决说不。
#央视新闻
【诱导粉丝如此追星,就该果断亮剑】
对严重浪费食品的行为应该果断亮剑,依法严惩;对诱导粉丝浪费食品、误导青少年三观的商家和平台,也要竖起规则和监管的大旗,督促他们做倡导文新风尚,培育健康价值观的先行者,不能为了产品的销量、为了节目的热度和流量,而岡顾法律和自身的社会责任。
#新京报
【谁在操纵粉丝“浪费”】
平台科学设置比赛环节,正确引导粉丝而非挑战社会底线,才能发挥选秀经济的正向作用。那种利用粉丝追星心理进而过度捆绑销售的做法,也该消停了。
#中国小康网
【“把牛奶倒沟里的追星”掉了“底裤”】
不仅需要谴责“把牛奶倒沟里”的“疯狂追星族”,更需要对设计如此“追星活动”的主办方进行处罚。我们需要“文化创意”,不需要没有底线,甚至连内裤都不穿的所谓“文化创意”。
#国事微评
【“氪金”式追星该叫停了!】
“氮金”式追星的泛化,不仅会让粉丝的钱包缩水,更容易让粉丝尤其是未成年粉丝的价值观扭曲。本应比拼才华的舞台不应变成比拼粉丝财力的竞技场;本应传递正能量的偶像,不应成为资本“割非菜”的镰刀。
#人民网
【不花钱不配当粉丝?】
一次次“打投”的背后,是粉丝一次次被掏空钱包,粉丝们苦不堪言。“饭圈集资”是一场多方合谋对粉丝的围剿,艺人、品牌、平台、经纪团队等都没办法把自己摘干净。如果捅破这层窗户纸,道理其实很明白——哪有什么为爱“发电”,有的只是利益驱动。
时评范文:【人民日报】
人民锐见:牛奶版买椟还珠令人反感,青春不该这样“有你”
连日来,围绕网络综艺节目《青春有你》第三季的争议不断。针对群众举报的相关问题,北京市广播电视局约谈了相关平台负责人,要求完善节目管理制度、认真核查并整改存在的问题,责令暂停节目录制。随后,节目组表示,“诚恳接受,坚决服从”。
节目备受关注是好事,但流量越大责任越大。网上一段“为偶像打投倒牛奶”视频曝光后,不少惊呼心痛的网友质疑,“我们现在已经可以这样浪费了吗?”当然,其中事实还有待进一步查证公开,但舆情正是民意的反映,牛奶版“买椟还珠”所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错误引导,令人反感。
这意味着,纠正行业不良风气、营造健康氛围势在必行,其中也饱含了人们对如何更好做节目、如何理性追偶像的期待。
节目备受关注是好事,但流量越大责任越大。网上一段“为偶像打投倒牛奶”视频曝光后,不少惊呼心痛的网友质疑,“我们现在已经可以这样浪费了吗?”当然,其中事实还有待进一步查证公开,但舆情正是民意的反映,牛奶版“买椟还珠”所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错误引导,令人反感。这意味着,纠正行业不良风气、营造健康氛围势在必行,其中也饱含了人们对如何更好做节目、如何理性追偶像的期待。
反对浪费,不只是常识和倡导,更是公民的法定义务。4月29日,反食品浪费法通过,明确指出要“形成科学健康、物尽其用、防止浪费的良好习惯”。法律的威慑力在于其不可避免性,这在警醒节目制作方,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娱乐节目,营销策划当有法律意识;也在提醒各路粉丝,为偶像打榜,方式要得当,方法要守法,不能站在公序良俗的对立面,否则,伤了大众、害了偶像、误了自己,得不偿失。
制作节目鼓励创新,但切勿打擦边球。去年2月发布的《网络综艺节目内容审核标准细则》规定,“节目中不得出现设置‘花钱买投票’环节,刻意引导、鼓励网民采取购物、充会员等物质化手段为选手投票、助力”。买奶“投票”,或许不如“氪金”来得直接,其性质也涉嫌“花钱买投票”。这不是制作节目应有的取向,也不是吸引流量的高明之举。优秀节目当以质取胜,把好责任关、导向关、内容关,才能以清朗健康、热情向上的内容回馈观众。此外,网络综艺引发畸形打投,选秀链上的资方、制作方、平台、偶像、粉丝团等都有责任,但平台和制作方负有主体责任。监督治理抓住主要矛盾,方能切断选秀链的畸变传递,让各个环节都奔跑在正轨上。
追星本无错,关键是追什么、怎么追。有网友说得好,“让‘爱豆’和我们一起变得更美好”。秉持这一价值,需要偶像不断健全向上、阳光、担当的形象,也需要粉丝回以理性、礼貌、文明之举。一些明星倡导读书、环保、公益等,引导人们为社会前行助力,值得学习;相反,那些盲目追星、竞争攀比的言行,徒令偶像粉丝共同体陷入恶性发展,未来之路只会越走越窄。一个富有内涵的“星”和一群正向追求的“粉”,共同构成文明健康的精神家园,对现代社会的娱乐生态、文化样态才是真正的丰富。
青春不只有“你”,而且有“我”,更应该有懂得合理合法、文明有序、陪伴成长的“我们”。以文明指引行为、以理性涵养心态、以睿智带动行动,才能真正激荡起公共文化空间的正能量。
(原题为《“为偶像打投倒牛奶”?青春不该这样“有你” | 人民锐见》)
新华社多次痛批:对选秀链条畸变,该出手时就出手
针对“倒奶”事件,新华社三次发文痛批!
5月6日晚,新华社再次发表评论称,选秀链条的畸变传递,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及其家长无所适从。一些家长担忧“倒奶式”追星,带偏的不仅是青少年的消费观、金钱观,也误导了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对这种不良行为,该动一动手术刀了。
年轻人应该如何追星?
如今,大众早已受够了资本过度操控之下偶像饭圈的种种畸形。这次《青春有你3》的停播,不仅仅是对于选秀的一场整治。更是对「以数据流量为风向、以集资打投为主导」的内娱乱象的一个警告。
就像@新华社的时评中所说的:
“节目组、相关平台和企业需要时刻记得并肩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正确引导粉丝,起到正向的作用。不能被利益蒙蔽了双眼,甚至是枉顾道德法律,挑战社会底线。
对于粉丝来说,偶像应当是粉丝的榜样,努力的方向!追星≠必须花钱!更不必要进入某一个组织,听从他人的指挥行事。喜欢哪个明星,投不投票,买不买专辑和代言的商品。都是个人的选择。别人无法决定,更是不能强求。
追星,应该多些理性克制,避免跟风盲从。粉丝,更应该记住一个最最简单的道理:
自己的生活,永远是第一位的!
自己的人生,也永远比偶像明星更重要!
央视新闻:“打榜倒奶”事件惹众怒,“饭圈”乱象如何整治?权威解读来了
事件起因
《青春有你3》选秀节目策划的为偶像助力的打投。粉丝需要购买赞助商的牛奶,扫瓶盖内二维码为爱豆助力,购买的越多,可以投的票也越多。由于只需要瓶盖上的二维码,不少粉丝买了牛奶后喝不完只能雇人倒进下水道。
近日,粉丝为偶像“打投”雇人将牛奶瓶盖一一拆开,并将牛奶倒入沟渠的视频在网上热传,网络综艺节目《青春有你3》也引发网友争议。
如今,选秀乱象频出,谁来负责?如何治理?年轻人应该如何追星?这些问题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只要瓶盖不要奶?专家:或涉嫌违法
“打投”指的是“打榜”+“投票”,在一些选秀成团真人秀节目中,票数最高的几位选手可以“成团出道”。如果粉丝们想为喜欢的选手“打投”,就要买与节目联名的品牌饮料,取得留在瓶盖内侧的二维码或包装箱里的刮刮卡。买得越多助力越多,由于牛奶保质期相对较短,一些粉丝为“打投”疯狂购买,喝不完又转卖不了,于是出现直接倒掉的处理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教授表示,4月29日,我国“反食品浪费法”正式开始施行,再出现买奶不喝、直接倒掉的行为,就是违法行为。
粉丝“疯狂”行为,谁应负责?
据央视新闻消息,专家分析,粉丝的“疯狂”行为与当前选秀节目中的资本运作密不可分,其制定的投票机制需要粉丝花钱,利益一部分流向平台,一部分流向广告商。如果要管控这种疯狂行为,源头上要对选秀节目管控。
节目暂停!爱奇艺道歉!真果粒道歉!
5日,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发文,责令爱奇艺暂停《青春有你》第三季后续节目录制。
5月6日23点46分,爱奇艺致歉称,对于此次“倒奶视频”所造成的影响,感到非常的内疚自责,在此,深深表达歉意。同时,爱奇艺重申,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食品浪费。
爱奇艺表示,《青春有你3》节目整改措施如下:
1、原定5月8日的成团之夜停止录制和直播,节目组继续慎重研究并调整节目规则。
2、从即刻起,关闭《青春有你3》所有助力通道。
3、对于已经购买商家“活动装产品”但未使用的用户,平台和商家共同协商,确保妥善解决,相关细则将在《青春有你3》的官方微博公布。
5月7日,蒙牛真果粒就倒牛奶事件致歉,声明称将积极配合爱奇艺及节目组整改,对牛奶浪费行为无比痛心,将深刻反思整改,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浪费。
【三大央媒评论摘要】
新华社评
“在大量牛奶被倒的背后,是以浪费和挥霍为代价的吸睛牟利,是对劳动的不尊重、对法律的亵渎和蔑视。”
5月4日,新华社发表评论认为,粉丝购买赞助商奶制品后,扫描瓶盖内的二维码才能为偶像助力。买得越多助力越多,喝不完又转卖不了,直接倒掉便成了最“快捷”的处理方式。其最终结果是误导、侵蚀了青年人的追求和三观,不只是把牛奶倒沟里,而是把青年人带沟里。
人民日报评
5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牛奶版买椟还珠令人反感,青春不该这样“有你”》指出, 去年2月发布的《网络综艺节目内容审核标准细则》规定,“节目中不得出现设置‘花钱买投票’环节,刻意引导、鼓励网民采取购物、充会员等物质化手段为选手投票、助力”。买奶“投票”或许不如“氪金”来得直接,但其性质也涉嫌“花钱买投票”。这不是制作节目应有的取向,也不是吸引流量的高明之举。
人民日报在评论文章中分析,网络综艺引发畸形打投,选秀链上的资方、制作方、平台、偶像、粉丝团等都有责任,但平台和制作方负有主体责任。监督治理抓住主要矛盾,方能切断选秀链的畸变传递,让各个环节都奔跑在正轨上。
央视新闻评
5日晚,@央视新闻发表评论,批评商家平台在倒奶事件中难辞其咎。
“粉丝为给偶像刷票,扫瓶盖内二维码,只要瓶盖不要奶、成箱成箱地倒奶……这种荒诞的追星方式,背后是商家和平台的诱导。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正式实施,反食品浪费已有刚性的法律约束。严重浪费食品的行为,是'顶风作案',应依法严惩;对误导青少年三观的商家和平台,必须加强监管,不能放任其只顾产品销量、节目流量,罔顾法律和自身社会责任!”
#2新闻时评
人民日报微博
【那种剑走偏峰的秀,当休!】
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不容糟躁。而最该倒掉的,是一味“消费“青少年的商业算计,是某些走入歧途的选秀模式,是乱象迭出的“饭圈“文化。别为了高人气而伤害社会风气,那种剑走偏峰的秀,当休!
#人民日报评论
【青春不该这样“有你”】
一个富有内涵的“星”和一群正向追求的“粉”,共同构成文明健康的精神家园,对现代社会的娱乐生态、文化样态才是真正的丰富。
青春不只有“你”,而且有“我”,更应该有懂得合理合法、文明有序、陪伴成长的“我们”。以文明指引行为、以理性涵养心态、以睿智带动行动,才能真正激荡起公共文化空间的正能量。
#新华社
【别把青年人带沟里!】
归根结底,“大量牛奶被倒”的背后,是以浪费和挥霍为代价的吸睛牟利,是对劳动的不尊重、对法律的亵渎和蔑规,其最终结果是误导、侵蚀了青年人的追求和三观,不只是把牛奶倒沟里,而是把青年人带沟里!
#新华网
【一再呼吁理追星,为何还有一些粉丝很疯狂】
应对病态追星,已不能仅靠呼吁粉丝理性。平合方需要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节目制作要有正确的价值引导,不能和赞助商联手怂恿粉丝不理智消费行为。对偶像本人而言,也不能甘作“流量王”。相关部门宜严加监管,对娱乐界的不良风气坚决说不。
#央视新闻
【诱导粉丝如此追星,就该果断亮剑】
对严重浪费食品的行为应该果断亮剑,依法严惩;对诱导粉丝浪费食品、误导青少年三观的商家和平台,也要竖起规则和监管的大旗,督促他们做倡导文新风尚,培育健康价值观的先行者,不能为了产品的销量、为了节目的热度和流量,而岡顾法律和自身的社会责任。
#新京报
【谁在操纵粉丝“浪费”】
平台科学设置比赛环节,正确引导粉丝而非挑战社会底线,才能发挥选秀经济的正向作用。那种利用粉丝追星心理进而过度捆绑销售的做法,也该消停了。
#中国小康网
【“把牛奶倒沟里的追星”掉了“底裤”】
不仅需要谴责“把牛奶倒沟里”的“疯狂追星族”,更需要对设计如此“追星活动”的主办方进行处罚。我们需要“文化创意”,不需要没有底线,甚至连内裤都不穿的所谓“文化创意”。
#国事微评
【“氪金”式追星该叫停了!】
“氮金”式追星的泛化,不仅会让粉丝的钱包缩水,更容易让粉丝尤其是未成年粉丝的价值观扭曲。本应比拼才华的舞台不应变成比拼粉丝财力的竞技场;本应传递正能量的偶像,不应成为资本“割非菜”的镰刀。
#人民网
【不花钱不配当粉丝?】
一次次“打投”的背后,是粉丝一次次被掏空钱包,粉丝们苦不堪言。“饭圈集资”是一场多方合谋对粉丝的围剿,艺人、品牌、平台、经纪团队等都没办法把自己摘干净。如果捅破这层窗户纸,道理其实很明白——哪有什么为爱“发电”,有的只是利益驱动。
时评范文:【人民日报】
人民锐见:牛奶版买椟还珠令人反感,青春不该这样“有你”
连日来,围绕网络综艺节目《青春有你》第三季的争议不断。针对群众举报的相关问题,北京市广播电视局约谈了相关平台负责人,要求完善节目管理制度、认真核查并整改存在的问题,责令暂停节目录制。随后,节目组表示,“诚恳接受,坚决服从”。
节目备受关注是好事,但流量越大责任越大。网上一段“为偶像打投倒牛奶”视频曝光后,不少惊呼心痛的网友质疑,“我们现在已经可以这样浪费了吗?”当然,其中事实还有待进一步查证公开,但舆情正是民意的反映,牛奶版“买椟还珠”所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错误引导,令人反感。
这意味着,纠正行业不良风气、营造健康氛围势在必行,其中也饱含了人们对如何更好做节目、如何理性追偶像的期待。
节目备受关注是好事,但流量越大责任越大。网上一段“为偶像打投倒牛奶”视频曝光后,不少惊呼心痛的网友质疑,“我们现在已经可以这样浪费了吗?”当然,其中事实还有待进一步查证公开,但舆情正是民意的反映,牛奶版“买椟还珠”所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错误引导,令人反感。这意味着,纠正行业不良风气、营造健康氛围势在必行,其中也饱含了人们对如何更好做节目、如何理性追偶像的期待。
反对浪费,不只是常识和倡导,更是公民的法定义务。4月29日,反食品浪费法通过,明确指出要“形成科学健康、物尽其用、防止浪费的良好习惯”。法律的威慑力在于其不可避免性,这在警醒节目制作方,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娱乐节目,营销策划当有法律意识;也在提醒各路粉丝,为偶像打榜,方式要得当,方法要守法,不能站在公序良俗的对立面,否则,伤了大众、害了偶像、误了自己,得不偿失。
制作节目鼓励创新,但切勿打擦边球。去年2月发布的《网络综艺节目内容审核标准细则》规定,“节目中不得出现设置‘花钱买投票’环节,刻意引导、鼓励网民采取购物、充会员等物质化手段为选手投票、助力”。买奶“投票”,或许不如“氪金”来得直接,其性质也涉嫌“花钱买投票”。这不是制作节目应有的取向,也不是吸引流量的高明之举。优秀节目当以质取胜,把好责任关、导向关、内容关,才能以清朗健康、热情向上的内容回馈观众。此外,网络综艺引发畸形打投,选秀链上的资方、制作方、平台、偶像、粉丝团等都有责任,但平台和制作方负有主体责任。监督治理抓住主要矛盾,方能切断选秀链的畸变传递,让各个环节都奔跑在正轨上。
追星本无错,关键是追什么、怎么追。有网友说得好,“让‘爱豆’和我们一起变得更美好”。秉持这一价值,需要偶像不断健全向上、阳光、担当的形象,也需要粉丝回以理性、礼貌、文明之举。一些明星倡导读书、环保、公益等,引导人们为社会前行助力,值得学习;相反,那些盲目追星、竞争攀比的言行,徒令偶像粉丝共同体陷入恶性发展,未来之路只会越走越窄。一个富有内涵的“星”和一群正向追求的“粉”,共同构成文明健康的精神家园,对现代社会的娱乐生态、文化样态才是真正的丰富。
青春不只有“你”,而且有“我”,更应该有懂得合理合法、文明有序、陪伴成长的“我们”。以文明指引行为、以理性涵养心态、以睿智带动行动,才能真正激荡起公共文化空间的正能量。
(原题为《“为偶像打投倒牛奶”?青春不该这样“有你” | 人民锐见》)
新华社多次痛批:对选秀链条畸变,该出手时就出手
针对“倒奶”事件,新华社三次发文痛批!
5月6日晚,新华社再次发表评论称,选秀链条的畸变传递,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及其家长无所适从。一些家长担忧“倒奶式”追星,带偏的不仅是青少年的消费观、金钱观,也误导了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对这种不良行为,该动一动手术刀了。
年轻人应该如何追星?
如今,大众早已受够了资本过度操控之下偶像饭圈的种种畸形。这次《青春有你3》的停播,不仅仅是对于选秀的一场整治。更是对「以数据流量为风向、以集资打投为主导」的内娱乱象的一个警告。
就像@新华社的时评中所说的:
“节目组、相关平台和企业需要时刻记得并肩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正确引导粉丝,起到正向的作用。不能被利益蒙蔽了双眼,甚至是枉顾道德法律,挑战社会底线。
对于粉丝来说,偶像应当是粉丝的榜样,努力的方向!追星≠必须花钱!更不必要进入某一个组织,听从他人的指挥行事。喜欢哪个明星,投不投票,买不买专辑和代言的商品。都是个人的选择。别人无法决定,更是不能强求。
追星,应该多些理性克制,避免跟风盲从。粉丝,更应该记住一个最最简单的道理:
自己的生活,永远是第一位的!
自己的人生,也永远比偶像明星更重要!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