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中考生物总复习生物圈中的人考点强化 (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展开一、单选题
1.从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流出的液体分别是( )
A.原尿、动脉血、尿液B.动脉血、原尿、尿液
C.静脉血、原尿、尿液D.静脉血、尿液、原尿
2.如图是人的肾脏内部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肾单位由②③④组成B.②的内壁有滤过作用
C.①是由毛细血管缠绕而成的血管球D.物质从④进入③的过程属于重吸收
3.如图为人体内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③表示的结构和生理作用分别是( )
A.静脉、过滤作用B.动脉、过滤作用
C.静脉、重吸收作用D.动脉、重吸收作用
4.下图为人体局部血液流动示意图,a、b表示动脉,c表示毛细血管,a、b、c内流动的均为动脉血,则c处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
A.气体交换B.物质交换C.过滤D.重吸收
5.正常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为150L,而每天的排尿量仅为1.5L,这是由于( )
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肾小囊的重吸收作用D.肾单位的渗透作用
6.如图是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某人尿液中检出红细胞、蛋白质等成分,推断可能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
A.①B.②C.③D.④
7.取某健康成年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的部分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得到如下数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单位:克/100毫升)
A.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为8,原尿中蛋白质含量为0.03,这是通过滤过作用实现的
B.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为0.1,而尿液中不含葡萄糖,这是因为葡萄糖被肾小管重吸收
C.尿液中尿素含量为1.8,比原尿含量明显升高,这是由于肾小管发生病变引起的
D.血浆和原尿中尿素的含量相同,说明尿素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
8.健康人的肾脏中血浆、原尿和尿液中共同含有的物质是( )
A.蛋白质、血细胞、无机盐B.血细胞、葡萄糖、尿素
C.水、蛋白质、血细胞D.水、无机盐、尿素
9.在肾单位中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的途径是( )
A.尿道→输尿管→肾盂→膀胱B.输尿管→肾盂→膀胱→尿道
C.膀胱→尿道→输尿管→肾盂D.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
10.我们每天都要摄入一定量食物,同时产生一些代谢废物排出体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有尿素、二氧化碳等
B.代谢废物经肾脏、皮肤、肺等器官排出体外
C.排出尿液有利于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D.尿液比原尿少是因为原尿中大量废物被重吸收
11.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形成和排出汗液的结构是( )
A.①B.②C. ③D.④
12.环境温度较高或运动时,人会出汗。汗液形成和排出的过程是( )
①汗液通过细长的导管排出体外
②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
③血液中的水、无机盐以及尿素等进入导管形成汗液
④汗液通过分泌部排出体外
⑤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⑥血液中的水、无机盐以及尿素等进入分泌部形成汗液
A.②③④B.⑤⑥①C.⑤③④D.②⑥①
13.研究人员在不同气温条件下,测量某受试者呼出气体、尿液、汗液和粪便中的水分,利用这些数据计算此人平均每日失去的水分,如表所示。根据此表,若受试者在测试期间生理现象皆正常稳定,且空气中的湿度保持在固定的范围内,则推测在气温7 ℃~11 ℃的环境下,此受试者最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呼气时不会失去水分B.以汗液形式失去的水分较尿液少
C.以粪便形式失去的水分较尿液多D.尿液和汗液所失去的水分都比炎热时多
二、读图填空题
14.如图1是老师绘制的肾单位中葡萄糖浓度的变化曲线,请结合图2肾单位模式图分析回答。
(1)肾单位的结构包括图中的[④]肾小球,[⑤]______________和[⑥]肾小管三部分。
(2)图1中,部位Ⅱ的葡萄糖浓度最终降为0,是因为该部位发生了______________作用。以此推断,部位Ⅱ相当于图2中的[___]_____________。
(3)若尿检后发现尿液中出现血细胞,最可能是因为图2中的[___]_____________发炎,造成通透性增加,血液流经此处,发生____________作用时,血细胞也随着进入__________中形成原尿。
(4)图2中有一条位于两组毛细血管之间的动脉,它是__________,血管[②]和血管[③]相比,血液中物质浓度明显减少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
15.材料:肾功能衰竭往往会危及患者的生命。现在可以采用人工肾代替患者已丧失功能的肾,其原理就是肾透析。如图是肾透析仪示意图和正常人体内尿液形成的示意围。肾透析仪通过导管与患者的动脉和静脉相连,管内有一种半透膜,膜外是特殊药液——透析液,新鲜透析液的成分与血浆相似。当患者的血液经过这些管子时,其中的废物就透过半透膜扩散到膜外透析液中去,而透析液还可以向患者的血液提供人体所需要的物质。最后经过透析的、除去废物的血液再由静脉流回人体内。
阅读上述资料,分析肾透析仪示意图和尿液形成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1)新鲜透析液的成分与人体内的________________相似。
(2)上述尿液形成示意图中,A是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_。A、B、C共同组成的结构是____________,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
(3)血液在流经A时,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____________作用,除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外,血液中其他成分都可以进入B中,形成原尿。当健康人的原尿流经C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____________和部分无机盐都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这个过程叫作____________作用。
(4)肾透析仪中与图示A的作用相似的结构是____________,它的具体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中流出的液体分别是动脉血(不管是入球小动脉还是出球小动脉里面流淌的都是动脉血)、原尿、尿液。
故选:B。
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尿的形成过程包括滤过、重吸收和分泌三个过程。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肾小囊包绕在肾小球外面,与肾小管相连。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脏的结构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
2.答案:A
解析:肾单位由①肾小球、④肾小管和②肾小囊组成,A选项符合题意;②肾小囊的内壁有滤过作用,B项正确;①肾小球是由毛细血管缠绕而成的血管球,具有滤过作用,C项正确;物质从④肾小管进入③毛细血管的过程属于重吸收,D项正确。
3.答案:C
解析:①为出球小动脉。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
4.答案:C
解析:由“a、b、c内流动的均为动脉血”可知,c处为肾小球。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5.答案:B
解析: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这些被重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尿液,因此,一个人一天可以形成150L原尿,可排出的尿却只有1。5L左右。主要原因是发生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6.答案:C
解析:由于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因此,正常的原尿中一定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某人发现自己的小便发红,去医院验尿发现其中有红细胞、蛋白质等,据此推断他病变的部位可能是③肾小球。故选:C。
7.答案:C
解析: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为8,原尿中蛋白质含量为0.03,这是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实现的;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为0.1,而尿液中不含葡萄糖,这是因为葡萄糖被肾小管重吸收;尿液中尿素含量明显升高是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的水而不重吸收尿素所导致的;血浆和原尿中尿素的含量相同,说明尿素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
8.答案:D
解析: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血液中的大分子的物质如血细胞、蛋白质外,其余的如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经过过滤形成原尿;然后原尿在经过肾小管时,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下把全部葡萄糖、部分水还有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那么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会形成尿液,所以在血浆、原尿和尿液中共同含有的物质是水、尿素和无机盐。
9.答案:D
解析:肾脏形成的尿液,汇集到肾盂,经输尿管进入膀胱暂时贮存,当尿量达到一定量时,就会从尿道排出。
10.答案:D
解析:A、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和尿素等,正确。
B、排泄的途径有三条:皮肤排出汗液;泌尿系统(主要器官是肾脏)排出尿液;呼吸系统(主要器官是肺)排出二氧化碳和水,正确。
C、排尿不仅排出废物,还能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正确。
D、尿液比原尿少是因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将原尿中大部分水重新吸收进入血液的缘故,错误。
故选:D。
11.答案:D
解析:汗腺分泌汗液,能排出水、尿素等人体代谢废物。图示中④是汗腺。
12.答案:D
解析:环境温度较高或运动时,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血液中的水、无机盐以及尿素等进入分泌部形成汗液,形成的汗液通过细长的导管排出体外。
13.答案:B
解析:据表可知,随着温度的降低,以呼气形式失去的水分会增多,以尿液形式失去的水分会增多,以汗液形式失去的水分会减少,以粪便形式失去的水分基本维持不变。
14.答案:(1)肾小囊
(2)重吸收;[⑥]肾小管
(3)[④]肾小球;滤过;肾小囊
(4)出球小动脉;尿素、无机盐、氧
解析:(1)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
(2)图1中,部位Ⅱ的葡萄糖浓度最终降为0,是因为该部位发生了重吸收作用,肾小管重新吸收了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由此推断,部位Ⅱ相当于图2中的[⑥]肾小管。
(3)若尿检后发现尿液中出现血细胞,最可能是因为图2中的[④]肾小球发炎,造成通透性增加。血液流经此处,发生滤过作用时,血细胞也随着进入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4)肾静脉和肾动脉相比,血液中物质浓度明显减少的成分有尿素、氧气、无机盐。
15.答案:(1)血浆
(2)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肾单位
(3)滤过;大分子蛋白质;血细胞;葡萄糖;重吸收
(4)半透膜;血液中的废物通过半透膜渗透到膜外透析液中,同时,透析液还向血液提供人体所需要的物质
解析:(1)由材料信息可知,新鲜透析液的成分与血浆相似。
(2)在尿液形成的示意图中,A是肾小球,B是肾小囊,C是肾小管,A、B、C共同组成肾单位--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
(3)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其他成分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吸收回到血液,其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4)当患者的血液经过肾透析仪时,其中的废物透过半透膜扩散到膜外透析液中,而透析液还可以向患者的血液提供人体所需要的物质。最后经过透析的、除去废物的血液再由静脉流回人体内。
成分
血浆
原尿
尿液
蛋白质
8
0.03
0
葡萄糖
0.1
0.1
0
尿素
0.03
0.03
1.8
平均每日失去的水分(毫升)
来源
气温34 ℃~38 ℃
气温21 ℃~25 ℃
呼出气体
250
350
尿液
1 000
1 400
汗液
1 750
450
粪便
200
200
2021届中考生物总复习生物圈中的人考点强化 (4)心脏与血液循环: 这是一份2021届中考生物总复习生物圈中的人考点强化 (4)心脏与血液循环,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届中考生物总复习生物圈中的人考点强化 (3)血液、血管和血型、输血: 这是一份2021届中考生物总复习生物圈中的人考点强化 (3)血液、血管和血型、输血,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届中考生物总复习生物圈中的人考点强化 (2)人体的呼吸: 这是一份2021届中考生物总复习生物圈中的人考点强化 (2)人体的呼吸,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